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表现在消费、学习和道德方面的从众,它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班主任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进行合理矫正。
关键词:高中生; 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现象;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07-001
从众心理与行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高中生中尤为常见,一些不良的从众心理与行为不仅会使学生个体缺乏创造精神,产生墨守成规的思想,而且也会使班级不良的风气蔓延,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研究高中生的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现象,并探讨其成因,对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所谓从众,就是在社会群体或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或“人云亦云”等行为。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盲目攀比,消费从众
近年来,高中校园里各种盲目攀比、奢侈品消费过渡之风盛行。追求名牌,讲究排场俨然已经成为存在于高中生群体中的一种不良风气,即便是囊中羞涩,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2.盲目崇拜,学习从众
高中生在学习上的不良从众现象表现为对消极的学习态度、急功近利的学习目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及拖拉的学习行为等的从众。
3.盲目追随,道德从众
高中生道德行为上也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从众想象。例如,在面对校园中乱抛乱扔,随地吐痰,满嘴脏话,甚至是旷课、考试作弊、上网、夜不归宿等严重违反高中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时,有的学生盲目追随,进而形成道德从众现象。
二、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的不良从众现象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班主任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走进学生的心灵,来矫正这些不良的从众现象。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中生个体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国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5至18岁,这是人生的一个由青春期晚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等理论思维不断发展,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做支持。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探索性求异心理的学生不会轻易从众,而那些有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的、有悲观心理,对一切抱消极态度的、胆小怕事的、感情脆弱的学生,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表现出从众心理与行为。
2.高中生认知能力、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等的影响。有些学生认识能力较弱,缺乏判断力,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无所适从,因而便有了从众倾向。而对于文化知识不够丰富,生活阅历较浅,社会经验较少的高中生来说,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他们选择从众即是寻求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
3.家庭教育思想与社会道德氛围对高中生的影响。有些学生从小就受家长的某些“暗示”,如“入乡随俗”、“随遇而安”、“人家怎样你也怎样”、“不要标新立异”等等。在这些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在遇事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从众的心理习惯。
4.周围团体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高中生周围存在一个不良团体,在学生不良习惯的相互影响中,从众的现象比较多,因为高中生的判断有时容易出现偏差,很多时候他们认为班主任会“枪打出头鸟”、法不责众,比如,平时学生抄作业,考试时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对自己不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很盲目的从众心理,这部分学生有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心理。
三、高中生不良从众心理的矫正策略
不良从众现象不仅会对学生个体有影响,而且,这种频繁的不良从众现象对班风、学风建设极为有害,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方面策略进行矫正: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加班集体凝聚力
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勤奋、求实、进取的良好班级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产生积极从众现象,自觉地约束自己以维护班集体的形象和利益。
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正确的导向和群体的压力下,会自觉地修正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使之与团体趋于一致。
2.培养高中生独立个性,避免盲目追随
班主任的教育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从根源上消除学生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的关键。
很多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具有独立个性、良好自我观念的人,自我评价较高,自信心较强,具有较强的判断果断性,他们的从众率较低。因此,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立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助于避免盲从。
学生只有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才能逐步做到不盲从、不迷信,坚持自己的正确主见。不断克服从众心理的消极因素,从长远上来看,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建设良好的学生干部团队,促进个体成长
每个高中生都会寻找和加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以获得归属感、友谊和情感支持。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挑选与培养,抓好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使学生干部在团体中以身作则,带头服从班集体的规范,成为从众心理与行为的“领头羊”,以正面形象影响着班集体成员的每一位成员。
4.言传身教,正确引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此外,班主任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如面对学生的攀比行为时,将学生的攀比心引导到积极的方面,养成节俭、勤劳、自立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矫正学生的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
班主任正确认识高中生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掌握其成因,做到对症下药,就可以趋利避害,不仅矫正不良从众现象,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刘鹏志,周波.《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时荣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高中生; 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现象;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07-001
从众心理与行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高中生中尤为常见,一些不良的从众心理与行为不仅会使学生个体缺乏创造精神,产生墨守成规的思想,而且也会使班级不良的风气蔓延,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研究高中生的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现象,并探讨其成因,对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所谓从众,就是在社会群体或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或“人云亦云”等行为。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盲目攀比,消费从众
近年来,高中校园里各种盲目攀比、奢侈品消费过渡之风盛行。追求名牌,讲究排场俨然已经成为存在于高中生群体中的一种不良风气,即便是囊中羞涩,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2.盲目崇拜,学习从众
高中生在学习上的不良从众现象表现为对消极的学习态度、急功近利的学习目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及拖拉的学习行为等的从众。
3.盲目追随,道德从众
高中生道德行为上也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从众想象。例如,在面对校园中乱抛乱扔,随地吐痰,满嘴脏话,甚至是旷课、考试作弊、上网、夜不归宿等严重违反高中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时,有的学生盲目追随,进而形成道德从众现象。
二、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的不良从众现象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班主任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走进学生的心灵,来矫正这些不良的从众现象。高中生不良从众现象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中生个体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国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5至18岁,这是人生的一个由青春期晚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等理论思维不断发展,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做支持。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探索性求异心理的学生不会轻易从众,而那些有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的、有悲观心理,对一切抱消极态度的、胆小怕事的、感情脆弱的学生,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表现出从众心理与行为。
2.高中生认知能力、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等的影响。有些学生认识能力较弱,缺乏判断力,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无所适从,因而便有了从众倾向。而对于文化知识不够丰富,生活阅历较浅,社会经验较少的高中生来说,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他们选择从众即是寻求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
3.家庭教育思想与社会道德氛围对高中生的影响。有些学生从小就受家长的某些“暗示”,如“入乡随俗”、“随遇而安”、“人家怎样你也怎样”、“不要标新立异”等等。在这些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在遇事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从众的心理习惯。
4.周围团体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高中生周围存在一个不良团体,在学生不良习惯的相互影响中,从众的现象比较多,因为高中生的判断有时容易出现偏差,很多时候他们认为班主任会“枪打出头鸟”、法不责众,比如,平时学生抄作业,考试时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对自己不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很盲目的从众心理,这部分学生有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心理。
三、高中生不良从众心理的矫正策略
不良从众现象不仅会对学生个体有影响,而且,这种频繁的不良从众现象对班风、学风建设极为有害,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方面策略进行矫正: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加班集体凝聚力
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勤奋、求实、进取的良好班级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产生积极从众现象,自觉地约束自己以维护班集体的形象和利益。
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正确的导向和群体的压力下,会自觉地修正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使之与团体趋于一致。
2.培养高中生独立个性,避免盲目追随
班主任的教育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从根源上消除学生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的关键。
很多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具有独立个性、良好自我观念的人,自我评价较高,自信心较强,具有较强的判断果断性,他们的从众率较低。因此,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立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助于避免盲从。
学生只有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才能逐步做到不盲从、不迷信,坚持自己的正确主见。不断克服从众心理的消极因素,从长远上来看,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建设良好的学生干部团队,促进个体成长
每个高中生都会寻找和加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以获得归属感、友谊和情感支持。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挑选与培养,抓好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使学生干部在团体中以身作则,带头服从班集体的规范,成为从众心理与行为的“领头羊”,以正面形象影响着班集体成员的每一位成员。
4.言传身教,正确引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此外,班主任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如面对学生的攀比行为时,将学生的攀比心引导到积极的方面,养成节俭、勤劳、自立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矫正学生的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
班主任正确认识高中生不良从众心理与行为,掌握其成因,做到对症下药,就可以趋利避害,不仅矫正不良从众现象,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刘鹏志,周波.《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时荣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