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的意义
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引进社会资本,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建立一种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创新机制,能够促进我国培育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
(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日渐扩大,亟待建立良好的投融资转化机制
从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诸如能源供应紧张、交通运力不足等比较突出的现象。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企业债券、引进外资和企业自筹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在不断降低。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预算内投资在逐渐减少,企业依赖银行贷款的比重在加大,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据估计在5%以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较低。如美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达到50%以上,而在银行体系相对强大的国家,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也占到20—30%。事实上,在基础设施项目中,存在很多有现金流的资产,如铁路的未来运费收入、水利设施的发电收入、收费公路及其它公用设施的收费收入等等。这些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产,本身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是进行证券化的适宜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原理,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二)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可以开辟中国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渠道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通常具有投资期限长、风险较低和收益率较低的特点。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独特的风险特征,这就是建设周期长带来的建设风险和投资风险与营运期现金流稳定和较低的经营风险、经营成本的不对称性。在这样一种风险特征下,可以通过融资转换,来实现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的衔接,即将营运期产生的现金流经过转化,实现资金的提前回流,来达到增强对建设期项目的资金投入。这种滚动发展的方式有利于增进项目的运行速度。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债务融资和滚动发展的模式。为此,我们的思路是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营运期的现金流收益证券化,用证券化取得的资金投向新的建设项目,将建设期的资金需求和营运期的收益密切结合起来,使基础设施建设在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下滚动发展。
(三)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到2005年7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13.37万亿元,但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银行储蓄、国债投资、企业债券投资、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收藏品投资和保险投资等。在上述投资渠道中,房地产和收藏品投资因投资数额较大或需要专业知识而使一般投资者难以进入;保险投资还没有被广大居民所接受;股票投资风险过大,使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只有银行储蓄、国债投资和企业债券投资为广大居民所接受。银行储蓄和国债投资风险较低,但是投资回报率也非常低,连续几次降低利率,加之征收利息税,极大地降低了居民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居民迫切需要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作为一种具有固定收益的有价证券,它不仅具备高于国债和银行利率的回报率,而且一般风险较低,可以成为广大居民新的投资渠道。
(四)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是引进外资的一条新途径
对于国外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讲,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我国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能自由兑换。但是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是必然的。如果通过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的方式,让国外资金购买国内的基础设施担保债券,则不失为一条利用外资的新渠道。以此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吸引国外的投资者,带来稀缺的资本资源,而且可以减轻我们的外债负担,改善外资投资结构,这对于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的条件具备
(一)有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使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进入到实质阶段
2002年4月1日,《信托法》出台,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给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可参照的法律框架。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操作。在该试点办法中首次确认了信托模式为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合法操作模式。2005年5月16日,建设部出台《建设部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抵押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试行通知》。2005年6月2日,财政部出台《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规定》。2005年8月,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登记与托管结算业务操作规则》。
虽然上述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管理办法,但其意义在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终于进入实质阶段,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坚信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必将日益走向完善,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必然会越来越活跃。
(二)资产证券化类产品的金融创新异常活跃
国外资产证券化产品起源于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因此,国内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也主要是从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的。但令人可喜的是,其它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势头也异常活跃。国内作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第一个案例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2005年8月,中金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出台了名为《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的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该计划是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设立的,募集资金用于购买未来特定季度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中不超过基础资产预期收益金额的收益权,因该租赁费收益权所产生的现金流将用于向计划份额持有人支付预期支付额。该项计划包括续存期为175日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1)和续存期为354日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2),目标发售规模均为10亿元,计划管理人有权分别超额发售不超过6亿元。
(三)基础设施类资产具有资产证券化的良好条件
一般来讲,并非所有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存在一些具有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如自来水、煤气、供热的应收款以及公共交通、公路、桥梁等公用设施收入等。因此,可以以这些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收入为支持发行证券,即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研究所)
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引进社会资本,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建立一种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创新机制,能够促进我国培育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
(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日渐扩大,亟待建立良好的投融资转化机制
从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诸如能源供应紧张、交通运力不足等比较突出的现象。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企业债券、引进外资和企业自筹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在不断降低。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预算内投资在逐渐减少,企业依赖银行贷款的比重在加大,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据估计在5%以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较低。如美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达到50%以上,而在银行体系相对强大的国家,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也占到20—30%。事实上,在基础设施项目中,存在很多有现金流的资产,如铁路的未来运费收入、水利设施的发电收入、收费公路及其它公用设施的收费收入等等。这些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产,本身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是进行证券化的适宜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原理,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二)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可以开辟中国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渠道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通常具有投资期限长、风险较低和收益率较低的特点。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独特的风险特征,这就是建设周期长带来的建设风险和投资风险与营运期现金流稳定和较低的经营风险、经营成本的不对称性。在这样一种风险特征下,可以通过融资转换,来实现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的衔接,即将营运期产生的现金流经过转化,实现资金的提前回流,来达到增强对建设期项目的资金投入。这种滚动发展的方式有利于增进项目的运行速度。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债务融资和滚动发展的模式。为此,我们的思路是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营运期的现金流收益证券化,用证券化取得的资金投向新的建设项目,将建设期的资金需求和营运期的收益密切结合起来,使基础设施建设在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下滚动发展。
(三)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到2005年7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13.37万亿元,但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银行储蓄、国债投资、企业债券投资、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收藏品投资和保险投资等。在上述投资渠道中,房地产和收藏品投资因投资数额较大或需要专业知识而使一般投资者难以进入;保险投资还没有被广大居民所接受;股票投资风险过大,使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只有银行储蓄、国债投资和企业债券投资为广大居民所接受。银行储蓄和国债投资风险较低,但是投资回报率也非常低,连续几次降低利率,加之征收利息税,极大地降低了居民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居民迫切需要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作为一种具有固定收益的有价证券,它不仅具备高于国债和银行利率的回报率,而且一般风险较低,可以成为广大居民新的投资渠道。
(四)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是引进外资的一条新途径
对于国外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讲,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我国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能自由兑换。但是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是必然的。如果通过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的方式,让国外资金购买国内的基础设施担保债券,则不失为一条利用外资的新渠道。以此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吸引国外的投资者,带来稀缺的资本资源,而且可以减轻我们的外债负担,改善外资投资结构,这对于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的条件具备
(一)有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使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进入到实质阶段
2002年4月1日,《信托法》出台,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给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可参照的法律框架。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操作。在该试点办法中首次确认了信托模式为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合法操作模式。2005年5月16日,建设部出台《建设部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抵押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试行通知》。2005年6月2日,财政部出台《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规定》。2005年8月,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登记与托管结算业务操作规则》。
虽然上述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管理办法,但其意义在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终于进入实质阶段,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坚信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必将日益走向完善,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必然会越来越活跃。
(二)资产证券化类产品的金融创新异常活跃
国外资产证券化产品起源于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因此,国内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也主要是从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的。但令人可喜的是,其它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势头也异常活跃。国内作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第一个案例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2005年8月,中金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出台了名为《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的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该计划是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设立的,募集资金用于购买未来特定季度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中不超过基础资产预期收益金额的收益权,因该租赁费收益权所产生的现金流将用于向计划份额持有人支付预期支付额。该项计划包括续存期为175日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1)和续存期为354日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2),目标发售规模均为10亿元,计划管理人有权分别超额发售不超过6亿元。
(三)基础设施类资产具有资产证券化的良好条件
一般来讲,并非所有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存在一些具有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如自来水、煤气、供热的应收款以及公共交通、公路、桥梁等公用设施收入等。因此,可以以这些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收入为支持发行证券,即发行基础设施担保债券。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