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雷主任医师治疗鼓胀临床经验总结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鼓胀;中医药疗法;杨本雷;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1-0005-02
  
  杨本雷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鼓胀”注重“气、水、瘀、虚”4个方面的调节,形成以大、小陷胸汤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辨 证
  
  导师临床治疗鼓胀,注意辨别以下要点。
  1.1辨脏腑
  中医认为“鼓胀”之病,其病理演变过程,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基本规律可概括为3个方面:其一,病起于肝,累及于脾,因肝及脾的病理机制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克脾犯胃,水湿不得运化,阻滞气机,水停气滞则成鼓胀;其二,病起于脾,累及于肝,而脾及肝的病理机制,一方面是嗜酒肥甘,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湿浊不化,中气壅滞导致肝郁;另一方面是因寒邪、冷食积滞等损伤脾阳,水湿不化,壅滞中焦,气机不利而成肝郁;其三,肝脾病变累及肾,一是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不能游溢于肾,肾之精气必然衰减,因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内停,二是肝病及肾,肝气不疏,肝木反侮肾水,而导致肾阴虚。最后,肝脾功能失健,水湿积聚,气机郁滞,日久形成瘀血,病变愈重。
  1.2辨病机导师临床治疗鼓胀,注重病机的辨证,其病机主要辨“气、水、瘀、虚”4证。临床从主症及腹诊情况,结合舌脉辨别。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痛,为气滞;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为水停;腹大尖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为血瘀;腹胀大,肌肉滑脱,乏力气短,形寒发冷为虚证。
  1.3辨缓急临床治疗中导师辨缓急以指导治疗,拟定治疗方案,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为急证;起病缓、病程长、病情轻为缓证。
  
  2、临床施治
  
  2.1气滞湿阻证腹胀按之不坚,肋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暖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行气导滞。方药:小陷胸汤合柴胡疏肝散:黄连15g,法半夏25g,瓜蒌壳15g,柴胡20g,枳壳15g,赤芍10g,甘草10g,川芎15g。急证加甘遂10g研细末分次兑药服。
  2.2水湿内停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下肢浮肿,颜面浮肿,脘腹痞胀,或腹大坚满,脘腹撑,口苦烦,小便少,大便或溏或干结,苔白腻或黄腻厚,脉弦滑。治法:攻遂利水,寒者温肾,热者泻热。方药:大陷胸汤,寒者合真武汤,热者合五苓散:甘遂10g(研细末分次兑药服),大黄10g,芒硝15g,寒者:白附片20g,茯苓25g,白芍15g,生姜10g,白术10g,热者:猪苓25g,茯苓25g,泽泻20g,白术10g,桂枝5g。
  2.3兼夹证夹肝脾血瘀证,上症兼见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黧黑,面、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口干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舌苔紫红或有紫斑,脉涩。治以活血化瘀、调肝理脾,方药大、小陷胸汤配血府逐瘀汤加减,兼阴阳虚证,上症兼见肌肉滑脱,面色苍黄或眺白,食谷不下,精神萎靡,全身浮肿,气短乏力,舌质淡红或干红,脉细弱。治以滋养肝肾、健脾利水。方药大、小陷胸汤配一贯煎或肾气丸加减。
  
  3、典型病例
  
  张某,男,45岁,农民,于2009年11月16日因腹胀如鼓1周住院。患者乙肝病史3a,自20余岁开始每日饮酒,平均每日2两左右。患者入院时症见腹部胀大如鼓,腹壁软而不坚,腹脐明显高于肋缘上,纳食差,脘腹胀满,口干,乏力,行动不便,精神差,小便少,尿色淡黄,大便稀,每日1次,无腹痛,无皮下瘀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入院时彩超检查:肝硬化,门脉增宽,大量腹水;肝功能正常。根据临床症状,考虑为鼓胀,为水湿内停证,为急证(正邪俱实),方药以大陷胸汤去芒硝,合五苓散加减,方药:甘遂10g(研细末分次兑药服),大黄10g,猪苓25g,茯苓25g,泽泻20g,白术10g,桂枝5g。方中重用甘遂(甘遂:性苦、甘、寒;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研细末兑药汤吞服,2剂,每日1剂。患者服药当天,腹泻10余次,先解稀便,后为水样泻。嘱患者卧床休息,监测血电解质,坚持第2剂服完。次日服药后,患者水样泻明显减少,为5次。患者感乏力明显,但其腹鼓明显减轻,腹脐明显低于肋缘下,患者饮食大增,精神状态好转,舌质红干、苔少、脉弦。结合病情,中药停前方,给五苓散加味,以健脾利湿,方用猪苓25g,茯苓25g,泽泻20g,白术10g,桂枝5g,法半夏25g,木香15g,鸡内金20g,车前子15g,炙甘草15g,沙参20g,服5剂后,B超检查为少量腹水,在期间未给利尿药。导师认为,鼓胀为多种疾病发展的结果,为顽固之症,治疗应当急证给峻猛之剂,先攻后补,缓证应当攻补兼施,方能取得治疗疗效。
  
  4、小 结
  
  综上所述,鼓胀之病,病机在于“气、水、瘀、虚”,病位在肝、脾、肾,病性以本虚标实为主。导师在临床治疗中,强调病情的缓急与病邪的相互关系,并以此来决定攻伐与补养的关系。在用药方面,强调重症需要峻猛之品才可以去除沉疴之疾,所以导师在遣方化裁中形成以大、小陷胸汤为中心的治疗方法,以行气逐水为治疗根本,善于用甘遂以泻水逐饮,临床应用中单独用药或随方化裁。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调查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阿昌族民间医药现状,为阿昌族医药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相结合。结果: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阿昌族民问医药鼎盛时期始于民国期间,其中以李华风为代表,现仍有3位继承人。结论:本地区有传承脉络较清楚的阿昌族民间医药,值得发掘、整理。  关键词:大理漕涧;阿昌族;民间医药;现状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三黄汤治疗肛门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肛门部癣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三黄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5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症状及诊断初起时肛门部皮肤有淡红色丘疹和小水疱,逐渐扩展成环形或多环形的斑状块、同心圆形红斑,边缘界限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紫茉莉脂溶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脂溶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鉴定出38个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烯烃等类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1.54%。结论:本方法可全面的分离鉴定紫茉莉中的脂溶性成分,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紫茉莉;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血止糊剂止血、凝血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小鼠断尾出血法,给药后大鼠凝血因子活力测定法,观察胃血止糊剂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对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胃血止糊剂有止血、凝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可将出血时间缩短43.4%;有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胡萝卜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用萃取物总量为衡量指标综合考察胡萝卜的萃取工艺。结果:优选出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取温度50℃,萃取时间180min。结论:本萃取工艺方法简便,操作可行。  关键词:胡萝卜;正交试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
期刊
摘要:目的:优选神龙贡酒浸提工艺。方法:以浸提物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运用HPLC,使用正交设计法,优选神龙贡酒浸提工艺。结果:神龙贡酒提取工艺为:用55。白酒常温下浸泡7 d,药材为饮片为最佳。结论:采用该工艺,神龙贡酒提取物中淫羊藿苷的收率最高且稳定。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肝必康胶囊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的培养,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定量PCR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的含量,研究肝必康胶囊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肝必康半数细胞毒浓度(TC50)为4.677mg/mL,最大无毒浓度(TG)为0.118m
期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于1980年创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由云南省卫生厅主管,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2007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是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  本刊设有名医专家经验、研究思路、临床研究、临证报道、中药方剂、针灸经络、实验研究、中医护理、民族医
期刊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辨证施护;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71—0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9.05%~58.60%。本科是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老年病科,每年收治住院高血压患者约400例,2008年8月~2010年4月,笔者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降
期刊
关键词:电针;拔罐;背肌筋膜炎  中图分类号:R2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51—01    背肌筋膜炎是指多种原因所致的背部肌筋膜及肌肉等结缔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的病变。临床表现为背部钝痛、酸胀、沉重,肌肉僵硬发紧,在疼痛部位有时可触及条索、结节状物,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其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近年来,笔者应用电针配合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56例,取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