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稳步升值更合时宜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tan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这一整数关口,相对汇改前8.2765的水平,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18.4%。今年以来,升幅超过4%。
  2008年,我国面临高企的通货膨胀威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也未改变,但中美利差已然倒挂,利用利率进行调控的空间被压缩,数量政策手段的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有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甚至有的专家还提出“一步到位”。
  不过,我们分析认为,尽管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形成,也很难逆转,但对汇率政策我们应该有更加客观的分析,不能把解决矛盾的重任统统压在某一项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上。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宜“疾风暴雨”,采取“润物细无声”式的稳步升值也许更为合适。
  
  人民币升值速度为何加快?
  
  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的原因有很多,初步概括,主要有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美元加速贬值。
  随着企业的适应和承受能力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汇率弹性增加,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近年来,随着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外汇源源涌入,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
  鉴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生温,加剧了市场供求不平衡的态势。比如由于去年人民币升幅较大,加之美联储频频降息,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刺激境外热钱流入中国。
  统计显示,今年1-3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49家,同比下降25.26%,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4.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6%。今年1-3月,对华投资前10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19.81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50.40亿美元)、新加坡(12.37亿美元)、日本(10.71亿美元)、韩国(10.57亿美元)、美国(10.06亿美元)、开曼群岛(9.52亿美元)、萨摩亚(7.68亿美元)、台湾省(5.10亿美元)和毛里求斯(4.72亿美元),前10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7.89%。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岛成为了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区,其中是否真的是直接投资,值得探讨。
  此外,国内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也有所增强,今年一季度,外币存款下降55亿美元,同比多下降89亿美元。同时,一些香港居民在发薪后,只留少量港币作生活费,其余都换成人民币存入香港的银行,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同比大增了21%。甚至有一些香港居民将人民币存入内地。这样一来,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为明显,在预期引导下,形成了自我强化,使人民币升值“快马加鞭”。
  美元加速贬值,也推动了人民币汇率较快升值。受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不断走软。今年一季度,美元对日元最多时贬值13.3%,对欧元最多时贬值7.5%。由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一篮子货币中,大头还是美元。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就会不断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是”与“非”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
  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剧。
  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攀高。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尽管贸易顺差增幅减缓,但绝对量并不小,外汇储备也仍处于增加态势。巨额贸易顺差已成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突出矛盾,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中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由于贸易顺差增长的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贸易摩擦依然尖锐,同时也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客观上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还远没有达到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预期,这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依然很高,在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仍然不断涌入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待和认识人民币升值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小于预期
  


  在一般人的思维定式中,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出口的下降及进口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顺差的减少,然而从2005年汇改后这几年的进出口数据看,尽管出口增速逐年下降、进口增速逐年上升,但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很小,并且贸易顺差还呈加速增长态势。换言之,人民币升值对外贸行业的影响并没有人们先前预期的那么大,人民币升值在理论上的弊端并没有必然成为现实。2006及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7.2%和25.7%,增速分别比上年下降1.2和1.5个百分点;2006及2007年,我国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和20.8%,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4和0.8个百分点;2006及2007年实现贸易顺差分别为1775亿和262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55亿和847亿美元。
  出现这一背离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人民币升值单一因素起作用,比如,加工贸易比重高抵消了一部分升值的负面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加工贸易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成本上升可以部分由进口原材料价格下降抵消,升值对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影响并不太大。同时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可替代性小有关。中国的出口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和低价商品,其需求弹性很低,即便人民币适度升值,这些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可替代性小,一方面表现在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幅度有限,不会影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远远领先于其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升值也不至于从根本上影响到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国内外的事实也说明,币值变化与贸易平衡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据日本《财界观察》和《东洋经济统计月报》资料,1993-1995年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兑日元平均交易价分别贬值14%、8.7%和8.7%,按照币值变化与贸易平衡关系的理论,本币升值的结果应该是出口增速下降或贸易顺差减少,而日元升值的结果恰恰相反,1993-1995年日本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3%、9.6%和12.0%,增速持续加快,三年由于汇率升值因素使日本外贸部门分别获得842亿美元、1603亿美元和2703亿美元的利益。与升值相反,1996年日元兑美元贬值13.6%,当年出口却下降7.2%,贸易顺差仅为618亿美元,下降42.2%。1978-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几次贬值,而贸易条件却持续恶化,出现了经济学上称为“外贸贫困增长”的现象。
  当然,尽管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决定中国贸易走势的根本因素,但我们也不可忽视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日益提高、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本币大幅升值的潜在危险是不容低估的。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相对提高,而这意味着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的丧失和竞争力的下降,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大的行业短期难免会受到冲击,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价格低廉、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出口。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或升值幅度过大,那么,升值所导致的边际负面效应就会扩大。
  
  不要赋予汇率抑制通胀的重任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为2008CPI设置了4.8%的调控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部分专家建议汇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国内通胀的作用。
  无疑,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因为美元贬值让国际大宗产品原材料价格坐上了跷跷板的高端,人民币升值可以让购得价相对便宜,从而减轻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但很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通膨问题,因为国际市场现在不是供大于求。初级产品,矿石资源、能源和粮食都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和高价位,中国很难随人民币升值,利用过多的外汇储备去购买国际商品。同时,中国购买可能会被很多国家指责为拉动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又会向中国输入通胀,加剧国内问题。我们认为,还是不要赋予汇率抑制通胀的重任为好。因为从汇率政策的政策属性来说,主要是对外经济政策,包括经常项目调整、资本和金融帐户的调整,主要着眼于这两个帐户对外经济往来的调整,主要功能属性不是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从相对购买评价学说来说,汇率主要是考虑到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变动然后对汇率的影响,通常看到的是物价持续不断大规模上升,最后导致货币贬值,而很少看到,大幅度提升汇率,本币大幅度升值最后避免通胀。
  现在看,全世界的物价都在上涨,而新兴国家涨得最凶。货币越是升值物价上涨的压力反而越大,比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这提醒我们,靠货币大幅度升值去抑制物价上涨有可能事与愿违,尤其是出口盈余巨大的国家。
  事实上,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因素引发的,其中成本推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理顺资源能源价格,让资源能源价格合理反映资源能源的稀缺程度、环境保护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是未来我国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经济持续协调增长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资源能源价格将成为推动整体价格上行的重要因素。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围绕着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加大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是一个重要举措,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可避免。因此,解决物价上涨过快的办法只有采取行政的、经济的、产业的等综合方法才能达到目的,仅仅依靠汇率政策调整来抑制通货膨胀是不现实的。
  
  不要迷信“完全市场化”
  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杠杆,通过与国内货币政策相配合,不仅可以调节国际收支,还可以调节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表面上看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其实政府的干预有着重要作用,如日元贬值正是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的主动措施;美国也是如此,当美国经济扩张时,政府就采取强势美元政策,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当经济萧条时,美国政府就采取弱势美元政策,汇率的升降完全以经济需要为转移。合理调节汇率对经济增长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等于放弃了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不利的。
  
  政策建议:人民币升值不宜“疾风暴雨”
  
  应该说,以最近两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表现看,人民币长期以较大幅度升值是符合经济规律并有利于实现中国更大利益的。
  人民币内含的劳动力价值在国际比较中具有极大优势也是形成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源。但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还是不宜激进。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值水平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提高幅度非常不均匀,一些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的产业很难承受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之重,比如农业,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西部。即使它们的劳动力价值水平非常低,但要大幅度提高却非常难。整体的劳动力价值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少数产业的劳动力价值水平却在拖后腿,而且拖后腿的正是人数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个矛盾使人民币过快升值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不利于增加就业。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价值不能大幅度提高是历史现象,通过类似西方国家那样的财政转移措施来照顾这些弱势群体一下子又做不到,因此人民币不能太快升值。
  同时,尽管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技术、品牌、质量等)之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也不宜进行疾风暴雨式的调整。
  
  应鼓励境外投资
  我们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但是德国的境外投资做得非常好,其境外投资是贸易顺差的几倍以上,所以,德国货币升值方面的压力就非常小。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引导人民币市场逐渐扩展对外投资的渠道,加快调整原先控制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制政策。
  统筹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应增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使觊觎升值的国际资本能够驻留并进行长期投资,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进出国内市场的资金大致平衡。中国需要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来创造并吸收流动性,改变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来源单一的现状,按市场原则防止国际热钱“捞一把就走”的现象。
  
  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目前看,美元不断贬值抵消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速度。而从短期的宏观经济条件来看,升值是必要的:第一,弱势美元短期不会扭转;第二,在以扩大内需为政策导向下,逐步减少顺差是政策选择,这需要人民币逐渐升值。第三,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阶段还远未结束,中国仍然是外资最受欢迎的地点之一。
  在目前资本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需要升值。人民币汇率加快升值,长期有利于转变经济结构,改变中国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短期内汇率若升值过快,会影响一些企业、影响一些人的就业。因此,适度升值的前提下,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快汇率机制改革似乎应该成为重要的选项。具体而言:适度放松汇率管理。政府逐步从市场博弈中淡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让市场真正成为参与者之间博弈的场所;提高汇率弹性,扩大银行间市场的汇率波动幅度,让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明确稳定有效汇率的政策目标。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把有效汇率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框架。为反映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变化,要对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区间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所设置的汇率目标趋同于均衡汇率或者官方可接受的汇率水平,使升值或贬值压力得以释放;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继续完善银行间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发挥做市商的作用,进一步活跃现有的即期、远期、掉期、互换等交易品种,尝试引入期货、期权等新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品。放松对银行挂牌汇率的管理,鼓励银行创新,引导场外市场发展,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避险工具等。
  
  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
  无论是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看,还是从保证当前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成功的角度看,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我国仍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但我国在具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重性质的贸易融资方面,资本管制仍存在一定的漏洞,例如对非居民在中国境内个人购房、买商业地产资本投资性质的外汇收支没有任何管理办法。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进入境内房地产市场都有不同程度限制的背景下,我国却使境外“热钱”通过上述渠道大量流入境内房地产,进一步给人民币升值制造了压力。
  因此,我国一方面要调整国际收支的统计方式,区分居民和非居民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对外资进入房地产状况的监测基础上,尽快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加强海外房地产资金流入的监管。进一步细化对于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管理。根据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资本有限流动的进展,有必要时采取跨境资本交易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以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
  
  注重市场升值预期引导
  


  鉴于中国采取何种汇率政策,不是单纯的汇价问题,而是经济结构问题,汇率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但是速度不能太快。”仍应是中国汇率政策的基本方针。可以讲,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仅是一个经济工具,而且是一个外汇政策甚至是一个政治工具。目前这样的持续的单边升值,实际上在容忍升值“预期”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的状况持续下去,这条路肯定不是最佳的。因为“预期”本身比理论上寻找不到均衡汇率更可怕。所以,当前最重要的调整,是要打破预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适当的市场波动中稳定汇率。同时,需考虑通过加快亚洲金融合作增加我们的谈判能力,客观上督促美国改变弱势美元政策,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这就需要我们在国际战略中更加主动地采取一些策略。
  
  背景链接: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实质经济数据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人民币升值反映实质经济数据”、“CPI高企是人民币上扬的一个因素”,那么如何理解这一说法,这是否与中国支持强势美元的立场有矛盾,CPI高企是如何反映在近期人民币升值中的呢?
  去年G20会议中,周小川行长首次公开表示中国“尝试支持强势美元”,随后在中欧峰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都坚持了支持强势美元的立场。同时,人民币在2007年底之前升值相对缓慢,但在2008年初前后伴随国内CPI高企,人民币出现了一波强势上涨走势,这中间的逻辑关系是理解人民币升值,反映实质经济数据的关键所在。
  
  CPI高企在汇率中的反映
  2007年底前后,欧美五大央行联合对市场注资,结果是推动各国CPI数据走高,第二轮通胀压力加大,对此欧洲央行立场十分坚决,其结果就是欧元对美元顽强上升。前期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关口,目前已摸至120美元左右,国际农产品期货也顽强上涨,这样原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反映到各国经济中,就是CPI数据走高,而中国也延续了去年以来的CPI数据高企的形势。
  CPI数据高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使之不仅快速升值,而且几乎没有大的波动,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市场短期力量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使波动性表现为单边上扬趋势。回顾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整个过程,凡是伴随CPI走高的区间,人民币汇率都表现为单边波动上扬,大的回落调整都是在CPI数据压力缓解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所谓“CPI高企是近期人民币上扬的一个因素”,主要是指其表现强劲的单边波动性。
  
  升值与实质经济数据
  受次贷危机影响,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形势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欧美对经济增长前景忧心忡忡,但是却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十分强劲,一定程度上,新兴市场增长成为欧美缓解次贷危机冲击的依赖,其中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强劲抢眼。尽管欧美对此又羡又妒,但中欧峰会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都给予欧美弥补贸易逆差的机会,所以与其说这是新兴市场自身潜力的发挥,倒不如说次贷危机大潮落下显露出来的新兴市场礁石,成为欧美的救命稻草。
  这种经济增长和贸易数据反映在人民币汇率走势上,必然带来巨大的上涨动力,尤其是圣诞节和元旦是欧美传统采购时期,中国制造的需求十分强劲,出口增长也是推升人民币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强劲上涨是在意料之中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支持强势美元”并非将人民币汇率限定在一个区间之内,而是指人民币升值不会跟美元贬值亦步亦趋,在速度上有差距,在幅度上也有差别。
  
  人民币汇率弹性须加大
  如上所述,尽管人民币出现一波强劲上扬,CPI高企也反映在近期升值中,但是与美元贬值相比仍有差距和差别,特别是与美元指数的波动性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远远不足,但是这种前景未来可能会显著改变。周小川行长指出人民币汇率反映实质经济数据之后,可能预示人民币汇改进入新的阶段,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可能更多地依赖实质经济数据的变动,或者说与实际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这是一个完全新的阶段。
  如果2008年控制通胀的措施有效,通胀压力得以较大缓解,那么,CPI推动人民币汇率单边波动的趋势会得以扭转,受实质经济数据的影响,人民币会表现出更大程度上的波动性,而且这种波动性必然是两个方向的,也即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会显著加大。
  此外,如果国际原油和农产品价格走势出现剧烈波动,并推动外汇市场剧烈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或者说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其他文献
美国时间2006年11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美诉“中国、韩国、印尼铜版纸未对美产业造成伤害”案。结果以5∶1的投票结果认定“无损害”。我们胜诉。  这一终裁意味着,中国铜版纸出口企业完成“大逆转”,不仅不用再交累计28.52%~143.9%的惩罚性关税,之前向美国海关缴纳的抵押金也可一并退回;也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入世以来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发补贴合并调查、美国第一次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
[1月21日,肯德基的“安心油条”终于以3元一根的价格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肯德基方面也确认它们的中餐馆——东方既白将在北京落户。同时,麦当劳北区经理表示,麦当劳近期没有推出油条计划,不过在产品设计、公司管理上,也在向中国本土化方面发展。]    肯德基麦当劳争抢“吃”油条    洋餐厅开始卖油条了。此前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肯德基“安心油条”,1月21日终于以3元一根的价格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同时,
目的:观察希罗达(Xeloda)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L—OHP130mg/m2,加入5%GS500rrd中静脉滴注2小时,第一天,Xeloda1000mg/m2,2次/d口服,第1—14天,21天为一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却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尽快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找到一条适合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融资模式,商业银行需在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自身信贷资产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多“薄弱” 难获贷款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投资渠道狭窄,自有资金不足,加之
目的:分析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的临床症状特点,提供早期诊断的参考。方法:采用CT、MRI影像学及结合病史采用纤支镜、胃镜检查确诊。结果:NPS诊断前发生率为86.7%,误诊率达80.0%。临床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心部分的石油销售企业也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着。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石油销售企业的发展也在逐渐扩大中。众所周知,石油销售企业是我国众多企业中起经济带头作用的企业,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做好市场经济下石油销售企业的风险防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市场经济;石油销售企业;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众所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市场经营策略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关键。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亦要有所转变,适时调整,亦满足个性化市场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继肺癌后的第2位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而肿瘤细胞的转移是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尽早检测出播散的肿瘤细胞(dissem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