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急诊室门口的医生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由于举办院运动会,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多数到医院文体广场参加比赛或加油助威,只留下李医生和几位护士值班。
  接近傍晚,运动会的长跑项目开始了!“运动员”什么打扮都有,有穿白大衣的,有穿运动服的,甚是 “养眼”。李医生禁不住走了出来,到急诊门口偷闲观看。
  神经科杨医生从远处跑了过来,快到急诊科门口时,好似脚底一歪,突然倒在马路上。热闹的人群戛然安静下来。
  李医生迅速冲向前去,将倒地的杨医生翻了过来。
  “没气了!”李医生右手迅速伸向杨医生的颈部,开始触摸颈动脉。
  “脉搏摸不到,可能是心室颤动。”李医生想,遂举起右拳,向杨医生的胸部重击一次,然后将双手放到杨医生的胸部,开始快速进行胸外按压。同时赶到的护士小王开始给杨医生做人工呼吸。
  约抢救两三分钟,杨医生恢复了神智。随后,李医生和护士把杨医生抬上担架车,送到急诊抢救区。
  由于现场处理及时有效,到达抢救区时,杨医生已完全恢复,各项生命征象均恢复正常。
  后来的会诊分析,30多岁杨医生平素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史,但缺乏持久锻炼,此次超量运动造成心脏缺血,发生心律失常,很可能是突发心室颤动,差点发生猝死。
  
  专家点评:
  
  所谓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简称,一般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强调猝死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而且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上因不科学健身或多种原因而猝死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近年来逐渐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超负荷运动是诱因
  
  如果心脏有缺陷,如心脏闭合有些问题,在运动量不大时,泵出去的血,发生一点回流,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是运动起来后,心排血量就不能满足全身代谢的需要了。而人运动起来后,心肌需氧量迅速增加,心肌不能缺氧,一旦血供不足而缺氧,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就会减弱,产能减少,无法提供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就会导致心肌梗死。
  另外,运动后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更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可造成某些人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心律失常;或心脑血管破裂,致心脏骤停。
  需要警惕的是,年轻人易发生猝死。原因是年轻人潜在的疾病还没有显现,让他们自以为自己很健康;再则,年轻人活力四射,会情不自禁地去做超负荷的运动。
  
  非常不适仍运动是高危行为
  
  人在运动时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不少人以为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不予理睬,继续运动,甚至认为这是自己运动量不够,导致身体变差,更坚定了继续运动、加大运动量的信念,这样相当危险。
  
  争分夺秒抢救
  
  “猝死”后的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若4~6分钟抢救不过来,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会死亡。
  所以,如果发现有人在运动中突然昏倒在地,应立即将其平卧, 呼叫并拨打120;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救治,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最重要,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了解自己身体后再适度运动
  
  要运动就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体检,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其中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者为高危人群。所以,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别小心。
  参加较强运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体检,例如未经过严格体检和没有训练基础的人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比赛活动。定期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员来说,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同时要加强运动现场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体检要更加严格,包括心脏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脑血管造影等。
  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性猝死的途径是定期动态体检,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在运动中对受试者的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氧耗量等生理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可早期发现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从而预测运动风险。
  
  怎样知道自己的运动有没有过量
  
  (1)能顺畅呼吸交谈。如果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话都说不出来了,那就是运动过量了。
  (2)全身微出汗。如果跑完步,大汗淋漓,那是运动过量了;如果一点汗没出,那是运动时身体的代谢量太小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唯有全身微微出汗,才说明运动量恰恰正好。
  (3)肢体有点酸,是正常的反应。如果肢体很酸疼,就是运动过量了。休息了一夜,代谢产物还没有清除掉,所以才酸疼。
  (4)睡觉睡得酣,说明运动量恰到好处。通过一夜的休息和物质充分的再合成,保证了新陈代谢,所以睡得酣。有人运动后,总也睡不着,那是运动过量了,让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难于抑制了。
  (5)精神很饱满,精神和情绪良好。这是身体适应运动量的一个整体直观的现象;如果很疲惫,那就是运动过量了。
其他文献
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宝宝却辨不出男女。原来,竟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了转胎丸。  据报道,河南驻马店的任女士怀胎十月,终于生下孩子,可发现孩子既有“小鸡鸡”,又有女孩特征。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家人着了急。  经诊断,孩子的染色体为女性,但发育却出现了异常。  任女士说,怀孕5个月时,婆婆让她吃转胎丸,说确保能生男孩。如今,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医生怀疑跟吃转胎丸有关。  无独有偶,在山东济南,一位准妈妈
“纵然我的肉身被冰封,但是我的灵魂却像这祥瑞的中国龙,出走本体,也许这种感觉只有死去的人才能拥有。”   ——源自“甲行天下”博客     在“甲行天下”博客上,“渐冻人”王甲的最新设计是一条逃离冰封、努力腾飞的龙。这个之前被断定“活不到2011年春节”的青年,在接受神经干细胞治疗的4个疗程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顽强地坚守生命,依靠眼睛的转
刘先生:眼镜戴久了,眼睛变形了?  刘先生今年29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近视眼”,已经和眼镜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有时候把眼镜拿下来,刘先生感觉眼睛有点变形,和以前比好像突出来一些似的。刘先生很怀疑,是不是眼镜戴久了导致自己眼睛变形了呢?  其实不仅刘先生这么认为,相当一部分“近视眼”也都这么认为。    姜先生:看不清楚,近视度数怎么反而降了?  35岁的姜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平均每天高负荷工作达1
李女士,35岁,10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右耳疼痛,接着听力下降,周围的人发现很多声音她都听不到。后来,她出现了耳朵流脓,于是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李女士鼓膜穿孔,听力为中度传导性聋,给予口服抗生素和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后流脓停止,但听力无改善。此后,李女士感冒后或耳内进水后右耳反复流脓,听力进一步下降。为求进一步治疗,她来我院就诊,门诊行纯音测听、耳内镜和颞骨CT检查示:右耳传导性聋,鼓膜紧张
几乎没有人没有经历过疼痛。疼痛是一种信号,提示我们警惕疾病的存在。在多数情况下,疼痛的部位与疾病的所在是统一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当出现“痛在这里,病在那里”的情况时,我们可不要被表象迷惑,而要认清疾病的本质哟!     假象一  胃痛:也许不是胃病而是胆结石    人们通常所说的“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是指位于剑突下、肚脐上的中上腹部的疼痛,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引起。  但许多胆囊结石疼痛
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是肝癌微创治疗的代表性治疗方式,是肝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射频消融治疗的特点是治疗效果确实有效,可以避免手术,创伤小,对肝脏的损害轻,可反复应用,住院时间短,甚至可以在门诊进行,且价格低廉;特别适用于小肝癌、肝功能不良、手术风险大或无法手术、肝癌切除后复发或再发、肝转移癌等情况。  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的过程中,由于肝脏包膜张力的变化以及神经分布、
一个月前,32岁的李先生不幸发生了一次车祸,导致髌骨骨折。李先生在南京某小医院简单用石膏固定后,就回家休养了。李先生听从医生的嘱咐,尽量好好休息,除了上厕所,就就一直卧床休息。半个月前,李先生在家吃完晚饭后,感觉身体好转,就想下床稍微活动一下,谁知他突然感觉心慌、胸闷,有点呼吸困难,家人急忙送其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得了肺栓塞。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李先生终于转危为安。  夏扬
那日,46岁的汪女士来到我的诊室。汪女士面色有些发白,出现黑便、呕吐已经3天。汪女士说,她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我请汪女士躺到检查床上,给她进行腹部触诊,于右上腹部摸到一个约核桃大的包块,并有压痛,我给予汪女士禁食、补液、抑酸治疗。  几天后,汪女士来复诊,已不呕吐,但包块仍未消失。我仔细追问才发现,两年来,汪女士到大小医院看病至少有三、五次了,从来没有医生叫上床检查腹部的,我这次竞是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