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课件、学习表格,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边读边悟,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会学习,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思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动画,文章的相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导入: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仔细看。
  第一幅:雷龙
  第二幅:霸王龙
  第三幅:鸽子
  第四幅:孔雀
  看完图片,你想说什么?
  引出:看似毫不相干的恐龙和鸟类却有亲缘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预设: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走进恐龙,探究演化。
  1、浏览课文: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恐龙飞向蓝天这一演化过程?
  2、反馈:(第4自然段)
  3、直奔主题: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在第四自然段,独立学习后小组合作交流:
  (1)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吗?
  4、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明确汇报小组。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很快完成了练习题。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一))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哪个小组来汇报?
  1、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五个阶段:
  2、根据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飞向蓝天
  具备滑翔能力
  其中一支猎食性恐龙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第一种恐龙
  3、看板书,清楚阶段。
  (二)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恐龙究竟什么样呢?哪个小组来汇报?
  2、小组汇报
  3、课件出示第一种恐龙的特点:形似狗,后腿能支撑身体。
  4、真奇怪!两亿三千万年前的恐龙我们并没有见过,你怎样能这样清晰地想象出来?
  5、师小结:是啊!狗我们都见过,这种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描写我们从未见过的恐龙,就能使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它长什么样子,这种方法大家以后作文中也可以运用。
  6、带着体会读这句话。
  (三)数千万年后,第一种恐龙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哪个小组来汇报?
  1、小组汇报
  2、一共介绍几类恐龙?从哪里可以看出?(相机出示课件)
  3、出示改变标点的内容,让学生自由读,看有什么发现?提示标点也不能放过。
  4、出示正确内容,读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表格,方便学生理解。
  5、师小结:本来是六类,现在根据恐龙的共同特点,又将这庞大的家族分成三大类,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每个分句中的两个语句描绘的又是相对的形态,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
  6、交流资料:恐龙庞大的家族难道只有这几种形态?
  7、说话练习:你能用文中“有些……有些……”这样的句式说说你了解的恐龙吗?
  8、分角色读这句话。
  9、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播放动画)
  (四)这个大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变化,找到句子了吗?
  1、小组汇报。
  2、出示表格
  3、男女生合作读。
  (五)不仅如此,它们还学会了飞翔,哪个小组汇报恐龙演化成鸟类的推测?
  1、根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2、小结:两种推测,一种树栖说;一种奔跑说。
  (六)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句子:
  1、“毋庸置疑”是什么意思?
  2、也就是说,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鸟类,飞向了蓝天。
  (七)出示表格,填写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八)说明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
  1、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
  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2、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第二组:
  1、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2、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第三组:
  1、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根据这一假说,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没有被找到。
  小结: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准确,大家在以后的作文中要力求做到,在接下来的复述中更要做到。
  (九)你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吗?
  点名复述。
  过渡:为什么我们能这么肯定地说恐龙演化成了鸟类,有证据吗?
  预设:化石。
  师:是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与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0世纪末期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齐读)。
  师:(投影出示再读)你读懂了什么?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高兴到了极点,就要发狂了)。
  师:研究者们为什么会如此地高兴?
  师: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接近2个世纪,将近20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都在苦苦寻找化石。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怎能不令他们欣喜若狂!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句话。
  师:是啊!时间之久,困难之多,这一切实在太让人欣喜若狂。所以,辽西的发现齐读二段最后一句(理解“点睛之笔”)
  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
  预设:你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师: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投影出示语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
  生: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恐龙的奥秘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对恐龙有更深的了解,你可以看书籍:《恐龙世界》纪录片:《龙行天下》《恐龙星球》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恐龙时代》 电影:此外在许多电影中也会发现恐龙的足迹《金刚》《侏罗纪公园》《与恐龙同行》……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恐龙的演化过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是恐龙的后裔?其余种类的恐龙是不是真的灭绝了?这些都需要你们去探索,去解答。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丰满自己的羽翼,将来在科学的天空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在体育课上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这需要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也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低年级的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低年级体育教学并非易事,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并提升、丰富自身的素质。结合笔者在小学低年级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讲究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然而,我们考察现行初中音乐教学,就会发现很多许多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现象: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片面偏向知识、技能取向;课程结构分科主义倾向严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要使新课标倡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这还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我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学法指导应该是教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学法指导的一些尝试:  一、在概念学习中进行学法指导  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中。比方说
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关键是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但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如只停留在学生是主体的认识上,而不落实在具体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