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语课程流通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通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国内的开设尚处于尝试阶段,而在此专业课程中同时进行中日双语教学和E-Learning辅助教学则更为鲜见。文章以流通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中心,探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流通学 双语课程 教学改革 E-learning
  [作者简介]赵群(1967- ),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流通学、市场营销和物流人才培养。(天津 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构建中日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实践教学研究——以《流通学》课程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D09-0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117-03
  
  一、引言
   流通学作为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日本大学开始出现的,到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开课经验。而且该课程在日本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在第一学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开设。该课程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广、与现实社会结合紧密等特点,从知识体系到学术研究领域,覆盖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该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该课程日本的开设时间较中国早,教材、课程体系、课程研究等都比较完善。
   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工业工程(现代物流)专业与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合作,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引进日本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进行优化整合。流通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引进课程之一,一直使用日语原版引进教材,并采用中日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是单一的只懂专业不懂外语的人才,而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是既懂专业又懂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外语属于“教学语言”,即外语只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工具,目标是为了学习学科内容。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即向学生传授学科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水平。
  本论文以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工业工程(现代物流)专业开设的流通学课程为例,进行中日双语教学的E-learning课程改革实践分析。
  二、流通学课程的教材改革
  (一)以往流通学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流通学是研究商品、资金、信息的流动过程,而流通学课程则是讲授商品、资金、信息流动过程和运行发展的一门课程。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社会各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我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0所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开设流通学课程的并不多,而且关于流通学方面的书籍、资料及教科书等基本上都是从2005年之后才陆续在国内出现的,其中有些还是日文原版书的翻译版。
   基于上述情况,所以流通学课程教材也多数采用的是日文翻译版或者是日文原版教材。我院自2004年开设流通学这门课程以来,到2008年一直采用日文原版教材《ベ—シック流通と商业》一书,此书的优点是知识体系完善、案例生动、重点突出。但是也存在原版书的很多问题点,比如教材中的知识不符合中国国情及日语语言生涩难懂等,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问题,与日文原版专业书配套的教学辅助参考资料很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问题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理和心理的差距,很难随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因此给学生们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流通学课程教材改革
   本专业自2004年至2008年流通学课程的教材一直使用“有斐阁”出版社出版的日文原版教材《ベ—シック流通と商业》一书,中文译名为《基础流通与商业》。这本教材是从流通与商业的关系、流通与商业的现状、流通与商业的未来三部分向学生介绍流通学所涉及的流通领域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既包括日本的零售业和批发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各种业态的发展变迁等流通学的基础知识,也有如电子商务、回收物流等物流专业的前沿知识。
  由于日文原版教材《ベ—シック流通と商业》一书并不是面向中国学生、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学生的需求编写的教材,因此该教材在实际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由于不切合中国国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很难产生共鸣,由于教辅材料匮乏给教师授课和学生的课下预习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日语语言生涩难懂给学生理解专业知识造成困难。
  基于日文原版教材《ベ—シック流通と商业》一书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更新。首先将一直使用日文原版教材《ベ—シック流通と商业》改为由本院教师团队和以日本帝 山大学教授为首的日本教学团队共同编著中日双语教材《流通学概论》一书。参加该教材编著的有来自日本帝 山大学、创价大学、名古屋学院大学、爱知学院大学、札幌大学等共八名日本大学教授和日本知名企业界人士。该教材是针对中国国情和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因此具有针对性强、生动、专业知识系统、理论结构完善、章节构成新颖、知识点明确、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实践教学完善等特点,并且集合当今日本多所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于本教科书。
  该教材的另一个创新点是配有与原文对应的光盘。即该教材不仅有书,而且还配有日本帝 山大学、创价大学、名古屋学院大学、爱知学院大学、札幌大学等多所大学的专家教授的授课光盘,且教材内容与光盘内容完全一致。该教材的内容构成是将上述各大学教授在实际授课时所说的每一句话录制成光盘,再将光盘上的授课内容编写成现在的教材,这是以往双语教学课程中所没有的突破性尝试。该教材集中了中日各大学优质教师资源,是中日教师团队共同授课的结晶。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流通学基础理论知识、流通整体结构以及流通体系等形成完整明确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同时由于教材配有日本教授的原声授课光盘,且光盘的授课内容与教材完全一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日语,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形成对流通学专业知识的认知,这样可以用母语和日语共同建立对流通的专业知识的认识。这点也是本教材改革中对双语教学的一个探索和尝试。
  三、流通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以往流通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结合教材以授课教师为主的方式,针对中日双语教学及学生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及专业日语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1)课堂讲课中对重点专业词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给出,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及词汇。(2)增加小组讨论及练习时间,使学生对专业及外语充分理解并能够相互沟通。(3)每章安排一次学生用日语演讲所学内容的时间,加深对专业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述能力。
  这样做造成以下问题:(1)在授课环节,中国教师授课。由于学生的日语水平不等,部分学生存在仅利用上课时间全面接收中日双语教授的专业内容有困难等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以往以分组的方式加强课外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沟通,对所讲过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和演讲等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用日语表达专业内容的能力。但是受到设备、授课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在课下反复听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是不可能的。(2)专业日语掌握。还有,以往选用教材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当时学术及体系较先进的日文原版教科书,授课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中日双语的讲授。但是日文原版教材由于是流通学方面的专业教材而不是日本语的教材,因此课本上教授的专业知识没有对应的日语讲解。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们学的专业知识虽然是中日双语授课内容,但是不管是对课程相关的专业日语的理解和听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流通学课程教学改革
  对于流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围绕着以下三点进行。其一,中日两国教师共同授课;其二,搭建E-learning中日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其三,引入案例分析和企业家报告。
  1.中日两国教师共同授课。在流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突破以往的一门专业课程自始至终由一位教师教授的传统授课模式,采用我院的专业教师与日本帝塚山大学教授为主的日本专家教学团队共同授课的方式,且将日本专家团队的授课内容同时公布在E-learning的网络共享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看到日本专家授课团队的授课内容。
  所谓E-Learning,简单地说,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它具有知识的网络化,学习的随意性,学习内容保持及时、持续的更新,教学的即时性等特点。
  由于本校教学资源的限制,如CAI教室资源不足以及上网条件有限制等,故现阶段与日本合作院校进行流通学课程实施教学资源共享实验阶段的主要方式是,由日本的合作院校团队将应该能够利用网络实现的教学资源刻录成光盘提供给学院,学院再将这些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或者邮件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国际先进的物流理念、前沿的学科知识、正宗的日本语的流通学专业教学。
  中日双方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是突破以往只有中国教师讲授中日双语专业课的授课方式。学院的中国教师团队和日本多名各大学教师团队共同讲授流通学课程,将各自擅长的领域体现在各自讲授的内容中,并且通过E-learning网络共享平台将每一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发布到网络平台。学生课下可以利用E-learning网络共享平台随时预习或复习与课堂上教师讲过的课完全一样的授课内容,巩固专业知识并提高日语能力。而且各位授课教师将自己讲授部分的习题发布到E-learning网络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练习。这种授课方式是突破传统一位教师自始至终讲授一门课的界限,让学生学习同一门专业课时接受到日本不同大学的优质教师团队的课程,因此具有灵活、便利、专业、教学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专业日语理解能力和日语的听说能力、拓展专业知识层次提供良好的平台。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搭建E-learning教学资料网络共享平台。流通学课程为学生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如建立学习网站及公共邮箱等,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随时可以沟通的平台。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通过这个平台随时发布和更新E-learning网上教学资源,学生则可以随时登陆这个网络平台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公共邮箱收到学生随时提出的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在公共邮箱上留下的问题内容进行甄别,及时回复或对普遍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解答。由于本校教学资源的限制,如CAI教室资源不足以及上网条件有限制等,课堂上还无法全面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学生则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利用网上及邮件中的教学资源查询资料随时进行学习,将个别指导与集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内容持续保持更新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学习的随意性和及时性的统一。
  流通学课程的E-learning网络共享平台的建立解决了日文原版教材单一、教辅资料不足、教师资源紧缺、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发布授课内容、习题练习、学科前沿动向等相关信息;学生利用网络共享平台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和自己的水平,针对课堂上和学习中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课下学习,及时弥补自身学习当中的不足和漏洞。利用教学辅助资料丰富对本课程的理解,拓展专业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中日双语理解流通学专业知识能力和运用流通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而且这些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进行了课堂学习后,学生利用E-learning网络共享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补习、案例分析重现、日语水平的提高等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中日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流通学课程的E-learning中日双语教学实践是基于本院教师团队对该课程的多年实际教学的经验,通过该课程主讲教师与日本合作院校的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进行的。无论是教材上还是教学方法都是突破国家及学校的界线的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课程,实现了中日双语教学资源的共享,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并且利用当今先进的网络技术及E-learning教育教学平台达到教育教学资源的中日院校间的共享。
  3.引入案例分析和企业家报告。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案例中引入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流通领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了解了日本流通学领域的先进理念的同时融入中国流通领域的实况和企业的现状,增强学生对中国流通领域的认识。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聘请数位活跃于日本各界的企业家及与流通领域密切相关的实力派人物,对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及流通领域的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案例分析和企业家报告等实践教学。让学生随时听到实际社会的声音、接触到实际社会的情况,避免理论实际脱节。
  四、小结
  中日双语课程流通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是在整合中日两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的全新尝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构建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全新教学方式。流通学课程的中日双语教学E-learning课程改革实践具有知识的网络化、学习的随意性、学习内容及时性、教学即时性等优点,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专业素养、提高日语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家蓉,李桂山.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办学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2]芦文娟,李桂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组织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7).
  [3]冯晨昱,奥喜平.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7).
  [4]冯晨昱,李桂山,奥喜平.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2).
其他文献
证券风险的计量准确与否,是证券组合理论能否有效运用的前提.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选取"流通市值"作为影响我国证券风险的第二个因素,建立了证券
讨论了数据挖掘技术,并选用几种数据挖掘方法对科技论文、论文作者以及发表刊物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说明了数据挖掘在科技论文分析工作中的应用.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三个部分对文献进行了综述,即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制的研究现状;关于市政债券的国外研究现状;关于市政债券的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一类Rosenzweing-MacArthur捕食模型的周期解,首先以食饵的环境容纳量k为分支参数,从Hopf的角度得到该系统小振幅稳定极限环的存在性,然后用定性的方法得到系统在第一象
关于治学,先贤已有很多精辟论述。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曾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相勉。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提出过治学要有“二冷”精
[摘要]高校隐性课程是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价值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约束功能等对深化角色认知、升华角色情感、规范角色扮演等的作用深刻持久。同时,隐性课程消极负面的影响也引发了大学生的角色失调,阻碍了其角色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隐性课程 功能 角色认知 角色情感 角色扮演 角色失调  [作者简介]高潮(1977- ),男,江苏沛县人,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