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30日,为期16天的2020深圳设计周圆满收官。深圳设计周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市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市委外办、市委大湾区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创新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大型国际性设计盛会。
本次设计周以“云上设计,创意无限”为主题,包括十大重点板块、近20个分会场项目以及40多个场次的专题活动。本届设计周自启幕以来,各会场独具匠心的环节设置、令人惊叹的设计创意点燃了观展者的互动兴趣。“深圳设计40年”、“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最热关键词。这场跨国、跨界、跨文化的设计嘉年华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深圳设计的独特魅力。
設计周首次采用“云看展”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全球56个国家“云上”观展,据统计,本届设计周观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截至设计周落幕,2020深圳设计周浏览量超百万人次,是前三届设计周累计观展人数总和的3倍。
主办方负责人表示,经过4年的努力与坚持,深圳设计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主宾活动”、“大湾区展”、“环球设计大奖”、“主题展”等为核心,以遍布各区、全市开花的分会场活动为衬托的模式,努力引进海内外设计界资源,调动全市设计力量,充分发动设计界的积极性,共襄设计盛会。
面向未来的设计,深圳设计周将继续推动创新和创意渗透到深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带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向世界彰显强劲的文化创新能力。
跟随《时尚北京》杂志一起,领略2020深圳设计周的盛大概况。
深圳设计40年展 时代的力量
回顾深圳设计四十年巨大成就,思考深圳设计未来发展,擦亮“深圳设计”城市品牌,探索“深圳设计”全球定位。涵盖设计观察、视觉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以及空间设计五大细分专业板块。
深圳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主任韩望喜说:“深圳是最难定义的一个城市,但我认为,深圳一定是未来的世界城市。我相信‘深圳设计’的无限潜能,更相信深圳这座城市的无限潜能。‘深圳设计’的每一步,都在趋向未来的世界之城。”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总策展宋博渊说:“深圳开放包容,给予设计以肥沃土壤,像磁铁一样吸附着海内外优秀设计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持续不断的创新惊艳着世界。深圳设计40年展,我们将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云展厅。”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说:“我们深圳的服装品牌,有很多二代接班的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在一个这么好的产业基础前提下,希望未来能够和更多的服装行业的品牌同仁,还有国际的一些有名的设计师一起参与到深圳的品牌中间来,让深圳的品牌有不同的呈现。祝福深圳未来的40年有新的、不同的发展,有更多的创造和创意,更多元化、更年轻、更活跃。”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师孟建民说:“回顾深圳建筑设计发展的历程,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深圳建筑师大量吸取国外新晋的建筑设计理念,基本上一个全盘接受,我称之为“仿学期”,维持了十多年;随后进入到探索期,深圳建筑设计师由于大量的实践积累,开始探索深圳建筑、中国建筑自己的路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如今的深圳建筑设计基本进入了成熟阶段,追求创新的阶段。”
云看展 新体验
本届设计周凭借技术上的强大支持,开发了全新网站与小程序,推出线上虚拟展览、VR实景展厅、云论坛直播、云端展会等功能。部分重点板块的展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三维建模、编程、UI等各种数字化手段,让观众实现虚拟互动。 达芬奇设计特展
作为2020深圳设计周主题展,“超越时代的创新者——达芬奇设计特展”是本届设计周科技含量最高的板块之一,同时也是充满奇幻色彩,让你脑洞大开的一场展览。从我们最为熟知的达芬奇传世名作开始,观众跟随着展厅的故事线,走进达芬奇“大脑”,并透过他观察世界的视角看到深圳的“未来之城”。
主宾国展览
荷兰是2020年深圳设计周的主宾国,中荷联手畅想未来水世界。以“水与城市:设计助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本次展览由设计互联开馆馆长奥雷·伯曼(Ole Bouman)先生和荷兰水务大使汉克·欧维克(Henk Ovink)先生担纲主策展人。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
创新未来的设计力量,跨越多元文化,塑造几代中国人的生活记忆。展览展品通过设计风格、应对问题、材料成型、身份与消费、传情达意、讨价还价六大板块,覆盖工艺美术、轻工业与日用品、设计脱贫、生态保护、女性、时装、数字化等近30个议题,铺陈当下中国设计不同切面背后的文化思考。
环保互动生活艺术展
以“垃圾去哪了”为主题,展览秉持“设计可持续”理念,以原创漫画IP、艺术家和环保机构协力,为大小朋友献上最潮最酷的垃圾互动艺术设计展览。
票证上的深圳四十年
適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深圳市福田区建区三十周年,深圳市股票收藏协会举办“票证上的四十年”文化系列展,以股票票证的百年历史变化为脉络,以四个关键词“历史”、“设计”、“创新”和“深圳精神”为辅线,多维度、创新性回顾历史变革。最后以趣味呈现的方式启发更多对于藏品收藏和保存的公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