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发展沼气工程不仅可以获取清洁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最低成本地减轻或消除规模化养殖造成的高浓度有机污染。当前,沼气工程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公益性特点,原因就在于其建设成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的驱动和完善程度。通过对我省不同养殖种类、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养殖场沼气工程进行典型调查和梳理分析,对我省沼气工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发展的现状
我省是2001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从2001年到2005年,全省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沼气工程数量不超过10个,从2006年开始,随着我生畜禽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户散养量大幅下降,而农村专业养殖户急速增加,尤其是一批从煤炭领域转型过来搞农业的民营企业把目光瞄上了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如雨后春笋建起来,再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沼气工程项目扶持力度的倾斜,使我省畜禽场建沼气工程的需求大大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资料,2005年底我国共有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11986处,到2009年底增长到56856处,4年增长3.74倍。其中,大型工程从860处增长到3717处,4年增长3.74倍多。中型工程从2677处增长到18853处,4年增长6.04倍;小型工程从8449处增加到33964处,4年增长3.02倍。
同全国的发展形势一样,这五年我省的沼气工程建设也出现长足发展,2005年底我省共有项目内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6处,到2009年底增长到242处,4年增长40倍。其中,大中型工程从6处增长到109处,小型工程从无增加到133处。据2011年农村能源统计数据,截止201 1年底,全省建设完成正在运行的沼气工程有331处总池容7.394万m3,年产沼气1978.886万m3,供气农户达到4.334万户,利用沼气发电的装机容量为20KWh。项目区农户开始感受到规模化、标准化和社会化带来的好处,便利、可靠、稳定的清洁能源——沼气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沼气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困难与问题
尽管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各级管理技术人员辛勤努力下,沼气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渐热的沼气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集中供气户数偏小。
主要表现在农户供气率低,以我省为例,现运行的331个沼气工程供气户数只有43000余户,大约是计划供气户数的50%左右。通过实地走访项目业主和受益农户,发现大部分项目业主由于存在入户管道铺设协调、农户用气费用收缴、农户私自改装管路造成安全隐患等顾虑,供气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受益农户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户认为国家已经给企业投资了,用气少交钱或不交钱理所应当。当前为农户供气与否是政府职能部门判定工程项目能否得到政策扶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部分业主为争取项目得到国家扶持而承诺供气入户,实则畏难不情愿,故积极性不高,入户率便打了折扣。
2、部分工程质量不佳。
全省统计的建成和在建的沼气工程中约有3%到5%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不能完工或由于施工质量问题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目前的沼气工程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行业规模较小,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尚未走上正规。有设计资质的单位不精通沼气行业,有沼气建设技术和经验的单位却没有设计或施工资质。沼气工程建设市场比较乱,难以保证建设质量。
二是沼气工程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工程关键设备和配套设备大多是非标产品,往往由企业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成本高,而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可靠性差,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项目运行故障多,难以持久运行。
三是沼气工程业主往往就是养殖场业主,项目自筹资金或建设资金的投入与养殖场主营收益密切相关,而这几年养殖业市场风险大,养殖场几年下来可以说是微利,不可能拿出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特点的沼气工程,从而致使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工程运行效益不高。
一是沼气工程产业市场还未建立起来。当前,沼气工程建设产业链还不完备,即从原料收集到产气,到沼气、沼渣、沼液的应用加工,各种产品缺乏国家或行业标准,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没有技术规范,没有形成质量稳定可靠的商品进入市场交易,而是以自产自销的产品形式在小范围使用,有的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导致沼气工程的效益不能充分体现。
二是契约和信用意识淡漠。由于当前养殖业沼气工程对养殖场的原料依赖性较大,而养殖业市场波动大,从而造成发酵原料不稳定,进而影响到沼气用户的不足或变动,造成供气不稳定就不缴费或偷气,而业主也由于收不上农户的用气费而采取停气等手段,从而给沼气工程正常运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困难。
4、工程安全隐患凸显。
当前,由于对国家扶持沼气工程政策宣传的深入以及信息渠道的畅通,我省的沼气工程主要是计划内的工程,即得到中央或省市县资金支持,按照国家的有关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实施的项目。虽然通过项目申报、资格审查、可研评审、初设批复、项目监管、项目验收等诸多管理环节不断规范项目建设,要求项目单位建立起包括管理机制、人员培训、安全制度、岗位职责、财务制度、应急预案等管理规章,但安全隐患仍然很多。比如消防、防雷、防排空等措施由于投资不足,部分项目不能同步到位。
三、政策需求
近几年,沼气工程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项目区农村生活生产用能,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高效化、低碳化。
沼气工程产业的发展与政策密切不可分。我国与欧美等国在沼气利用的区别在于:我们是出于环保压力,国外的驱动力则来自于政府的支持以及经济激励政策,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出台了具有高价收购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例如德国在沼气发电方面就推行得十分成功。2004年,德国国会对《可再生能源优先法》进行修订后,沼气快速发展,2006年后沼气产量在欧洲排第一。新的《可再生能源优先法》颁布后,使沼气发电上网更具有吸引力,沼气发电的装机总量快速增长。我国沼气工程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为又好又快发展我省大中型沼气工程,为此建议: 1、出台沼气相关质量标准,建立完善沼气工程商业化的基础。
(1)沼气作为商品的质量标准。
首先,提高沼气商品化的能力。比如瑞典,从1996年开始,将沼气提纯至甲烷含量95%以上,作为汽车燃料,并建立了技术标准。瑞典建设了40家沼气提纯工厂和一批沼气动力汽车加气站,全国20%的车辆用沼气做燃料动力,消费量已超过了天然气。
通过技术标准,消除沼气发电上网障碍,落实电价补贴。同时对于大型沼气站应鼓励开展沼气提纯压缩成为高纯度甲烷后注入天然气管和应用于车辆用气的技术研发,实现沼气利用高端化,提高能源效益。
(2)沼肥作为商品的质量标准。
沼气工程是基于对禽畜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兼得沼气及肥料而建设的,首先要讲环保效益,同时也要追求经济效益。通过努力取得经济效益去保障环保效益。各地的实践表明,单纯的沼气收益对于工程的运行成本是亏损的,而将沼液和沼渣加工成商品肥料取得收益,就能有经济效益。而要将沼肥变现就必须将其首先商业化,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用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功效取信于用户。
2、出台沼气财政补贴细则,明确已有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
国家对沼气工程的扶持政策共有两类,一是建设扶持政策,二是产品扶持政策。
(1)建设补助。
要促进沼气工程上规模,政府补贴应采取各种形式齐头并进,完善政策体系,充分调动投资者、建设者、运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使投资、建设、管理者都能从中受益壮大,保障行业的发展后劲。大中型沼气工程投资较大,养殖企业利润率较低,养殖企业普遍缺乏独立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能力,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难以落实。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缓慢。建设补助在必不可少。重要在于补助环节和补助比率。建议公益部分补助100%(包括供气管网、用户灶具等)、沼气站场站部分补助50%,发电和自用部分列入节能产品目录补助。
(2)利用补贴。
现在沼气站建设和运行多为公益性,仅购买发酵原料的花费每立方米沼气就要一元左右,平均一个沼气站冬季每月支出要一万元。既然沼气发电国家给于补助,农民用沼气也应按实际用量给于补贴,以鼓励沼气站的正常运行。结合实际着重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补贴电价标准为0.25元/千瓦时。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15年后,取消补贴电价。”通过成本重置等的经济测算为补助标准提供依据。
(3)服务补贴。
各地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开展各类模式多种物业化管理的模式试点,通过运行比较推广施行。
一、发展的现状
我省是2001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从2001年到2005年,全省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沼气工程数量不超过10个,从2006年开始,随着我生畜禽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户散养量大幅下降,而农村专业养殖户急速增加,尤其是一批从煤炭领域转型过来搞农业的民营企业把目光瞄上了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如雨后春笋建起来,再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沼气工程项目扶持力度的倾斜,使我省畜禽场建沼气工程的需求大大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资料,2005年底我国共有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11986处,到2009年底增长到56856处,4年增长3.74倍。其中,大型工程从860处增长到3717处,4年增长3.74倍多。中型工程从2677处增长到18853处,4年增长6.04倍;小型工程从8449处增加到33964处,4年增长3.02倍。
同全国的发展形势一样,这五年我省的沼气工程建设也出现长足发展,2005年底我省共有项目内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6处,到2009年底增长到242处,4年增长40倍。其中,大中型工程从6处增长到109处,小型工程从无增加到133处。据2011年农村能源统计数据,截止201 1年底,全省建设完成正在运行的沼气工程有331处总池容7.394万m3,年产沼气1978.886万m3,供气农户达到4.334万户,利用沼气发电的装机容量为20KWh。项目区农户开始感受到规模化、标准化和社会化带来的好处,便利、可靠、稳定的清洁能源——沼气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沼气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困难与问题
尽管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各级管理技术人员辛勤努力下,沼气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渐热的沼气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集中供气户数偏小。
主要表现在农户供气率低,以我省为例,现运行的331个沼气工程供气户数只有43000余户,大约是计划供气户数的50%左右。通过实地走访项目业主和受益农户,发现大部分项目业主由于存在入户管道铺设协调、农户用气费用收缴、农户私自改装管路造成安全隐患等顾虑,供气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受益农户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户认为国家已经给企业投资了,用气少交钱或不交钱理所应当。当前为农户供气与否是政府职能部门判定工程项目能否得到政策扶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部分业主为争取项目得到国家扶持而承诺供气入户,实则畏难不情愿,故积极性不高,入户率便打了折扣。
2、部分工程质量不佳。
全省统计的建成和在建的沼气工程中约有3%到5%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不能完工或由于施工质量问题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目前的沼气工程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行业规模较小,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尚未走上正规。有设计资质的单位不精通沼气行业,有沼气建设技术和经验的单位却没有设计或施工资质。沼气工程建设市场比较乱,难以保证建设质量。
二是沼气工程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工程关键设备和配套设备大多是非标产品,往往由企业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成本高,而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可靠性差,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项目运行故障多,难以持久运行。
三是沼气工程业主往往就是养殖场业主,项目自筹资金或建设资金的投入与养殖场主营收益密切相关,而这几年养殖业市场风险大,养殖场几年下来可以说是微利,不可能拿出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特点的沼气工程,从而致使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工程运行效益不高。
一是沼气工程产业市场还未建立起来。当前,沼气工程建设产业链还不完备,即从原料收集到产气,到沼气、沼渣、沼液的应用加工,各种产品缺乏国家或行业标准,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没有技术规范,没有形成质量稳定可靠的商品进入市场交易,而是以自产自销的产品形式在小范围使用,有的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导致沼气工程的效益不能充分体现。
二是契约和信用意识淡漠。由于当前养殖业沼气工程对养殖场的原料依赖性较大,而养殖业市场波动大,从而造成发酵原料不稳定,进而影响到沼气用户的不足或变动,造成供气不稳定就不缴费或偷气,而业主也由于收不上农户的用气费而采取停气等手段,从而给沼气工程正常运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困难。
4、工程安全隐患凸显。
当前,由于对国家扶持沼气工程政策宣传的深入以及信息渠道的畅通,我省的沼气工程主要是计划内的工程,即得到中央或省市县资金支持,按照国家的有关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实施的项目。虽然通过项目申报、资格审查、可研评审、初设批复、项目监管、项目验收等诸多管理环节不断规范项目建设,要求项目单位建立起包括管理机制、人员培训、安全制度、岗位职责、财务制度、应急预案等管理规章,但安全隐患仍然很多。比如消防、防雷、防排空等措施由于投资不足,部分项目不能同步到位。
三、政策需求
近几年,沼气工程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项目区农村生活生产用能,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高效化、低碳化。
沼气工程产业的发展与政策密切不可分。我国与欧美等国在沼气利用的区别在于:我们是出于环保压力,国外的驱动力则来自于政府的支持以及经济激励政策,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出台了具有高价收购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例如德国在沼气发电方面就推行得十分成功。2004年,德国国会对《可再生能源优先法》进行修订后,沼气快速发展,2006年后沼气产量在欧洲排第一。新的《可再生能源优先法》颁布后,使沼气发电上网更具有吸引力,沼气发电的装机总量快速增长。我国沼气工程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为又好又快发展我省大中型沼气工程,为此建议: 1、出台沼气相关质量标准,建立完善沼气工程商业化的基础。
(1)沼气作为商品的质量标准。
首先,提高沼气商品化的能力。比如瑞典,从1996年开始,将沼气提纯至甲烷含量95%以上,作为汽车燃料,并建立了技术标准。瑞典建设了40家沼气提纯工厂和一批沼气动力汽车加气站,全国20%的车辆用沼气做燃料动力,消费量已超过了天然气。
通过技术标准,消除沼气发电上网障碍,落实电价补贴。同时对于大型沼气站应鼓励开展沼气提纯压缩成为高纯度甲烷后注入天然气管和应用于车辆用气的技术研发,实现沼气利用高端化,提高能源效益。
(2)沼肥作为商品的质量标准。
沼气工程是基于对禽畜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兼得沼气及肥料而建设的,首先要讲环保效益,同时也要追求经济效益。通过努力取得经济效益去保障环保效益。各地的实践表明,单纯的沼气收益对于工程的运行成本是亏损的,而将沼液和沼渣加工成商品肥料取得收益,就能有经济效益。而要将沼肥变现就必须将其首先商业化,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用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功效取信于用户。
2、出台沼气财政补贴细则,明确已有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
国家对沼气工程的扶持政策共有两类,一是建设扶持政策,二是产品扶持政策。
(1)建设补助。
要促进沼气工程上规模,政府补贴应采取各种形式齐头并进,完善政策体系,充分调动投资者、建设者、运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使投资、建设、管理者都能从中受益壮大,保障行业的发展后劲。大中型沼气工程投资较大,养殖企业利润率较低,养殖企业普遍缺乏独立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能力,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难以落实。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缓慢。建设补助在必不可少。重要在于补助环节和补助比率。建议公益部分补助100%(包括供气管网、用户灶具等)、沼气站场站部分补助50%,发电和自用部分列入节能产品目录补助。
(2)利用补贴。
现在沼气站建设和运行多为公益性,仅购买发酵原料的花费每立方米沼气就要一元左右,平均一个沼气站冬季每月支出要一万元。既然沼气发电国家给于补助,农民用沼气也应按实际用量给于补贴,以鼓励沼气站的正常运行。结合实际着重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补贴电价标准为0.25元/千瓦时。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15年后,取消补贴电价。”通过成本重置等的经济测算为补助标准提供依据。
(3)服务补贴。
各地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开展各类模式多种物业化管理的模式试点,通过运行比较推广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