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顺应现代教学的潮流,符合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并被付诸于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比较多的問题。文章主要是以榆林市苏州中学为例,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在苏州中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老师们义无反顾地表达了一种对新课改的热情期待、主动参与、大胆尝试。经过他们的不断摸索以及学校的支持,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内容决定形式,新课程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教学内容增加了,教材范围扩展。新教材增加了新的必修模块,还增加选修模块以及综合实践课程。这些模块的增加使得传统的教学弊端越来越明显。许多教学工作者创新课堂形式,进行了探究性教学、情境教学、分组合作教学、实践教学等。我校教师深入的研究新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实践,努力的创新教学方式。在数学的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了题海战术,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经过不断的实践,类比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比较适合数学教学。虽然广大教师也都努力的寻求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教学方式被实施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以探究教学为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探究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有许多的探究教学都流于形式,探究的过程不规范,探究的问题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首先,教师给学生的探究时间不够。课堂教学只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的教师只给学生四五分钟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思考,整个的课堂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就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表扬,大部分学生都被甩在了一边,根本就没有办法参与到教学中来。第二,探究的问题设置不当。有些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对探究的问题设置的不当,要不就是过于复杂,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思考;要不就是过于简单,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第三,过多的使用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教学。许多教师只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根本就不顾学生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绞尽脑汁的设置探究活动,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当然不只是探究教学,诸如师生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经过不断的研究,努力的改进,才能真正的发挥新课程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不彻底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不好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来说,由于其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如果我们不想办法来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很难完成。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生为本”,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帮促者,促使学生成为认知意识的主动建构者。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都认识到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成绩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是重中之重。许多教师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利用数学史、创建数学学习情境、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等。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被调动起来。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仍不彻底。首先,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虽然有趣,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但是对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却很小。学生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种轻松的课堂,并不是真正的喜欢上了数学。第二,部分教师设计的生活课题,学生学习兴趣高,但由于与生活实际相背离,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的怀疑。第三,许多教师自认为给了学生充足的空间,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自己为主导,不接受学生的反面意见,更不喜欢学生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要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归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方位更新教师角色,要尽快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
3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改要求要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但由于场地、时间、经费等的限制,实践教学许多时候都被放弃,即使偶尔有之,往往流于形式。其实这是由于教师的理解的错误,实践教学并不是要求必须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能让学生亲自动手都属于实践教学。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去体验过程和结果,从而加深对结果的理解和记忆,以便于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提倡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这些知识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有些教师根本就不重视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因为这些知识在考试中通常是不会涉及的,不讲也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他们也不认为这就是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但这些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古人是如何总结出这些结论而设计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创新的习惯。因此我们应重视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样做才能完成新课改的基本目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4 改革评价机制的缺失
我校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教学方式上寻求创新,很少有人会研究评价机制。主要的评价方式仍是考试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对”或者是“错”。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旧的高考机制和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实现过程性评价、实现动态的评价,改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总之,科学的评价机制要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要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改革评价机制应包括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考试评价机制、教师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机制、过程评价机制、终结评价机制、实践和探究评价机制等。
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反思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心理自我反思;通过课后总结和记录进行书面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找出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观摩课进行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进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总之,新课程改革需要稳中求变,需要我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究,不断的研究,才能使课程改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培来.谈数学新课改教学的几个环节[J].成才之路,2008,7.
[2]安小龙.高中数学新课改实施之看法[J].现代阅读,2010,(8).
[3]路清.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2010,(12).
[4]黄启菊.感悟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在苏州中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老师们义无反顾地表达了一种对新课改的热情期待、主动参与、大胆尝试。经过他们的不断摸索以及学校的支持,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内容决定形式,新课程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教学内容增加了,教材范围扩展。新教材增加了新的必修模块,还增加选修模块以及综合实践课程。这些模块的增加使得传统的教学弊端越来越明显。许多教学工作者创新课堂形式,进行了探究性教学、情境教学、分组合作教学、实践教学等。我校教师深入的研究新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实践,努力的创新教学方式。在数学的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了题海战术,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经过不断的实践,类比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比较适合数学教学。虽然广大教师也都努力的寻求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教学方式被实施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以探究教学为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探究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有许多的探究教学都流于形式,探究的过程不规范,探究的问题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首先,教师给学生的探究时间不够。课堂教学只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的教师只给学生四五分钟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思考,整个的课堂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就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表扬,大部分学生都被甩在了一边,根本就没有办法参与到教学中来。第二,探究的问题设置不当。有些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对探究的问题设置的不当,要不就是过于复杂,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思考;要不就是过于简单,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第三,过多的使用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教学。许多教师只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根本就不顾学生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绞尽脑汁的设置探究活动,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当然不只是探究教学,诸如师生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经过不断的研究,努力的改进,才能真正的发挥新课程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不彻底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不好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来说,由于其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如果我们不想办法来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很难完成。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生为本”,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帮促者,促使学生成为认知意识的主动建构者。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都认识到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成绩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是重中之重。许多教师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利用数学史、创建数学学习情境、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等。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被调动起来。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仍不彻底。首先,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虽然有趣,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但是对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却很小。学生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种轻松的课堂,并不是真正的喜欢上了数学。第二,部分教师设计的生活课题,学生学习兴趣高,但由于与生活实际相背离,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的怀疑。第三,许多教师自认为给了学生充足的空间,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自己为主导,不接受学生的反面意见,更不喜欢学生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要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归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方位更新教师角色,要尽快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
3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改要求要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但由于场地、时间、经费等的限制,实践教学许多时候都被放弃,即使偶尔有之,往往流于形式。其实这是由于教师的理解的错误,实践教学并不是要求必须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能让学生亲自动手都属于实践教学。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去体验过程和结果,从而加深对结果的理解和记忆,以便于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提倡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这些知识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有些教师根本就不重视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因为这些知识在考试中通常是不会涉及的,不讲也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他们也不认为这就是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但这些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古人是如何总结出这些结论而设计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创新的习惯。因此我们应重视课题学习或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样做才能完成新课改的基本目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4 改革评价机制的缺失
我校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教学方式上寻求创新,很少有人会研究评价机制。主要的评价方式仍是考试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对”或者是“错”。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旧的高考机制和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实现过程性评价、实现动态的评价,改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总之,科学的评价机制要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要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改革评价机制应包括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考试评价机制、教师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机制、过程评价机制、终结评价机制、实践和探究评价机制等。
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反思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心理自我反思;通过课后总结和记录进行书面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找出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观摩课进行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进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总之,新课程改革需要稳中求变,需要我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究,不断的研究,才能使课程改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培来.谈数学新课改教学的几个环节[J].成才之路,2008,7.
[2]安小龙.高中数学新课改实施之看法[J].现代阅读,2010,(8).
[3]路清.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2010,(12).
[4]黄启菊.感悟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