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担心近期经济滑坡将会加剧,我国选择了数量胜过质量的战略,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现了井喷式的银行贷款,信贷发放额达到8万多亿元,超过去年同期5万多亿元。基础设施支出的融资大幅增长,这样才维持了7%的GDP增长速度
2009年前7个月,我国GDP同比增长大约达到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48亿元,同比增长15.0%,比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5932亿元,增长32.9%,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
用信贷和投资刺激起来的GDP增长
总起来看,今年前7个月,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88%,拉动GDP增长大约6个多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大约3.8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3个百分点。2009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22%,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顺利运行。
但是,相对于仍然陷入负增长的西方国家,我国经济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在引领世界从衰退走向复苏。在2008年年末增长陷入实质上的停滞后,至少按照环比衡量,我国的经济增长在2009年春季急剧加速。
根据粗略计算,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能为全球GDP增幅贡献了两个百分点。随着其他地区的收缩放缓,我国经济的反弹本身足以使得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自去年夏季以来首次实现小幅正增长。但是,中国的增长代价过于高昂。由于担心近期经济滑坡将会加剧,我国选择了数量胜过质量的战略,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现了井喷式的银行贷款,信贷发放额达到8万多亿元,超过去年同期5万多亿元。基础设施支出的融资大幅增长,这样才维持了7%的GDP增长速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但在这方面可能也走向了极端。近期实施的4万亿元人民币(合585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基础设施支出(包括四川地震重建支出)足足占据了72%的份额。在政府的敦促下,银行加速为刺激计划提供融资。今年头6个月,银行新增贷款总额达到7.4万亿元人民币,是去年上半年的3倍,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半年度信贷增速,加上7月份的7000万元,信贷规模已超过8万亿元。
与此同时,CPI和PPI却仍然呈负增长态势。1-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2%,其中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2%。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
这种受银行控制的过度投资刺激无疑表明,中国的经济资源配置出现了问题。由于发达国家罕见地同时出现衰退,一场前所未有的外部需求骤降,摧毁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机器。这导致2000多万农民工失业,收入和消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
我国的经济资源本该用于改善这一部分企业和职工的生存状况,但4万亿的刺激资金却大部投入到基建投资领域。然而,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破坏稳定的后果。
不断飙升的投资对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空前的88%,是过去10年43%均值的两倍。同时,中国各银行的贷款质量肯定要受到今年上半年大量信贷投放的影响,为新一波银行不良贷款播下了种子。
另外,一些新增贷款没有用于推动实体经济,而是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投机。这使中国经济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2007年以前,投资和出口占中国GDP的80%左右。如今面对严重的全球衰退,我国却将受流动性推动的巨额刺激方案瞄准了最不平衡的行业。具体表现就是资产价格的上涨。
股票、石油、贵金属和房地产等领域,是任何一个政府控制经济,吸收迅速扩张的信贷资金的主要途径。资产价格的上涨并不表现为物价的上涨。在流动性足够高时,获得新增信贷的人可将这些资金迅速投入股市或房产。只有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才会将新增的收入立即用于消费。但是,这一轮刺激政策所动用的资金又偏偏流不到低收入群体的手中。
所以,资产泡沫的产生,只能说明目前的刺激经济政策严重地恶化了当下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目前我国某些经济指数已带有社群性,譬如CPI这一大众消费指数就带有平民性。今年上半年,这一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指数一直处于负增长。而反映富人经济状况的股票指数和房地产价格等投机性产品价格都在上涨。这说明在经济衰退时期,这一部分群体的财富仍然在上涨。这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消费数字只是单方面的繁荣
目前中国的消费大多数是由富裕群体贡献的。
上半年7万亿的新增信贷,对于曾攀升至6000点以上的股市和远比股市庞大许多倍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微不足道,即便全部吸收到股市之内,再加上“乘数3”的带动效应,也难以支撑上证指数攀升至5000点以上的水平。当股指攀升到4000点时,不必加入房地产的价格膨胀,新增的信贷几乎完全没有被用于就业和效率改善。
贫困群体将因无缘参与资产市场和通胀预期的普遍化而变得更加贫困;富裕群体将通过资产投资而变得更加富裕。这一政策可能及时避免经济衰退而且不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经济活力意味着成本降低的速度抵消了通胀压力。
2008年银行业这一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30万元,金融业2008年这一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16万元,煤电水汽交通邮电这类垄断行业2008年这些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8万元,相当于大学教授的平均收入。假如这些迅速增加的个人收入完全不用于个人消费品的购买,那么,除了豪华餐馆的营业额迅速上升,物价不会普遍上升。这就是为什么目前中国出现了出奇的两个现象:一边是股指快速上涨,一边是CPI依然下降。前者是富人的指数,后者是穷人的指数。
中国应警惕任何信贷扩张的经济政策。因为,这类政策的后果更可能是增加贫富差距的。中国家庭收入只有三类:最高收入、中等收入、最低收入。最高收入的家庭,他们最希望获得的财富保障原本不在国内,而是购置海外房产、子女出国留学、外币存款、最终定居国外。而最低收入的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60%艰难地维持着日常生活,而不能考虑未来生活保障。这些家庭没有“财富”,只有“收入”。当收入增加时,家庭开支便随之增加从而永远不能有所储蓄。
“内需”扩张能够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主要是指最低收入家庭的开支扩张。然而我国低收入群体最缺乏的是获得消费资金。这一大批人没有钱,中国经济再增长,也没有意义。所以,在我们观察消费增长数字时,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目前中国的消费大多数是由一部分富裕群体贡献的,与贫困群体无关。
中国经济的悬疑
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策,本是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的传统智慧,是历次经济危机之中,政府的必用之策。但是,怎么运用这种政策,还是中国第一次遇到的新问题。
今日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全球经济的境况,已远非这些政策发明之时可以比拟。同样的宏观政策,可能刺激出大为不同的经济、政治后果。在前所未有的积极财政与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半年之后,我国实体经济是否真的企稳仍未可知,但资产市场已然泡沫横飞,沪指已上涨到3500点,三个月期间涨幅达到70%。
泡沫经济已经抢在实体经济恢复之前跑步而来。房地产界,地王频现,住房价格飙升,地价不断放出成交天量。在经历了2008年的冻结之后,从2009年年初的逐渐恢复,到年中则已经达到几乎迷狂的程度。即便被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为疯狂的2007年,恐怕也难望其项背。
泡沫经济并不是指资产市场中的泡沫,而是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富也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机会日渐大量萎靡,尤其是主流资本涌向资产市场以追求更高利润的经济发展阶段。
日本1990年代之后,以及美国21世纪之后,都出现过持续时间相当长的泡沫经济。中国也会步日本和美国的后尘吗?
无论如何,中国目前都呈现着两种特色:实体经济的低迷,与泡沫经济的活跃。
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还需要重新端量。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
作者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前7个月,我国GDP同比增长大约达到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48亿元,同比增长15.0%,比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5932亿元,增长32.9%,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
用信贷和投资刺激起来的GDP增长
总起来看,今年前7个月,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88%,拉动GDP增长大约6个多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大约3.8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3个百分点。2009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22%,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顺利运行。
但是,相对于仍然陷入负增长的西方国家,我国经济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在引领世界从衰退走向复苏。在2008年年末增长陷入实质上的停滞后,至少按照环比衡量,我国的经济增长在2009年春季急剧加速。
根据粗略计算,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能为全球GDP增幅贡献了两个百分点。随着其他地区的收缩放缓,我国经济的反弹本身足以使得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自去年夏季以来首次实现小幅正增长。但是,中国的增长代价过于高昂。由于担心近期经济滑坡将会加剧,我国选择了数量胜过质量的战略,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现了井喷式的银行贷款,信贷发放额达到8万多亿元,超过去年同期5万多亿元。基础设施支出的融资大幅增长,这样才维持了7%的GDP增长速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但在这方面可能也走向了极端。近期实施的4万亿元人民币(合585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基础设施支出(包括四川地震重建支出)足足占据了72%的份额。在政府的敦促下,银行加速为刺激计划提供融资。今年头6个月,银行新增贷款总额达到7.4万亿元人民币,是去年上半年的3倍,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半年度信贷增速,加上7月份的7000万元,信贷规模已超过8万亿元。
与此同时,CPI和PPI却仍然呈负增长态势。1-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2%,其中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2%。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
这种受银行控制的过度投资刺激无疑表明,中国的经济资源配置出现了问题。由于发达国家罕见地同时出现衰退,一场前所未有的外部需求骤降,摧毁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机器。这导致2000多万农民工失业,收入和消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
我国的经济资源本该用于改善这一部分企业和职工的生存状况,但4万亿的刺激资金却大部投入到基建投资领域。然而,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破坏稳定的后果。
不断飙升的投资对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空前的88%,是过去10年43%均值的两倍。同时,中国各银行的贷款质量肯定要受到今年上半年大量信贷投放的影响,为新一波银行不良贷款播下了种子。
另外,一些新增贷款没有用于推动实体经济,而是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投机。这使中国经济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2007年以前,投资和出口占中国GDP的80%左右。如今面对严重的全球衰退,我国却将受流动性推动的巨额刺激方案瞄准了最不平衡的行业。具体表现就是资产价格的上涨。
股票、石油、贵金属和房地产等领域,是任何一个政府控制经济,吸收迅速扩张的信贷资金的主要途径。资产价格的上涨并不表现为物价的上涨。在流动性足够高时,获得新增信贷的人可将这些资金迅速投入股市或房产。只有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才会将新增的收入立即用于消费。但是,这一轮刺激政策所动用的资金又偏偏流不到低收入群体的手中。
所以,资产泡沫的产生,只能说明目前的刺激经济政策严重地恶化了当下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目前我国某些经济指数已带有社群性,譬如CPI这一大众消费指数就带有平民性。今年上半年,这一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指数一直处于负增长。而反映富人经济状况的股票指数和房地产价格等投机性产品价格都在上涨。这说明在经济衰退时期,这一部分群体的财富仍然在上涨。这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消费数字只是单方面的繁荣
目前中国的消费大多数是由富裕群体贡献的。
上半年7万亿的新增信贷,对于曾攀升至6000点以上的股市和远比股市庞大许多倍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微不足道,即便全部吸收到股市之内,再加上“乘数3”的带动效应,也难以支撑上证指数攀升至5000点以上的水平。当股指攀升到4000点时,不必加入房地产的价格膨胀,新增的信贷几乎完全没有被用于就业和效率改善。
贫困群体将因无缘参与资产市场和通胀预期的普遍化而变得更加贫困;富裕群体将通过资产投资而变得更加富裕。这一政策可能及时避免经济衰退而且不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经济活力意味着成本降低的速度抵消了通胀压力。
2008年银行业这一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30万元,金融业2008年这一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16万元,煤电水汽交通邮电这类垄断行业2008年这些行业的平均收入高达8万元,相当于大学教授的平均收入。假如这些迅速增加的个人收入完全不用于个人消费品的购买,那么,除了豪华餐馆的营业额迅速上升,物价不会普遍上升。这就是为什么目前中国出现了出奇的两个现象:一边是股指快速上涨,一边是CPI依然下降。前者是富人的指数,后者是穷人的指数。
中国应警惕任何信贷扩张的经济政策。因为,这类政策的后果更可能是增加贫富差距的。中国家庭收入只有三类:最高收入、中等收入、最低收入。最高收入的家庭,他们最希望获得的财富保障原本不在国内,而是购置海外房产、子女出国留学、外币存款、最终定居国外。而最低收入的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60%艰难地维持着日常生活,而不能考虑未来生活保障。这些家庭没有“财富”,只有“收入”。当收入增加时,家庭开支便随之增加从而永远不能有所储蓄。
“内需”扩张能够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主要是指最低收入家庭的开支扩张。然而我国低收入群体最缺乏的是获得消费资金。这一大批人没有钱,中国经济再增长,也没有意义。所以,在我们观察消费增长数字时,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目前中国的消费大多数是由一部分富裕群体贡献的,与贫困群体无关。
中国经济的悬疑
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策,本是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的传统智慧,是历次经济危机之中,政府的必用之策。但是,怎么运用这种政策,还是中国第一次遇到的新问题。
今日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全球经济的境况,已远非这些政策发明之时可以比拟。同样的宏观政策,可能刺激出大为不同的经济、政治后果。在前所未有的积极财政与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半年之后,我国实体经济是否真的企稳仍未可知,但资产市场已然泡沫横飞,沪指已上涨到3500点,三个月期间涨幅达到70%。
泡沫经济已经抢在实体经济恢复之前跑步而来。房地产界,地王频现,住房价格飙升,地价不断放出成交天量。在经历了2008年的冻结之后,从2009年年初的逐渐恢复,到年中则已经达到几乎迷狂的程度。即便被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为疯狂的2007年,恐怕也难望其项背。
泡沫经济并不是指资产市场中的泡沫,而是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富也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机会日渐大量萎靡,尤其是主流资本涌向资产市场以追求更高利润的经济发展阶段。
日本1990年代之后,以及美国21世纪之后,都出现过持续时间相当长的泡沫经济。中国也会步日本和美国的后尘吗?
无论如何,中国目前都呈现着两种特色:实体经济的低迷,与泡沫经济的活跃。
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还需要重新端量。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
作者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