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心就是块磁铁,有着富于吸引力的磁场,心怀爱心的人是幸福的!
她是一个即将辍学的贫困女童,他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危重病人。在她即将辍学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救命钱送来资助她上学;在他病危的时候,她向全世界发出了借贷50万元为他治病的呐喊。她的学还能上吗?他的病治得好吗?在河南省漯河市,他们谱写了一个爱心互馈的童话。
雪中送炭,绝症哥哥
把救命钱捐给了贫困女孩
2007年1月初的一天,河南省确山县的张霞正在家里做午饭,忽然,她听见门外有人在喊她的名字。她出门一看,原来是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汪成和一位不认识的叔叔。这个陌生的叔叔让张霞感到奇怪,大热的天里,他居然穿着棉袄,戴着帽子,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还不错。汪成告诉张霞,这个陌生人叫齐建。之后齐建说:“张霞,我从你汪叔叔这里知道了你的事情,我很感动。我来的目的是想捐给你500元钱,让你上学,而且以后我也会经常来看望你。如果你今后好好学习,能考上大学,我会一直资助你到大学毕业。”
齐建的话让张霞听了一惊,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要辍学的时候来了这样一个雪中送炭的人。接着,齐建拿出500元钱塞到了她的手里,她这才感觉到了事情的真实。齐建接着说:“张霞,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一刻,张霞心里涌起了阵阵暖流,她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只是拼命地点着头,激动的泪水顺着脸庞滑落下来。
张霞生于1994年。她父亲张政祥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而且丧失了劳动能力,眼睛也几近失明。后来母亲改嫁到外地后,才七岁多的张霞开始和父亲相依为命。这个家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张霞肩上。年幼的张霞从那以后不仅要照顾父亲及做家务,还要种地养猪维持生计。2006年年末,张政祥考虑到女儿考到中学后要到确山县城里上学,那时地将无人种猪也无人养,家里的生计来源会彻底断绝,于是他便和张霞说让其辍学,这让酷爱读书的张霞心痛不已,张霞的学习成绩不错,她最大的愿望是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值此关健时候,齐建的到来正好解决了张霞的燃眉之急。因为有了这500元钱,父亲就可能让自己继续读书了,这怎么能不让张霞感动落泪呢?
齐建一行人走后,张霞顿觉自己原本已阴云密布的天空晴朗了,她学习、干活甚至连做梦都充满了笑声。可是,不久后的一件事,让张霞的心又沉重起来。
2007年1月末的一天,张霞的大伯张新长从城里回来,到了张霞家里,递给她一张报纸。那张报纸上,分明印着她的照片。原来,张新长那个在城里上班的女儿有一天下班时,对张新长说:“俺妹妹的照片上报纸了。”见张新长有些不信,她便把那张报纸递给了父亲。张新长接过来一看,报纸上那照片真的是侄女呀。于是他便把这张报纸带回家来给张霞看。
张霞接过报纸一看,自己真的上了报纸了,而且还认出照片上那个戴帽子的人就是给自己捐款的齐建哥哥。可是当她仔细一看和自己照片在一起的报道时,不由得大吃一惊!这篇报道说,齐建是一个严重的白血病患者,在他病情危重、急需移植骨髓的时候,他却把自己救命钱捐给了一个读不起书的贫困女孩。
齐建哥哥竟是个白血病患者!张霞一下子惊呆了。她弄不明白,齐建哥哥既然是白血病患者,那他应该是急需钱来治疗的,可他为什么把自己治病的钱捐给自己呢?如果这笔钱真的是齐建哥哥的救命钱,她又该怎么办呢?如果真的把这笔钱退给齐建哥哥,她就可能真的上不成学了。这区区500元钱,对张霞来说已经超过了钱的意义,它已经成了对未来憧憬的希望啊!
张霞由此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中。一连几个晚上,张霞都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现在算来,从齐建哥哥来自己家已经超过一个月了,他现在的病情怎么样了呢?这时的张霞也明白了,这500元钱,对于齐建哥哥比自己重要啊。最后,张霞决定去看望一下齐建哥哥,也好把自己心里的疑问弄清楚。
漯河距张霞家有100多公里,没出过远门的张霞只好让爸爸和自己一起去。恰好,当地一位善良的司机顺路把他们捎到了漯河。经过一番辛苦找寻,张霞和爸爸终于找到了齐建哥哥。
这时的齐建,面色苍白,神情痛苦,连头发都掉光了,和到张霞家去时判若两人。尽管齐建的变化很大,张霞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张霞上前轻轻地叫了一声:“哥哥。”正在出神的齐建惊觉来者是张霞,很惊讶:“张霞,你怎么来了?”
张霞说:“哥哥,我和爸爸是来看你的,我是看了报纸以后才知道你患了白血病的。哥哥,你得了这么重的病,为什么还要给我捐钱呢?你治病才是最重要的呀。我今天来,就是想把这500元钱还给你。”说着,张霞从口袋里掏出那500元钱,递给了齐建。齐建连连摆手:“张霞,这个钱你不要还给我,我就是送给你上学的。这500元对我的病来说没有什么帮助,你快把钱收起来。”
张霞和齐建在病房里开始推让起来。在齐建和他母亲的一再拒绝下,张霞最后只好把这500元钱又收了起来。之后,张霞又说:“哥哥,我答应你,收下这笔钱,以后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是呢,你一定要好好地治病,一定要把病治好,好吗?如果你要是肯答应我,咱们今天就在这里拉个勾。”齐建感动地说:“好啊,那咱们就拉勾,谁也不许反悔。”
在医院的病床上,张霞和齐建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爱心借贷,贫困女孩
感恩之举震撼人心
齐建究竟是怎么患上白血病的呢?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救命钱捐助给张霞呢?
齐建,时年25岁,是家里的独生子。2006年年中,大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漯河正准备找工作时,身体突发高烧不退。他来到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医生给他做过骨穿之后,他站起来时,赫然发现他坐过的凳子上都是血。而医生的检查结果更是给了他重重一击:白血病晚期!齐建当时眼前一黑,差点跌倒在地。医生当即就让他住了院,几天内便下了好几张病危通知书。
突从天降的灾难让齐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齐建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下岗工人,每月的工资合计还不到一千元,生活上也是捉襟见肘。这些年为了供齐建上大学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本来一家人以为齐建大学毕业了,可以参加工作来改善一下家里的困境,可谁知白血病魔又降临到了齐建的身上。无奈之下,齐建的父母只好四处借钱来为儿子治病。
经过医院的急救,齐建的生命总算是保住了,但以后每个月都要化疗一次,费用至少上万元。这下可难坏了齐建的父母。因为所有亲友都被他们借遍了,实在是没处借了啊。为了救儿子的命,已经退休的齐父又找了份工作,但那份收入相对巨额的医疗费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迫不得已,齐建父母只好上街乞讨。
齐建后来才知道,为了给自己筹够一个月的化疗费,他的父母竟然给人家下跪。有一天,齐建偷偷地跟在父母身后,发现父母竟然在寒冷的冬天里在街上跪了一整天。而这天,齐建也流了一天的泪。最后,齐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暗自决定不再化疗了,他接受不了父母为救自己而承受的苦难和屈辱。可就在这时,中华骨髓库通知他说,找到了骨髓配型与他相合的人,而且对方也愿意为他捐骨髓。只要他家能拿出30万到50万元的治疗费用,他的生命之火就会重新燃烧起来!
可是这个喜讯却像命运和齐建开的一个玩笑。巨额的治疗费用对齐家来说根本就是天文数字,无法解决。已经决定放弃的齐建不再配合化疗,也不再按时服药,病情也一点点地严重起来。想到自己患病以来,漯河媒体报道过,社会各界也给他捐过款。虽然没有能够治好他的病,但他觉得这个社会对他是温暖的。于是他便想在有生之时回报一下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齐建认为,既然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那就不如把自己手中所剩不多的医疗费捐给一个贫困学生,让这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让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在这个学生身上延续下去。齐建父母开始并不同意儿子的这个想法,但在齐建的坚持下,也只好同意了。
几天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齐建来到了张霞家里,和张霞见了面,给张霞捐了款。张霞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她从不抱怨,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她这种坚强的生活态度震撼和改变了齐建。回家后,他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心绪也好了许多,他把张霞家的情况对父母说了一遍,最后说:“从今以后我要坚强,好好治病。”从那以后,齐建果然坚强乐观起来,开始积极地配合治疗。
得知齐建哥哥的这些经历,张霞哭了。在和齐建哥哥拉过勾做出承诺之后,才13岁的她又开始想怎么能帮助齐建哥哥。当她想到齐建哥哥得有30到50万元的治疗费后,她决定向银行贷款50万元,彻底把齐建哥哥的病治好。张霞在家养猪靠的就是大伯给办的贷款,所以她想到的第一个筹款方式就是贷款。当晚,她就开始写信。几个晚上之后,信终于写成了。她在信中详细诉说了齐建哥哥的病情和善良之后,最后说:“我不能让齐建哥哥被病魔夺走生命,所以我决定贷款帮他治病。如果哪个好心的人或哪家银行愿意贷款给我50万元,我就按10年最高利息写个百万欠条,我大学毕业以后一定会用一辈子的努力工作去偿还的。说话算数,真的。”
信写好后,张霞又辗转找到报道过她和齐建的事情的记者汪成:“叔叔,你一定要帮帮我,帮我把这封信登出来,我要帮齐建哥哥治病啊。”当汪记者读了这封信后,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透过张霞童话般的想法,他分明看到了一颗晶莹的不含一点杂质的童心啊。很快,他主笔的一篇13岁贫困女孩欲高息贷款为恩人治病的报道在当地媒体刊发。
心愿得偿,真诚写就
一个爱心互馈童话
张霞的感恩义举一时间震动了中原大地,爱心像潮水般涌来。人们虽然选择了捐款的方式帮助了张霞和齐建,但这与50万元相距甚远,肯贷款给张霞的爱心人士或是金融机构也没有出现。从常理来说,毕竟50万这样一笔巨款不是一个13岁女孩稚嫩的肩膀承担得了的。张霞的梦还能实现吗?
正当张霞在苦苦等待肯给她贷款的人的时候,她哪里知道,她那封信掀起的轩然大波已经波及到了大洋彼岸,引起了一位海外华人的关注。这位海外华人叫崔茵,居住美国纽约,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也是一个苦孩子,但她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取了博士学位,并一步步打拼成了美国一家证券公司的总裁。
崔茵是在媒体上看到张霞要贷款报恩的事情的。其中张霞从山上的田地里往家里搬运花生的过程让她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秋天,张霞收获了一袋花生后,可那袋一百余斤重的花生她怎么也搬不动。后来,张霞从田地边折了些树枝,把花生袋子放在了树枝上,然后像拉车那样拉回了家。这种超常规的办法连成人也想不到啊。崔茵由此想到,张霞这个在苦难中生存的孩子,心态很好,积极向上,遇到困难总是想不同的办法去解决,不怨天尤人,也不依赖别人。崔茵的成长经历和张霞相似,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决定满足张霞的心愿。
第二天,崔茵把张霞的故事对她的公司合伙人说了,合伙人也被张霞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毫不犹豫地赞同了崔茵的想法。他们通过媒体报道的社会捐款数额,计算出了齐建治病的资金缺口之后,决定给张霞提供3万美元的贷款,不过这笔贷款没有偿还期限,也不计利息。做出这个决定后,崔茵给报道这件事的记者汪成打了电话,告知了她的决定。得到消息的汪记者很惊讶很高兴,他忙把这件事告诉了张霞和齐建。张霞高兴得跳了起来,齐建一家人也激动得拥抱在一起。张霞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齐建的生命希望再次亮了起来。
接下来,崔茵和张霞辗转通了一次电话。张霞在电话里动情地对崔茵说:“阿姨你好,我们隔这么远,而且没有见过面,你就把钱给我汇过来,帮齐建哥治病,我谢谢你对我的信任。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霞的梦想实现了,生活的阳光再一次照亮和温暖了张霞和齐建的世界。可是崔茵为什么要贷款给张霞,而不是捐款呢?崔茵在发给汪成的邮件中,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我想帮她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她这一次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惊世骇俗的壮举,如果我们能用50万救好一位患白血病的大学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一名栋梁之才,并激励一批人的成长,我们的这笔投资就可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在崔茵看来,所谓贷款利息并不重要,还不还本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件事给张霞一个做人的影响,让她知道诚信、责任的重要性。我想帮张霞成为说得到做得到的人,所以我觉得贷款比捐款更有意义。
崔茵的公司合伙人也说:我们并不是要她还这个钱,我们这么做是基于尊重孩子的决定,帮她圆这个梦。因为这样会使得张霞在今后的学习上、工作上或是生活上,有这样一个鞭策在,对她以后成长的道路可能会更好。
不久后,崔茵就把3万美元转到了齐建的账户上。同时,她的一句话也镂刻在张霞的心上:“我想帮助张霞成为一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
2007年夏天,齐建和上海的一家医院取得了联系。在齐建赴上海前,张霞特地来为他送行。齐建动情地对张霞说:“张霞,别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啊,我一定会好好地治病,好好地活着。你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考上大学。让我们一起面向明天的希望,面对明天太阳的升起。”张霞说:“你就放心吧,呵呵,我一定不会失约,咱们谁都不会失约。好人一生平安,哥哥。”“好的,妹妹。”齐建说完,两人的手指又紧紧地勾在了一起。
在张霞及众多人的祝福声中,齐建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放心不下的张霞在齐建哥哥住院期间,不时地给他打来问候和鼓励的电话,而齐建也总是叮咛张霞要好好学习。
2007年秋天,齐建的手术获得了成功,而张霞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第二中学。现在,齐建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但这个感人的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张霞和齐建的爱心互馈创下的童话和奇迹却流传久远,激奋人心。(应主人公要求,文中人物作了化名处理)
她是一个即将辍学的贫困女童,他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危重病人。在她即将辍学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救命钱送来资助她上学;在他病危的时候,她向全世界发出了借贷50万元为他治病的呐喊。她的学还能上吗?他的病治得好吗?在河南省漯河市,他们谱写了一个爱心互馈的童话。
雪中送炭,绝症哥哥
把救命钱捐给了贫困女孩
2007年1月初的一天,河南省确山县的张霞正在家里做午饭,忽然,她听见门外有人在喊她的名字。她出门一看,原来是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汪成和一位不认识的叔叔。这个陌生的叔叔让张霞感到奇怪,大热的天里,他居然穿着棉袄,戴着帽子,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还不错。汪成告诉张霞,这个陌生人叫齐建。之后齐建说:“张霞,我从你汪叔叔这里知道了你的事情,我很感动。我来的目的是想捐给你500元钱,让你上学,而且以后我也会经常来看望你。如果你今后好好学习,能考上大学,我会一直资助你到大学毕业。”
齐建的话让张霞听了一惊,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要辍学的时候来了这样一个雪中送炭的人。接着,齐建拿出500元钱塞到了她的手里,她这才感觉到了事情的真实。齐建接着说:“张霞,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一刻,张霞心里涌起了阵阵暖流,她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只是拼命地点着头,激动的泪水顺着脸庞滑落下来。
张霞生于1994年。她父亲张政祥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而且丧失了劳动能力,眼睛也几近失明。后来母亲改嫁到外地后,才七岁多的张霞开始和父亲相依为命。这个家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张霞肩上。年幼的张霞从那以后不仅要照顾父亲及做家务,还要种地养猪维持生计。2006年年末,张政祥考虑到女儿考到中学后要到确山县城里上学,那时地将无人种猪也无人养,家里的生计来源会彻底断绝,于是他便和张霞说让其辍学,这让酷爱读书的张霞心痛不已,张霞的学习成绩不错,她最大的愿望是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值此关健时候,齐建的到来正好解决了张霞的燃眉之急。因为有了这500元钱,父亲就可能让自己继续读书了,这怎么能不让张霞感动落泪呢?
齐建一行人走后,张霞顿觉自己原本已阴云密布的天空晴朗了,她学习、干活甚至连做梦都充满了笑声。可是,不久后的一件事,让张霞的心又沉重起来。
2007年1月末的一天,张霞的大伯张新长从城里回来,到了张霞家里,递给她一张报纸。那张报纸上,分明印着她的照片。原来,张新长那个在城里上班的女儿有一天下班时,对张新长说:“俺妹妹的照片上报纸了。”见张新长有些不信,她便把那张报纸递给了父亲。张新长接过来一看,报纸上那照片真的是侄女呀。于是他便把这张报纸带回家来给张霞看。
张霞接过报纸一看,自己真的上了报纸了,而且还认出照片上那个戴帽子的人就是给自己捐款的齐建哥哥。可是当她仔细一看和自己照片在一起的报道时,不由得大吃一惊!这篇报道说,齐建是一个严重的白血病患者,在他病情危重、急需移植骨髓的时候,他却把自己救命钱捐给了一个读不起书的贫困女孩。
齐建哥哥竟是个白血病患者!张霞一下子惊呆了。她弄不明白,齐建哥哥既然是白血病患者,那他应该是急需钱来治疗的,可他为什么把自己治病的钱捐给自己呢?如果这笔钱真的是齐建哥哥的救命钱,她又该怎么办呢?如果真的把这笔钱退给齐建哥哥,她就可能真的上不成学了。这区区500元钱,对张霞来说已经超过了钱的意义,它已经成了对未来憧憬的希望啊!
张霞由此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中。一连几个晚上,张霞都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现在算来,从齐建哥哥来自己家已经超过一个月了,他现在的病情怎么样了呢?这时的张霞也明白了,这500元钱,对于齐建哥哥比自己重要啊。最后,张霞决定去看望一下齐建哥哥,也好把自己心里的疑问弄清楚。
漯河距张霞家有100多公里,没出过远门的张霞只好让爸爸和自己一起去。恰好,当地一位善良的司机顺路把他们捎到了漯河。经过一番辛苦找寻,张霞和爸爸终于找到了齐建哥哥。
这时的齐建,面色苍白,神情痛苦,连头发都掉光了,和到张霞家去时判若两人。尽管齐建的变化很大,张霞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张霞上前轻轻地叫了一声:“哥哥。”正在出神的齐建惊觉来者是张霞,很惊讶:“张霞,你怎么来了?”
张霞说:“哥哥,我和爸爸是来看你的,我是看了报纸以后才知道你患了白血病的。哥哥,你得了这么重的病,为什么还要给我捐钱呢?你治病才是最重要的呀。我今天来,就是想把这500元钱还给你。”说着,张霞从口袋里掏出那500元钱,递给了齐建。齐建连连摆手:“张霞,这个钱你不要还给我,我就是送给你上学的。这500元对我的病来说没有什么帮助,你快把钱收起来。”
张霞和齐建在病房里开始推让起来。在齐建和他母亲的一再拒绝下,张霞最后只好把这500元钱又收了起来。之后,张霞又说:“哥哥,我答应你,收下这笔钱,以后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是呢,你一定要好好地治病,一定要把病治好,好吗?如果你要是肯答应我,咱们今天就在这里拉个勾。”齐建感动地说:“好啊,那咱们就拉勾,谁也不许反悔。”
在医院的病床上,张霞和齐建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爱心借贷,贫困女孩
感恩之举震撼人心
齐建究竟是怎么患上白血病的呢?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救命钱捐助给张霞呢?
齐建,时年25岁,是家里的独生子。2006年年中,大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漯河正准备找工作时,身体突发高烧不退。他来到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医生给他做过骨穿之后,他站起来时,赫然发现他坐过的凳子上都是血。而医生的检查结果更是给了他重重一击:白血病晚期!齐建当时眼前一黑,差点跌倒在地。医生当即就让他住了院,几天内便下了好几张病危通知书。
突从天降的灾难让齐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齐建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下岗工人,每月的工资合计还不到一千元,生活上也是捉襟见肘。这些年为了供齐建上大学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本来一家人以为齐建大学毕业了,可以参加工作来改善一下家里的困境,可谁知白血病魔又降临到了齐建的身上。无奈之下,齐建的父母只好四处借钱来为儿子治病。
经过医院的急救,齐建的生命总算是保住了,但以后每个月都要化疗一次,费用至少上万元。这下可难坏了齐建的父母。因为所有亲友都被他们借遍了,实在是没处借了啊。为了救儿子的命,已经退休的齐父又找了份工作,但那份收入相对巨额的医疗费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迫不得已,齐建父母只好上街乞讨。
齐建后来才知道,为了给自己筹够一个月的化疗费,他的父母竟然给人家下跪。有一天,齐建偷偷地跟在父母身后,发现父母竟然在寒冷的冬天里在街上跪了一整天。而这天,齐建也流了一天的泪。最后,齐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暗自决定不再化疗了,他接受不了父母为救自己而承受的苦难和屈辱。可就在这时,中华骨髓库通知他说,找到了骨髓配型与他相合的人,而且对方也愿意为他捐骨髓。只要他家能拿出30万到50万元的治疗费用,他的生命之火就会重新燃烧起来!
可是这个喜讯却像命运和齐建开的一个玩笑。巨额的治疗费用对齐家来说根本就是天文数字,无法解决。已经决定放弃的齐建不再配合化疗,也不再按时服药,病情也一点点地严重起来。想到自己患病以来,漯河媒体报道过,社会各界也给他捐过款。虽然没有能够治好他的病,但他觉得这个社会对他是温暖的。于是他便想在有生之时回报一下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齐建认为,既然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那就不如把自己手中所剩不多的医疗费捐给一个贫困学生,让这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让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在这个学生身上延续下去。齐建父母开始并不同意儿子的这个想法,但在齐建的坚持下,也只好同意了。
几天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齐建来到了张霞家里,和张霞见了面,给张霞捐了款。张霞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她从不抱怨,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她这种坚强的生活态度震撼和改变了齐建。回家后,他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心绪也好了许多,他把张霞家的情况对父母说了一遍,最后说:“从今以后我要坚强,好好治病。”从那以后,齐建果然坚强乐观起来,开始积极地配合治疗。
得知齐建哥哥的这些经历,张霞哭了。在和齐建哥哥拉过勾做出承诺之后,才13岁的她又开始想怎么能帮助齐建哥哥。当她想到齐建哥哥得有30到50万元的治疗费后,她决定向银行贷款50万元,彻底把齐建哥哥的病治好。张霞在家养猪靠的就是大伯给办的贷款,所以她想到的第一个筹款方式就是贷款。当晚,她就开始写信。几个晚上之后,信终于写成了。她在信中详细诉说了齐建哥哥的病情和善良之后,最后说:“我不能让齐建哥哥被病魔夺走生命,所以我决定贷款帮他治病。如果哪个好心的人或哪家银行愿意贷款给我50万元,我就按10年最高利息写个百万欠条,我大学毕业以后一定会用一辈子的努力工作去偿还的。说话算数,真的。”
信写好后,张霞又辗转找到报道过她和齐建的事情的记者汪成:“叔叔,你一定要帮帮我,帮我把这封信登出来,我要帮齐建哥哥治病啊。”当汪记者读了这封信后,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透过张霞童话般的想法,他分明看到了一颗晶莹的不含一点杂质的童心啊。很快,他主笔的一篇13岁贫困女孩欲高息贷款为恩人治病的报道在当地媒体刊发。
心愿得偿,真诚写就
一个爱心互馈童话
张霞的感恩义举一时间震动了中原大地,爱心像潮水般涌来。人们虽然选择了捐款的方式帮助了张霞和齐建,但这与50万元相距甚远,肯贷款给张霞的爱心人士或是金融机构也没有出现。从常理来说,毕竟50万这样一笔巨款不是一个13岁女孩稚嫩的肩膀承担得了的。张霞的梦还能实现吗?
正当张霞在苦苦等待肯给她贷款的人的时候,她哪里知道,她那封信掀起的轩然大波已经波及到了大洋彼岸,引起了一位海外华人的关注。这位海外华人叫崔茵,居住美国纽约,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也是一个苦孩子,但她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取了博士学位,并一步步打拼成了美国一家证券公司的总裁。
崔茵是在媒体上看到张霞要贷款报恩的事情的。其中张霞从山上的田地里往家里搬运花生的过程让她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秋天,张霞收获了一袋花生后,可那袋一百余斤重的花生她怎么也搬不动。后来,张霞从田地边折了些树枝,把花生袋子放在了树枝上,然后像拉车那样拉回了家。这种超常规的办法连成人也想不到啊。崔茵由此想到,张霞这个在苦难中生存的孩子,心态很好,积极向上,遇到困难总是想不同的办法去解决,不怨天尤人,也不依赖别人。崔茵的成长经历和张霞相似,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决定满足张霞的心愿。
第二天,崔茵把张霞的故事对她的公司合伙人说了,合伙人也被张霞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毫不犹豫地赞同了崔茵的想法。他们通过媒体报道的社会捐款数额,计算出了齐建治病的资金缺口之后,决定给张霞提供3万美元的贷款,不过这笔贷款没有偿还期限,也不计利息。做出这个决定后,崔茵给报道这件事的记者汪成打了电话,告知了她的决定。得到消息的汪记者很惊讶很高兴,他忙把这件事告诉了张霞和齐建。张霞高兴得跳了起来,齐建一家人也激动得拥抱在一起。张霞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齐建的生命希望再次亮了起来。
接下来,崔茵和张霞辗转通了一次电话。张霞在电话里动情地对崔茵说:“阿姨你好,我们隔这么远,而且没有见过面,你就把钱给我汇过来,帮齐建哥治病,我谢谢你对我的信任。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霞的梦想实现了,生活的阳光再一次照亮和温暖了张霞和齐建的世界。可是崔茵为什么要贷款给张霞,而不是捐款呢?崔茵在发给汪成的邮件中,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我想帮她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她这一次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惊世骇俗的壮举,如果我们能用50万救好一位患白血病的大学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一名栋梁之才,并激励一批人的成长,我们的这笔投资就可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在崔茵看来,所谓贷款利息并不重要,还不还本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件事给张霞一个做人的影响,让她知道诚信、责任的重要性。我想帮张霞成为说得到做得到的人,所以我觉得贷款比捐款更有意义。
崔茵的公司合伙人也说:我们并不是要她还这个钱,我们这么做是基于尊重孩子的决定,帮她圆这个梦。因为这样会使得张霞在今后的学习上、工作上或是生活上,有这样一个鞭策在,对她以后成长的道路可能会更好。
不久后,崔茵就把3万美元转到了齐建的账户上。同时,她的一句话也镂刻在张霞的心上:“我想帮助张霞成为一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
2007年夏天,齐建和上海的一家医院取得了联系。在齐建赴上海前,张霞特地来为他送行。齐建动情地对张霞说:“张霞,别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啊,我一定会好好地治病,好好地活着。你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考上大学。让我们一起面向明天的希望,面对明天太阳的升起。”张霞说:“你就放心吧,呵呵,我一定不会失约,咱们谁都不会失约。好人一生平安,哥哥。”“好的,妹妹。”齐建说完,两人的手指又紧紧地勾在了一起。
在张霞及众多人的祝福声中,齐建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放心不下的张霞在齐建哥哥住院期间,不时地给他打来问候和鼓励的电话,而齐建也总是叮咛张霞要好好学习。
2007年秋天,齐建的手术获得了成功,而张霞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第二中学。现在,齐建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但这个感人的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张霞和齐建的爱心互馈创下的童话和奇迹却流传久远,激奋人心。(应主人公要求,文中人物作了化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