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程派唱腔低回委婉、刚劲清峭,具有深沉、顿挫、凄楚、激越的悲剧风格,其胡琴伴奏也形成了与之相应的音乐思维定势和音乐语言特征,使之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体现了程腔伴奏的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
关键词:程派 唱腔 伴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藝术流派现象在京戏中表现的最为典型,生行中的南麒北马,男旦中的梅、程、荀、尚……流派的异彩纷呈,是其艺术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流派的形成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如深厚的艺术功底、兼收并蓄的艺术师承、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力、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独到拿手的剧目、精彩唱腔、唱段、数量众多的戏迷票友……最重要的条件是流派的艺术个性,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个人素质,包括生理条件、心理气质、性格特征、艺术天赋、理解和表现才能、特别是思想、文化、艺术修养和社会生活阅历,尤其是与流派代表人物四周环境相结合的“和实生物”优生环境。而个人素质又是主要的构成条件,就像没有两匹相同的树叶一样,任意两人的素质条件都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流派的唱家,其唱、念、做、打都会有所不同,演员在舞台上举手投足、嬉笑怒骂等均各具特色,彼此间有诸多不同之处。
传情写意是中国艺术美学的核心,戏曲同样也是写意的艺术,真实地表现戏剧中的人物情感是程派艺术的突出特点和贡献。程派唱腔往往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深沉含蓄、婉转柔嫩,时而幽咽低徊,时而高亢悲鸣,在唱念气口和音量上,高低强弱的把握非常到位,做到了真正的收放自如。此外,程派唱腔根据字音的变化使腔跟着出现了适当的变化,唱腔强调气的运用,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相比高腔有过之而无不及。演唱前一定使胸腔和腹腔松开,使肺的容量增大,综合运用胸肌和腹肌等力量把气挤到喉腔和口腔去,配合唇齿喉舌牙和程派特点吐字行腔。“脑后音”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在音色上取用沉重代替脆亮,以增强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从而形成程派唱腔的独特风格。程派唱腔常用快颤音和慢颤音及凄厉之音,深刻表达人物感情,使戏剧更具感染力。脍炙人口的程腔,恰似亮丽的鲜花盛开在京剧艺苑。
一 程派唱腔
程砚秋是一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个性突出的戏曲大师,在他与文人罗瘿公编演的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剧中,塑造出可敬可爱、可歌可泣的坚贞妇女群象。她们既不是独立自主、有权有势的女性,也不是性格泼辣刚烈的妇女或养尊处优的贵妇,而是地位低下、外柔内刚、不屈不挠、被迫奋起反抗的女性,她们温良娴静而又刚毅正直;哀怨忧郁而又坚韧顽强。她们是在残酷封建统治下受尽凌辱但坚贞不屈的传统女性,刻骨铭心地继承着华夏的传统美德。程砚秋以发自内心的热忱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探索着塑造上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为了使这些女性在戏曲舞台上散发出光彩照人且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程砚秋有意而为之的京戏程派综合性唱腔便应运而生了。
程砚秋由于倒仓而嗓音异常,所以他多在闭口音上着力发挥,吸收老生常用的“脑后音”,提气歌唱,共鸣位置后移,在音色上不忌喉声的浑沉,增强唱腔的厚度、力度和凝重。从声音上说,他虽注重“立音”却又兼用横嗓。其低音靠向浑厚、低沉,高音用“脑后音”。能将音量收、放到极弱或极强的范围内以扩大音量的强弱空间。弱时,如一屡游丝,拉住气息,不飘不浮;强时,不粘不滞,实而不浊。对于顿、断、连、擞、跳音等多种技巧,均能娴熟地掌握,且能适度调配、巧妙运用。程腔在依字行腔、字易腔变之上,一丝不苟地以腔达意,且在达意的基础上寻求韵味敦厚,并渐以重腔破为美的喉声而歪打正着。字断气不断地在一气呵成中若断若续、藕断丝连地腔随字走,使之断中有连、连中有断,声断而意、情不断。高唱行云流水,低唱声隐空谷;急如骤雨,缓如微风,跌宕起伏、高低抑扬。《青霜剑》是程砚秋早年编排的一出戏,在声音上很明显还保留着老派青衣的演唱特点,而在《柳迎春》等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开始摆脱老辈青衣演唱风格的影响了,在声腔上开始显露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窦娥冤》等作品中程砚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且达到了成熟的时期。程砚秋根据自己嗓音条件的变化设计与众不同的唱腔,经过摸索和磨砺,形成了深邃曲折、起伏跌宕、节奏多变、旋律隽永的程派行腔方式,这种沈郁顿挫的诗性艺术品格,非常适合表现悲剧人物,如果受众不经过长期专心致志的聆听,要想模仿是很困难的,而对其唱腔之真谛和内涵的捕捉,还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从声韵上来说,无论唱腔或念白,程砚秋都严格遵守语言规律。程派唱腔变化万千,无论怎样曲折婉转、花样翻新,其吐字发音都严格遵守“四声、四呼、五音、十三辙,坚持以字行腔、以腔传情,不仅在一字一腔上着力求精,而且更力求保持整个声腔的浑然一体,不见棱角,天衣无缝,流畅自如。演唱时,对传统唱法中的出字、归韵、收声、过度、交代等无不讲究;对尖团字、上口字也掌握极严,务使字音准确且更具韵味。例如,《朱痕迹》中的“可怜我有八十岁的婆婆是三餐未曾用饭”,其中的“未”字,程砚秋要求从字头、字腹、到字尾结合唱腔都要交代清楚。“未”(wei)字按北京音念时,字头属唇音,字腹为“u”,从“乌”转灰堆辙成“ei”音,尾音收“i”。所他以 “7 2 7 6”行腔。因为节奏紧、时间短,出字时首先使气息和字音在唇齿部分着力,出字后使“u”占“7 2”两音的时值,在第二个“7”音上转成“ei”音,刚好完成一个完满的“未”的字音的字正腔圆演唱。
曲贵传情是戏剧艺术一条基本美学准则,戏曲重心不在于故事的叙述而在于情感的抒发。程砚秋演唱上对唱腔和念白的创新与探索都是为抒情服务的。例如,《荒山泪》中的[西皮原板]“听画鼓报四更愈添凄冷”一句中的“冷”字,他就将声母“L”,在舌尖处做了足够的准备,让“冷”字在板上稍晚一些轻轻唱出,这一处理,就给观众传达了一种瑟瑟缩缩的窘迫感。又如,此戏中[西皮散板]里 “又听得有人来扣打门环”一句的“扣”字,用了喷口技巧,抑扬顿挫间,就把这个“扣”字的动作性,无懈可击打入受众耳鼓而掌声雷动。
程砚秋演唱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即“若断若续、藕断丝连又一气呵成”。如《碧玉簪》中的[二簧慢板],在“一心早想寻短见”后的行腔中,就重复多次地使用了这一技法,以体现主人公张玉贞愁闷幽怨的情态及其内心无尽的苦闷。有趣的是程砚秋把断续处唱得丝毫不露痕迹,他善于利用各种乐器的配合在声音断续处进行有效的填补,如胡琴,这些垫补的音使他的演唱达到了一种“声断意不断、情更不断”的新境界,的确使人感到妙不可言。整段演唱形成一条似断非断的线,其间和胡琴的水乳交融,真是到了难解难分的地步了。
二 程派伴奏
程派在文武场中加入了笙、低阮和苏锣。笙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也是我国传统气鸣乐器中唯一能奏和声的律化簧管乐器,且有固定音高。易与其它乐器的音响融为一体,能起到调和净化乐队音色的重大作用。齐奏中它能丰富乐队的音响使之统一、和谐、丰满。低阮是低音乐器,发音深沉而浑厚。苏锣又叫低音锣,发音浑厚而悠长,因程砚秋在戏中常用,所以又名程派锣,打、唱、弹、拉、吹,别开生面。
程派形成时期是在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阶级矛盾也非常尖锐,所以程砚秋先生编演的剧目都带有一点悲剧色彩,例如:《青霜剑》、《春闺梦》等,所以“程腔”显示出深沉、激越、凄凉低徊的风格,其胡琴的伴奏也形成了与之相应的风格,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程腔演唱上的风格特点决定了胡琴伴奏的艺术特点,即柔中带刚、刚柔兼济的特征。时而轻如游丝;时而慷慨激越;时而高亢入云,给人一种一波三折之感。声音飘飘忽忽,若远若近,字字清晰可闻。此外,胡琴的垫字对于唱腔有极大的关系。如唱字是高音,琴要在字前往低处垫,反之亦然,全在突出字。程派胡琴经常运用伴奏与唱腔的简繁对比,根据唱腔的音色变化,决定琴音的跟、包、托、衬。
总而言之,程派伴奏其实是一种综合伴奏体系。它吸收了各种流派的伴奏风格,巧妙有机地与程派唱腔结合在一起,成为独特的伴奏风格。不管是笙、低阮和苏锣這些古老的民族乐器,还是胡琴伴奏,程派都兼容并蓄,与唱腔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程派伴奏的弓法很独特,与其它流派截然不同。弓法的掌握只是一个方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把程派唱腔研究透彻,不单单只是会唱就行,还要知道程派四声、四呼、字头、字腹、字尾是怎样运用的,还有要根据剧情的变化控制琴声音量。
三 程派唱腔伴奏例说
程派的唱腔和伴奏,最能体现音乐所特需的音色、音量和速度等方面的对比。《窦娥冤》作为程派代表作之一,其中窦娥的形象与关汉卿的原著有所不同。关汉卿所著的窦娥性格倔强、泼辣,比较外露;程砚秋表演的窦娥强调舍己为人、敦厚端庄、含蓄深沉。有其[没来由遭刑陷]唱段可为证。这是窦娥在法场将被处斩前所唱的一段[反二簧·慢板]。它几乎囊括了从简到繁的各种节奏手法。音符长短、疏密,复杂多变,顿逗连断交错频繁。例如,“良善的家为什么反遭天谴,作恶的为什么反增寿年”两句中“谴”、“年”等字悠长的拖腔,连中有断、连断相间、音断意不断,高旋与低旋有机的连接,推动唱腔起伏跌宕、宛转悠扬、催人泪下。其中的“年”字延长音之后突起高旋,颇具几分井喷式的冲击力。腔调虽然走高,但在高音中却又不失含蓄,恰如绵里藏针,用来体现窦娥内心深处积怨无处申诉的哀怨。唱腔中还多处运用同音重复和双临音重复,例如,“谴”字拖腔呜咽、幽鸣,如杜鹃滴血,字字血、声声泪……在一些长拖腔中,还运用了渐强渐弱的保持音,使唱腔富有力度、弹性和棱角,以表现女性的深切悲愤。在整段唱腔中,不见外在的呼天抢地,而是在悱恻缠绵里,潜藏着咄咄逼人的愤怒,无比深刻地揭示出窦娥在临刑前所许“六月下雪”、“天旱三年”誓愿中把美摧毁了给人看的悲剧苦情。
上述窦娥所唱[反二簧·慢板]中,各种胡琴弓法调整运用,极其巧妙地烘托出窦娥那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冲天怨气。阴沉堂鼓始终伴随,恰似浓云密布的天际,从极远处传来的幽幽闷雷声,敲得听者心中隐隐作痛。乐队在随腔伴奏时,始终以唱腔为中心,当唱腔细若游丝时,京胡便以连绵起伏的音型,与唱腔相应生辉。特别是月琴的颗粒性旋律线与笙的和声,谐和地对唱腔予以疏密有致的包裹,使唱腔与伴奏浑然天成。当唱腔在一个音符上拖腔时,月琴以单指轮奏弹出颗粒性的线型旋律,与京胡共同托衬着唱腔。唱腔柔弱时,胡琴和月琴的力度就强;唱腔强时,胡琴和月琴的力度就弱。当唱腔有力度或节奏变化时,胡琴始终紧随唱腔做出相应陪衬。其中笙往往在强拍上用急促的气流、采用即放即收的技巧奏出“×·×××”等冲击性节奏,以加强音乐织体的反差,加重综合型程腔的悲剧色彩。
萧晴先生在半个世纪前的《程砚秋的演唱艺术特色及其成就》中精彩评价道:“演唱时对声音的运用和气息的操纵有特殊的功力,善于结合剧情,运用力度的对比变化,细弱时如一缕游丝,但根基深厚、不飘不浮;宽放时如长江大河,但不粘不滞,实而不浊,其间,绝无丝毫矫揉造作之弊。对于顿、断、连、擞,甚至跳音等多种技巧的掌握均娴熟运用、丝丝入扣,声音的表现力非常丰富。”细如抽丝与刚若洪流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胡琴伴奏上,主要在于琴弓的力度和特殊的指法。无论是在[西皮]、[二簧]、[反二簧]的各种曲牌板式变化中,都与传统拉法及其他流派大异,显出程腔强烈的流派特征。
参考文献:
[1] 董维贤:《京剧流派》,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
[2] 秋文著:《京剧流派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3] 中国戏曲家协会北京分会程派艺术研究小组编:《秋声集——程派艺术研究专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4] 中国京剧艺术网,http://www.jingju.com。
关键词:程派 唱腔 伴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藝术流派现象在京戏中表现的最为典型,生行中的南麒北马,男旦中的梅、程、荀、尚……流派的异彩纷呈,是其艺术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流派的形成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如深厚的艺术功底、兼收并蓄的艺术师承、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力、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独到拿手的剧目、精彩唱腔、唱段、数量众多的戏迷票友……最重要的条件是流派的艺术个性,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个人素质,包括生理条件、心理气质、性格特征、艺术天赋、理解和表现才能、特别是思想、文化、艺术修养和社会生活阅历,尤其是与流派代表人物四周环境相结合的“和实生物”优生环境。而个人素质又是主要的构成条件,就像没有两匹相同的树叶一样,任意两人的素质条件都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流派的唱家,其唱、念、做、打都会有所不同,演员在舞台上举手投足、嬉笑怒骂等均各具特色,彼此间有诸多不同之处。
传情写意是中国艺术美学的核心,戏曲同样也是写意的艺术,真实地表现戏剧中的人物情感是程派艺术的突出特点和贡献。程派唱腔往往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深沉含蓄、婉转柔嫩,时而幽咽低徊,时而高亢悲鸣,在唱念气口和音量上,高低强弱的把握非常到位,做到了真正的收放自如。此外,程派唱腔根据字音的变化使腔跟着出现了适当的变化,唱腔强调气的运用,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相比高腔有过之而无不及。演唱前一定使胸腔和腹腔松开,使肺的容量增大,综合运用胸肌和腹肌等力量把气挤到喉腔和口腔去,配合唇齿喉舌牙和程派特点吐字行腔。“脑后音”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在音色上取用沉重代替脆亮,以增强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从而形成程派唱腔的独特风格。程派唱腔常用快颤音和慢颤音及凄厉之音,深刻表达人物感情,使戏剧更具感染力。脍炙人口的程腔,恰似亮丽的鲜花盛开在京剧艺苑。
一 程派唱腔
程砚秋是一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个性突出的戏曲大师,在他与文人罗瘿公编演的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剧中,塑造出可敬可爱、可歌可泣的坚贞妇女群象。她们既不是独立自主、有权有势的女性,也不是性格泼辣刚烈的妇女或养尊处优的贵妇,而是地位低下、外柔内刚、不屈不挠、被迫奋起反抗的女性,她们温良娴静而又刚毅正直;哀怨忧郁而又坚韧顽强。她们是在残酷封建统治下受尽凌辱但坚贞不屈的传统女性,刻骨铭心地继承着华夏的传统美德。程砚秋以发自内心的热忱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探索着塑造上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为了使这些女性在戏曲舞台上散发出光彩照人且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程砚秋有意而为之的京戏程派综合性唱腔便应运而生了。
程砚秋由于倒仓而嗓音异常,所以他多在闭口音上着力发挥,吸收老生常用的“脑后音”,提气歌唱,共鸣位置后移,在音色上不忌喉声的浑沉,增强唱腔的厚度、力度和凝重。从声音上说,他虽注重“立音”却又兼用横嗓。其低音靠向浑厚、低沉,高音用“脑后音”。能将音量收、放到极弱或极强的范围内以扩大音量的强弱空间。弱时,如一屡游丝,拉住气息,不飘不浮;强时,不粘不滞,实而不浊。对于顿、断、连、擞、跳音等多种技巧,均能娴熟地掌握,且能适度调配、巧妙运用。程腔在依字行腔、字易腔变之上,一丝不苟地以腔达意,且在达意的基础上寻求韵味敦厚,并渐以重腔破为美的喉声而歪打正着。字断气不断地在一气呵成中若断若续、藕断丝连地腔随字走,使之断中有连、连中有断,声断而意、情不断。高唱行云流水,低唱声隐空谷;急如骤雨,缓如微风,跌宕起伏、高低抑扬。《青霜剑》是程砚秋早年编排的一出戏,在声音上很明显还保留着老派青衣的演唱特点,而在《柳迎春》等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开始摆脱老辈青衣演唱风格的影响了,在声腔上开始显露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窦娥冤》等作品中程砚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且达到了成熟的时期。程砚秋根据自己嗓音条件的变化设计与众不同的唱腔,经过摸索和磨砺,形成了深邃曲折、起伏跌宕、节奏多变、旋律隽永的程派行腔方式,这种沈郁顿挫的诗性艺术品格,非常适合表现悲剧人物,如果受众不经过长期专心致志的聆听,要想模仿是很困难的,而对其唱腔之真谛和内涵的捕捉,还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从声韵上来说,无论唱腔或念白,程砚秋都严格遵守语言规律。程派唱腔变化万千,无论怎样曲折婉转、花样翻新,其吐字发音都严格遵守“四声、四呼、五音、十三辙,坚持以字行腔、以腔传情,不仅在一字一腔上着力求精,而且更力求保持整个声腔的浑然一体,不见棱角,天衣无缝,流畅自如。演唱时,对传统唱法中的出字、归韵、收声、过度、交代等无不讲究;对尖团字、上口字也掌握极严,务使字音准确且更具韵味。例如,《朱痕迹》中的“可怜我有八十岁的婆婆是三餐未曾用饭”,其中的“未”字,程砚秋要求从字头、字腹、到字尾结合唱腔都要交代清楚。“未”(wei)字按北京音念时,字头属唇音,字腹为“u”,从“乌”转灰堆辙成“ei”音,尾音收“i”。所他以 “7 2 7 6”行腔。因为节奏紧、时间短,出字时首先使气息和字音在唇齿部分着力,出字后使“u”占“7 2”两音的时值,在第二个“7”音上转成“ei”音,刚好完成一个完满的“未”的字音的字正腔圆演唱。
曲贵传情是戏剧艺术一条基本美学准则,戏曲重心不在于故事的叙述而在于情感的抒发。程砚秋演唱上对唱腔和念白的创新与探索都是为抒情服务的。例如,《荒山泪》中的[西皮原板]“听画鼓报四更愈添凄冷”一句中的“冷”字,他就将声母“L”,在舌尖处做了足够的准备,让“冷”字在板上稍晚一些轻轻唱出,这一处理,就给观众传达了一种瑟瑟缩缩的窘迫感。又如,此戏中[西皮散板]里 “又听得有人来扣打门环”一句的“扣”字,用了喷口技巧,抑扬顿挫间,就把这个“扣”字的动作性,无懈可击打入受众耳鼓而掌声雷动。
程砚秋演唱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即“若断若续、藕断丝连又一气呵成”。如《碧玉簪》中的[二簧慢板],在“一心早想寻短见”后的行腔中,就重复多次地使用了这一技法,以体现主人公张玉贞愁闷幽怨的情态及其内心无尽的苦闷。有趣的是程砚秋把断续处唱得丝毫不露痕迹,他善于利用各种乐器的配合在声音断续处进行有效的填补,如胡琴,这些垫补的音使他的演唱达到了一种“声断意不断、情更不断”的新境界,的确使人感到妙不可言。整段演唱形成一条似断非断的线,其间和胡琴的水乳交融,真是到了难解难分的地步了。
二 程派伴奏
程派在文武场中加入了笙、低阮和苏锣。笙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也是我国传统气鸣乐器中唯一能奏和声的律化簧管乐器,且有固定音高。易与其它乐器的音响融为一体,能起到调和净化乐队音色的重大作用。齐奏中它能丰富乐队的音响使之统一、和谐、丰满。低阮是低音乐器,发音深沉而浑厚。苏锣又叫低音锣,发音浑厚而悠长,因程砚秋在戏中常用,所以又名程派锣,打、唱、弹、拉、吹,别开生面。
程派形成时期是在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阶级矛盾也非常尖锐,所以程砚秋先生编演的剧目都带有一点悲剧色彩,例如:《青霜剑》、《春闺梦》等,所以“程腔”显示出深沉、激越、凄凉低徊的风格,其胡琴的伴奏也形成了与之相应的风格,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程腔演唱上的风格特点决定了胡琴伴奏的艺术特点,即柔中带刚、刚柔兼济的特征。时而轻如游丝;时而慷慨激越;时而高亢入云,给人一种一波三折之感。声音飘飘忽忽,若远若近,字字清晰可闻。此外,胡琴的垫字对于唱腔有极大的关系。如唱字是高音,琴要在字前往低处垫,反之亦然,全在突出字。程派胡琴经常运用伴奏与唱腔的简繁对比,根据唱腔的音色变化,决定琴音的跟、包、托、衬。
总而言之,程派伴奏其实是一种综合伴奏体系。它吸收了各种流派的伴奏风格,巧妙有机地与程派唱腔结合在一起,成为独特的伴奏风格。不管是笙、低阮和苏锣這些古老的民族乐器,还是胡琴伴奏,程派都兼容并蓄,与唱腔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程派伴奏的弓法很独特,与其它流派截然不同。弓法的掌握只是一个方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把程派唱腔研究透彻,不单单只是会唱就行,还要知道程派四声、四呼、字头、字腹、字尾是怎样运用的,还有要根据剧情的变化控制琴声音量。
三 程派唱腔伴奏例说
程派的唱腔和伴奏,最能体现音乐所特需的音色、音量和速度等方面的对比。《窦娥冤》作为程派代表作之一,其中窦娥的形象与关汉卿的原著有所不同。关汉卿所著的窦娥性格倔强、泼辣,比较外露;程砚秋表演的窦娥强调舍己为人、敦厚端庄、含蓄深沉。有其[没来由遭刑陷]唱段可为证。这是窦娥在法场将被处斩前所唱的一段[反二簧·慢板]。它几乎囊括了从简到繁的各种节奏手法。音符长短、疏密,复杂多变,顿逗连断交错频繁。例如,“良善的家为什么反遭天谴,作恶的为什么反增寿年”两句中“谴”、“年”等字悠长的拖腔,连中有断、连断相间、音断意不断,高旋与低旋有机的连接,推动唱腔起伏跌宕、宛转悠扬、催人泪下。其中的“年”字延长音之后突起高旋,颇具几分井喷式的冲击力。腔调虽然走高,但在高音中却又不失含蓄,恰如绵里藏针,用来体现窦娥内心深处积怨无处申诉的哀怨。唱腔中还多处运用同音重复和双临音重复,例如,“谴”字拖腔呜咽、幽鸣,如杜鹃滴血,字字血、声声泪……在一些长拖腔中,还运用了渐强渐弱的保持音,使唱腔富有力度、弹性和棱角,以表现女性的深切悲愤。在整段唱腔中,不见外在的呼天抢地,而是在悱恻缠绵里,潜藏着咄咄逼人的愤怒,无比深刻地揭示出窦娥在临刑前所许“六月下雪”、“天旱三年”誓愿中把美摧毁了给人看的悲剧苦情。
上述窦娥所唱[反二簧·慢板]中,各种胡琴弓法调整运用,极其巧妙地烘托出窦娥那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冲天怨气。阴沉堂鼓始终伴随,恰似浓云密布的天际,从极远处传来的幽幽闷雷声,敲得听者心中隐隐作痛。乐队在随腔伴奏时,始终以唱腔为中心,当唱腔细若游丝时,京胡便以连绵起伏的音型,与唱腔相应生辉。特别是月琴的颗粒性旋律线与笙的和声,谐和地对唱腔予以疏密有致的包裹,使唱腔与伴奏浑然天成。当唱腔在一个音符上拖腔时,月琴以单指轮奏弹出颗粒性的线型旋律,与京胡共同托衬着唱腔。唱腔柔弱时,胡琴和月琴的力度就强;唱腔强时,胡琴和月琴的力度就弱。当唱腔有力度或节奏变化时,胡琴始终紧随唱腔做出相应陪衬。其中笙往往在强拍上用急促的气流、采用即放即收的技巧奏出“×·×××”等冲击性节奏,以加强音乐织体的反差,加重综合型程腔的悲剧色彩。
萧晴先生在半个世纪前的《程砚秋的演唱艺术特色及其成就》中精彩评价道:“演唱时对声音的运用和气息的操纵有特殊的功力,善于结合剧情,运用力度的对比变化,细弱时如一缕游丝,但根基深厚、不飘不浮;宽放时如长江大河,但不粘不滞,实而不浊,其间,绝无丝毫矫揉造作之弊。对于顿、断、连、擞,甚至跳音等多种技巧的掌握均娴熟运用、丝丝入扣,声音的表现力非常丰富。”细如抽丝与刚若洪流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胡琴伴奏上,主要在于琴弓的力度和特殊的指法。无论是在[西皮]、[二簧]、[反二簧]的各种曲牌板式变化中,都与传统拉法及其他流派大异,显出程腔强烈的流派特征。
参考文献:
[1] 董维贤:《京剧流派》,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
[2] 秋文著:《京剧流派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3] 中国戏曲家协会北京分会程派艺术研究小组编:《秋声集——程派艺术研究专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4] 中国京剧艺术网,http://www.jing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