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素养所要达到的几个要求可以概括为: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如何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素养?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2、教学中突出运算技巧知识的传递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3、重视“熟能生巧”。文章用教学实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论证。
关键词:计算素养;培养;能力
一、培养良好计算素养的必要性。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计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我们提出的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中,计算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认识和探寻数学世界的工具,对计算素养的培养将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对于计算能力的认识,周德昌主编的《简明教育辞典》提出,计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培养的学生计算素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培养学生良好计算素养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遭遇多次学生计算出错的情况,可每次当我把学生叫到身边问“错在哪儿?应怎么做?”好多学生却能通过检查思考改正错误,可到下次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学习成功的开始,小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等年龄特征,学习上免不了粗枝大叶,急于求成,甚至敷衍了事。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素养,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要培养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1、要养成书写端正、规范的习惯。
学计算时,不管是口算还是笔算,老师都要严格规范书写,格式要工整,笔顺要正确,字迹要清楚。如“0”不能写成“开口蛋”或是“辫子头”,“6”要昂起高高的头,不能当砍头族等等。书写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擦擦寫写、写写擦擦,这样很容易造成书写的卷面。到了中高年级,规范的书写更是重要,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书写不规范,就容易出现小数点点错位置的错误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清楚、写端正,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2、要养成认真看题的习惯。
不少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往往都是错看数字或运算符号。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多是因为学生总想快点完成题目,走马观花,才会出现老把数字看错或抄错情况。因此,养成学生认真看题的习惯必不可少。
3、要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
计算时要弄清运算顺序,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强信息集中产生的思维干扰。例如,在计算38-17+13时,学生很容易把38-17+13算成38-(17+13)=38-30=8学生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受“凑整”这一强信息的干扰,审题不仔细,没有考虑运算的顺序,结果这样简单的一道计算题就算错了。因此,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已迫在眉睫。
(二)教学中突出运算技巧知识的传递。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例如一年级的6、7、8、9加几的内容,孩子应有数的分成和凑十概念的知识,口算才更易达到朗朗上口的水平。中、高年级的口算应熟记一些常用数据的值,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2、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大多时候仅停留在完成估算的题目上,其实估算如若运用得好,学生可以运用估算获得有价值的检验。
例如:教四年级多位数乘法时,就让他们学习在计算前对积的位数进行估算的知识,如在计算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一般可采用看首位两个数字相乘是否进位来估算积的位数,如果进位积一般是六位数,不进位则是五位数,计算后,又可通过看尾数来进行初步检验。比如“124×81”,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24看作125,把82看作80,“125×80=10000”,所以“124×81”约等于10000。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列竖式计算,因为两个因数的个位上分别是4和1,所以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4,计算后,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若不是4,那肯定是算错了,从而起到检验的效果。到了五年级在小数运算当中,就要看小数点的定位。只要小数末尾相乘不是整十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和,如2.75×1.5结果就是3位小数。学生做完题后,要养成对答案有个粗略的估计,发现低级的错误就及时改正的习惯。
3、要重视对运算定律运用能力的培养
正确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如何运用,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各个运算定律运用的环境,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用在连加运算,拓展开去可运用到加减运算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用在连乘运算,拓展开去可运用到乘除混合运算中,综合概括即是不管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还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均须运用在同级运算的环境中。而乘法分配律则在乘加和乘减的运算环境中运用。而如何合理运用,运用得恰到好处,是无定法的,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方能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例如104×13+91÷7×96,解答这道题大部分同学都按运算顺序解答结果,但一些比较细心的同学在运算过程,发现这题先把91÷7算出来,就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重视“熟能生巧”。
1、重视记忆性的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例如在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时,大部分算式有π值参与计算,因此须让学生一旦熟记1π—10π的值,在计算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重视计算技巧的学习
所谓“巧”,指技能好、灵巧、技巧,它来自于娴熟的技能、突发的灵感和积淀的智慧。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多教给学生一些运算的技巧,就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如在熟记1π—10π的值之后,如果计算到21π时,可以教学生分为20π+1π进行计算,如果计算到3.5π时,又可分为3π+0.5π,而5π=15.7,那么0.5π=1.57,如此训练,学生计算的难度不但降低了,而且计算的速度也得到提高。
数学计算素养的培养是各方面的综合体,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计算技巧、培养又准又快的计算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素养。作为新时代数学素养的主题,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大格局思维,在基础的运算中,更应该激发孩子对于数学规律探索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
[2] 王尚志.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16(05).
(作者单位:巫溪县下堡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计算素养;培养;能力
一、培养良好计算素养的必要性。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计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我们提出的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中,计算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认识和探寻数学世界的工具,对计算素养的培养将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对于计算能力的认识,周德昌主编的《简明教育辞典》提出,计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培养的学生计算素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培养学生良好计算素养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遭遇多次学生计算出错的情况,可每次当我把学生叫到身边问“错在哪儿?应怎么做?”好多学生却能通过检查思考改正错误,可到下次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学习成功的开始,小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等年龄特征,学习上免不了粗枝大叶,急于求成,甚至敷衍了事。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素养,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要培养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1、要养成书写端正、规范的习惯。
学计算时,不管是口算还是笔算,老师都要严格规范书写,格式要工整,笔顺要正确,字迹要清楚。如“0”不能写成“开口蛋”或是“辫子头”,“6”要昂起高高的头,不能当砍头族等等。书写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擦擦寫写、写写擦擦,这样很容易造成书写的卷面。到了中高年级,规范的书写更是重要,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书写不规范,就容易出现小数点点错位置的错误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清楚、写端正,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2、要养成认真看题的习惯。
不少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往往都是错看数字或运算符号。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多是因为学生总想快点完成题目,走马观花,才会出现老把数字看错或抄错情况。因此,养成学生认真看题的习惯必不可少。
3、要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
计算时要弄清运算顺序,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强信息集中产生的思维干扰。例如,在计算38-17+13时,学生很容易把38-17+13算成38-(17+13)=38-30=8学生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受“凑整”这一强信息的干扰,审题不仔细,没有考虑运算的顺序,结果这样简单的一道计算题就算错了。因此,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已迫在眉睫。
(二)教学中突出运算技巧知识的传递。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例如一年级的6、7、8、9加几的内容,孩子应有数的分成和凑十概念的知识,口算才更易达到朗朗上口的水平。中、高年级的口算应熟记一些常用数据的值,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2、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大多时候仅停留在完成估算的题目上,其实估算如若运用得好,学生可以运用估算获得有价值的检验。
例如:教四年级多位数乘法时,就让他们学习在计算前对积的位数进行估算的知识,如在计算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一般可采用看首位两个数字相乘是否进位来估算积的位数,如果进位积一般是六位数,不进位则是五位数,计算后,又可通过看尾数来进行初步检验。比如“124×81”,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24看作125,把82看作80,“125×80=10000”,所以“124×81”约等于10000。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列竖式计算,因为两个因数的个位上分别是4和1,所以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4,计算后,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若不是4,那肯定是算错了,从而起到检验的效果。到了五年级在小数运算当中,就要看小数点的定位。只要小数末尾相乘不是整十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和,如2.75×1.5结果就是3位小数。学生做完题后,要养成对答案有个粗略的估计,发现低级的错误就及时改正的习惯。
3、要重视对运算定律运用能力的培养
正确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如何运用,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各个运算定律运用的环境,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用在连加运算,拓展开去可运用到加减运算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用在连乘运算,拓展开去可运用到乘除混合运算中,综合概括即是不管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还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均须运用在同级运算的环境中。而乘法分配律则在乘加和乘减的运算环境中运用。而如何合理运用,运用得恰到好处,是无定法的,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方能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例如104×13+91÷7×96,解答这道题大部分同学都按运算顺序解答结果,但一些比较细心的同学在运算过程,发现这题先把91÷7算出来,就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重视“熟能生巧”。
1、重视记忆性的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例如在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时,大部分算式有π值参与计算,因此须让学生一旦熟记1π—10π的值,在计算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重视计算技巧的学习
所谓“巧”,指技能好、灵巧、技巧,它来自于娴熟的技能、突发的灵感和积淀的智慧。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多教给学生一些运算的技巧,就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如在熟记1π—10π的值之后,如果计算到21π时,可以教学生分为20π+1π进行计算,如果计算到3.5π时,又可分为3π+0.5π,而5π=15.7,那么0.5π=1.57,如此训练,学生计算的难度不但降低了,而且计算的速度也得到提高。
数学计算素养的培养是各方面的综合体,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计算技巧、培养又准又快的计算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素养。作为新时代数学素养的主题,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大格局思维,在基础的运算中,更应该激发孩子对于数学规律探索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
[2] 王尚志.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16(05).
(作者单位:巫溪县下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