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遇到西方

来源 :国际公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中外公关公司人员频繁流动所带来的经验交流,尤其是国际公司一些高级人才向本土公司“迁移”,本土公司与国际公司的距离在缩小,并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中国公关市场上,外资国际公关公司与中资本土公关公司之比较,似乎是个老话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此进行探讨,其意义和价值也许会有较大的不同。
  公共关系作为职业和产业,属舶来品,进入中国是近30年来的事。1984年,美国伟达公关公司最早来到中国。其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至少在上个世纪,在中国公关市场上比较活跃的基本上都是外资国际公关公司,当时能与其同台共舞的中资本土公关公司只有一家,即新华社的中国环球公关公司。1995年6月,中外8大公司在北京签署《对在中国开展公关业务的职业标准立场》,除环球公司外,其他7家均为外资或合资公关公司(以外方为主)。其实即使环球公司,当时也只是刚刚结束了与美国博雅公关公司的合作期。
  1996年,恰逢中国环球公关公司成立10周年,我的好友叶茂康先生(时任《上海公关》杂志执行主编)在对环球公司作了大量的调查访谈之后,写就了《环球:专业公关之路》一书,该书于1997年年初面世。作为此事的主策划者之一,我应环球公司时任领导和叶老师之邀,为该书撰写了后记“中国公共关系咨询业市场——际化与本土化”。
  十五六年前的这篇稿基本上以“国际化”与“本土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跨国本土化(glocalization)”线索,首次比较了中外公司的差异。用我后来的概括,即可以体操比赛中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比照中外公关公司的强、弱项,如:外资公关公司业务操作规范,技术手段先进,专业服务到位,即“规定动作”稳定扎实;中资本土公关公司熟悉本地市场和人脉,策划创意贴近中国现实,即“自选动作”易出亮点。但如果“自选动作”没有规范的程序作保障,就很难保证质量;而单纯追求规范却容易缺乏创造性,难以有重大突破。
  迈入新世纪,中国公关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IT产业的发展带动和催生了一批以本土公关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公关公司新生代。10多年来,这些本土公关公司在中国公关市场上风生水起,其表现亮丽耀眼。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的中国公关业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整个中国公关市场的年营业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2011年则达约260亿元人民币。这虽然是一个不很严谨甚至非常初略的统计,但10年来的增长是明显的,它每年的高增长率远超过不到10%的GDP增长率,也超过中国广告市场不到15%的增长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的年度调查报告首次显示,参与调查的10大本土公关公司年平均营业额超过了10大国际公关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当时还是外资国际公关公司略占先,其实此后这一局面也被彻底改变了。这无疑证明了中资本土公关公司在近10多年来,对中国公关市场规模的做大贡献良多。
  应该承认,这10多年来,中资本土公关公司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中外公关公司人员频繁流动所带来的经验交流,尤其是近几年外资国际公关公司一些高管和骨干向本土公关公司的“迁移”,中资本土公关公司与外资国际公关公司的距离在缩小,并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其“规定动作”的表现时常不亚于外资国际公关公司,而“自选动作”则往往更胜一筹。但这依旧并不等于中资本土公关公司在各项指标上已全面超越了外资国际公关公司,做大不意味着做强。就以人均创利这个指标为例,中资本土公关公司以数百人的规模较之在华外资国际公司百人规模,恐怕两者还是有差距,即使个别几家本土公关公司情况略好,但若其不少业务为人海战术般的活动式运作,代理型多于咨询型,则利润空间也有限且会因竞争受到挤压。还有由于中国市场整体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中资本土公关公司的中下层员工流动率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且越来越年轻,资历浅,有限的经验难以得到很好的积淀、传承和发扬。新一代从业人员中不少人的公关基础相对薄弱,知识结构中思想性差,有的甚至在价值观上出现重大偏差,其对公关行业的历史感、责任感、事业感渐趋萎缩,令人堪优。当然这种情况也非本土公关公司独有。
  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公关市场上“跨国本土化”现状和趋势并没有改变。其实这些年来,中外公关公司以注资入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开展的合作不断涌现,有的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在这方面外资国际公关公司显得更为主动积极,这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就是外资公关公司不愿滞后于中国公关市场的快速增长,它们也要同享市场规模扩大和本土公关公司发展所产生的利益;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在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贡献日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这个时机开始进入海外市场,无论是海外上市还是海外并购,外资国际公关公司在日益本土化,逐渐熟悉中国文化的情况下,在这个市场板块里无疑占有绝对的优势,据说已有外资公关公司通过收购本土公关公司拿到了中资客户的海外大单。问题是中资本土公关公司如何在这过程中得以成长,并真正成为中资国际公关公司,这可能才是我们更期待和渴望的“跨国本土化”愿景。
其他文献
小心你的定位,因为它会成为你的态度;  小心你的态度,因为它会成为你的表达方式;  小心你的表达方式,因为它会成为你的调性;  小心你的调性,因为它会直接给你的用户传递品牌魅力。  官方微博是品牌形象,也是品牌媒介。要想扮相好,沟通好,不用花哨的技巧,只要用心把控细节,就能给用户、给企业带来惊喜。  定位一企业要有自己的声音,要表现法人自己的主张,那这个产品就需要有明晰的定位。拟人化的方式来定位,
期刊
大体上说,一家公关公司里最忙的部门,应该是互动部(又称数字营销部、网络部等等)。在这个传统公关向网络公关转型,而网络公关又不能独立拿下客户全部预算的青黄不接的时代,互动部的员工大多需要横向支持若干个部门的业务工作,想必在职场中既获得青睐,又充满变数。作为一个互动人,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呢?下面就给各位互动新人支支招。  保持对互动领域的信心  公关行业发展至今,相信只要是公关从业人员,必然对超负
期刊
清明节假期第三天,传来姥姥去世的噩耗,我和老公连忙从北京赶往天津老家奔丧。  依照天津的习俗,丧事办得有礼有节,到第五天亲人们去“圆坟”后,基本上这场白事就算办完了。  丧事虽已结束,但是家人故去的悲痛依然留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心里,家里的氛围安静而忧郁,低沉的乌云徘徊在家庭的上空。  这时我接到老板的电话,说某某集团的项目需要再次提案,而当中又遇到一些问题。我的老板人很善良,她小心翼翼地问候我,询问
期刊
2009年,新浪微博的上线引发一场营销界革命,以“天才小熊猫”、“李铁根”、“所长别开枪是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草根名人”迅速蹿红,导致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而腾讯紧随其后,推出了更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微信平台,也被有远见,的企业纷纷瞄准。  以微博为宣传平台,微信为推送手段的“微关系”营销,将会成为营销界的下一个高点。  企业领头羊们最看重“微关系”的以下三个特点。  用户群基数大、范围广、增幅快
期刊
为“渐冻症”患者募捐的慈善活动“ALS冰桶挑战赛”(以下简称“冰桶挑战”)自8月传入中国,便引起了数百位名人的轮番响应,也使得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直线上升。借着这个热度,我们来谈谈慈善公益传播之术。  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新势整合传播机构副总裁王丰斌先生,旅游营销专家、天下智扬风景文化传播机构运营总监绍兵先生,关键点传媒总经办副总监曹雅淇女士。  曹志新:今
期刊
一边是服务费不断下降,一边是成本不断上升,两头挤占剩下的空间,已经开始让不少的公关公司出现呼吸困难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从“成长期的暴利时代”到“成熟期的微利时代”。公关行业好像走得着急了一些,它被广泛认知为朝阳产业,业务还处在成长期,可利润却开始逐渐步入微利时代。  我们都知道,中国企业拥有把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快速带入红海和价格战的独特能力,但我曾一度坚持认为,一个提供咨询、创意、和专业
期刊
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的重心在于,既从产品定位出发,又超越产品本身,去发现意义、制造意义和输出意义,让品牌成为“意义”的代言或载体  从物质匮乏的年代大步迈入物质丰富的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剧烈的演变,商业化的力量渐成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面对的世界,其实就是由无数品牌符号构建的“景观社会”。品牌和产品的关联在弱化,另一方面,品牌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价值之间正在形成全方位的链接。  
期刊
新媒体时代,吸引眼球最好的方式是娱乐,娱乐自己J娱乐大家。但作为新媒体传播,娱乐固然重要,健康的环境更重要  从6·18到8·15,原本两个极其简单而又平凡的日子,在今天变得好像人人皆知了。一场普通的商业促销行为,怎么变得如此多的被关注?6·18,京东淘宝从价格战到口水战,看谁敢送;8·15,京东苏宁从口水战到人肉战,看谁能打。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8·15期间,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共发微博65
期刊
让信息有趣起来,必须要建立在专业、严谨、科学的基础上,且与目标受众审美需求、传播语境和发布平台相契合  前不久造访果壳网,与其CEO姬十三、COO姚笛有过一番交流。果壳网品牌宣言是“科技有意思”,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且在他们的努力下成为现实。原先冰冷、陌生的各类科技,变得生动、有趣,烟火味十足,让人倍感亲切。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个现实的公关处境:公关公司或组织的公关部门在传播中都分外看重“核心
期刊
任何品牌的推广和塑造,决不能逆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而行,否则,即便企业自己的算盘打得再精,都只能种下龙种,收获跳蚤  自2001年起,茅台十年九次申请“国酒茅台”注册商标,屡被驳回而不舍。这个颇为励志的动作,今年7月终于结果——国家商标局公告,“国酒茅台”商标已通过初审,如3个月公示期内无异议,将成为具备法律意义的标识。  “国酒”一旦真的成为注册商标,即等于企业可以借用国家名义行销,消费者的爱国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