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非常严重,这样给农村的教育又带来了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因此对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据对云南安乐乡的调查并结合亲身体验,剖析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又有教师个人的原因,并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系统内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着骨干教师的流失,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就是教育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根据我的调查村里学校人才被乡里学校挖走,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调到本地市重点学校,这种不合理的单向人才流动,困扰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
据调查,由于种种的原因让很多教师选择“大逃亡”,乡里教师每年以约10%的比例外流,“却没有人愿意流进来”。而今,乡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到总量的20%,50岁以上的教师将近40%,老化问题严重,“优秀师资的流失,让好的生源也流走了,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越发缺乏成就感,也不安心”。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合村并校带来骨干教师分布严重失衡。
随着行政村合并和小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学校的资源和资产遭遇闲置。为了有效加于利用,有计划地对一定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合并,师资重组成了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撤掉单人单点,原先的完小变成了高小,高小变成了初小,初小的功能渐趋于过渡性状态。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合村并校的过程中经组织调动到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顺理成章,于是小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出来。
(二)不同地区间教师待遇存在的差异较大。
追求更高的物质待遇是骨干教师频繁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工作性质,每个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没有理由不相同。但现实情况是:农村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收入低,贫困地区教师收入比富裕地区教师收入低。这种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是导致骨干教师流失的一大诱因。
(三)环境对骨干教师流失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业乡镇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口素质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也较艰苦,据了解安乐某中学,现在有的教师宿舍还是两个老师挤一间平顶房,还是土地板,每天下课还要用柴火做饭,既废时又废力。某村小,连教师宿舍也不够,有两位刚调去的老师被安排在学生家住。振兴民主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但目前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仍然这么差,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仍在不断流失,农村教师生活贫困及教育教学水平仍需提高等问题,成为了影响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四)教师对人生价值认识的欠缺。
一位人大代表说“农村教师想调到城里学校已成为青年教师的心理定式。”这抛开以上这些原因,我们是否可以从教师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上来找找原因呢。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就是一心想着怎样往好的地方走,就没有反过来想想,扎身农村更能体现一名老师的真正价值。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做一位农村教师我幸福》里面有些“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这种享受和幸福真正来自于自己人生价值的释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生价值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三、留住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策略
(一)建立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学校应当积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管理模式,要鼓励教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更要还教师参与社会竞争和职业选择的权力,同时吸引有志从教的非师范类人才经过培训到学校任教,做到有进有出,合理流动。这样才能在流动中选择骨干教师,发展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校领导要认真分析本校的特点,发挥本校的优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想办法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改变学校的现状,而不是一走了之。国家和学校要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干预相结合,农村骨干教師在一面是经济的诱惑,一面是行政的约束下会安心留下来。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二)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骨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角色,既对社会有着特定的历史奉献,同时也要求社会给予必要的待遇保障,包括培训经费的落实,骨干津贴的发放,科研成果的推介,政治上进步要求的满足,家庭困难的解决。在学校工作中,学校应该切实关心教师生活,疏导其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想方设法为教师排忧解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从而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
(三)加大鼓励骨干教师扎身于农村。
教育是事业,是事业就要讲奉献。教师有使命,就是用人格去孵化人格,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传道、授业、解惑”乃教师天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激发了教师们扎根农村,立足本职,倾情奉献的无穷动力。鼓励农村教师坚持求真务实,做甘于无私奉献的表率。结合学校作为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勇做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推动者。除了精神方面的大力鼓励外,最主要的是要加大物质鼓励,只有教师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保障才能安心地留在农村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俊珂.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10B.
[2]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M].教师教育研究出版社,2005-4.
[3]包南麟.教育部公布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M].素质教育大参考出版社,2006-10.(编辑王影)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系统内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着骨干教师的流失,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就是教育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根据我的调查村里学校人才被乡里学校挖走,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调到本地市重点学校,这种不合理的单向人才流动,困扰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
据调查,由于种种的原因让很多教师选择“大逃亡”,乡里教师每年以约10%的比例外流,“却没有人愿意流进来”。而今,乡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到总量的20%,50岁以上的教师将近40%,老化问题严重,“优秀师资的流失,让好的生源也流走了,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越发缺乏成就感,也不安心”。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合村并校带来骨干教师分布严重失衡。
随着行政村合并和小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学校的资源和资产遭遇闲置。为了有效加于利用,有计划地对一定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合并,师资重组成了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撤掉单人单点,原先的完小变成了高小,高小变成了初小,初小的功能渐趋于过渡性状态。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合村并校的过程中经组织调动到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顺理成章,于是小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出来。
(二)不同地区间教师待遇存在的差异较大。
追求更高的物质待遇是骨干教师频繁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工作性质,每个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没有理由不相同。但现实情况是:农村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收入低,贫困地区教师收入比富裕地区教师收入低。这种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是导致骨干教师流失的一大诱因。
(三)环境对骨干教师流失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业乡镇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口素质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也较艰苦,据了解安乐某中学,现在有的教师宿舍还是两个老师挤一间平顶房,还是土地板,每天下课还要用柴火做饭,既废时又废力。某村小,连教师宿舍也不够,有两位刚调去的老师被安排在学生家住。振兴民主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但目前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仍然这么差,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仍在不断流失,农村教师生活贫困及教育教学水平仍需提高等问题,成为了影响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四)教师对人生价值认识的欠缺。
一位人大代表说“农村教师想调到城里学校已成为青年教师的心理定式。”这抛开以上这些原因,我们是否可以从教师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上来找找原因呢。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就是一心想着怎样往好的地方走,就没有反过来想想,扎身农村更能体现一名老师的真正价值。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做一位农村教师我幸福》里面有些“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这种享受和幸福真正来自于自己人生价值的释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生价值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三、留住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策略
(一)建立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学校应当积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管理模式,要鼓励教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更要还教师参与社会竞争和职业选择的权力,同时吸引有志从教的非师范类人才经过培训到学校任教,做到有进有出,合理流动。这样才能在流动中选择骨干教师,发展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校领导要认真分析本校的特点,发挥本校的优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想办法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改变学校的现状,而不是一走了之。国家和学校要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干预相结合,农村骨干教師在一面是经济的诱惑,一面是行政的约束下会安心留下来。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二)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骨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角色,既对社会有着特定的历史奉献,同时也要求社会给予必要的待遇保障,包括培训经费的落实,骨干津贴的发放,科研成果的推介,政治上进步要求的满足,家庭困难的解决。在学校工作中,学校应该切实关心教师生活,疏导其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想方设法为教师排忧解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从而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
(三)加大鼓励骨干教师扎身于农村。
教育是事业,是事业就要讲奉献。教师有使命,就是用人格去孵化人格,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传道、授业、解惑”乃教师天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激发了教师们扎根农村,立足本职,倾情奉献的无穷动力。鼓励农村教师坚持求真务实,做甘于无私奉献的表率。结合学校作为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勇做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推动者。除了精神方面的大力鼓励外,最主要的是要加大物质鼓励,只有教师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保障才能安心地留在农村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俊珂.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10B.
[2]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M].教师教育研究出版社,2005-4.
[3]包南麟.教育部公布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M].素质教育大参考出版社,2006-10.(编辑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