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整个过程出发,针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复制检测、评审、答辩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保障论文质量的措施,构建了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61-02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与应用,培养在某一专业领域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培养规模的逐渐扩大,研究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也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而学位论文则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它既能反映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程度,又能反映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构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对于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专业学位学生特点
由于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硕士虽划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但是长期以来,招收对象多由各个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的在职学生组成。一般来说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经验丰富:在职研究生工作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在论文选题方面有针对性,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理论基础薄弱:在职研究生年龄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间相对较久,理论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3)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职研究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单位的工作,有的还要照顾家庭,导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4)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出于加薪、晋升职称等需要,功利性较强。
同时,专业学位学生在论文撰写及答辩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师生之间交流少,由于学生与学校多处于不同的城市,集中授课结束后几乎没有机会与导师当面沟通。(2)选题可行性不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3)缺少对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研究所涉及项目的监管,导师不了解论文进展情况。(4)学生家庭、工作负担重,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论文,导致论文抄袭现象严重。(5)论文的评审过程受到很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评审专家难过“人情关”,导致评审结论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论文的实际水准。(6)论文答辩缺乏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简单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标准模糊,答辩委员不易把握。
二、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流程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过程中的诸多弊端,结合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特点,我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为了确保流程的贯彻实施,在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检查标准。如图1所示。
整个论文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论文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由学院选定校内外专家组成小组,论文检查点对论文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检查评审,分别称之为开题报告阶段、中期检查阶段及论文答辩阶段。
1.开题报告阶段。该阶段包括学生对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调研,然后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项目的意义、可行性、内容,实施计划等),然后由导师进行初步审核。导师审核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学生讲解及专家提问,最后由评审专家讨论形成意见并由专家组长在开题报告上签字。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把好论文开题这一关,早期发现学生在选题方面的问题,以便早发现,早修正。
2.中期检查阶段。该阶段是对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所做工作的检查。学生在完成论文开题后应对所确定的论文项目开展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需求分析、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情况,然后将已完成的工作形成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这一期间6个月的工作,如已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后续工作内容等。),交导师审核并由学院组织专家对论文研究项目的进展及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评审。同样由导师审核通过后还要经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的撰写。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该阶段从事的工作与论文题目的一致性以及论文项目的进展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该阶段是整个学位论文工作中最后的一道质量检验,也是衡量研究生论文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撰写及导师评审,该阶段由学生按照自己完成的工程项目加以提取,以论文形式提交导师,由导师对论文进行内容与格式审查,并与学生反复沟通,直至导师认为满足学院要求的标准为止。(2)论文复制检测,论文经导师审核后提交学院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进行全文复制检测。按规定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文字复制比和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均低于30%(含30%)者为通过。检测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①去除本人文献,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②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检测不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检测,如果第二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3个月以后才能再次提交检测;如果第三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则直接取消该生学籍。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建立一套遏制论文抄袭的惩罚机制,加大对论文造假、抄袭的治理和打击力度,严厉处理和杜绝论文抄袭、造假。(3)论文评审,学位论文评审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执行“双盲审”制度。“双盲审”制度指的是聘请的评审专家名单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保密,而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亦对评审专家保密。评审专家为三人,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其中至少有两人来自校外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少有一人来自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评审意见全部返回,且均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安排答辩。如果评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则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反馈给导师和学生,学生按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确认后提交一份修改清单给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说明论文修改情况。如果论文评审不通过,学生需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至少一周后提交论文给专家重新评审;如果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需至少三个月以后方能再次提交给相应评审专家重新评审。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摒弃非学术因素对论文评审过程的干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同样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学院规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参加答辩学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会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至少两人来自校外,至少有一人来自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答辩委员会经全体委员不记名投票表决,“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专业学位。学院将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中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改为百分制,将评定内容划分为十项:资料综述,论文题目实际意义,论文成果,科研、实验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工作量,写作能力与学风,论文总体印象,答辩情况。每项满分10分,对应分值分别为10、8、6、4。95~100分为优,90~95分为优-,80~90分为良 ,80分为良,70~80分为良-,60~70分为中 ,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量化使得评分标准更为合理、科学,便于答辩委员掌握。
该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已在学院运行了五年。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使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质量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保障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2]周红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治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07).
[3]须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4]何欣娟,贾凯斯,于庆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与保障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2013,(12).
[5]周跃进.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管控[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8).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61-02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与应用,培养在某一专业领域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培养规模的逐渐扩大,研究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也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而学位论文则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它既能反映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程度,又能反映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构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对于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专业学位学生特点
由于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硕士虽划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但是长期以来,招收对象多由各个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的在职学生组成。一般来说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经验丰富:在职研究生工作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在论文选题方面有针对性,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理论基础薄弱:在职研究生年龄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间相对较久,理论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3)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职研究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单位的工作,有的还要照顾家庭,导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4)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出于加薪、晋升职称等需要,功利性较强。
同时,专业学位学生在论文撰写及答辩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师生之间交流少,由于学生与学校多处于不同的城市,集中授课结束后几乎没有机会与导师当面沟通。(2)选题可行性不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3)缺少对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研究所涉及项目的监管,导师不了解论文进展情况。(4)学生家庭、工作负担重,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论文,导致论文抄袭现象严重。(5)论文的评审过程受到很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评审专家难过“人情关”,导致评审结论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论文的实际水准。(6)论文答辩缺乏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简单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标准模糊,答辩委员不易把握。
二、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流程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过程中的诸多弊端,结合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特点,我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为了确保流程的贯彻实施,在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检查标准。如图1所示。
整个论文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论文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由学院选定校内外专家组成小组,论文检查点对论文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检查评审,分别称之为开题报告阶段、中期检查阶段及论文答辩阶段。
1.开题报告阶段。该阶段包括学生对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调研,然后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项目的意义、可行性、内容,实施计划等),然后由导师进行初步审核。导师审核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学生讲解及专家提问,最后由评审专家讨论形成意见并由专家组长在开题报告上签字。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把好论文开题这一关,早期发现学生在选题方面的问题,以便早发现,早修正。
2.中期检查阶段。该阶段是对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所做工作的检查。学生在完成论文开题后应对所确定的论文项目开展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需求分析、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情况,然后将已完成的工作形成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这一期间6个月的工作,如已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后续工作内容等。),交导师审核并由学院组织专家对论文研究项目的进展及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评审。同样由导师审核通过后还要经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的撰写。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该阶段从事的工作与论文题目的一致性以及论文项目的进展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该阶段是整个学位论文工作中最后的一道质量检验,也是衡量研究生论文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撰写及导师评审,该阶段由学生按照自己完成的工程项目加以提取,以论文形式提交导师,由导师对论文进行内容与格式审查,并与学生反复沟通,直至导师认为满足学院要求的标准为止。(2)论文复制检测,论文经导师审核后提交学院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进行全文复制检测。按规定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文字复制比和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均低于30%(含30%)者为通过。检测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①去除本人文献,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②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检测不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检测,如果第二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3个月以后才能再次提交检测;如果第三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则直接取消该生学籍。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建立一套遏制论文抄袭的惩罚机制,加大对论文造假、抄袭的治理和打击力度,严厉处理和杜绝论文抄袭、造假。(3)论文评审,学位论文评审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执行“双盲审”制度。“双盲审”制度指的是聘请的评审专家名单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保密,而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亦对评审专家保密。评审专家为三人,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其中至少有两人来自校外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少有一人来自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评审意见全部返回,且均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安排答辩。如果评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则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反馈给导师和学生,学生按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确认后提交一份修改清单给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说明论文修改情况。如果论文评审不通过,学生需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至少一周后提交论文给专家重新评审;如果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需至少三个月以后方能再次提交给相应评审专家重新评审。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摒弃非学术因素对论文评审过程的干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同样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学院规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参加答辩学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会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至少两人来自校外,至少有一人来自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答辩委员会经全体委员不记名投票表决,“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专业学位。学院将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中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改为百分制,将评定内容划分为十项:资料综述,论文题目实际意义,论文成果,科研、实验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工作量,写作能力与学风,论文总体印象,答辩情况。每项满分10分,对应分值分别为10、8、6、4。95~100分为优,90~95分为优-,80~90分为良 ,80分为良,70~80分为良-,60~70分为中 ,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量化使得评分标准更为合理、科学,便于答辩委员掌握。
该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已在学院运行了五年。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使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质量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保障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2]周红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治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07).
[3]须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4]何欣娟,贾凯斯,于庆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与保障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2013,(12).
[5]周跃进.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管控[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