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一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能凭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理念来活化语文教学。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式教学,尽力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语文。比如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 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如教学《菜园里》这一课,一堂利用情境,借助实物认识“萝”、“卜”、“豆角”、“菜”等14个汉字的识字课。课上,老师的讲桌成了蔬菜摊。农村小朋友对这些蔬菜最熟悉不过了!老师问:这些蔬菜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种蔬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蔬菜,再交流汇报。老师适时把“名片”放到每种水果的上边,学生对照蔬菜与“名片”上的汉字认读。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很快记住汉字,理解课文也很生动、详尽。孩子们争先恐后,整堂课都沉浸在快乐之中。这就是一年级的识字课,鲜活、灵活,没有了桌椅的约束,没有了正襟危坐,没有了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孩子们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老师呢?抛开了教参的限制,融入了课堂,融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书写着快乐的教育诗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享受语文,快乐语文这正是我们最期待,最想看到。让课堂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舞台,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乐园。
  2、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靖江的江阴长江大桥、岳王庙、刘国均故居、靖江籍驻联合国武器核查专家郁建兴烈士事迹……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通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主要内容是自主探究。在活动中,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后,我安排了“走近大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提出:既然是“课本”,那么这本“书”里就有很多的知识。那么有哪些知识呢?我让学生课后分组去探究,制订研究计划,并且指导了探究途经:可以在书中获取,可以在网上看看,可以问别人,当然最好是自已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在这里,没有“差生”,全是优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又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在他们的脑袋中又有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像一块块小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引着他们走向科学的深处。在这里,学生的探究面非常广,有研究鸟的,有研究海洋的,有研究鱼类的,还有研究植物的……有的根据花儿开放的特点,编出了四季花谱,根据花儿每天开放的时间特点,绘出了鲜花时钟,根据花的药用价值,写出了花茶经……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放在人的素养的养成上,将蒙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而我国目前仍然是以高考作为唯一选拔人才的方法,分数仍然是评价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因而很多人都认为提高蒙语文素养和应对高考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二者之间难以真正有效协调统一。对于新课改,近年来也有“素质教育叫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绝妙嘲讽,认为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以下分析:  一、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
期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作为基本理念,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但由于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时产生了偏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很多孩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似乎都是为父母学,为老师学,学习上缺乏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语文课上调动内在心理动因,渗入心理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克服学业倦怠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期刊
一味以行政手段难以根本改变企业的“召回秀”,风险评估后的分级处理  ——“退市”之威或许能起到震慑作用。    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虽然提出了“召回”概念,但一些触犯条款的企业如不遵照实施,并没有相应处罚。“没有政府强制力的干预,召回显得避重就轻。”汽车业内著名车评人钟师对《汽车观察》记者说,有些企业把“召回”当成是一个做秀的舞台,哪怕每次花费几百万元、几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