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空间形容词“宽”的空间义,指出“宽”有三个空间义:维度义、面积义、位置义,重点对“宽”的“维度义”和“面积义”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空间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宽”的隐喻义及其演变的机制和过程。
关键词:宽 空间义 语义特征 隐喻义
以往汉语学界除了任永军对“宽”的空间义和隐喻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之外,几乎没有人对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任永军主要分析了哪些事物具有“宽窄”维度,却没有真正触及到“宽”语义的本质特征;简单地列出了“宽”的隐喻义,但并没有研究隐喻义产生的具体过程。空间义研究是隐喻义研究的基础,“宽”空间义研究的不够深入导致了其隐喻义研究的滞后。因此,本文将全面分析“宽”的空间义,并在空间义的基础上探索“宽”的隐喻义及其演变的机制和过程。
一、空间义
“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的释义为:
宽:横的距离大;范围广:~银幕︱这条马路很~︱他管得~。
“范围广”不是“宽”的空间义,而是隐喻义。从词典对“宽”空间义的释义及出示的例句可以看出,“横的距离”指的是人朝向事物时,人体或事物前部的左右横向距离。按照词典的解释,理解“宽”义必须要涉及观察者,比如“沙发(长方形)很宽”中的“宽”指人面向沙发上时人体前部的左右横向维度,即沙发中较长的水平维度;但“宽”也可以指沙发中较短的水平维度(纵向维度),此时沙发的宽度与长度垂直。因此,“宽”的维度义有两个:一是指人体或物体前部的左右横向维度;二是指物体最小的水平维度,后一意义词典中没有标出。
再者,词典也没有解释出“宽”另外两个空间义——面积义和位置义。“操场很宽”中的“宽”表面积义,指事物展开或覆盖的空间;“两栋楼仅相隔两米宽”表位置义,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维度义和位置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表示“横向距离”,只不过一个表示事物本身的维度,另一个表示事物之间的距离。下面将详细分析“宽”的空间义:维度义和面积义,位置义只作简单介绍。
(一)维度义
早在1967年,Bierwisch就间接地认为“宽”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他指出,一种事物如果最大的维度是垂直的,这一维度就是“高”,否则就是“长”。但是,一种事物的某一维度与“观察者”的视线一致,并且这一维度又不是最大的维度,那么最大的维度就不是“长”,而是“宽”。从这里可以看出,Bierwisch在识别“宽”时考虑了两种情况:当涉及“观察者”时,“宽”指的是“横向维度”;当不涉及“观察者”时,“宽”指的是“最小的水平维度”。此后,许多学者在相关研究中都一致认为“宽”有两种理解(Loyons,1977;Vandeloise,1988; Lang,2001;Vogel,2004)。
1.功能认知框架和比例认知框架
和西语一样,汉语中的“宽”也有两种理解:一种涉及观察者;另一种涉及维度比例,我们把这两种识别“宽”义的模式分别称为功能认知框架和比例认知框架。
1)功能认知框架
Bierwisch依据“观察者”标准识别事物的“宽”;Lyons依据“方位”标准识别事物的“宽”,他指出,如果事物有固定的前部,那么宽度指的是物体前部从左到右的维度(横向的水平维度);如果没有前部,宽度是与长度垂直的维度(纵向的水平维度)。而我们更倾向于把“观察者”具体化为“使用者”,关注的是人与事物互动时所涉及的“功能”,把“功能”作为识别“宽”的重要标准。
“宽”指的是物体前部或前端从左到右的横向维度。因此,要确定事物的“宽”首先要确定事物的前部或前端,即方位①。事物“前后”部的确定是以人体投射为参照的,但这种投射要有一定的基础。储泽祥(2010:19)指出“人与事物互动时的空间关系是人体投射的基础。”人与事物的互动涉及到人对事物的使用,即事物的功能。事物的前部可以依据人使用它们时经常处于或面对的方位来确定。我们把依据事物的功能来确定事物的方位(前部)从而确定事物宽度的认知框架称为功能认知框架,如“书桌”的功能是供人学习的,人面向的方位就是书桌的前部,书桌或人体前部从左到右的横向维度就是书桌的“宽”。事实上,人在使用事物时通常会处于事物的前部,事物的前部和事物的功能具有一致性,因此,功能认知框架也可以称为方位认知框架,这与Lyons的观点一致,不同的是我们考虑了“人”的因素,重视了人的认知经验在“宽”义识别中所起的作用。
2)比例认知框架
如果不考虑事物的功能或方位,“宽”指的是事物最小的水平维度。在这种情况下,“宽”是按照事物二维平面中各维度大小的比例来确定的,我们把这种按照事物各维度的大小比例来确定事物宽度的认知框架称为比例认知框架。要对事物的维度进行客观描述,“宽”一般与数量短语连用,如“每张照片都有六厘米长,一厘米宽”。
2.语义特征
任永军认为,汉语中“宽、窄”维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Vogel认为,瑞典语中“宽”的语义特征为“方向性、在视野内”。通过对汉语“宽”的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宽”维度义的语义特征为:方位性、方向性、非延伸性。
1)方位性
“宽”指的是物体前部从左到右的横向维度,即具有前部的横向水平方位。Lyons(1977)认为,对于有方位的物体来说,方位对于长度、宽度等这些非垂直维度的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事物有固定的前部,那么宽度指的是物体前部从左到右的维度(横向水平维度);如果没有前部,宽度是与长度垂直的维度(纵向水平维度)[3]P702。因此前部方位的确定对“宽”义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在与“宽”搭配的事物中,绝大多数事物都有固定的前部,如“道路、房屋”等;而有些事物只有临时的前部,如木板、垃圾堆等,这些事物没有固定的方位,也没有惯常的功能确定其方位,只能依据语境中临时出现的使用者与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宽”义。 2)方向性
Athanasiadou指出,英语“wide”的方向是从左右两边开始同时向中间一点靠拢,“broad”的方向是从中间一点开始同时向左右两边延伸。英语表宽度概念的词语和汉语表宽度概念的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大的差异,具体的语义特征也各不相同。
汉语“宽”也有方向性,具体方向为“从中间一点开始同时向左右两边延伸”(如图1),这一具体过程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体会到。
(1)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宽宽地展开,状如大圆扇,绚丽夺目。
例(1)中的形容词“宽”,虽然作“展开”的状语,但它是动词“展开”的结果。而动词“展开”的方向就是从中间的一点开始向左右两边散开。
图1 维度义“宽”的方向
3)非延伸性
“宽”这一维度不能无限延伸,整个维度都必须在观察者的视线内。“宽”指的是事物最小的水平维度,要判断水平面中哪个维度最小,至少需要有一个维度在视线内,因为“长”可以无限延伸,所以“宽”就不能无限延伸,否则,无法判断维度的大小。
再者,“宽”具有一定的功能义,通常可以理解为:某一事物在横向维度上占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有更多的事物占据其中。如:
(2)在那小河的东端,水深而且河道宽的地点,人家摆开五六条赤膊船,船上的人兴高采烈地唱着山歌。
这里的“宽”隐含功能义,即将通过或占据河道船只的数量作为判断“宽、窄”的基准。因此,为了要判断事物的横向维度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也必须要求“宽”维度不能具有延伸性。
(二)面积义
“宽”的面积义是指事物表面展开或覆盖的空间。面积义的“宽、窄”通常可以用表整体空间维度的“大、小”来替换,如“操场很宽——操场很大,卧室很宽——卧室很大,厨房很窄——厨房很小”等。
1.语义特征
面积义“宽”语义特征主要有:方位性、方向性、延伸性。
1)方位性
与面积义“宽”组合的事物主要是开阔的地面和水面,还有为数不多的“房屋”类事物,这些事物都具有二维的表面,并且两个维度都在水平面上,具有水平方位,如“草坪很宽、河面很宽、客厅很宽”。
如果事物的方位不是水平的而是垂直的,这时“宽”指的是维度义而不是面积义,如“宽黑板、宽窗户”。面积义“宽”的方位只能是水平的,而不能是垂直的。
2)方向性
面积义“宽”的方向为:从事物表面中间某一点开始向四面八方展开。这与维度义“宽”的方向有一定的区别(如图2)。从下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事物展开的具体过程。
(3)她个子不高,但身材极好,紫衣紧贴腰身,细腰盈盈一握,裙子下摆及膝,荷叶边撒得很宽。
例(3)中“裙子下摆的荷叶边很宽”意为荷叶边的覆盖面积很宽,是裙边以身体为中心,向身体四周撒开的结果。
面积义“宽”还表示从中心到各个方向的维度大小都相等,即使有差别,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与面积义“宽”组合的事物的形状通常被看成等边的正方形或圆形。如:
(4)水泥地面上没有别的车辆,草地很宽,隔很远才有别的楼。
(5)麦田圈是圆圈和其它几何形状,通常很大,很宽,甚至有蝎子,向日葵,蜜蜂等形状的。
例(4)的“草地”应该看成一个正方形或圆形,例(5)的“麦田圈”显然是一个圆形。
3)延伸性
面积义“宽”展开的边界可以不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即“宽”表示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如“操场、草坪、广场、水域”等。语料中用“宽”来描述事物面积的例子相对较少,那些开阔的、面积大的事物通常用语义程度量较大的“宽”的同义词如“广阔、宽广、广大、广袤”等词语描写,如“宽广的海洋、广阔的草原、广大的原野、广袤的天空”,这些词描写的事物边界通常不在人们的视线内,可以无限延伸。
二、隐喻义
“宽”的隐喻义是从面积义发展而来的。人们周围的事物如“操场、广场、草坪、田野”等都有很大面积,人们把这些事物抽象化为意象图式,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其他的抽象概念与已知的具体概念“宽”的相似点,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其他相似的抽象概念域中就形成了“宽”的隐喻义。“宽”隐喻义的目标域有:范围域、心理域、政策域、经济域。
(一)范围域
区域的面积越大,活动的范围也就越大。空间域和范围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范围域就产生了隐喻义:范围大。如:知识面宽、视野宽、思路宽、音域宽。
(二)心理域
1.胸怀开阔
“宽”空间义通常隐含着一定的功能义,比如“房屋宽”往往意味着“房屋”能容纳足够的人或事物,因此,“宽”与相关事物搭配时,人们经常会把这些事物当作容器,考虑它的实际功能。人的胸怀可以看成一个容器,容器的面积宽、空间大,容纳的事情就多,反之就少。“宽”的空间域与人的“胸怀”心理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这一心理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人的胸怀开阔,容忍的事情多,不计较,如“她的胸襟比气度大的男人还宽”。
2.心情愉快
如果事物的面积和空间量固定,容纳的事物少,事物之间的空隙大,就会宽松。人的心也可以看成一个空间量固定的容器,人们在乎的事情少,即“心”这个容器容纳的事物少,空间就大,人的心里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反之就会烦恼。“宽”的空间域和心理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这一心理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人心里舒畅、愉快,如“只要他能告诉钱先生一两句话,钱先生的心就会宽起来;心一宽,病就能好得快。”
(三)政策域
“政策、制度”也可以理解为容器,政策和制度有形式和内容,其形式是容器,内容是容物。政策、制度中规定的有关限制人们行为的内容少,人们办事的活动空间就相对较大,自由、轻松的程度就高;“宽”的空间域和政策域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政策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政策或制度对人们行为的限制少,如“政策宽”、“宽松的政策和环境” (四)经济域
日常生活中,人们手头的钱多,消费潜力就大,消费涉及的领域也就广。因此,经济域与“宽”的空间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映射到人们生活消费领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富余,宽裕,如“他手头比过去宽多了”。
以上“宽”各隐喻义都是从面积义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它们以面积义为核心,各意义向外扩展,在扩展过程中形成了辐射型的意义演变结构(如图3)。
三、结语
本文对“宽”的语义系统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正确地理解汉语“宽”的语义、语义特征以及各语义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为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空间词的语义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汉语空间词汇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113]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哲社领[2011]12号)资助。)
附 注:
①《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位”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方向,东、
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为中间方位。二是指方向和位置。本文的方位(orientation)指方向和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向”也有两个义项,一是指东、南、西、北等。二是指正对的位置;前进的目标。本文的方向(direction)指移动的具体目标,表示移动的具体过程。
②本文语料除个别来自Google搜索外,均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
料库(网络版),文中出处省略。
参考文献:
[1]任永军.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
2000.
[2]Bierwisch,M. Some semantic universals of German
adjectival[M].Foundations of Language 3,1967.
[3]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4]Vandeloise,Claude.Length,width,and potential passing.
In:Rudzka-Ostyn,1988.
[5]Lang,Ewald. Spatial dimensional terms. Language Typology
and Language Universals,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1.
[6]Anna,Vogel. Swedish dimensional adjectives[D].Stockholm:
Almqvist&Wiksell International,2004.
[7]储泽祥.汉语空间短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Athanasiadou,Angeliki.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al of the concept of width in English. In:Németh,2001.
(伍莹 湖南湘潭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201)
关键词:宽 空间义 语义特征 隐喻义
以往汉语学界除了任永军对“宽”的空间义和隐喻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之外,几乎没有人对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任永军主要分析了哪些事物具有“宽窄”维度,却没有真正触及到“宽”语义的本质特征;简单地列出了“宽”的隐喻义,但并没有研究隐喻义产生的具体过程。空间义研究是隐喻义研究的基础,“宽”空间义研究的不够深入导致了其隐喻义研究的滞后。因此,本文将全面分析“宽”的空间义,并在空间义的基础上探索“宽”的隐喻义及其演变的机制和过程。
一、空间义
“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的释义为:
宽:横的距离大;范围广:~银幕︱这条马路很~︱他管得~。
“范围广”不是“宽”的空间义,而是隐喻义。从词典对“宽”空间义的释义及出示的例句可以看出,“横的距离”指的是人朝向事物时,人体或事物前部的左右横向距离。按照词典的解释,理解“宽”义必须要涉及观察者,比如“沙发(长方形)很宽”中的“宽”指人面向沙发上时人体前部的左右横向维度,即沙发中较长的水平维度;但“宽”也可以指沙发中较短的水平维度(纵向维度),此时沙发的宽度与长度垂直。因此,“宽”的维度义有两个:一是指人体或物体前部的左右横向维度;二是指物体最小的水平维度,后一意义词典中没有标出。
再者,词典也没有解释出“宽”另外两个空间义——面积义和位置义。“操场很宽”中的“宽”表面积义,指事物展开或覆盖的空间;“两栋楼仅相隔两米宽”表位置义,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维度义和位置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表示“横向距离”,只不过一个表示事物本身的维度,另一个表示事物之间的距离。下面将详细分析“宽”的空间义:维度义和面积义,位置义只作简单介绍。
(一)维度义
早在1967年,Bierwisch就间接地认为“宽”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他指出,一种事物如果最大的维度是垂直的,这一维度就是“高”,否则就是“长”。但是,一种事物的某一维度与“观察者”的视线一致,并且这一维度又不是最大的维度,那么最大的维度就不是“长”,而是“宽”。从这里可以看出,Bierwisch在识别“宽”时考虑了两种情况:当涉及“观察者”时,“宽”指的是“横向维度”;当不涉及“观察者”时,“宽”指的是“最小的水平维度”。此后,许多学者在相关研究中都一致认为“宽”有两种理解(Loyons,1977;Vandeloise,1988; Lang,2001;Vogel,2004)。
1.功能认知框架和比例认知框架
和西语一样,汉语中的“宽”也有两种理解:一种涉及观察者;另一种涉及维度比例,我们把这两种识别“宽”义的模式分别称为功能认知框架和比例认知框架。
1)功能认知框架
Bierwisch依据“观察者”标准识别事物的“宽”;Lyons依据“方位”标准识别事物的“宽”,他指出,如果事物有固定的前部,那么宽度指的是物体前部从左到右的维度(横向的水平维度);如果没有前部,宽度是与长度垂直的维度(纵向的水平维度)。而我们更倾向于把“观察者”具体化为“使用者”,关注的是人与事物互动时所涉及的“功能”,把“功能”作为识别“宽”的重要标准。
“宽”指的是物体前部或前端从左到右的横向维度。因此,要确定事物的“宽”首先要确定事物的前部或前端,即方位①。事物“前后”部的确定是以人体投射为参照的,但这种投射要有一定的基础。储泽祥(2010:19)指出“人与事物互动时的空间关系是人体投射的基础。”人与事物的互动涉及到人对事物的使用,即事物的功能。事物的前部可以依据人使用它们时经常处于或面对的方位来确定。我们把依据事物的功能来确定事物的方位(前部)从而确定事物宽度的认知框架称为功能认知框架,如“书桌”的功能是供人学习的,人面向的方位就是书桌的前部,书桌或人体前部从左到右的横向维度就是书桌的“宽”。事实上,人在使用事物时通常会处于事物的前部,事物的前部和事物的功能具有一致性,因此,功能认知框架也可以称为方位认知框架,这与Lyons的观点一致,不同的是我们考虑了“人”的因素,重视了人的认知经验在“宽”义识别中所起的作用。
2)比例认知框架
如果不考虑事物的功能或方位,“宽”指的是事物最小的水平维度。在这种情况下,“宽”是按照事物二维平面中各维度大小的比例来确定的,我们把这种按照事物各维度的大小比例来确定事物宽度的认知框架称为比例认知框架。要对事物的维度进行客观描述,“宽”一般与数量短语连用,如“每张照片都有六厘米长,一厘米宽”。
2.语义特征
任永军认为,汉语中“宽、窄”维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Vogel认为,瑞典语中“宽”的语义特征为“方向性、在视野内”。通过对汉语“宽”的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宽”维度义的语义特征为:方位性、方向性、非延伸性。
1)方位性
“宽”指的是物体前部从左到右的横向维度,即具有前部的横向水平方位。Lyons(1977)认为,对于有方位的物体来说,方位对于长度、宽度等这些非垂直维度的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事物有固定的前部,那么宽度指的是物体前部从左到右的维度(横向水平维度);如果没有前部,宽度是与长度垂直的维度(纵向水平维度)[3]P702。因此前部方位的确定对“宽”义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在与“宽”搭配的事物中,绝大多数事物都有固定的前部,如“道路、房屋”等;而有些事物只有临时的前部,如木板、垃圾堆等,这些事物没有固定的方位,也没有惯常的功能确定其方位,只能依据语境中临时出现的使用者与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宽”义。 2)方向性
Athanasiadou指出,英语“wide”的方向是从左右两边开始同时向中间一点靠拢,“broad”的方向是从中间一点开始同时向左右两边延伸。英语表宽度概念的词语和汉语表宽度概念的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大的差异,具体的语义特征也各不相同。
汉语“宽”也有方向性,具体方向为“从中间一点开始同时向左右两边延伸”(如图1),这一具体过程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体会到。
(1)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宽宽地展开,状如大圆扇,绚丽夺目。
例(1)中的形容词“宽”,虽然作“展开”的状语,但它是动词“展开”的结果。而动词“展开”的方向就是从中间的一点开始向左右两边散开。
图1 维度义“宽”的方向
3)非延伸性
“宽”这一维度不能无限延伸,整个维度都必须在观察者的视线内。“宽”指的是事物最小的水平维度,要判断水平面中哪个维度最小,至少需要有一个维度在视线内,因为“长”可以无限延伸,所以“宽”就不能无限延伸,否则,无法判断维度的大小。
再者,“宽”具有一定的功能义,通常可以理解为:某一事物在横向维度上占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有更多的事物占据其中。如:
(2)在那小河的东端,水深而且河道宽的地点,人家摆开五六条赤膊船,船上的人兴高采烈地唱着山歌。
这里的“宽”隐含功能义,即将通过或占据河道船只的数量作为判断“宽、窄”的基准。因此,为了要判断事物的横向维度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也必须要求“宽”维度不能具有延伸性。
(二)面积义
“宽”的面积义是指事物表面展开或覆盖的空间。面积义的“宽、窄”通常可以用表整体空间维度的“大、小”来替换,如“操场很宽——操场很大,卧室很宽——卧室很大,厨房很窄——厨房很小”等。
1.语义特征
面积义“宽”语义特征主要有:方位性、方向性、延伸性。
1)方位性
与面积义“宽”组合的事物主要是开阔的地面和水面,还有为数不多的“房屋”类事物,这些事物都具有二维的表面,并且两个维度都在水平面上,具有水平方位,如“草坪很宽、河面很宽、客厅很宽”。
如果事物的方位不是水平的而是垂直的,这时“宽”指的是维度义而不是面积义,如“宽黑板、宽窗户”。面积义“宽”的方位只能是水平的,而不能是垂直的。
2)方向性
面积义“宽”的方向为:从事物表面中间某一点开始向四面八方展开。这与维度义“宽”的方向有一定的区别(如图2)。从下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事物展开的具体过程。
(3)她个子不高,但身材极好,紫衣紧贴腰身,细腰盈盈一握,裙子下摆及膝,荷叶边撒得很宽。
例(3)中“裙子下摆的荷叶边很宽”意为荷叶边的覆盖面积很宽,是裙边以身体为中心,向身体四周撒开的结果。
面积义“宽”还表示从中心到各个方向的维度大小都相等,即使有差别,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与面积义“宽”组合的事物的形状通常被看成等边的正方形或圆形。如:
(4)水泥地面上没有别的车辆,草地很宽,隔很远才有别的楼。
(5)麦田圈是圆圈和其它几何形状,通常很大,很宽,甚至有蝎子,向日葵,蜜蜂等形状的。
例(4)的“草地”应该看成一个正方形或圆形,例(5)的“麦田圈”显然是一个圆形。
3)延伸性
面积义“宽”展开的边界可以不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即“宽”表示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如“操场、草坪、广场、水域”等。语料中用“宽”来描述事物面积的例子相对较少,那些开阔的、面积大的事物通常用语义程度量较大的“宽”的同义词如“广阔、宽广、广大、广袤”等词语描写,如“宽广的海洋、广阔的草原、广大的原野、广袤的天空”,这些词描写的事物边界通常不在人们的视线内,可以无限延伸。
二、隐喻义
“宽”的隐喻义是从面积义发展而来的。人们周围的事物如“操场、广场、草坪、田野”等都有很大面积,人们把这些事物抽象化为意象图式,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其他的抽象概念与已知的具体概念“宽”的相似点,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其他相似的抽象概念域中就形成了“宽”的隐喻义。“宽”隐喻义的目标域有:范围域、心理域、政策域、经济域。
(一)范围域
区域的面积越大,活动的范围也就越大。空间域和范围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范围域就产生了隐喻义:范围大。如:知识面宽、视野宽、思路宽、音域宽。
(二)心理域
1.胸怀开阔
“宽”空间义通常隐含着一定的功能义,比如“房屋宽”往往意味着“房屋”能容纳足够的人或事物,因此,“宽”与相关事物搭配时,人们经常会把这些事物当作容器,考虑它的实际功能。人的胸怀可以看成一个容器,容器的面积宽、空间大,容纳的事情就多,反之就少。“宽”的空间域与人的“胸怀”心理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这一心理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人的胸怀开阔,容忍的事情多,不计较,如“她的胸襟比气度大的男人还宽”。
2.心情愉快
如果事物的面积和空间量固定,容纳的事物少,事物之间的空隙大,就会宽松。人的心也可以看成一个空间量固定的容器,人们在乎的事情少,即“心”这个容器容纳的事物少,空间就大,人的心里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反之就会烦恼。“宽”的空间域和心理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这一心理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人心里舒畅、愉快,如“只要他能告诉钱先生一两句话,钱先生的心就会宽起来;心一宽,病就能好得快。”
(三)政策域
“政策、制度”也可以理解为容器,政策和制度有形式和内容,其形式是容器,内容是容物。政策、制度中规定的有关限制人们行为的内容少,人们办事的活动空间就相对较大,自由、轻松的程度就高;“宽”的空间域和政策域也具有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投射到政策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政策或制度对人们行为的限制少,如“政策宽”、“宽松的政策和环境” (四)经济域
日常生活中,人们手头的钱多,消费潜力就大,消费涉及的领域也就广。因此,经济域与“宽”的空间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将“宽”的意象图式映射到人们生活消费领域中就产生了隐喻义:富余,宽裕,如“他手头比过去宽多了”。
以上“宽”各隐喻义都是从面积义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它们以面积义为核心,各意义向外扩展,在扩展过程中形成了辐射型的意义演变结构(如图3)。
三、结语
本文对“宽”的语义系统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正确地理解汉语“宽”的语义、语义特征以及各语义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为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空间词的语义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汉语空间词汇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113]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哲社领[2011]12号)资助。)
附 注:
①《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位”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方向,东、
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为中间方位。二是指方向和位置。本文的方位(orientation)指方向和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向”也有两个义项,一是指东、南、西、北等。二是指正对的位置;前进的目标。本文的方向(direction)指移动的具体目标,表示移动的具体过程。
②本文语料除个别来自Google搜索外,均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
料库(网络版),文中出处省略。
参考文献:
[1]任永军.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
2000.
[2]Bierwisch,M. Some semantic universals of German
adjectival[M].Foundations of Language 3,1967.
[3]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4]Vandeloise,Claude.Length,width,and potential passing.
In:Rudzka-Ostyn,1988.
[5]Lang,Ewald. Spatial dimensional terms. Language Typology
and Language Universals,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1.
[6]Anna,Vogel. Swedish dimensional adjectives[D].Stockholm:
Almqvist&Wiksell International,2004.
[7]储泽祥.汉语空间短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Athanasiadou,Angeliki.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al of the concept of width in English. In:Németh,2001.
(伍莹 湖南湘潭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