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组)25例,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同时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奥美拉唑对照组25例,仅服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莫沙必利对照组25例,仅服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三组疗程均为6周。 结果:联合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单独用药疗效显著。
【关键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内镜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张力降低而使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炎性病变。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反流食管炎的患病率均为1.9%[ 1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烧杓痛,临床上单用胃肠动力药或抑酸剂有一定的疗效,但联合应用后疗效更加显著。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0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75例进行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自愿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且3周内未服用制酸剂或胃动力药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5例,均有明显的烧心、反酸、胸骨后杓痛等症状,无手术史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内镜下食管粘膜病变表现分级标准[2],I级23例,II级25例,III级27例,用配对分组法随机分为联合组25例,奥美拉唑组25例,莫沙必利组25例。3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联合组: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同时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奥美拉唑对照组仅服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莫沙必利对照组仅服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行内镜复查观察食管炎变化情况。
1.3 疗效指标观察
1.3.1 主要症状变化的记录和评价 治疗6周后分别对病人的烧心、反酸、胸骨后杓痛等自觉症状积分和变化进行疗效评定。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的存在,但轻微可以忍受;2分,自觉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3分,症状明显,不能忍受,影响工作或需休息。治疗以后症状积分降低超过80%为显效,积分降低超过50%为有效,积分降低等于或小于50%为无效。
1.3.2 内镜评价标准 治疗6周后,内镜复查,观察食管炎症病变,完全消失为愈合,改善1级为显效,没有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联合组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优于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均为p<0.001),见表2。
2.2 治疗6周后内镜复查联合组食管炎症病变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均为p<0.001),见表3。
2.3 不良反应:联合组服用莫沙必利后出现稀便1例(4.0%),腹痛1例(4.0%)。奥美拉唑组出现头昏2例(8.0%),其他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三组治疗前后均行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物,它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3]。主要的病理基础是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以致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酸清除,从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症。本组临床疗效观察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入手,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它能降低胃粘膜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因子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阻止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伤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单纯抑酸治疗不能增强胃动力,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反流,而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消化道动力药,能选择性与肌肉神经丛的5—HT4强效结合,促进生理性释放乙酰胆碱增强上消化道的动力与协调性,更有效地增强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促进食管收缩的幅度和推进收缩的强度,以及促进胃排空。本文临床观察表明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有效,但两者联用可以减轻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伤,减少反流的产生,起到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食管炎症的愈合,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柯美云.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 2000,17(2):76-78.
[2]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
[3]于风海,李兆申,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底压力改变对下食管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5):307.
【关键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内镜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张力降低而使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炎性病变。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反流食管炎的患病率均为1.9%[ 1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烧杓痛,临床上单用胃肠动力药或抑酸剂有一定的疗效,但联合应用后疗效更加显著。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0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75例进行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自愿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且3周内未服用制酸剂或胃动力药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5例,均有明显的烧心、反酸、胸骨后杓痛等症状,无手术史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内镜下食管粘膜病变表现分级标准[2],I级23例,II级25例,III级27例,用配对分组法随机分为联合组25例,奥美拉唑组25例,莫沙必利组25例。3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联合组: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同时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奥美拉唑对照组仅服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莫沙必利对照组仅服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行内镜复查观察食管炎变化情况。
1.3 疗效指标观察
1.3.1 主要症状变化的记录和评价 治疗6周后分别对病人的烧心、反酸、胸骨后杓痛等自觉症状积分和变化进行疗效评定。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的存在,但轻微可以忍受;2分,自觉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3分,症状明显,不能忍受,影响工作或需休息。治疗以后症状积分降低超过80%为显效,积分降低超过50%为有效,积分降低等于或小于50%为无效。
1.3.2 内镜评价标准 治疗6周后,内镜复查,观察食管炎症病变,完全消失为愈合,改善1级为显效,没有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联合组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优于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均为p<0.001),见表2。
2.2 治疗6周后内镜复查联合组食管炎症病变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均为p<0.001),见表3。
2.3 不良反应:联合组服用莫沙必利后出现稀便1例(4.0%),腹痛1例(4.0%)。奥美拉唑组出现头昏2例(8.0%),其他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三组治疗前后均行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物,它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3]。主要的病理基础是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以致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酸清除,从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症。本组临床疗效观察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入手,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它能降低胃粘膜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因子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阻止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伤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单纯抑酸治疗不能增强胃动力,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反流,而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消化道动力药,能选择性与肌肉神经丛的5—HT4强效结合,促进生理性释放乙酰胆碱增强上消化道的动力与协调性,更有效地增强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促进食管收缩的幅度和推进收缩的强度,以及促进胃排空。本文临床观察表明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有效,但两者联用可以减轻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伤,减少反流的产生,起到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食管炎症的愈合,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柯美云.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 2000,17(2):76-78.
[2]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
[3]于风海,李兆申,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底压力改变对下食管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