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路径探讨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9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为才有位,一位领导这样说办公室的工作;要有弹钢琴的技巧,五指并用,有领导这样说;要抓大事,谋大局,把握大势,也有领导这样说。说的都对,说的都在理,但落到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不一定好掌握。我的体会是,做好办公室工作,要主动而为。掌握看家本领,主要抓三条:练好内功,磨练外功,开门办公。
  练好内功
  练好内功实际上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团队意识与团队作战作风。
  一是要有合作精神。办公室是个综合部门,也是个不简单的部门,每个人都有特点和优点,当然也有缺点与不足,但是必须要有与同事合作的意愿、态度与思路,有了思路就有出路,就有良好的心态,这就为合作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发挥各人的优点,就是团队合作计划,如同军队作战一样,有步枪、有机枪、有火箭弹、有飞机,虽然各个功能不同,但目标一致,就是取得胜利。
  二是要有德,就是人品要好。办公室是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在人员挑选和配备上要把德放在第一位。第一是不自私,不自私就不会走极端,也不会出现大的纰漏。第二,要有胸怀,要能容人,既能接受别人的优点,也能容忍别人的缺点,更何况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第二要保密,也就是保密原则,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三要有能力。就是办公室人员要在学习和提高能力上下功夫。第一是学习。就是政策学习,就是学习新闻方面的政策,新闻事业发展趋势,国内外新闻传播发展新动态,新特点等。第二是专业学习。就是干什么吆喝什么,秘书部门学习写作,基建学习建设维修新政策,保卫部门学习安全保卫新变化。第三是提高能力。能力提高要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高。说一千道一万,行胜于言,不提倡坐而论道。第四是一专多能。提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尽可能学习其他岗位职能,在其他同志出差或休假时能够及时补上去,这也是团队作风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做好补台不拆台。
  磨练外功
  磨练外功主要是在办事能力上下功夫。也就是在服务上做到位。
  一是对上要做到明确定位,主动做好服务。办公室的定位就是做好上级党委和领导的参谋与助手。第一是做好助手。就是做好领导的助手,做好助手的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及时了解领导交办事情的类型、事情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另一方面要为处理这些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至少两个以上方案,以供领导与上级机关选择采用及完善。还要对处理的事情做好追踪直至完成。
  二是对中要协调、处理好领导或上级机关交办的事。第一,要摆正好办公室位置。办公室和其他部门一样,都是处理事情的机构,办公室代表领导协调处理事情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越位。办公室经常受领导委托,牵头组织处理事情,这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明确领导授权,要处理到位。第二,应随时保持协调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之一。功夫在平时,如果平时有较好的沟通机制,在工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就如同老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功夫在诗外。
  三是对外要把办公室当做报业集团良好形象的文明窗口。就如同类似政府部门政务中心的职能。第一,成为员工之家。报业集团内部人员办事,第一个想到或者要找的部门肯定是办公室,办公室是个综合性部门,除了明确规定的机要文秘、安全保卫、基建法律、车队房屋、行政接待、档案保密等工作外,还有许多不明确或者没有部门或人员管的事务,员工也不知道找哪儿,只好来办公室,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特别注意,坚决杜绝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行为,要热情接待,为领导和单位分忧,也使员工在这里感到温暖。第二,成为招待所。报业集团家大业大,和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联系和接触,主要有三大类,一方面是读者,另一方面是作者或者是通讯员队伍,三方面是各被宣传报道的各个单位、部门等。这些单位和个体人员在电话上咨询,也可能来报社反映情况,他们第一个接触的就是办公室接待人员,对单位的形象和印象就取决于第一个接触到的单位员工,好与差,就在这一“人”之间。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与教育,每一个办公室的员工都是接待员,要像爱护自己脸面一样维护单位的良好形象。
  开门办公
  开门办公的的实质是办公室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是提高办公室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办公室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办公室既是办公室人员的办公室,也是全报业集团人员的办公室,当然也是领导的办公室。所以,要做好十分不容易,可以学习以前政府方面发展经济的做法,学习他们外引内联方面的经验,走出去,请进来,集思广益,为办公室建设和发展提供批评、意见和建议,为我而用。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从中找出适合办公室工作的方法与经验。
  一是加强调研学习。请各方面对办公室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第一,利用陪同领导到各部门各单位调研的机会,从中找出办公室工作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应该说,这是取得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第二,从领导方面及时了解工作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到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处汇报工作,了解本周或近期工作部署,并征求领导对办公室工作的指示。第三,从员工处和各单位各部门处征求对办公室的意见,利用定期或不定期到走出门或请进来的方式,主动请大家提意见。也就是说,通过三百六十度的调研学习了解,为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为报业集团发展和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第一,加强同行业,特别是与全国省级党报的联系与沟通。在全国兄弟省报的支持下,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牵头于2011年4月在海南建立了全国省级党报行政管理协作会。2012年,由陕西日报承办了第二届会议,今年是第三届会议,内蒙古日报社承办,十多家省级党报派人参加。这个协会的成立,一方面为全国各省报交流提供了便利渠道,使互访接待与服务更加到位,另一方面为各办公室办实事。第二,我们参加了海南省厅局办公室主任交流活动。这是由海南省发改委办公室、旅游委办公室等厅局办公室主任倡议成立的,基本上每月举行一次交流,这对单位工作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加强内部建设。就是向办公室内部要效益。第一,提出办公室建设的思路,鼓励所有人员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比如,我们提出建立和谐社办、快乐社办与幸福社办。第二,为员工办实事。我们定下了一条规则,凡是子女考上大学的社办员工,社办班子成员都要和他们座谈,表示祝贺。凡是社办职工及家属生病住院的,都要去看望,并尽可能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有意识的鼓励员工加强学习,为他们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比如,我们为社办每位员工都送去了《责任胜于能力》的书籍,给中层干部赠送《杜拉拉升职记》等。另外,还要求员工学习报纸、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别人长处,并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每天四问要求大家,即今天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以此促进社办学习风气不断深入。
  (作者单位: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徐峰
其他文献
2003年6月2日,为配合呼伦贝尔市“树立行业新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呼伦贝尔市政府纠风办和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行风热线》节目。这档节目历经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呼伦贝尔人了解政策、反映民声不可或缺的一档精品节目。10岁的《行风热线》未来将何去何从?作为这档节目7年的主持人、5年的负责人,在为他欢庆生日的同时,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将其继续发扬光大,继续充分发挥它的舆论监督职能。总结以
今年,内蒙古多地出现土豆销售难的现象。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从10月9日到10月15日,我用六天的时间深入包头市达茂旗的田间地头,共采制了3条走基层的新闻稿件,反响不错。  到达达茂旗的第二天,众多媒体都在盯着商务部组织的“农超”对接活动,我决定把视点放得更低,来到了达茂旗乌克镇的田间地头,和当地的农民聊了起来。他们告诉记者,和农民打交道更密切的还是那些零散的土豆收购商,他们没有人组织,却每年都来。在
期刊
根据我国近几年社会经济水平不断的增长,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同时人们针对日常的饮食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尤其是当前时代下羊肉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非常较高的事物,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和喜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养羊产业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其中的肉羊养殖行业,但是在肉羊养殖的过程中依旧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肉羊养殖的发展,同时也会严重的降低其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就针对当前我国肉羊养殖
如何创办出一档节目质量上乘、法治宣传深入广泛、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专栏呢?笔者认为,必须要立足实际、反对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才能创办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法治类电视栏目。  《法治经纬》是由呼伦贝尔市政法委主办,呼伦贝尔电视台承办的呼伦贝尔地区第一档普法类专栏。专栏开办一年来,就以其健康清新的风格,贴近百姓的节目内容,迅速成为当地观众喜爱的名牌专栏之一。笔者就《法治经纬》的创办过程,浅谈
期刊
本文所说的领导活动报道,仅指盟(市)主要领导到旗县市(区)进行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或出席当地重要项目开工、奠基、签约等新闻。此类稿件在当地属于重要的时政新闻,通常由报社记者写出初稿,后交盟(党)委政府办公室(厅)审核修改,再分别由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刊(播)发。此类稿件又被新闻界人士视为“通稿”。使用通稿的好处在于统一了口径,内容全面准确,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也能让当地受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当地党委
版面语言是否运用得当,很大程度上考量的是编辑记者的美化版面功底。版面语言运用得当,直接影响报纸的购买力和发行量。  靠标题摆布,抢读者眼球。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谁能抓住读者眼球,谁就是报刊市场的大赢家。  目前,从诸多报纸版面来看,除了一版外基本都能安排10余篇稿件,甚至更多。但其中哪一篇稿件更重要?这得靠组版编辑巧妙安排,让读者一目了然。就地市报纸《兴安日报》来说,一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