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话题】阅读 励志 觉悟 梦想 青春 振奋
1981年,我17歲。那年,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托福考试首次在中国举办。而我在前一年的高考中落榜,全世界都在剧烈变化,好像只有我退回以前。
因为高考落榜,我不得不去戴窑镇复读,一个典型的苏北小镇。因为贫困,镇上在每晚天黑以后才开始供电。我住在学校附近一个简陋的零件加工厂里,房间外面就是冲床。
每晚我放学回来,都遇上工厂通电开工,那声音“哐啷哐啷”,震耳欲聋,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停下。我到现在都纳闷,当年我是怎么睡着的?大概因为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每次只要能读一会儿,我就觉得浑身是劲,这世上什么都阻碍不了我前进的步伐。为防太快读完,我甚至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只能读半小时。多年后,我收到读者的来信说:“读您写的《玉米》,真不舍得看完,每天只读一点点。”我很高兴,一下就想起我自己当年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情形。
回头看,它真不能算多么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就是励志,用现在的话叫“打鸡血”。它的前半段是照着贝多芬的人生历程写的。贝多芬就是个倒霉蛋,可是什么厄运都没把他击倒。对于高考落榜的我来说,简直是英雄相惜。
那时流行一种说法,说冬天锻炼后洗冷水澡对身体最好。但我害怕,苏北的冬天没有暖气,阴冷蚀骨。但一想到克利斯朵夫在看着我呢,精神顿时像受了感召,毫不犹豫地走到小屋后的小河边,用还浮着冰碴的河水擦洗身体。罗曼·罗兰在书中多次把克利斯朵夫比喻为一头狮子。我也觉得我心里有一头狮子,它一直活在我的身体里。
借来的书,我想总是要还的,就不断做笔记、摘抄。一边抄还一边琢磨,自己虚构的一些段落也写上,越写越觉得有意思。
写完,洗了冷水澡,我就睡下。我常梦到考数学了,卷子总是不对,要么印刷模糊,要么纸面破了,总之没法答题。我一次次惊醒。其实应该是心理上想逃避:考不好那不是我的错,试卷的错嘛。
什么北大、南大梦,我从没做过。能考上大学就行,只要能让我离开这个小地方,到哪儿都行,走得越远越好,像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样,走出德国,走到巴黎。
20多年后,偶然在新华书店买了一套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但重读后,我失望,难受。再好的文学,也不能让我回到我的17岁,回到那些本应安静,却充斥着“哐当哐当”的冲床声的夜晚,再次体会我的精神激荡。
我渐渐明白,我如今已是用智慧、经验、眼睛和大脑读书。但17岁那年,我是在用本能、血液甚至心跳在读书。我已人到中年,那一切已不会再有了。但我一点儿也不难过。因为我有过17岁,那年,克利斯朵夫陪伴着我。
(珠珠摘自豆瓣网)
【素材分析】成长中的一些经历会鼓励年少时困惑的自己。毕飞宇在落榜后遇见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书中的情节配上房间外面冲床的激越之声,唤醒了他心中沉睡的狮子,从而开启了他的文学之旅。可以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外界力量的鞭策或点醒。这种力量可能是一本书、一番话、一道坎。
【速用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文学家 刘向
2.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古罗马政治家 塞涅卡
(特约教师 杨卫民)
1981年,我17歲。那年,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托福考试首次在中国举办。而我在前一年的高考中落榜,全世界都在剧烈变化,好像只有我退回以前。
因为高考落榜,我不得不去戴窑镇复读,一个典型的苏北小镇。因为贫困,镇上在每晚天黑以后才开始供电。我住在学校附近一个简陋的零件加工厂里,房间外面就是冲床。
每晚我放学回来,都遇上工厂通电开工,那声音“哐啷哐啷”,震耳欲聋,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停下。我到现在都纳闷,当年我是怎么睡着的?大概因为读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每次只要能读一会儿,我就觉得浑身是劲,这世上什么都阻碍不了我前进的步伐。为防太快读完,我甚至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只能读半小时。多年后,我收到读者的来信说:“读您写的《玉米》,真不舍得看完,每天只读一点点。”我很高兴,一下就想起我自己当年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情形。
回头看,它真不能算多么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就是励志,用现在的话叫“打鸡血”。它的前半段是照着贝多芬的人生历程写的。贝多芬就是个倒霉蛋,可是什么厄运都没把他击倒。对于高考落榜的我来说,简直是英雄相惜。
那时流行一种说法,说冬天锻炼后洗冷水澡对身体最好。但我害怕,苏北的冬天没有暖气,阴冷蚀骨。但一想到克利斯朵夫在看着我呢,精神顿时像受了感召,毫不犹豫地走到小屋后的小河边,用还浮着冰碴的河水擦洗身体。罗曼·罗兰在书中多次把克利斯朵夫比喻为一头狮子。我也觉得我心里有一头狮子,它一直活在我的身体里。
借来的书,我想总是要还的,就不断做笔记、摘抄。一边抄还一边琢磨,自己虚构的一些段落也写上,越写越觉得有意思。
写完,洗了冷水澡,我就睡下。我常梦到考数学了,卷子总是不对,要么印刷模糊,要么纸面破了,总之没法答题。我一次次惊醒。其实应该是心理上想逃避:考不好那不是我的错,试卷的错嘛。
什么北大、南大梦,我从没做过。能考上大学就行,只要能让我离开这个小地方,到哪儿都行,走得越远越好,像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样,走出德国,走到巴黎。
20多年后,偶然在新华书店买了一套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但重读后,我失望,难受。再好的文学,也不能让我回到我的17岁,回到那些本应安静,却充斥着“哐当哐当”的冲床声的夜晚,再次体会我的精神激荡。
我渐渐明白,我如今已是用智慧、经验、眼睛和大脑读书。但17岁那年,我是在用本能、血液甚至心跳在读书。我已人到中年,那一切已不会再有了。但我一点儿也不难过。因为我有过17岁,那年,克利斯朵夫陪伴着我。
(珠珠摘自豆瓣网)
【素材分析】成长中的一些经历会鼓励年少时困惑的自己。毕飞宇在落榜后遇见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书中的情节配上房间外面冲床的激越之声,唤醒了他心中沉睡的狮子,从而开启了他的文学之旅。可以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外界力量的鞭策或点醒。这种力量可能是一本书、一番话、一道坎。
【速用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文学家 刘向
2.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古罗马政治家 塞涅卡
(特约教师 杨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