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中。3—6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家园共育;早期阅读能力;方法策略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中。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早期阅读活动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与家长、老师、同伴阅读,进而为幼儿创造了与人“对话”的社会交往机会。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对读物尤其是图画的观察和猜测,可以学习观察的技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想象和推测。早期阅读还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丰富幼儿的情感。因此,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对幼儿进行正确和有效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各自的优势,同时又存在各自的不足,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方面,需要家园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家园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教师可以在班里开辟“图书馆”,提供绘画精美的书籍,每周五为“借阅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签字借阅,并在第二周提供机会请幼儿讲述自己书籍内容;在每月替换新书的时候给幼儿讲解新书的封面和基本内容。
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家长要养成经常购书的习惯,家长要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纸的习惯,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喜欢读书。同时,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阅读氛围。
另外,家长和老师们可经常带幼儿去图书馆,通过对幼儿在图书馆的一系列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对各类图书的喜好,如果发现幼儿对某类图书特别的爱不释手,那么幼儿一定特别的喜爱,不妨家长和老师可上书店为孩子买这类书籍。
二、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
为幼儿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是展开阅读活动的关键。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主地感知、体验、探索。
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为幼儿选择的图书就要图画色彩鲜明,这样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其次,图书内容简短明了、生动有趣、贴近社会,并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再次,书面配字要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子短而重复,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的图书资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图书角,让幼儿将在家看过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幼儿也可将在幼儿园特别感兴趣的书拿到家中阅读,并及时归还,形成良好的阅读交流体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日常生活中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时机。当幼儿对一些文字、图标、商品商标感兴趣时,家长和教师适时指导。如逛街时,路旁的广告牌、商店招牌、路标等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幼儿认读,幼儿在幼儿园中看到的各种图标和文字,教师可教幼儿认读等。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丰富幼儿阅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交往、交流中有意识的运用幼儿学会的新词和语句与幼儿交流。当幼儿就图书、文字对家长提问时,家长、教师应积极地和幼儿交流,对幼儿的问题可与幼儿一起找资料查答案解决问题,在一同解决问题中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亲子共读。家长每天必须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孩子与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多与幼儿互动,可以采取提问、回忆阅读内容、续编阅读材料等。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幼儿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让幼儿学会怎样翻书、怎样取放,在有条件的地方,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大阅读氛围、体验阅读环境的温馨、阅读氛围的浓郁,从而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基等等。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进行网络阅读,让孩子感受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生共读。在幼儿园,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很快地融人到文学作品中。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语言的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的阅读,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经验,鼓励幼儿把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画成一幅一幅画,装订成册,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里。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阅读活动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教师和家长可以将旧图书上的图片剪下来装订成册,也可用幼儿的照片装订成属于幼儿的书籍,记录幼儿生活的过程和生活趣事,鼓励幼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图书的内容。还可把幼儿美术、手工课上的作品制作成书籍,让幼儿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了解制作图书的流程和体验到制作图书乐趣,增加幼儿的自豪感。
四、幼儿园为幼儿及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师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半日活动,请家长走进班级,和幼儿一起阅读书籍,并请家长相互交流。如 “小小故事会”,“亲子交流会”等活动,可让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家长通过长期的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许多好的经验,通过家长交流会的形式,实现家长与教师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
家园共育,真正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引导幼儿运用一定的阅读能力在生活中阅读,阅读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因此,幼儿园、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发《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2]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4年.
[3]李麦浪 《0岁阅读的起跑线》新世纪出版社,
[4]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4月
【关键词】家园共育;早期阅读能力;方法策略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中。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早期阅读活动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与家长、老师、同伴阅读,进而为幼儿创造了与人“对话”的社会交往机会。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对读物尤其是图画的观察和猜测,可以学习观察的技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想象和推测。早期阅读还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丰富幼儿的情感。因此,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对幼儿进行正确和有效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各自的优势,同时又存在各自的不足,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方面,需要家园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家园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教师可以在班里开辟“图书馆”,提供绘画精美的书籍,每周五为“借阅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签字借阅,并在第二周提供机会请幼儿讲述自己书籍内容;在每月替换新书的时候给幼儿讲解新书的封面和基本内容。
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家长要养成经常购书的习惯,家长要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纸的习惯,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喜欢读书。同时,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阅读氛围。
另外,家长和老师们可经常带幼儿去图书馆,通过对幼儿在图书馆的一系列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对各类图书的喜好,如果发现幼儿对某类图书特别的爱不释手,那么幼儿一定特别的喜爱,不妨家长和老师可上书店为孩子买这类书籍。
二、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
为幼儿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是展开阅读活动的关键。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主地感知、体验、探索。
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为幼儿选择的图书就要图画色彩鲜明,这样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其次,图书内容简短明了、生动有趣、贴近社会,并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再次,书面配字要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子短而重复,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的图书资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图书角,让幼儿将在家看过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幼儿也可将在幼儿园特别感兴趣的书拿到家中阅读,并及时归还,形成良好的阅读交流体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日常生活中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时机。当幼儿对一些文字、图标、商品商标感兴趣时,家长和教师适时指导。如逛街时,路旁的广告牌、商店招牌、路标等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幼儿认读,幼儿在幼儿园中看到的各种图标和文字,教师可教幼儿认读等。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丰富幼儿阅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交往、交流中有意识的运用幼儿学会的新词和语句与幼儿交流。当幼儿就图书、文字对家长提问时,家长、教师应积极地和幼儿交流,对幼儿的问题可与幼儿一起找资料查答案解决问题,在一同解决问题中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亲子共读。家长每天必须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孩子与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多与幼儿互动,可以采取提问、回忆阅读内容、续编阅读材料等。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幼儿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让幼儿学会怎样翻书、怎样取放,在有条件的地方,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大阅读氛围、体验阅读环境的温馨、阅读氛围的浓郁,从而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基等等。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进行网络阅读,让孩子感受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生共读。在幼儿园,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很快地融人到文学作品中。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语言的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的阅读,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经验,鼓励幼儿把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画成一幅一幅画,装订成册,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里。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阅读活动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教师和家长可以将旧图书上的图片剪下来装订成册,也可用幼儿的照片装订成属于幼儿的书籍,记录幼儿生活的过程和生活趣事,鼓励幼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图书的内容。还可把幼儿美术、手工课上的作品制作成书籍,让幼儿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了解制作图书的流程和体验到制作图书乐趣,增加幼儿的自豪感。
四、幼儿园为幼儿及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师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半日活动,请家长走进班级,和幼儿一起阅读书籍,并请家长相互交流。如 “小小故事会”,“亲子交流会”等活动,可让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家长通过长期的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许多好的经验,通过家长交流会的形式,实现家长与教师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
家园共育,真正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引导幼儿运用一定的阅读能力在生活中阅读,阅读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因此,幼儿园、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发《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2]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4年.
[3]李麦浪 《0岁阅读的起跑线》新世纪出版社,
[4]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