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满英雄路,功成万骨枯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
   —唐·张蠙《古战场》
  千年来很少有人敢细看一眼荒野上的尸首。漫天漫地的雪包裹着枯木血迹,在深深的遥望中残酷俯腰。古战场的杀伐素来习惯用“血流成河”来形容,殊不知大多时候雪来纷飞,满城迷眼,根本由不得血流下来就已凝固。
  由古至今,多是这样的场景,古城内擂鼓铮铮,城墙下满目荒唐。百姓坐在家中便能听到杀人的声音,挥矛交战,生死一线。
  战争结束后,他们出城为将士捡拾衣冠。站在城下却发现荒骨遍野,堡垒已被风雪吹平。若不是那战后挥散不去的血腥气充斥着眼鼻,恐怕所有人都会以为那只是一场有些恐怖的梦境罢了。
  是梦?还是真实写照?许多人都不敢问自己。后来,连见过数万尸骨的老城都变作了故事里的一个黑白影子,在太多的红尘记忆中被赋予“似乎曾有过一场战事”的说辞。
  曾听过战声,看过风雪,曾在梦里缠绵难醒,觉得对水净面时眼底有泪花闪过,曾亲手碰触白骨所以知道蚀骨的寒……太多太多。寒夜有高亢悲怜的笛声传来,萦绕在高高低低的沙丘间。冤魂犹在,事已苍白,不记得这出事也罢,总得记着乡里的那些旧人吧,毕竟数十万征人都曾在月下怅望过故乡。
  记得刚出关时,偶尔还能听到一些乡人的消息,谁家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谁家的爹娘托人送来了干粮,谁家的孩子身经百战却终究被敌寇刺穿身体……辛酸苦辣都是有的,但不管是怎样的消息,传到这里总是令人欣喜和宽慰的。
  可是慢慢地,消息越来越少。经年之后,已忘记那年乡间的气候、田里的庄稼了,只约莫还记着这时该是村口大白杨飘絮的季节了。剩到最后,也就只有月色为伴了。哦,不,还有这一眼看不到头的沙漠。
  在这里,唯有一腔思乡之情支撑着他们挥矛而战。他们思念家里的热酒热菜,思念妻子温暖的笑,思念娘亲手做的厚袄子,思念老父亲偶尔的怒骂,多半也是恨铁不成钢……
  白日里万里黄沙相照,数十万将士的影子都被拉得又细又长,每张脸都是粗粝而悲伤地贴在滚烫的沙地里,潜伏时仍在思念家乡。入夜后沐浴月光,柔软的笛声和身体的疲惫令他们面面相觑,足以一笑,然后慢慢地笑出泪花。
  有可以思念和盼望的乡人本是幸福的,但一声号角,一句誓言,一个战友的牺牲,就能够击垮他们所有的隐忍。因为乡音渐少,归期无定,黄沙吹响了赴死的烈歌,在这个没有退路的战壕里,只有这同生共死的将士。
  月色终是温柔了他们的一生。千万白骨,血色峥嵘,相依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再也没了笛声,没了每个夜深人静时掩面痛哭的隐忍,没了记忆中的旧人面。后来,连思乡之情也没有了。
  古时战场被人形容为牢笼,一个巨大的、进去了再也出不来的牢笼,笼子里没有战士,只有英魂。也有人说,那是月色唯一照不亮的地方。
  陈陶的《陇西行》最是照人心:“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他们来时满身英勇所向无敌,是满腔热血的少年。但战后呢?死后呢?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最好的结局是,他既不思念她,她也未曾梦到过他,未曾醒来后枕头湿润,月色凉薄。次好的结局是,他葬身无定河边,夜歌时有时无,渐渐末了,她伤心过后亦嫁了旁人,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再好一些的结局是,她为他立下牌位,刻上“吾君”二字,此生每一次征兵之行,她都会远送,却再也无法爱上一个要去打仗的男子。最令人难堪的结局便是,他早已成了一堆白骨,灰飞烟灭,而她却不知,仍夜夜思念他,对家人的劝说置之不理,一味等下去,但心中却是清醒的,九死一生,恐是未有归期。
  太多的无法回首都在岁月的尽头被磨得失去了最初的模样。她渐渐老了,也快要忘记他的音容笑貌,却依旧记得送他走的那天,满城风雪直抵眉间,她在月下的庭院里站了一夜。第二日,梨花满地。
  世上长情至此的人终究太少,十万英魂白骨成枯,过了些岁月,连爹娘都快记不起事了,还会有旁人想念吗?
  于是,这一个个故事到最后都会被人遗忘,再不被记起。连故事里的人和故事中牵涉到的情和义,就像是黄土矮墙上的黑白影像,逢月色烛火照耀,总会灵动鲜活宛如战场将士,可一旦阳光洒下,就会生死无息。
  这就是古将。
  提及此,总要说一说古书中的“守灵人”。刚死之人灵魂未安好,便有守灵之说。提灯笼于城墙头,枯坐的这些日子里,食素,不说秽语。夜里有白骨捉住脚踝,这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守灵人。来世这守灵人会得到最深的庇佑,譬如情爱温婉,譬如战无不胜。
  但如果是那些战士侥幸未死做了这守灵人,又会有怎样的期望呢?世人猜过,答案只有一个:万里而归。
  只可惜,只可惜!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只一句,肝肠寸断,吾辈自问,何以为战,何以为战啊……
其他文献
琅琊榜上,江左萌郎
期刊
当时年少春衫薄,想起数学心发毛。如今鬓白心已远,聊起旧日时光慢。今日,小编们突然讨论起上数学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风筝们快来帮我们回忆吧!  @木木的花:一节45分钟的数学课,我把人生都给考虑好了。  @一颗朱砂痣:无聊到数清楚了数学老师衣服上有27颗大珍珠,36颗小珍珠。  @Andy_always:眼睁睁看着老师把一道全是英文和希腊字母的题化简成一串阿拉伯数字!真费解!  @幽暗城的月亮U:老师
期刊
天儿越来越冷了,中国好同事夏芊西好心提醒我—要裹好衣服哦,毕竟你是没有男朋友的人。呵呵,有男朋友了不起啊!男朋友会每天给你写信吗?并不会!可是风筝会。新的一年,最期待的依然是风筝来信,所以有话就别藏着掖着了,用来信砸晕我吧!!!(重要的话打三个感叹号)
期刊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岳飞《小重山》  月光透过薄薄的纱帘洒在桌上,一盘棋、一张琴、一卷书,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尘封多年的旧事暗通心意。一直相信月光比阳光更能清楚地照彻历史遗漏的角落,因为它明朗幽清,柔和多情。拨动历史那根锈蚀的琴弦,弹奏出沙哑的音调,是因为风
期刊
可曾记得当年豪气万丈、挥斥方遒的热血少年独立于波涛滚滚的碣石之上,企图抓住千堆如雪的晶莹浪花,与日月齐光。那年春意盎然,门前溪草青青,馥郁盈怀,正是年轻的贺知章大展宏图、追逐梦想的时候。他自诩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一心只有宏图之志,想学北冥之鲲,化鱼为鹏一飞冲天。  村里的老树根盘踞着字迹模糊的石碑,石碑旁聚满了下棋的老人,他们摇着蒲扇,脸上布满沧桑。抿一口清水,脸上也会流露出心满意足的笑。他们看着
期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说起王维生命中重要的灵魂知交,裴迪便算一个。那是个白衣书生,神秘而清狂,鲜有人知晓他的事迹。史书中只寥寥数语—裴迪,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唐代诗人,关中人。他如同着墨不多的一笔印迹,默然出现又默然消失于岁月洪流中。  裴迪从悠悠岁月中走过,未曾期遇中撞见了隐居
期刊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宋·叶梦得《虞美人》  残红凋落,悲伤的情绪升腾在胸中。诗人身倚栏杆,手执诗卷,写下半阕寂寞词。风也萧萧,雨也萧萧,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黄昏时分,叶梦得席地而坐,眼前唯有大片落花。他伸手轻触,指尖微凉,惹得心事微漾。他想起
期刊
王宫初见那日,他是御前琴师,她是华娇公主。一曲《指间沙》毕,她拦住他,精致的眉目异常美艳:“凉城,从今日起你的曲子只能弹给我一人听。”  他清冷地行礼后转身离去,却令华娇对他愈发上心。从此她总是悄悄跟在他身后,被他发现了还不自知。她执着的举动令他心里生出微妙的变化。  凉城喜欢桂花酒,每年秋天都会亲自采摘桂花。一日突然下起大雨,他路过桂花林时见华娇冒雨在收集桂花。他莫名慌了神,将她拉回房间一顿责骂
期刊
我拨开眼前一人多高的芦苇,一座孤坟赫然立于眼前。我不过是路过此地,前来探访故人罢了。长满杂草的坟包下沉睡着一个美丽的女子,漫天芦花唤起了我心中沉寂已久的往昔。  这片土地属于当年的大燕国,彼时的大燕已不复繁华,多年战乱使这个早已不堪重负的国家风雨飘摇、奄奄一息。大燕男儿多是铮铮铁骨,但凡壮年便投军从戎。我20岁生辰未过,已是骁勇的镇远将军了。  我站在城墙上指挥军士们安排防御,城外的敌军越攻越猛,
期刊
倾蓝紫 自由作家。喜欢古典文化,这万里青山,时光似水挡住了青山路,我愿扑地为桥,引人渡水近青山。若有人踏上了我的桥,而靠近了青山,我当是幸福和幸运的。  那年,大唐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擅歌舞的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在此遇见了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李瑁看见她,只觉是上天赐予的缘分,让他不舍错过。很快她成了寿王妃。  当初相遇,杨玉环惊艳了李瑁雕鞍裘马的岁月。谁知后来,他看着本是身边人的她亦要泣叹一声,不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