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自制实验器材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搞好实验教学,许多教师联系教学实际,着力进行实验器材的开发、设计和制做.实际上教师设计、制做实验器材是教师发明创造的体现,是深化教学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体现.经历这一过程,教师在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上都会有相应提高.如何搞好实验器材的设计制做,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学,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1直观性要强
  物理现象清晰直观是对实验的基本要求.无论我们借助实验阐述物理原理、物理过程,还是利用实验突破重点、难点,或将某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都要求实验所呈现的现象真实、清晰、直观.
  案例一:“竖直”、“垂直”关系演示仪
  说明与分析:在讲授重力的方向时,初学者往往分不清“竖直”和“垂直”,导致头脑混乱,解答问题出错.图1所示的器材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制做的.在两个木板的一端安装可转折的装置,上面的木板上固定一木块.木块上的细线即为铅垂线,金属棒为垂直于木板的垂线.当木板水平时,两线重合.将楔形木块放入两板间,逐渐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两条线不再重合,而是彼此分开.该设计不仅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且巧妙地将“竖直”和“垂直”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突出了实验的直观性.
  2可视性要好
  演示实验要有足够的可见度,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制做实验器材时,也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案例二磁吸附电学元件
  说明与分析选取质量上好的小灯座、开关等电学元件,将文字磁贴(图2)剪切适当大小,用双面胶把两者粘在一起,元件就做好了.这些元件可以被吸附在铁制黑板上,可任意摆放,自由移动,随意组合.经笔者试验,电池盒(连同电池)、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J2354型)均可实现磁吸附.利用上述元件可以完成“组成串、并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电学实验.
  能够在黑板上做实验,这样多方便.随着铁制黑板的普及,多数学校都可以实现这一做法.方便、灵活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在黑板上做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
  3结构要简单
  初中的实验器材,结构越简单越好.麦克斯韦曾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自制的实验器材要力戒复杂,能简单,则简单.
  案例三电磁继电器
  说明与分析:目前教师演示多用J2413-A型电磁继电器.该继电器从产品性能角度讲无可挑剔,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结构就显得复杂.较多的弹簧片、较多的触点,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尽管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但学生还是难以一看就懂的.图3是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继电器,部件少,触点间距宽,元件分布面积大.此设计不仅保证了触点动作稳定可靠,而且结构简单明了、工作过程清晰可见.
  4操作要方便
  操作简捷、方便是对自制实验装置的又一项要求,如果实验器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顾及的因素过多,无疑对实验的效果产生影响.
  案例四: 滑轮演示板
  说明与分析: 测量重物移动的距离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这在讲授滑轮、滑轮组以及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中都要涉及到.通常這样的实验我们是使用铁架台、刻度尺来进行的.但这样的实验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初始位置、终止位置无法标记;二是重物移动的距离和自由端移动的距离难以准确测量.这给师生的操作带来难度,如果学生实验技能弱,就有完不成实验的可能.如图4所示的示教板有效地克服了这两个弊端,一组平行线作为“参照物”,可标记重物和绳自由端的位置;板上标注的刻度相当于刻度尺,重物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可以在板上直接读出.使用时向上提重物就可以了,极大地方便了实验的操作.
  5设计要新颖
  一件好的实验器材一定集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蕴涵着想像力和创造力. 我们讲究设计新颖就是要在坚持简单、实用原则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这是因为独特的创意、巧妙的设计会使实验器材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性能得到优化,实验的效果得到增强. 同时也会使“作品”好用、好看、好玩,凸显科技美.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看到好多教师研制的实验器材既传承了传统实验的优点又极富时代气息,有的还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结合起来,把实验器材的研制推向更高的层次.
  案例五: 小小火力发电机
  说明与分析如图5是一名教师在参加全国优质课竞赛时设计制做的徽型火力发电机.该实验装置由热机和发电机两部分构成,热源来自于酒精灯,产生的电流由发光二极管显示.该设计的新颖之处集中在热机部分:材料使用了常见的大试管、注射器、玩具转轮,让人感觉到科学就在身边;结构简单、紧凑,组合巧妙,较少部件的简单组合,就把热机的原理及工作的过程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热机的工作物质不是蒸气、不是燃气,而是使用了空气,这就大大减化了设计,降低了器材的复杂程度.该器材性能优良、制做精细,设计独具匠心,可谓自制器材中的上品.
其他文献
几年前,我曾到过一间私塾。这是一所百余年前的小学堂。我们走进堂屋后,看到左边的房间是课室,里面只有两张方桌,至多能坐十几个孩子;右边的房间是教书先生的住房。我猜想这所“学校”可能只有一位教书先生。在堂屋前面的柱子上有一幅对联:“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士,正风移俗是所望于群公”。看到这幅对联,我顿时对这间“学校”、对这位教书先生肃然起敬——振奋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气,竟是这位籍籍无名的教书先生的教育理想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问题的处理,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探究性实验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本文探讨如何正确理解
期刊
高中物理对电流产生磁场的判断使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定则,对磁场中通电导线受力方向的判定,使用左手定则,对磁场中运动导线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使用右手定则;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判定方法不同,给记忆和理解造成了一定难度.在三种判定方法中,磁场中通电导线受力方向的判定使用左手定则,对磁场中通电导线受力方向的判定是否可以使用右手定则?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使用起来更方便.  1通电导线受力公式  在高中电磁学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可见,初中物理教学应倡导生活化,紧紧围绕生活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不能够脱离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必须将物理课堂、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期刊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的仔细察看、了解,它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智力活动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包括基础知识讲解、物理验证实验和习题讲解三大部分.在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都离不开观察,因为物理科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非常适合培养学生以探寻物理规律为目的观察能力.本文着重讨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物理现象,逐步
期刊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三是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四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等等.鉴于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在呈现演示实验时应该尽可能优化实验,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物理实验进行体验,进而领悟所学物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自身独创或引用他人的独创性实验,同时增
期刊
充分利用实验,用“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创新、教师结合网络多媒体,用微课感染学生,用翻转课堂吸引学生,让物理知识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伴随着学生终身的发展.  1用实验引入,培养学生兴趣  1.1精心做好演示实验 ,发挥演示实验的效果  问题一当前教学模式中的要求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少量的点拨——导;那么还要不要教师做演示实验?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要做,而且还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是在观察生活与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物理教师需要准备不同类型的演示实验以达到创设物理情境的目的,让学生置身于这个物理情境,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的大脑和感觉器官并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并且最终能够理解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或形成物理规律.教师在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条件、场地的限制,有时很难将实验现象及过程很好地展示在学生面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各科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优途径。因为作文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是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难点,这些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突破难度大,学生难以接受,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部分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好,则会严重地影响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许多学生就会感到“形会而神不会”.即所谓“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做就不会.”其实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抓住物理知识的“魂”核心知识.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找到了物理知识的“魂”,并围绕这个“魂”进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