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春节,一位“售票员”受人关注,他就是被称为“售票达人”的北大哲学系学生裴济洋。他在学习之余办了临时售票窗口为学生服务,把智慧和购票融为一体,通过“接票”“中转”等方法,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出最优路线,为学生“设计”出了能够回家的车票。对于裴济洋来讲,与其说是售票不如说是为客户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这就是“售票达人”与一般售票员的本质不同。这是一个能“思考的窗口”,这是一个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窗口”。生活中人们需要更多这样能“思考的窗口”,学校也应如此。社会需要学校办成一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思考的学校”。
能思考的学校,是最具精神感召力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最具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人思,所以为人”;学校思,所以为学校。思想是精神之火把,犹如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着人们,给人方向,给人希望,给人动力。思想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动力”。诞生于1923年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首任校长经亨颐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学校办学思想,主张“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风”,洗刷长期来中国“铸型教育之积弊”,招收女生,开浙江男女同校之先声。春晖中学成为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新校典范。其鲜明的教育思想与独到的办学理念,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四方学子、八方名家。一时间,以前从不出名的白马河畔,大师云集、名家欢聚。夏丏尊、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清、丰子恺、刘薰宇等大师先后在此执教,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张闻天、黄宾虹、张大千、叶圣陶等名流来此考察讲学,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学校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兴盛。
能思考的学校,必定是一所智慧的学校。有这么一所学校的图书馆,10万册图书统统躺在完全开放的书架上,没有图书管理员,任由师生自助借阅。人们惊奇地问校长:“怎么不设图书管理员,少了书怎么办?”校长却给人们算了这一笔帐。10万册书,需要6个管理员,一年大概共支付30万元工资。校长反问别人:“我每年拿出30万养人好还是买书好?”学校省掉30万,学校大约可以每年多购买1万册书了。学校通过开放式书架,在一个充分信任的环境中让学生不断拷问自己的诚信,历练人心。像这样能思考的学校,总能有让人惊奇的点子,处处体现出育人者的智慧。
能思考的学校,是特色鲜明的学校。能思考的学校一般都有自己鲜明的办学思想或教育态度。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他的教育事业首先是体育,针对当时国民体魄衰弱、精神萎靡的情况,提出“强国必强种,强种必强身”的教育主张,他加大了体育投入。在二十世纪20年代,学校便有篮球场15个,足球场5个,网球场17个,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2个。他成为“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南开也可以看成中国第一个“体育特色学校”。被视为中国“课堂模式革命性变革”的杜郎口中学,教室里三面全是黑板,学生围绕着四周的黑板不断演示与辩论。在这里看不到老师一讲到底的场面,学生在课堂上或坐或站,或思考或议论。学校做这样的变革源于一句话,一次,崔其升校长在听一位教师上课,课上完后有学生抱怨:这样的课我们也会上。崔校长听到这样的话后就想,我们何不让学生来讲课。崔校长的思考,改变了杜郎口课堂教学的结构,也改变了杜郎口学校的命运。
能思考的学校是能懂得坚守,最能贴近教育本质的学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及教育经常会有偏离办学方向的危险。如果学校能经常思考,能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学校就会与世俗保持一定距离,做到冷静理性,学校就不会去追求浮华,不会跌入功利主义的深渊。钱理群教授认为:学校“诚然不能脱离社会,但又必须和世风流俗保持一定的距离”,它要“远离尘嚣,保持干净、冷静与清净”。我们在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学校教育始终不能偏离教育的本质,把培养学生爱心、责任、公平放在首位。
办一所能思考的学校,始于校长的思考,成于民间的思考。在一个普遍缺乏思考的社会环境里,学校的思考首先是校长的思考。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有思想的校长一定是充满活力、开朗、热情、豁达,他有睿智、有激情,他的言行常常会感动身边的学生与老师。校长的思想是可以点燃别人思想的“火把”。在我看来,对于校长工作的争论不该停留在是不是要任课,是不是要领几个重大课题的问题,校长首要生产的是思想,而不是其他。
然而要真正办成一所能思考的学校,仅有校长一人的思考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让民间思考起来——让全体教师思考起来,特别是要让学生思考起来。校长的思考不能替代教师的思考。校长所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让教师真正地思考起来。能思考的教师,总能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那一个方法;能思考的教师,总能找到抵达孩子心灵的那一条道路。生活中不缺表演者,缺的是舞台,学生不缺乏思考,缺的是思考的空间及机会。一所能思考的学校,思考的主体及本质应该指向学生。能思考的学生,总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思考的学生,总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并时时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一所能让学生思考起来的学校,一定是激情勃发、青春昂扬的学校。
学校没有思考力,就没有创新力,没有发展力。学校要在思考中求得知识,求得发展。所以,人们在求解“钱学森之问”之前,在呼唤教育要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之前,在抱怨迟迟不见教育家身影之时,先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能思考的学校!
(陈平,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214105)
责任编辑:赵赟
这就是“售票达人”与一般售票员的本质不同。这是一个能“思考的窗口”,这是一个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窗口”。生活中人们需要更多这样能“思考的窗口”,学校也应如此。社会需要学校办成一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思考的学校”。
能思考的学校,是最具精神感召力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最具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人思,所以为人”;学校思,所以为学校。思想是精神之火把,犹如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着人们,给人方向,给人希望,给人动力。思想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动力”。诞生于1923年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首任校长经亨颐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学校办学思想,主张“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风”,洗刷长期来中国“铸型教育之积弊”,招收女生,开浙江男女同校之先声。春晖中学成为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新校典范。其鲜明的教育思想与独到的办学理念,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四方学子、八方名家。一时间,以前从不出名的白马河畔,大师云集、名家欢聚。夏丏尊、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清、丰子恺、刘薰宇等大师先后在此执教,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张闻天、黄宾虹、张大千、叶圣陶等名流来此考察讲学,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学校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兴盛。
能思考的学校,必定是一所智慧的学校。有这么一所学校的图书馆,10万册图书统统躺在完全开放的书架上,没有图书管理员,任由师生自助借阅。人们惊奇地问校长:“怎么不设图书管理员,少了书怎么办?”校长却给人们算了这一笔帐。10万册书,需要6个管理员,一年大概共支付30万元工资。校长反问别人:“我每年拿出30万养人好还是买书好?”学校省掉30万,学校大约可以每年多购买1万册书了。学校通过开放式书架,在一个充分信任的环境中让学生不断拷问自己的诚信,历练人心。像这样能思考的学校,总能有让人惊奇的点子,处处体现出育人者的智慧。
能思考的学校,是特色鲜明的学校。能思考的学校一般都有自己鲜明的办学思想或教育态度。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他的教育事业首先是体育,针对当时国民体魄衰弱、精神萎靡的情况,提出“强国必强种,强种必强身”的教育主张,他加大了体育投入。在二十世纪20年代,学校便有篮球场15个,足球场5个,网球场17个,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2个。他成为“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南开也可以看成中国第一个“体育特色学校”。被视为中国“课堂模式革命性变革”的杜郎口中学,教室里三面全是黑板,学生围绕着四周的黑板不断演示与辩论。在这里看不到老师一讲到底的场面,学生在课堂上或坐或站,或思考或议论。学校做这样的变革源于一句话,一次,崔其升校长在听一位教师上课,课上完后有学生抱怨:这样的课我们也会上。崔校长听到这样的话后就想,我们何不让学生来讲课。崔校长的思考,改变了杜郎口课堂教学的结构,也改变了杜郎口学校的命运。
能思考的学校是能懂得坚守,最能贴近教育本质的学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及教育经常会有偏离办学方向的危险。如果学校能经常思考,能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学校就会与世俗保持一定距离,做到冷静理性,学校就不会去追求浮华,不会跌入功利主义的深渊。钱理群教授认为:学校“诚然不能脱离社会,但又必须和世风流俗保持一定的距离”,它要“远离尘嚣,保持干净、冷静与清净”。我们在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学校教育始终不能偏离教育的本质,把培养学生爱心、责任、公平放在首位。
办一所能思考的学校,始于校长的思考,成于民间的思考。在一个普遍缺乏思考的社会环境里,学校的思考首先是校长的思考。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有思想的校长一定是充满活力、开朗、热情、豁达,他有睿智、有激情,他的言行常常会感动身边的学生与老师。校长的思想是可以点燃别人思想的“火把”。在我看来,对于校长工作的争论不该停留在是不是要任课,是不是要领几个重大课题的问题,校长首要生产的是思想,而不是其他。
然而要真正办成一所能思考的学校,仅有校长一人的思考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让民间思考起来——让全体教师思考起来,特别是要让学生思考起来。校长的思考不能替代教师的思考。校长所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让教师真正地思考起来。能思考的教师,总能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那一个方法;能思考的教师,总能找到抵达孩子心灵的那一条道路。生活中不缺表演者,缺的是舞台,学生不缺乏思考,缺的是思考的空间及机会。一所能思考的学校,思考的主体及本质应该指向学生。能思考的学生,总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思考的学生,总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并时时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一所能让学生思考起来的学校,一定是激情勃发、青春昂扬的学校。
学校没有思考力,就没有创新力,没有发展力。学校要在思考中求得知识,求得发展。所以,人们在求解“钱学森之问”之前,在呼唤教育要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之前,在抱怨迟迟不见教育家身影之时,先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能思考的学校!
(陈平,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214105)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