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杉木苗繁育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施肥、精耕细作、播种、苗期管理等内容,达到了培育优质壮苗的标准,为杉木的丰产栽培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杉木;优质壮苗;育苗;技术
【分类号】:S791.27
1 苗圃地选择
根据杉木苗的特性,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土层深厚、土质蔬松的沙壤土壤,前茬种过豆类作物(如花生等)或休闲地(未种过农作物的)为好,其它如黄胶泥、响沙地或种过棉花、红薯的土地均不适宜选作杉木育苗土地。
2 深耕细作
对选好的苗圃地要深耕细作,深耕一般要达到33cm以上,并结合施入基肥,作到三犁三耙一耖整,使土壤熟化、细碎、面平,以备作床播种。
3 施足底肥
施肥要结合犁地分层施入,表层肥量要多,以利幼苗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施肥要施足,标准通常每667㎡ 施入厩肥或堆肥1000~2000kg,饼肥60~100kg,钙镁磷肥30~50kg,才能满足苗木的需要。
4 细致播种
为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杉木育苗一般要适当早播,一般雨水到春分为宜。早播发芽早、扎根深、生长快,可增强幼苗抗旱、抗病能力。种子纯度95%以上,发芽率为40%,每667㎡ 需播种5~7.5kg。播种前要做到苗床土细面平,苗床宽一般为80~100cm,长度为10~15m为宜。播种前种子用40℃温水浸泡1 天,捞起离水,漂浮的种子去掉不能用,然后用生石灰粉拌种,晾干播种。播后用筛子筛薄薄一层土杂肥混细沙(比例为2:1,以不见种子为度)盖住种子,并轻轻镇压后进行盖草,一是保墒,二是防鸟食(鸡),以促使种子早发芽,出苗齐和匀均。
5 苗期管理
5.1 苗木出苗期
5.1.1 适时覆土盖草。播种后覆土0.3~0.5cm,盖草要适宜整齐,防止风吹,遇旱要及时洒水或灌溉,经常保持床面湿润,以利种子发芽和出全苗。
5.1.2 严防鸟食。幼芽出土后顶着种壳,鸡鸟喜食,要固定专人看管,直到种壳脱落为止。
5.1.3 预防病害。刚出土的幼苗易感染立枯病,应每隔7~10 天喷洒1 次1:1:160倍的波尔多液。
5.1.4 定期检查。种子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如有种蝇取食刚发芽的种子时,可用1:1000倍的50%辛硫磷溶液洒被害地方,效果非常良好。
5.2 苗木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扎根期)是从幼苗真叶出现,到苗木迅速生长前止。一般从3月下旬至6月上旬,约80天左右。这时幼苗已形成了营养器官,真叶开始成束抽长,对光比较敏感(苗稍常弯曲向光源)幼苗主根生长比较迅速,侧根生长较慢,一般主根长达8~10cm;高生长较慢,仅为3~5cm。此期,苗木尚处在幼嫩阶段,不耐炎热和干旱,也怕日晒,仍易发生病虫害,苗木的合理密度也要在此期确定下来。因此,影响这个时期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养分、阳光、气温和密度等,在这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5.2.1 搭荫棚遮荫。对水源不足、日照时间长的育苗圃地,要适当搭荫棚遮荫,透光度以50%~60%为宜;灌水条件好,日照时间短,也可不遮荫。
5.2.2 及时排灌水。久晴不下雨发生干旱时,要合理适时灌水,灌水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能淹没床面,待水浸透苗床后,及时放去多余水。遇到阴雨连天要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排水沟要顺畅,不能造成床面积水。
5.2.3 适时除草。为避免杂草和幼苗相互争夺养分,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适时做到有草就除,圃地干净,松土应在下雨后或灌溉后,待土略干时进行,一般1~2cm为好,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的目的,注意不要损伤幼苗。
5.2.4 合理间补苗。为使幼苗个体有一定的营养面积,培育出优质壮苗,幼苗过密要及时间苗。对缺苗的地方,应在阴雨天或晴天傍晚选苗补栽;间苗、补苗后要及时浇水或施一次稀薄的人粪尿,促使幼苗成活和迅速生长。
5.2.5 培土封根。为提高苗木品质,生产出优质壮苗,5 月下旬可对幼苗培土封根。一般用步道土混草木灰8:2 拌匀,撒施在苗床面,厚度以1cm为宜。
5.2.6 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幼苗生长初期,正是春夏这交,多阴雨天气,易发生病虫害,应继续洒1%的波尔多液,或1%的生石灰水及1%~2%的黑矾(硫酸亚铁)水。喷黑矾水后,要清水洗苗,以防药害。如果有立枯病发生,要及时拨除病苗烧掉。圃地湿时,用7 份草木灰3份石灰粉拌匀,撒于床面;圃地干时,可浇洒0.1%的波尔多液或0.3%的生石灰水(每667㎡產600kg左右),使药液渗透幼苗根部。如有地老虎、蛴螬等害虫食苗,可使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扫地
虎、毒死蜱、吡虫灵等药剂浇洒被害处,以杀死幼虫,也可使用毒铒诱杀和人工捕捉,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5.3 苗木生长速生期
速生期是苗木地上部份生长最快的时期,一般从6月开始到9月底止,约110~120 天。这时期苗木高生长达到高峰(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60%以上),部分苗木长出了侧枝和完整的根系,苗高达26cm,主根长18~22cm。由于苗木的快速生长,茎叶与茎叶、根系与根系之间,彼此相互接触,产生了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的矛盾,群体间明显地呈现分化现象,所以,在这个时期,苗木析生长发育对苗木析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田间管理的任务,要适应苗木高速生长的需要,同时要缓和个体之间,争夺生长条件的矛盾,减少废苗,增加壮苗,其主要管理措施是:
5.3.1 及时追肥。为满足苗木高速生长的需要,在6~7月份,要看天、看地、看苗及时追施氮、磷、钾肥料。阴天、地湿、苗瘦,宜用化肥掺土30 倍干施;晴天、地干、苗黄,宜用稀薄人粪尿(1 份人粪尿兑5 倍水)浇洒,或1:100 倍液的化肥水浇洒,浓度不要过大,以防幼苗受肥害。
5.3.2 适时排灌。遇干旱要继续灌水,保持土壤经常湿润,以满足苗木速生期对水分的需要。
5.3.3 松土除草。土壤板结杂草丛生时,要在雨后或灌水后,待地表略干时抓紧松土除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苗木生长。
5.3.4 定株间苗。当苗木有趋向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养分时,要及时定苗,定苗应本着“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好、去稠留稀”的原则进行,一般每定留250~280/㎡ 株为宜。
5.3.5 防治病虫害。每年的7、8 月份,遇到梅雨天气,在温度大、温度高的情况下,易发生霉病。症状是:苗梢腐烂呈灰褐色,上面有一层蜘蛛网似的灰霉色膜状丝体,缠绕在苗梢上,呈团状向四周蔓延,严重时散发出一种霉烂气味。如发现此病,要及时拨除病株,并在发病处的土壤上撒些黑矾粉或生石灰粉。此时期,仍要继续作好清沟排水工作,以防苗木发生根腐,要视情况,适时喷洒1:1:100 倍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5.4 苗木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是苗木村上部分由缓慢生长到进入越冬休眠时止。此期,苗木品质基本定型,大部分出生侧根,达到了壮苗标准。但根系仍在继续生长。为使苗木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冬环境条件,其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5.4.1 停止灌施肥。此期要停止灌水和施入氮肥,防止苗木徒长;必要时可施些钾肥,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增强抗寒能力。
5.4.2 分级调查。要做好苗圃地的苗木调查和分级。对Ⅰ、Ⅱ级苗木,可在冬季或翌年春出圃造林;剩下的Ⅲ级苗,要及时移植,再做培苗。
5.4.3 搞好防寒。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进入冬季,如果气温低于零度,要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可用水稻草覆盖在苗木上面,厚度以盖住苗木又不见苗木为准。
参考文献
[1] 吴中伦.杉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南方四省(区)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杉木产区区划[J].林业科学,1981
[3] 蒋建屏,童书振等.皖南山区中部杉木林立地质量数量化评定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1982(1)
关键词:杉木;优质壮苗;育苗;技术
【分类号】:S791.27
1 苗圃地选择
根据杉木苗的特性,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土层深厚、土质蔬松的沙壤土壤,前茬种过豆类作物(如花生等)或休闲地(未种过农作物的)为好,其它如黄胶泥、响沙地或种过棉花、红薯的土地均不适宜选作杉木育苗土地。
2 深耕细作
对选好的苗圃地要深耕细作,深耕一般要达到33cm以上,并结合施入基肥,作到三犁三耙一耖整,使土壤熟化、细碎、面平,以备作床播种。
3 施足底肥
施肥要结合犁地分层施入,表层肥量要多,以利幼苗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施肥要施足,标准通常每667㎡ 施入厩肥或堆肥1000~2000kg,饼肥60~100kg,钙镁磷肥30~50kg,才能满足苗木的需要。
4 细致播种
为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杉木育苗一般要适当早播,一般雨水到春分为宜。早播发芽早、扎根深、生长快,可增强幼苗抗旱、抗病能力。种子纯度95%以上,发芽率为40%,每667㎡ 需播种5~7.5kg。播种前要做到苗床土细面平,苗床宽一般为80~100cm,长度为10~15m为宜。播种前种子用40℃温水浸泡1 天,捞起离水,漂浮的种子去掉不能用,然后用生石灰粉拌种,晾干播种。播后用筛子筛薄薄一层土杂肥混细沙(比例为2:1,以不见种子为度)盖住种子,并轻轻镇压后进行盖草,一是保墒,二是防鸟食(鸡),以促使种子早发芽,出苗齐和匀均。
5 苗期管理
5.1 苗木出苗期
5.1.1 适时覆土盖草。播种后覆土0.3~0.5cm,盖草要适宜整齐,防止风吹,遇旱要及时洒水或灌溉,经常保持床面湿润,以利种子发芽和出全苗。
5.1.2 严防鸟食。幼芽出土后顶着种壳,鸡鸟喜食,要固定专人看管,直到种壳脱落为止。
5.1.3 预防病害。刚出土的幼苗易感染立枯病,应每隔7~10 天喷洒1 次1:1:160倍的波尔多液。
5.1.4 定期检查。种子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如有种蝇取食刚发芽的种子时,可用1:1000倍的50%辛硫磷溶液洒被害地方,效果非常良好。
5.2 苗木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扎根期)是从幼苗真叶出现,到苗木迅速生长前止。一般从3月下旬至6月上旬,约80天左右。这时幼苗已形成了营养器官,真叶开始成束抽长,对光比较敏感(苗稍常弯曲向光源)幼苗主根生长比较迅速,侧根生长较慢,一般主根长达8~10cm;高生长较慢,仅为3~5cm。此期,苗木尚处在幼嫩阶段,不耐炎热和干旱,也怕日晒,仍易发生病虫害,苗木的合理密度也要在此期确定下来。因此,影响这个时期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养分、阳光、气温和密度等,在这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5.2.1 搭荫棚遮荫。对水源不足、日照时间长的育苗圃地,要适当搭荫棚遮荫,透光度以50%~60%为宜;灌水条件好,日照时间短,也可不遮荫。
5.2.2 及时排灌水。久晴不下雨发生干旱时,要合理适时灌水,灌水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能淹没床面,待水浸透苗床后,及时放去多余水。遇到阴雨连天要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排水沟要顺畅,不能造成床面积水。
5.2.3 适时除草。为避免杂草和幼苗相互争夺养分,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适时做到有草就除,圃地干净,松土应在下雨后或灌溉后,待土略干时进行,一般1~2cm为好,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的目的,注意不要损伤幼苗。
5.2.4 合理间补苗。为使幼苗个体有一定的营养面积,培育出优质壮苗,幼苗过密要及时间苗。对缺苗的地方,应在阴雨天或晴天傍晚选苗补栽;间苗、补苗后要及时浇水或施一次稀薄的人粪尿,促使幼苗成活和迅速生长。
5.2.5 培土封根。为提高苗木品质,生产出优质壮苗,5 月下旬可对幼苗培土封根。一般用步道土混草木灰8:2 拌匀,撒施在苗床面,厚度以1cm为宜。
5.2.6 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幼苗生长初期,正是春夏这交,多阴雨天气,易发生病虫害,应继续洒1%的波尔多液,或1%的生石灰水及1%~2%的黑矾(硫酸亚铁)水。喷黑矾水后,要清水洗苗,以防药害。如果有立枯病发生,要及时拨除病苗烧掉。圃地湿时,用7 份草木灰3份石灰粉拌匀,撒于床面;圃地干时,可浇洒0.1%的波尔多液或0.3%的生石灰水(每667㎡產600kg左右),使药液渗透幼苗根部。如有地老虎、蛴螬等害虫食苗,可使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扫地
虎、毒死蜱、吡虫灵等药剂浇洒被害处,以杀死幼虫,也可使用毒铒诱杀和人工捕捉,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5.3 苗木生长速生期
速生期是苗木地上部份生长最快的时期,一般从6月开始到9月底止,约110~120 天。这时期苗木高生长达到高峰(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60%以上),部分苗木长出了侧枝和完整的根系,苗高达26cm,主根长18~22cm。由于苗木的快速生长,茎叶与茎叶、根系与根系之间,彼此相互接触,产生了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的矛盾,群体间明显地呈现分化现象,所以,在这个时期,苗木析生长发育对苗木析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田间管理的任务,要适应苗木高速生长的需要,同时要缓和个体之间,争夺生长条件的矛盾,减少废苗,增加壮苗,其主要管理措施是:
5.3.1 及时追肥。为满足苗木高速生长的需要,在6~7月份,要看天、看地、看苗及时追施氮、磷、钾肥料。阴天、地湿、苗瘦,宜用化肥掺土30 倍干施;晴天、地干、苗黄,宜用稀薄人粪尿(1 份人粪尿兑5 倍水)浇洒,或1:100 倍液的化肥水浇洒,浓度不要过大,以防幼苗受肥害。
5.3.2 适时排灌。遇干旱要继续灌水,保持土壤经常湿润,以满足苗木速生期对水分的需要。
5.3.3 松土除草。土壤板结杂草丛生时,要在雨后或灌水后,待地表略干时抓紧松土除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苗木生长。
5.3.4 定株间苗。当苗木有趋向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养分时,要及时定苗,定苗应本着“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好、去稠留稀”的原则进行,一般每定留250~280/㎡ 株为宜。
5.3.5 防治病虫害。每年的7、8 月份,遇到梅雨天气,在温度大、温度高的情况下,易发生霉病。症状是:苗梢腐烂呈灰褐色,上面有一层蜘蛛网似的灰霉色膜状丝体,缠绕在苗梢上,呈团状向四周蔓延,严重时散发出一种霉烂气味。如发现此病,要及时拨除病株,并在发病处的土壤上撒些黑矾粉或生石灰粉。此时期,仍要继续作好清沟排水工作,以防苗木发生根腐,要视情况,适时喷洒1:1:100 倍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5.4 苗木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是苗木村上部分由缓慢生长到进入越冬休眠时止。此期,苗木品质基本定型,大部分出生侧根,达到了壮苗标准。但根系仍在继续生长。为使苗木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冬环境条件,其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5.4.1 停止灌施肥。此期要停止灌水和施入氮肥,防止苗木徒长;必要时可施些钾肥,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增强抗寒能力。
5.4.2 分级调查。要做好苗圃地的苗木调查和分级。对Ⅰ、Ⅱ级苗木,可在冬季或翌年春出圃造林;剩下的Ⅲ级苗,要及时移植,再做培苗。
5.4.3 搞好防寒。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进入冬季,如果气温低于零度,要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可用水稻草覆盖在苗木上面,厚度以盖住苗木又不见苗木为准。
参考文献
[1] 吴中伦.杉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南方四省(区)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杉木产区区划[J].林业科学,1981
[3] 蒋建屏,童书振等.皖南山区中部杉木林立地质量数量化评定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