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结果,探讨不同性别染色体易位携带者临床结果的差异。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中心共实施646个染色体易位的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 CGH)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技术(SNP array)对囊胚的滋养层细胞进行24条染色体分析,活检后的囊胚冻存及单囊胚解冻移植。分析易位携带者的异常胚胎比例及不同性别、不同类型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PGD临床结果。结果 646个PGD周期中,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异常胚胎比例(68.15%,1 027/1 507)与罗氏易位携带者(47.91%,448/9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互易位组PGD周期取消移植率(36.23%,150/414)也显著高于罗氏易位组(16.81%,39/232,P <0.05);但是,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妊娠率(69.55%,153/220)、活产率(64.41%,76/118)与罗氏易位携带者的妊娠率(72.33%,115/159)、活产率(64.65%,64/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互易位组中,男性携带者与女性携带者对异常胚胎率、取消移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无影响(66.91%,69.65%;34.40%,38.27%;69.05%,70.21%;62.50%,67.39%;P> 0.05)。罗氏易位组中,男性携带者与女性携带者对取消移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无影响(13.48%,21.98%,75.00%,67.80%;66.15%,61.76%;P> 0.05);但是,男性罗氏易位组的PGD异常胚胎数比例显著低于女性罗氏易位组(40.55%,58.44%;P <0.05)。结论与罗氏易位相比,PGD中相互易位的可利用胚胎显著降低;但是在移植周期中,二者的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易位携带者对PGD的妊娠结局亦无影响。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及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了解内膜容受性的情况,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对治疗女性不孕症具有积极作用。尽管
雌激素相关受体α (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Rα)属核受体家族成员,是一类非配体依赖性激活的孤儿核受体,ERRα受到转录共活化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活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