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缩与扩张:财产性利益盗窃与诈骗的界分之道

来源 :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刑法规定来看,应当承认财产性利益属于盗窃罪的行为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财产性利益盗窃的行为构造和实体财物盗窃的行为构造完全一致。尽管两者均体现为对他人财产支配领域的破坏,但实体财物盗窃的行为构造是拿走,而财产性利益盗窃的行为构造则是僭权。前者的表现方式是占有的破坏与新建,后者则是权利的消灭与再造。在利用信息网络非法获取财产性利益时,通常并不存在僭权行为,因而无法认定为盗窃。由于我国的刑法规定并不要求行为人与被骗者必须存在交流沟通,可以运用预先推定的同意理论来解决被骗者必须是自然人的问题,从而将上述行为作为诈骗类犯罪来处理。当既存在非法获取相关信息数据的行为,又存在使用行为时,由于后行为才会导致被害人财产的直接减损,以诈骗类犯罪处理更为妥当。
其他文献
介绍了运动学法测量齿轮单项偏差的发展,包括齿轮整体误差测量、基于齿条测头的单项偏差测量、基于齿条测头的左右齿面同时测量。并基于运动学法,设计了同时测左右齿面的测量
<正> 1.前言 日本钢管公司福山钢铁厂第二炼钢厂安装有电弧加热装置即NK-AP,通过提高钢质量及降低转炉出钢温度,从而减轻了转炉用耐火材料的负担。采用这种NK-AP的精炼用钢包
摘 要:以每万元GDP所承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度量碳排放强度,发现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从1997年的3.68吨/万元下降至2017年的1.19吨/万元,降幅较大。分省份和分行业的分析表明,目前中国碳排放强度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省份和大多数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已经降到与同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接近的水平,有的省份甚至降到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十四五”期间,中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北方的8个高排
<正>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如今,诚信危机已慢慢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及教育者需要下力气攻克的重大课题。新时期的中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是现代文明行为
会议
简要介绍了近代在光学发展史中,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所经历的三次飞跃及其深远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以取消利率管制、金融经营混业化、金融运行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为核心内容的金融革命不断走向深入,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制度不断变革、金融服务日新月异、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