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生万物”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比较喜欢读《道德经》,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一章教学备课时我突发奇想:《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辩证法思想似乎可以作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课的思想基础……于是,我精心备课后在课堂上实践了这一想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会印证《道德经》里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生:三生万物!(学生很快应答,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师:“道”是自然规律,也是我们数学学科的科学思想。具体到我们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一”是什么吗?(生无应答)“一”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板书: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记为公式一)。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生”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中的其他5个公式。
  生:“生”?怎么“生”啊?呵呵……(不少学生说笑着)
  师:“生”,就是生长。也就是说,其他5个公式可以在公式一的基础上生长出来,它们的根是公式一(“描述”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即化归思想)。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由公式一“生”出公式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板书:cos(α+β)=?)
  生:公式一的括号里是减,这里是加,加可以改写成减减!
  师:很好!这样cos(α+β)就写成cos(α-(-β)),把-β看成一个整体,问题就化归为公式一啦(直接点出化归思想)。那cos(α+β)=?
  生: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
  sin(-β)。
  师:正确!不过,括号里有个-β,不够简洁,可以化简吗?(问题升级)
  生:可以啊,诱导公式啊!
  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
  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板书: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记为公式二)。现在想想,公式二是不是公式一“生”出来的?(回顾知识生长的过程;生开心地笑)
  师:现在我们来看二怎么“生”三,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板书:sin(α-β)=?)
  生:这个怎么“生”啊?“生”不出来啊!(知识“生长”的难度加大,生依然在笑,但笑得不轻松)
  师:sin(α-β)与cos(α+β)之间有什么联系?前者能由后者“生”出,说明前者的根在后者上(提示化归思想),它们之前通过什么手段化为同名三角函数的?(启发)
  生:我知道了,诱导公式,sin(α)=cos(-α)!
  师:很好的联想!这样一来,sin(α-β)=cos[
  -(α-β)]。只是,这与公式二在形式上还是不够一致啊,怎么“生”呢?(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凝滞)
  师:只能改改形式了。(继续启发)cos[-(α-β)]里-(α-β)不是可以写成-α+β吗?
  生:把-α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就是公式二了!cos[-(α-β)]=cos[(-α)+β)]。(生开始觉悟)
  师:很好!那进一步呢?
  生:cos[(-α)+β)]=cos(-α)cos β-sin(-α)sin β=sin α cos β-sin α sin β。(生思维顺畅起来)
  师:非常棒!这样,我们就“生”出了公式三。(板书:sin(α - β)=sin α cos β-cos α sin β,记为公式三)。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生”三的过程。“一生二,二生三”,之所以能够“生”,是因为公式三可以化归为公式二,公式二可以化归为公式一,也就是说,公式二和公式三本质上就是公式一。我们要由公式一“生”出公式二和公式三,关键是找到公式二和公式三化归为公式一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公式一“生”公式二的时候是“将加号写成减减”,在公式二“生”公式三的时候我们用上了诱导公式。也就是说,我们让整个“生”长过程进行下去的思想基础,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化归”思想!现在,我们就运用化归思想,让公式三来“生”出“万物”吧!
  生1:sin(α + β)可以写成sin(α -(- β)),所以sin(α + β)=sin(α -(- β))=sin α cos(- β)-cos α sin(- β)=sin α cos β+cos α sin β。
  师:很好,正确!这位同学“生”出了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学生开心大笑,并跃跃欲试)
  生2:还可以得到tan(α - β)!tan(α - β)===…(学生思维卡壳)
  生3:他难产了!(众大笑,生2自己也笑)
  师:思路是对的,的确可以得到tan(α - β)!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化简?我们要的是tanα和tanβ的形式。那么,怎样可以得到呢?(“怎样可以得到”问的是化归的手段)
  生4:因为tanα =,所以可以让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α。
  生5:不好。我认为应该同时除以cosαcosβ,=。
  师:两位同学的思路都是正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tan(α- β)=。
  生:(老师话音刚落)老师,老师,用- β代替β,就是tan(α+ β)=。
  师:很棒!这样一来,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我们用一节课就都“生”出来了。同学们,接下去我们还可以“生”出很多优美的公式呢,现在你体会到“三生万物”的道理了吗?请同学们课后再仔细回顾一下我们“生”万物的过程,领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比较高涨,学习小高潮不断涌现。我的体会,以思想为核心,用名言作引领,是这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我将《道德经》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名言贯穿到了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而这句名言中的辩证法思想恰好又与本节课中“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相契合,辩证法思想加数学思想,为学生揭示了知识生长的过程与方法。
  (责编 白聪敏)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心灵教育及其德育意义,提出三方面的践行策略: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心灵教育 德育意义 践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29-02  马卡连柯说:教育就是爱。在培养一个具有健全德性的孩子的过程中,充满爱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明晰人生的目标。“没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化我校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出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34-02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其整合方式也逐渐从较低层次进入较高层次。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对信息技术
评判一堂课是否优质,关键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悟数学价值和提升数学思想。日前,笔者听了一节曾经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教师的示范课—
[摘要]模型法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用于简化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见方法。科学课程中涉及大量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模型法的运用有利于将隐藏在复杂现象中的规律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模型法应用到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不断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模型法;初中科學教学;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针对部分高中生学习物理兴趣较低的问题,提出培养高中生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三种策略。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复习教学为例,通过对常见的原子、分子的微观模型的辨识活动,建立起物质、化学式与微观粒子这三重表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
可敬的御人之妻凌岚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里,老子强调的是一个"自知、自胜"的问题。在他看来,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关键词】合理想象 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08-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维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实现多向思维的跳跃式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教师需要借助实物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思考问题、
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演变历程的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历史时间意识的培养开展教学,以引导学生立足时序角度、时间流变、时间评判尺度等方面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