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的情感和专业发展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究高校英语教师的情感及造成教师情感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外语教师 情感困境 专业发展
一、引言
教师情感是指教师主观层面的职场生活体验与表现,既体现为教师的心理历程,又具有涉身的外在表征;既可以概念化为一种状态,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情感更是文化社会政治关系的产物。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学生、教材、学习任务是教师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情感不仅关乎自身幸福与发展,而且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密切相关。教师的积极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的氛围,反之,教师的消极情感会使师生关系淡漠或紧张,影响学生语言学习潜力的发挥。外界因素对教师情感和语言教学也会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往往侧重知识、技巧和策略等方面,教师情感未得到重视。目前教师培训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师在学科知识领域、教学技能上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教师在情感方面的发展。
但实际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通常以情感和人性作为人格的最基本要素,在阐述教师的人格方面也是如此。“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师首先是情感饱满和对教育充满激情的人。而且,注重情感维度也是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识。以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为例,各国所制定的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教育学者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论述以及从事一线教育实践工作的教师都认为,情感维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情感与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育活动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情感体验及原因
1.积极的情感体验。高校教师的教学对象主要为18岁以上的成年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具有成年人的思维和视野,因此对于很多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与教师进行一定深度的平等探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这样教师和学生能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平等的特点。同样,因为学生为成年人,不同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教师有面对教师-家长关系的压力。另外,高校教师不实行坐班制,教师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自由度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做科研、写论文和专著等,而不是简单的教书匠。
2.消极的情感体验及原因。大学英语教师的消极情感体验主要体现为倦怠、压力、迷茫等。而造成这些消极体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教学任务繁重。大学英语教师担负着全校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任务,以G校为例,该校大学生四年需要修28学分,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周课时一般都在12学时以上,有些教师甚至达到20学时以上。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 再加上各种学生和行政评价机制的设置,使得大学英语教师早起晚归,教师的身心往往不能及时充分地得到恢复和修养,更遑论提升教学的业务水平。(2)科研压力巨大。科研能力是高等学校外语教师的必备素质,这点已经得到了外语界专家的普遍认同。同时,在现行高等教育评价体制中,科研和教师的职称、地位、利益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职业生活和幸福感,因此科研能力也是高校教师必备的生存能力。高校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开展科研项目,并且每年都要达到一定的科研业绩才得以算合格。以G校为例,讲师每年需要完成的科研分为12分,副高和正高分别为16分和20分。这只是合格的标准,要达到优秀必须在更高规格的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以英语类的核心期刊为例,全国有约10万大学英语教师,而据统计,每一位英语教师想要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需要等66.2年,竞争激烈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在G校,讲师晋升副高的条件为不少于五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不少于两篇论文应发表在核心期刊。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科研压力。(3)尊重需求实现困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之外,人还有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和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除了英语专业以外,英语课程被列为公共必修课,为非专业类边缘化的课程,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师受到专业教师和学生甚至行政层面无意识的轻视,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也因此很低。 而且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大量应用,英语教师会被电脑取代的说法甚嚣尘上。加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模式的盛行,导致大学英语教师作为人的精神情感需要和被尊重的需求被忽略、被漠视。正因如此,大学英语教师很难将教学、研究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大学英语教学难以实现飞跃。(4)教师自身因素。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有着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能否很好地调整负面情绪、消除消极情感的负面影响是教师培养情绪智力的关键。
三、提升情感体验的策略和方法
1.自上而下,行政帮扶。从行政层面,自上而下地重视教师情感,恰当地开设情感能力提升项目,为教师建立情感支持机制。以G校为例,自2012年起,该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对提升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心理、情感能力等方面提供专家指导、交流的机会,并设立了心理、教学、科研专家定期辅导机制,同时也计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其中,情感类工作坊很受欢迎,教师均受益于此。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同时对教学大有裨益。这是一项多赢政策。同时,作者认为,情感教育的形式可以案例分析、讲座等形式传递心理学的知识,让教师认识情感的外延和内涵。此外,还应加强知识传授和教师反思相结合的形式,这可以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使得教师在获取专业知识之后,能够就自身情感进行反思,甚至通过工作坊中的各种活动、游戏与专家和同行交流,这种“认知—实践—反思”的反复过程,是培养教师情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情商类课程,从课程比重上看,新加坡教育专业课程占总课时比重为39%关国为30%,英国为25 %-40%,日本为16%。在我国,大多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三门,只占总课时数的5%一6%。非师范专业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只需要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考试。开设如此低比例的教育课程,显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不能真正体现师范教育的专业性、特殊性。英国大学普及的“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等课程,值得我们借鉴。
2.自下而上,自我提升。教师获得情感素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要掌握人的情感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方面的知识以及情感教育的基本原理,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学习情感教育方面的课程,比如学习积极心理学,保持开放心态,提高自身情商,提升自身情感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受众很大、影响范围很广的有哈佛大学讲师塔尔本·夏哈尔开设的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此外,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以《真实的幸福》为代表的系列书籍均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教师要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是否符合自身意愿的体验和感受。一般来讲,职业认同感越高,个体越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工作中获得的积极体验也越多,反之,职业认同感越低,个体在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越少,从工作中获得的积极体验也会减少。
教师也应积极而长期地进行情感的自我反思。在“认知—实践—反思”这一螺旋式反复并上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升正面情感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能力。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探讨了高校英语教师的情感体验以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这些情感体验主要来自繁重的教学任务、巨大的科研压力、难以实现的尊重需求以及教师的自身因素等。同时还探究了提升教师情感能力、消除负面情感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从行政层面自上而下采取激励支持机制例如开设提升情感能力的课程、讲座和工作坊等,并纳入继续教育课程,以及自下而上的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情商和情感能力的行动等等。今后的研究可以着力于在师生互动中的教师情感等领域,为提升我国高校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的情感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Cross D I
【关键词】外语教师 情感困境 专业发展
一、引言
教师情感是指教师主观层面的职场生活体验与表现,既体现为教师的心理历程,又具有涉身的外在表征;既可以概念化为一种状态,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情感更是文化社会政治关系的产物。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学生、教材、学习任务是教师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情感不仅关乎自身幸福与发展,而且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密切相关。教师的积极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的氛围,反之,教师的消极情感会使师生关系淡漠或紧张,影响学生语言学习潜力的发挥。外界因素对教师情感和语言教学也会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往往侧重知识、技巧和策略等方面,教师情感未得到重视。目前教师培训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师在学科知识领域、教学技能上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教师在情感方面的发展。
但实际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通常以情感和人性作为人格的最基本要素,在阐述教师的人格方面也是如此。“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师首先是情感饱满和对教育充满激情的人。而且,注重情感维度也是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识。以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为例,各国所制定的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教育学者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论述以及从事一线教育实践工作的教师都认为,情感维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情感与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育活动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情感体验及原因
1.积极的情感体验。高校教师的教学对象主要为18岁以上的成年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具有成年人的思维和视野,因此对于很多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与教师进行一定深度的平等探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这样教师和学生能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平等的特点。同样,因为学生为成年人,不同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教师有面对教师-家长关系的压力。另外,高校教师不实行坐班制,教师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自由度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做科研、写论文和专著等,而不是简单的教书匠。
2.消极的情感体验及原因。大学英语教师的消极情感体验主要体现为倦怠、压力、迷茫等。而造成这些消极体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教学任务繁重。大学英语教师担负着全校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任务,以G校为例,该校大学生四年需要修28学分,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周课时一般都在12学时以上,有些教师甚至达到20学时以上。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 再加上各种学生和行政评价机制的设置,使得大学英语教师早起晚归,教师的身心往往不能及时充分地得到恢复和修养,更遑论提升教学的业务水平。(2)科研压力巨大。科研能力是高等学校外语教师的必备素质,这点已经得到了外语界专家的普遍认同。同时,在现行高等教育评价体制中,科研和教师的职称、地位、利益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职业生活和幸福感,因此科研能力也是高校教师必备的生存能力。高校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开展科研项目,并且每年都要达到一定的科研业绩才得以算合格。以G校为例,讲师每年需要完成的科研分为12分,副高和正高分别为16分和20分。这只是合格的标准,要达到优秀必须在更高规格的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以英语类的核心期刊为例,全国有约10万大学英语教师,而据统计,每一位英语教师想要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需要等66.2年,竞争激烈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在G校,讲师晋升副高的条件为不少于五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不少于两篇论文应发表在核心期刊。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科研压力。(3)尊重需求实现困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之外,人还有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和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除了英语专业以外,英语课程被列为公共必修课,为非专业类边缘化的课程,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师受到专业教师和学生甚至行政层面无意识的轻视,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也因此很低。 而且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大量应用,英语教师会被电脑取代的说法甚嚣尘上。加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模式的盛行,导致大学英语教师作为人的精神情感需要和被尊重的需求被忽略、被漠视。正因如此,大学英语教师很难将教学、研究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大学英语教学难以实现飞跃。(4)教师自身因素。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有着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能否很好地调整负面情绪、消除消极情感的负面影响是教师培养情绪智力的关键。
三、提升情感体验的策略和方法
1.自上而下,行政帮扶。从行政层面,自上而下地重视教师情感,恰当地开设情感能力提升项目,为教师建立情感支持机制。以G校为例,自2012年起,该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对提升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心理、情感能力等方面提供专家指导、交流的机会,并设立了心理、教学、科研专家定期辅导机制,同时也计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其中,情感类工作坊很受欢迎,教师均受益于此。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同时对教学大有裨益。这是一项多赢政策。同时,作者认为,情感教育的形式可以案例分析、讲座等形式传递心理学的知识,让教师认识情感的外延和内涵。此外,还应加强知识传授和教师反思相结合的形式,这可以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使得教师在获取专业知识之后,能够就自身情感进行反思,甚至通过工作坊中的各种活动、游戏与专家和同行交流,这种“认知—实践—反思”的反复过程,是培养教师情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情商类课程,从课程比重上看,新加坡教育专业课程占总课时比重为39%关国为30%,英国为25 %-40%,日本为16%。在我国,大多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三门,只占总课时数的5%一6%。非师范专业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只需要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考试。开设如此低比例的教育课程,显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不能真正体现师范教育的专业性、特殊性。英国大学普及的“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等课程,值得我们借鉴。
2.自下而上,自我提升。教师获得情感素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要掌握人的情感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方面的知识以及情感教育的基本原理,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学习情感教育方面的课程,比如学习积极心理学,保持开放心态,提高自身情商,提升自身情感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受众很大、影响范围很广的有哈佛大学讲师塔尔本·夏哈尔开设的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此外,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以《真实的幸福》为代表的系列书籍均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教师要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是否符合自身意愿的体验和感受。一般来讲,职业认同感越高,个体越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工作中获得的积极体验也越多,反之,职业认同感越低,个体在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越少,从工作中获得的积极体验也会减少。
教师也应积极而长期地进行情感的自我反思。在“认知—实践—反思”这一螺旋式反复并上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升正面情感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能力。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探讨了高校英语教师的情感体验以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这些情感体验主要来自繁重的教学任务、巨大的科研压力、难以实现的尊重需求以及教师的自身因素等。同时还探究了提升教师情感能力、消除负面情感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从行政层面自上而下采取激励支持机制例如开设提升情感能力的课程、讲座和工作坊等,并纳入继续教育课程,以及自下而上的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情商和情感能力的行动等等。今后的研究可以着力于在师生互动中的教师情感等领域,为提升我国高校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的情感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Cross D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