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日重庆记者来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时,见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身影。
作为铜梁人,逯娟对此情形早已习惯。带孩子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缅怀英烈一直是铜梁人的传统,她自己从小就喜欢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而作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看到一批又一批孩子来到纪念馆,逯娟又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铜梁,邱少云的出生地,邱少云身上彰显的抗美援朝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传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Resist US Aggressors and Aid Korea to Defend the Motherland
1962年10月12日,在邱少云烈士牺牲十周年之际,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在铜梁凤山之巅正式开馆。
纪念馆内草木葱茏,走过一坡梯坎,邱少云烈士事迹陈列馆就屹立眼前,气势恢宏。
走进陈列馆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邱少云烈士塑像。逯娟在邱少云塑像前向小朋友们形容邱少云相貌时,说了句“我想邱少云的相貌一定仪表堂堂”。
逯娟这话事出有因。偌大的纪念馆里,展出的大多是抗美援朝的资料照片,以及一些连环画和文字,竟没有一张邱少云的照片。塑像中的邱少云形象,也是结合邱少云兄弟的相貌以及战友的描述而创作的。
这是逯娟的遗憾,也是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遗憾。尽管从建馆之日起,就开始搜集邱少云的资料,但至今仍没找到邱少云的照片。
在逯娟看来,邱少云的形象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了19万7千多名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英雄儿女,他们都像邱少云一样,怀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带着对党忠诚、严守纪律、勇于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冲锋在前。
“仅重庆籍志愿军就有9468人牺牲。”逯娟为许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讲解过,“他们都是英雄,当战争的硝烟弥散,他们回到了家乡,有的在家务农,有的进厂务工,回归平凡,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英雄从未被遗忘The Heroes Have Never Been Forgotten
尽管没找到邱少云的照片,但逯娟在搜寻邱少云照片的过程中也有收获,“我从当年的志愿军老战士口中,收集了很多与邱少云烈士有关的细节,这些细节让我心中的英雄更加有血有肉。”
陈列馆的展品里有一小块被烟火熏黄的军装残片,逯娟说邱少云牺牲时紧紧匍匐在地上,所以全身上下仅胸前这一小块布在烈火中残存下来。
网络上曾有人质疑邱少云是否能用钢铁般的意志忍受烈火焚身的煎熬,纪念馆工作人员为此专程请教了邱少云的教员郭安民。
“郭老回忆起邱少云牺牲的场景时,当场失声痛哭。郭老说他亲眼看着邱少云紧咬着牙关,身体紧紧地贴在地上,手指深深地抠进泥土中。”说到这里,逯娟有些哽咽。
残片的旁边,还展出了邱少云战友李元兴、李四虎的回忆。“当时,邱少云右边3米处就有一个小水沟,只需一滚就可以活命……”逯娟说,“郭老告诉我们,李元兴、李四虎等几位战士,也被不同程度烧伤。他们和邱少云一样,都匍匐在原地,一动不动,经受住了烈火的考验。”
来到一幅战士在草地潜伏的油画前,逯娟再度哽咽。两年前,88岁的高奂堂老人专程从秀山来到潼南,给她讲了一段邱少云所在连队的故事。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高奂堂只有15岁,是战场上的电影放映员。在攻占391高地前,高奂堂曾到邱少云所在连队放过电影。连长曾指着眼前的蒿草问高奂堂,“小同志,前面的草地上有什么?”高奂堂仔细看去,感觉什么都没有。大约一小时后,蒿草地动了起来,草丛里陆续走出数百名志愿军战士。高奂堂说,在攻占391高地前,邱少云所在連队就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的潜伏训练。
“老人讲完故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重大使命。”从事讲解工作10多年,逯娟见过太多像高奂堂老人一样带着故事来的参观者,“这些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纪念馆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被遗忘。”
从陈列馆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眼里泛起泪花,她拉着逯娟的手说,“阿姨,我长大以后,也要像邱少云那样做个英雄。”
英雄守望家乡发展Heroe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Hometown
陈列馆外,耸立着15米高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朱德题写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碑顶是邱少云手握钢枪、健步向前的青铜铸像。
纪念碑前的广场,对逯娟来说意义重大。自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建成以来,广场上每年都会举行入队仪式、入团仪式和入党仪式,逯娟自己就是在这里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
纪念碑左侧有条公路,曾是逯娟学生时代进铜梁城的必经之路,“那个时候,每当大巴车行驶到这里,车上所有人都会聚集到车厢一侧,挤在窗户口看英雄。”
小时候,逯娟最喜欢回外婆家,因为外婆和邱少云四弟邱少华是邻居,逯娟小时候总是缠着邱爷爷给她讲邱少云的故事。如今,逯娟成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在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旁的广场,顺着邱少云铜像朝山下俯瞰,远处高楼拔地而起,处处繁花似锦。
当初,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选择建在凤山之巅,就是家乡人希望邱少云能够守望铜梁,见证家乡的发展。
千万个“少云”在成长Thousands of People like “Shaoyun” are Growing
邱少云1926年出生在铜梁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如今关溅乡已更名为少云镇。去年7月,邱少云烈士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邱家沟距铜梁城区38公里,曾经,邱少云因为家贫吃不饱饭,外出卖苦力。今天,这里处处是风景,农田里水稻郁郁葱葱,苞谷抽出了谷穗,田边的小山包上,李子树也挂满了果子,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事实上,铜梁以“少云”命名的不止少云镇。这里还有以“少云”命名的公园、道路、大桥、书店、酒店、加油站,以及数以万计的“少云志愿者”。
逯娟和纪念馆的同事都是“少云志愿者”,他们还组建了“名嘴说党史”志愿者服务队,在节假日穿上红马甲,走街串巷开展志愿服务。目前,铜梁已注册有“少云志愿者”服务组织800余个,人员13万余名。
生活在以英雄为名的城市,逯娟感到很骄傲,“邱少云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要严格遵守纪律,甘于牺牲个人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冲锋在前。”
作为铜梁人,逯娟对此情形早已习惯。带孩子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缅怀英烈一直是铜梁人的传统,她自己从小就喜欢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而作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看到一批又一批孩子来到纪念馆,逯娟又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铜梁,邱少云的出生地,邱少云身上彰显的抗美援朝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传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Resist US Aggressors and Aid Korea to Defend the Motherland
1962年10月12日,在邱少云烈士牺牲十周年之际,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在铜梁凤山之巅正式开馆。
纪念馆内草木葱茏,走过一坡梯坎,邱少云烈士事迹陈列馆就屹立眼前,气势恢宏。
走进陈列馆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邱少云烈士塑像。逯娟在邱少云塑像前向小朋友们形容邱少云相貌时,说了句“我想邱少云的相貌一定仪表堂堂”。
逯娟这话事出有因。偌大的纪念馆里,展出的大多是抗美援朝的资料照片,以及一些连环画和文字,竟没有一张邱少云的照片。塑像中的邱少云形象,也是结合邱少云兄弟的相貌以及战友的描述而创作的。
这是逯娟的遗憾,也是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遗憾。尽管从建馆之日起,就开始搜集邱少云的资料,但至今仍没找到邱少云的照片。
在逯娟看来,邱少云的形象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了19万7千多名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英雄儿女,他们都像邱少云一样,怀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带着对党忠诚、严守纪律、勇于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冲锋在前。
“仅重庆籍志愿军就有9468人牺牲。”逯娟为许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讲解过,“他们都是英雄,当战争的硝烟弥散,他们回到了家乡,有的在家务农,有的进厂务工,回归平凡,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英雄从未被遗忘The Heroes Have Never Been Forgotten
尽管没找到邱少云的照片,但逯娟在搜寻邱少云照片的过程中也有收获,“我从当年的志愿军老战士口中,收集了很多与邱少云烈士有关的细节,这些细节让我心中的英雄更加有血有肉。”
陈列馆的展品里有一小块被烟火熏黄的军装残片,逯娟说邱少云牺牲时紧紧匍匐在地上,所以全身上下仅胸前这一小块布在烈火中残存下来。
网络上曾有人质疑邱少云是否能用钢铁般的意志忍受烈火焚身的煎熬,纪念馆工作人员为此专程请教了邱少云的教员郭安民。
“郭老回忆起邱少云牺牲的场景时,当场失声痛哭。郭老说他亲眼看着邱少云紧咬着牙关,身体紧紧地贴在地上,手指深深地抠进泥土中。”说到这里,逯娟有些哽咽。
残片的旁边,还展出了邱少云战友李元兴、李四虎的回忆。“当时,邱少云右边3米处就有一个小水沟,只需一滚就可以活命……”逯娟说,“郭老告诉我们,李元兴、李四虎等几位战士,也被不同程度烧伤。他们和邱少云一样,都匍匐在原地,一动不动,经受住了烈火的考验。”
来到一幅战士在草地潜伏的油画前,逯娟再度哽咽。两年前,88岁的高奂堂老人专程从秀山来到潼南,给她讲了一段邱少云所在连队的故事。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高奂堂只有15岁,是战场上的电影放映员。在攻占391高地前,高奂堂曾到邱少云所在连队放过电影。连长曾指着眼前的蒿草问高奂堂,“小同志,前面的草地上有什么?”高奂堂仔细看去,感觉什么都没有。大约一小时后,蒿草地动了起来,草丛里陆续走出数百名志愿军战士。高奂堂说,在攻占391高地前,邱少云所在連队就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的潜伏训练。
“老人讲完故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重大使命。”从事讲解工作10多年,逯娟见过太多像高奂堂老人一样带着故事来的参观者,“这些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纪念馆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被遗忘。”
从陈列馆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眼里泛起泪花,她拉着逯娟的手说,“阿姨,我长大以后,也要像邱少云那样做个英雄。”
英雄守望家乡发展Heroe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Hometown
陈列馆外,耸立着15米高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朱德题写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碑顶是邱少云手握钢枪、健步向前的青铜铸像。
纪念碑前的广场,对逯娟来说意义重大。自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建成以来,广场上每年都会举行入队仪式、入团仪式和入党仪式,逯娟自己就是在这里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
纪念碑左侧有条公路,曾是逯娟学生时代进铜梁城的必经之路,“那个时候,每当大巴车行驶到这里,车上所有人都会聚集到车厢一侧,挤在窗户口看英雄。”
小时候,逯娟最喜欢回外婆家,因为外婆和邱少云四弟邱少华是邻居,逯娟小时候总是缠着邱爷爷给她讲邱少云的故事。如今,逯娟成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在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旁的广场,顺着邱少云铜像朝山下俯瞰,远处高楼拔地而起,处处繁花似锦。
当初,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选择建在凤山之巅,就是家乡人希望邱少云能够守望铜梁,见证家乡的发展。
千万个“少云”在成长Thousands of People like “Shaoyun” are Growing
邱少云1926年出生在铜梁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如今关溅乡已更名为少云镇。去年7月,邱少云烈士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邱家沟距铜梁城区38公里,曾经,邱少云因为家贫吃不饱饭,外出卖苦力。今天,这里处处是风景,农田里水稻郁郁葱葱,苞谷抽出了谷穗,田边的小山包上,李子树也挂满了果子,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事实上,铜梁以“少云”命名的不止少云镇。这里还有以“少云”命名的公园、道路、大桥、书店、酒店、加油站,以及数以万计的“少云志愿者”。
逯娟和纪念馆的同事都是“少云志愿者”,他们还组建了“名嘴说党史”志愿者服务队,在节假日穿上红马甲,走街串巷开展志愿服务。目前,铜梁已注册有“少云志愿者”服务组织800余个,人员13万余名。
生活在以英雄为名的城市,逯娟感到很骄傲,“邱少云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要严格遵守纪律,甘于牺牲个人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