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学生教育燕赵文化向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我省高校现有留学生课程有助于传播燕赵文化,但在课时、师资等方面仍显单薄。将燕赵文化纳入正式学科课程体系很有必要,体育课应该成为传播燕赵文化的阵地。
关键词:燕赵文化 留学生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燕赵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源远流长,博大精微,富有生机与活力。她汲取河北这片沃土的养料成长,能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同时,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不断发展,全世界各种文化类型交流、碰撞与融合的环境下,燕赵文化必须靠扩大影响面,发扬光大,来应对其他文明的挑战。文化竞争力是河北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因此,推进燕赵文化的海外传播,提升燕赵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河北文化界的当务之急。
向海外传播燕赵文化,重中之重在于向旅居河北的外国人士传播燕赵文化。因为他们亲身体验了活生生的文化环境,其直观感受较其他群体相对准确、深刻。燕赵文化经由他们向其他群体二次传播,可靠度高,经济性好。旅居河北的外国人士主要涵括外交人员、经贸人员、游客和留学生四类人群,其中,留学生对燕赵文化向海外传播意义尤其重大:(1)他们群体规模较大,居住集中,且国别丰富,影响面大;(2)他们居留时间较长,接触河北文化环境较为充分;(3)他们属于民间身份,基本为主动来华,对中国文化态度较为持平,较为友好和感兴趣;最后,他们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来,接受文化较为主动、敏锐,加上一般相对年轻、教育层次相对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有鉴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对燕赵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巨大价值,本研究谨就河北高校留学生燕赵文化课程的现状和进一步强化的可能作出考论。
一、河北高校现有留学生课程中燕赵文化传播状况抽样调研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样本为在河北医科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的5个年级300名留学生,问卷回收270份,回收率90%,涉及到欧美亚非18个国家地区。
2、问卷。问卷共设置20个问题,包涵:4个项目调查样本到达河北后的文化感受,4个项目调查样本对燕赵文化的评判和兴趣,12个项目调查现有文化课程教学反响。此外,问卷附设一项访问,即样本对燕赵文化课程的期望。
3、统计与分析。问卷回收后,运用Microsoft Excel统计处理调查数据。
(二)结果与讨论
86%的样本反映来华后感受到了异质文化的冲击,73%样本反映这种冲击相当强烈。但大部分样本能够良好地适应文化冲击,只有4%样本报告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需要心理干预。98%样本对燕赵文化抱有好感,认为有必要学习燕赵文化,并且希望了解燕赵传统文化和现状。调研结果反映,绝大多数留学生欢迎开设燕赵文化课程。在留学生中传播燕赵文化,符合他们地期望,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留学生是一个高度年轻化的群体,且教育程度较高,因此适应能力强,接受能力好。留学生之所以来华,本来就带着文化目的,所以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文化差异,并且热情地接受燕赵文化。对燕赵文化传播来说,这是理想的受众群体。
但是,现有的中国(燕赵)文化课程,不足以满足多数留学生的学习需要。虽然96%样本认为现有学校课程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了解燕赵文化,但85%的样本同时报告课时不足,73%的样本对教师教学不很满意。整理访问结果可以得出,受访留学生的意见集中在:中国(燕赵)文化课程课时不足;课程概览、总论性质太强,而缺乏具体内容,不够深入;文化课与语言课脱节;缺少层次合理、内容充实的专门教材。
现有中国(燕赵)文化课程未能成为精品课程,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1、师资队伍不足。燕赵文化课程的讲授,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专门人才;留学生课程的特殊对象性质,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我省高校仍需培养更多兼具以上两方面能力的教师;2、缺乏专门教材。“中国文化”课程,现在已经出版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材,但是具体到燕赵文化,还没有一种深度介于专门论著和通俗读物之间,篇幅适当的教材面世;3、燕赵文化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还不明确。现在我省高校的留学生教学,一般采用“汉语+英语(母语)+专业”的课程体系。燕赵文化教学,或附丽于语言课程,或渗透于专业课程。没有一个明确的地位,就难以保证充足的学时,也不利于在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以上几个制约,已经成为我省高校进一步搞好留学生培养工作的瓶颈。开设优质的燕赵文化课程,是建设高标准高校,进一步吸引留学生的要求。这个要求,理应得到满足。
二、对河北高校开设燕赵文化课程的建设性构思
(一)燕赵文化课程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多层次定位
1、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通识课、选修课。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留学生公共课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通识课。这些通识课程中,河北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燕赵大地文明昌盛,生长出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资源表现为民俗、曲艺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曲艺资源,除了形式特别发达成熟,影响力巨大的评剧和滦州皮影两个剧种外,尚有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任丘大鼓、晋州龙鼓、赞皇旗鼓、安国架鼓、昌黎地秧歌等多个曲种、剧种。它们使用的河北方言最接近普通话,便于留学生接受。我省高校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充分,早在2005年9月,就有河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因此,非遗进入留学生课程,学理构建比较完备,素材比较充足,师资力量也较强。
2、语言课程中要注意燕赵文化语境。国家汉办制定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掌握系统的汉语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在语言课程中渗透燕赵文化内容,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中国人文知识、社会文化的目标是相符的。学习语言,不可能脱离语境,既然这样,语言课堂也就可以成为燕赵文化的课堂。燕赵文化语境无处不在,且有一些特别表征,如名胜古迹,民俗场景,戏曲、曲艺演出、博物馆,教材文本,等。综合利用这诸多资源,不仅可以传播燕赵文化,更能激发起留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3、在中医、人文社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渗透燕赵文化。燕赵文化课程可以分三种形式向留学生讲授:(1)开设专门讲座;(2)作为“中国文化”课程的部分章节讲授;(3)在语言课程、专业课程中渗透。能够渗透于专业课程,是因为燕赵文化与这些专业具有颇深的内在相关性。比如中医类专业,医学史(中国医学部分)讲授中必然要涉及河北地区医学发展的特点、成就、重大医事活动,河北人民和医学家的贡献等等。学习中医必须涉及其哲学基础,为此更要深入学习燕赵文化。
目前,中外高校合作,最大的门类是语言人才培养。燕赵文化与此类专业结合更加紧密。课程设计上可以着重讲授白洋淀派等富有河北乡土风味的现代文学经典。
(二)体育课应该成为传播燕赵文化的阵地
得益于影视、文学的大力宣传,留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武术怀有极大兴趣。来自河南高校的一份调查可资参考:“109份问卷中,82%的留学生要求体育课应以中国特有的运动项目——武术为主要内容”。河北高校的情况应当相近。自古“燕赵慷慨”,尚武精神是燕赵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看做燕赵文化的特质。此类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武术在河北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源于或盛行于河北的就有52种,城乡习武人员非常广泛。中国武术四大名拳中形意拳、八卦掌为河北人所创,太极拳五大流派中有三大流派也是河北人所创。”在体育课中开展以武术为主的民族体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从全国情况看,“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武术课,特别是太极拳、传统武术套路课也逐渐成为他们(指留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但是,“除部分武术学历生外,武术国际推广多数以非学历课程的各种武术进修班、短训班等学习形式进行,教学的内容根据外国留学生的要求进行安排”。非学历课程有时间和形式灵活、以兴趣相结合,能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优点,也有内容随意、系统性差的不足。由于教学内容基本根据留学生兴趣安排,科学性、合理性及与地方、高校资源的适配性都较差。因此,将之纳入学历学位课程体系还是颇有必要的。
值得指出,现有武术课程比较侧重于技能技巧教学。要让体育课成为传播燕赵文化的阵地,还应当注意开掘武术技法背后的人文内涵。太极拳、八极拳等拳种,都深深烙着中国哲学的印记,梅花拳则和民间信仰关系甚深。因此,体育课程在传播燕赵文化方面,也同样要强调深度。
参考文献:
[1]李海,刘继志.对外国留学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设置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12)20.
[2]刘海燕,袁海英.保定市城市文化品牌研究[J].大众文艺,2011,(10):202.
[3]杨啸原.国内外高校武术传播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J].搏击(武术科),2011,(8)4.
关键词:燕赵文化 留学生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燕赵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源远流长,博大精微,富有生机与活力。她汲取河北这片沃土的养料成长,能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同时,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不断发展,全世界各种文化类型交流、碰撞与融合的环境下,燕赵文化必须靠扩大影响面,发扬光大,来应对其他文明的挑战。文化竞争力是河北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因此,推进燕赵文化的海外传播,提升燕赵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河北文化界的当务之急。
向海外传播燕赵文化,重中之重在于向旅居河北的外国人士传播燕赵文化。因为他们亲身体验了活生生的文化环境,其直观感受较其他群体相对准确、深刻。燕赵文化经由他们向其他群体二次传播,可靠度高,经济性好。旅居河北的外国人士主要涵括外交人员、经贸人员、游客和留学生四类人群,其中,留学生对燕赵文化向海外传播意义尤其重大:(1)他们群体规模较大,居住集中,且国别丰富,影响面大;(2)他们居留时间较长,接触河北文化环境较为充分;(3)他们属于民间身份,基本为主动来华,对中国文化态度较为持平,较为友好和感兴趣;最后,他们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来,接受文化较为主动、敏锐,加上一般相对年轻、教育层次相对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有鉴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对燕赵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巨大价值,本研究谨就河北高校留学生燕赵文化课程的现状和进一步强化的可能作出考论。
一、河北高校现有留学生课程中燕赵文化传播状况抽样调研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样本为在河北医科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的5个年级300名留学生,问卷回收270份,回收率90%,涉及到欧美亚非18个国家地区。
2、问卷。问卷共设置20个问题,包涵:4个项目调查样本到达河北后的文化感受,4个项目调查样本对燕赵文化的评判和兴趣,12个项目调查现有文化课程教学反响。此外,问卷附设一项访问,即样本对燕赵文化课程的期望。
3、统计与分析。问卷回收后,运用Microsoft Excel统计处理调查数据。
(二)结果与讨论
86%的样本反映来华后感受到了异质文化的冲击,73%样本反映这种冲击相当强烈。但大部分样本能够良好地适应文化冲击,只有4%样本报告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需要心理干预。98%样本对燕赵文化抱有好感,认为有必要学习燕赵文化,并且希望了解燕赵传统文化和现状。调研结果反映,绝大多数留学生欢迎开设燕赵文化课程。在留学生中传播燕赵文化,符合他们地期望,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留学生是一个高度年轻化的群体,且教育程度较高,因此适应能力强,接受能力好。留学生之所以来华,本来就带着文化目的,所以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文化差异,并且热情地接受燕赵文化。对燕赵文化传播来说,这是理想的受众群体。
但是,现有的中国(燕赵)文化课程,不足以满足多数留学生的学习需要。虽然96%样本认为现有学校课程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了解燕赵文化,但85%的样本同时报告课时不足,73%的样本对教师教学不很满意。整理访问结果可以得出,受访留学生的意见集中在:中国(燕赵)文化课程课时不足;课程概览、总论性质太强,而缺乏具体内容,不够深入;文化课与语言课脱节;缺少层次合理、内容充实的专门教材。
现有中国(燕赵)文化课程未能成为精品课程,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1、师资队伍不足。燕赵文化课程的讲授,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专门人才;留学生课程的特殊对象性质,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我省高校仍需培养更多兼具以上两方面能力的教师;2、缺乏专门教材。“中国文化”课程,现在已经出版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材,但是具体到燕赵文化,还没有一种深度介于专门论著和通俗读物之间,篇幅适当的教材面世;3、燕赵文化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还不明确。现在我省高校的留学生教学,一般采用“汉语+英语(母语)+专业”的课程体系。燕赵文化教学,或附丽于语言课程,或渗透于专业课程。没有一个明确的地位,就难以保证充足的学时,也不利于在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以上几个制约,已经成为我省高校进一步搞好留学生培养工作的瓶颈。开设优质的燕赵文化课程,是建设高标准高校,进一步吸引留学生的要求。这个要求,理应得到满足。
二、对河北高校开设燕赵文化课程的建设性构思
(一)燕赵文化课程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多层次定位
1、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通识课、选修课。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留学生公共课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通识课。这些通识课程中,河北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燕赵大地文明昌盛,生长出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资源表现为民俗、曲艺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曲艺资源,除了形式特别发达成熟,影响力巨大的评剧和滦州皮影两个剧种外,尚有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任丘大鼓、晋州龙鼓、赞皇旗鼓、安国架鼓、昌黎地秧歌等多个曲种、剧种。它们使用的河北方言最接近普通话,便于留学生接受。我省高校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充分,早在2005年9月,就有河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因此,非遗进入留学生课程,学理构建比较完备,素材比较充足,师资力量也较强。
2、语言课程中要注意燕赵文化语境。国家汉办制定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掌握系统的汉语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在语言课程中渗透燕赵文化内容,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中国人文知识、社会文化的目标是相符的。学习语言,不可能脱离语境,既然这样,语言课堂也就可以成为燕赵文化的课堂。燕赵文化语境无处不在,且有一些特别表征,如名胜古迹,民俗场景,戏曲、曲艺演出、博物馆,教材文本,等。综合利用这诸多资源,不仅可以传播燕赵文化,更能激发起留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3、在中医、人文社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渗透燕赵文化。燕赵文化课程可以分三种形式向留学生讲授:(1)开设专门讲座;(2)作为“中国文化”课程的部分章节讲授;(3)在语言课程、专业课程中渗透。能够渗透于专业课程,是因为燕赵文化与这些专业具有颇深的内在相关性。比如中医类专业,医学史(中国医学部分)讲授中必然要涉及河北地区医学发展的特点、成就、重大医事活动,河北人民和医学家的贡献等等。学习中医必须涉及其哲学基础,为此更要深入学习燕赵文化。
目前,中外高校合作,最大的门类是语言人才培养。燕赵文化与此类专业结合更加紧密。课程设计上可以着重讲授白洋淀派等富有河北乡土风味的现代文学经典。
(二)体育课应该成为传播燕赵文化的阵地
得益于影视、文学的大力宣传,留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武术怀有极大兴趣。来自河南高校的一份调查可资参考:“109份问卷中,82%的留学生要求体育课应以中国特有的运动项目——武术为主要内容”。河北高校的情况应当相近。自古“燕赵慷慨”,尚武精神是燕赵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看做燕赵文化的特质。此类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武术在河北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源于或盛行于河北的就有52种,城乡习武人员非常广泛。中国武术四大名拳中形意拳、八卦掌为河北人所创,太极拳五大流派中有三大流派也是河北人所创。”在体育课中开展以武术为主的民族体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从全国情况看,“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武术课,特别是太极拳、传统武术套路课也逐渐成为他们(指留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但是,“除部分武术学历生外,武术国际推广多数以非学历课程的各种武术进修班、短训班等学习形式进行,教学的内容根据外国留学生的要求进行安排”。非学历课程有时间和形式灵活、以兴趣相结合,能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优点,也有内容随意、系统性差的不足。由于教学内容基本根据留学生兴趣安排,科学性、合理性及与地方、高校资源的适配性都较差。因此,将之纳入学历学位课程体系还是颇有必要的。
值得指出,现有武术课程比较侧重于技能技巧教学。要让体育课成为传播燕赵文化的阵地,还应当注意开掘武术技法背后的人文内涵。太极拳、八极拳等拳种,都深深烙着中国哲学的印记,梅花拳则和民间信仰关系甚深。因此,体育课程在传播燕赵文化方面,也同样要强调深度。
参考文献:
[1]李海,刘继志.对外国留学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设置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12)20.
[2]刘海燕,袁海英.保定市城市文化品牌研究[J].大众文艺,2011,(10):202.
[3]杨啸原.国内外高校武术传播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J].搏击(武术科),2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