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址的重生与再利用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BILLGAT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一个瞬息万变的感官世界,我们无法在快节奏的变化中准确捕捉全面的信息。对于一处庞大的废墟,我们无法在其复杂且沉重的背景前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固有的法则无法梳理那催生出的复杂反应。于是本人用一组语汇来对这种不可预知的反应过程进行描述性推理,来完成对这种潜在的社会动态图像变化过程的标记。与动态过程相伴的词语就是:形式-自由-颠覆-解构-重置。
  关键词:遗址;形式;自由;颠覆;解构;抽象;重置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一 、“遗”与“址”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面对一个已经遗失了的建筑群落,人们沉默,因为眼前的“断碣残碑”似乎在远古时代便在这里了,没有人怀疑过这座穷尽人类所有浪漫幻想的建筑群曾经的存在。人们需要记忆,需要祭奠,但似乎过去得太久太久了,在碎石与杂草丛前,悲痛的人们也只有沉默了。
  美国著名建筑家路易斯·康认为物质是耗掉了的光。这座曾经美轮美奂的东方园林到底耗去了多少“光”呢?恐怕没有人能够算得清楚。然而,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震荡中化为裸露的土地和石块的圆明园,又将这凝固了的光遗失在了何处呢?其实就在人们心里,它化作了脸上的沉默,心中的呐喊,就像一颗恒星的死亡,凝结了无法计数的“光”的圆明园,终于坍缩成了一处基址。对于光而言就是一个黑洞,无论多少呐喊,多少“光”都无法填满这屈辱的深渊。
  如今的“遗址”,恐怕就只剩下“址”了。所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址”可以说是再纯净不过了,她是那么安详,静静的阅读着大地的日出日落和花开花落。擅用砖石结构的人们就幸运多了,从被誉为古代世界上七大奇观的古巴比伦的“通天塔”、“空中花园”,地中海海滨的阿泰密斯神殿,罗德岛上的太阳神巨像……到古希腊雅典卫城的那座著名的帕提侬神庙,罗马城中那座宏伟的竞技场,奥林匹斯山上的许多举世闻名的大型古建筑。那里的人们可以与那些逝去了的光面对面地交谈,而当我们面对着纯净的“址”时,只能让光在心中像岁月般默默地流淌吧。
  
  二、形式与自由
  古人的这种种伟大的创造,千百年来经历磨砺,或毁于天灾,或毁于战祸,或被时间销蚀,有的成为废墟焦土,有的留下残垣断壁,但它们已经不存在了,而它们留下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
  “遗失”的文明以精神的形式在激励着中国人不断的创造崭新的文明,而静静躺在北京市西郊的圆明园基址却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与城市的肌理中。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时固态形式对于圆明园而言已经不再是京城西郊的一块废墟这么简单的事了,时过境迁,它已成为新北京城市肌理上的一块疤痕。
  不知不觉间,现在的人们提及圆明园或是进入圆明园,就会被套入一个公式中:即无论人们在等号的左边进行如何复杂的动作(运算),等号的右边永远是爱国、自强、民族等同类结果。时间变化了,形式的束缚感似乎越来越来大。在被各种功能性的地块包围中的圆明园基址处于一个越来越尴尬的地位:它的西部是同样著名的颐和园,但早已成为了成熟的旅游风景区;东部和南部分别是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高等学府周围也形成了力量雄厚的高端产业园区;北部也迅速崛起了新的高技术产业区。本身以固态形式无法承载遗失文明的圆明园,更以一种“不作为”的形式恶化区域的发展环境——一个占地5200亩且功能单一的地块,我们很难不为它的未来担忧。
  当下我们似乎呼吁更多的是民主,民主就是政治上的自由。我们不参与政客之间的讨论,但可以在生活和空间设计方面发现更多的问题。比方说:上文提到的固态形式的问题,我们为何不转换一下思路,用一种自由的立场来参与到关于形式问题的讨论中呢?
  形式与自由的对立其实由来已久。举例来讲,这种对立在政治上体现为国家与民主之间的相互对立,在经济上则体现为供、需双方之间的对立关系。这两种对立的情形都属于形式与自由的关系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社会应该逐步从形式——国家、供方为主的时代转向自由——国民、需方为主的时代,并辩证地促进这种观念的转变。
  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面对一片“不作为”的固化形式,反而应以自由的方式解放蕴涵于其中的历史、教育意义并释放民族精神。这种积极的语言符号不应作为形式而存在,当它成为自由而被释放时,也就意味固有形式的轉化,更明朗的局面也会出现——人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进入无拘束(围墙)的场地,在这里会出现多种可能性的活动而非单一且概念混杂性的游园。当空间自由了,人们的多种愿望可以自由实现,园区曾经的历史意义(而非古建的空间意义)及一系列的民族意义和爱国精神才得到常驻人们心中,而后发扬光大。
  
  三、颠覆且彻底
  我们需要追求自由,就像革命一样,自由的获得是需要代价的。对于固化形式,折衷妥协只能像药物对于绝症者一样,无法避免最终的死亡。我们要用新的思路从结构上颠覆并改变原来的形式,这样会产生让人振奋的新局面。
  首先,这一切应该发生在语汇上,一个新思路的延伸不应逃避既成的思想,对于圆明园在崩溃前的形状,人们用了许多极端的词语加以描绘如:辉煌、壮丽、绝伦、独一无二等;在它瓦解之后,人们有用片面的爱国情绪来渲染氛围如:国耻、遗恨、屈辱、衰兴、曾经的辉煌等。既然时代是发展着的,这个时代需要“自由”,上文那些口号般的语汇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形式”——僵化体制,我们应该在一个民主的时代,颠覆这些概念将其化解为基于热爱生活层面之上的沟通语言。我们倡导“融合”、“交流”、“沟通”——自由,颠覆口号般的“隔离”、“攻击”、“盲目”、“混乱”——形式。
  有了上面这些概念的理解为基础,接下来,这一切就会发生在实体空间中。现有空间体系的暗示使人们茫然于古建筑不存在于场所引起混乱秩序,管理者做出的行动也不过是推动圆明园更快地成为新的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公园。人民公园没有错,因为它属于20世纪60、70年代,但在这个新时代,已经僵化了的形式需要被富于自由精神的形式代替。可进入式、具有交流空间、非中心、重组结构的空间语汇应介入到圆明园遗址中。非自由空间应被彻底颠覆,否则依然无法超越形式的局限。
  
  四、解构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共存的时代,是一个中庸的时代,是一个折中主义的时代,当然也应该是一个理论宽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向形式妥协,尤其是对一个已经失去效力的框架,我们既然无法沿着它原来的轨迹走得更远,索性就干脆偏离它。对于一个建筑不在场的山形地貌,难道我们还要重复原有路径吗?
  也许这将面临对形式的肢解,对经典——圆明园的原始空间布局的叛离,对社会肌理的重新认知。我们需要反传统,反对一元中心,反对过时的逻辑,并将自由植入其中。在非理性的描述中,我将元级的价值核心与自由并置,渗透到新的组织构成中,形成新的有意义的空间关系。
  对旧组织进行破坏,用核心价值与新的构架关系填充其中,虽然背离传统,但更是经典的延续。贝聿铭在面对卢浮宫扩建项目时,就回避了卢浮宫后院环绕的古典主义给定的“语境”,从地下开掘空间,这样只有在“后院”广场中间突出一个体量不是很大的透明玻璃金字塔,反而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对比效果”,使这个古老的大院空间有了新意。贝聿铭在拿破仑广场中心建造的切入式的构筑物,将原来要走1000米的路,成为100米左右。金字塔形是占地面积最大,体积最小的形态,透过它大量的阳光射入到地下的中庭,使整个观览的过程变得比原来明朗了许多,卢浮宫正以新的沟通形态延续着它辉煌的生命。这不正是民主和自由之缩影吗?
  
  五、抽象化并重置
  原始的因果关系面临着解体、脱离、割裂。我们从不迷信任何一种模式、一种主义,这其中也包括以非中心、非传统、分解性为核心的解构主义,对于一处真实的场地,作为一名具有东方精神的设计者,不能割裂的是场地的文脉,尤其是圆明园基址这种特殊的场地。古典主义的审美核心将被重置。
  对于圆明园自由化的设想,并不是以非理性开始的。那些曾经存在的建筑群落——精美复杂的建筑结构、严谨缜密的空间关系都随着建筑物被毁灭而化为乌有。圆明园也是因为关系的消失而不再感人。雨果在诗中美妙绝伦的描述是多少人心头一直萦绕着的梦啊,要人们感动并为之或爱或恨,就不能错过这感人的元素。我们伸张自由,就要将审美核心抽象化。我们需要非理性的自由,但也要使抽象物具有“联系”和“回忆”的内容。
  这种手法就使解构主义手法介入了“类型学”的内容。从罗西那儿我们可以感受到所谓建筑的“类型学”是一个简单明了的东西,不过是把他生活的古罗马建筑“简化”一下罢了。罗西对古典类型进化选择、简化。比如古罗马拱劵、穹顶、柱廊、台阶、哥特式尖顶等,这些他生命“记忆”中的形式,都被他有分寸地简化了,但他保留了去大致的形象:线角、投影、质感……古罗马的形象如梦一般的浮现在罗西的记忆中。这些黄昏夕阳的形象与罗西的生命、身体联系,构成了罗西作为一个“儿童”的心灵史。他用自己熟悉的记忆中的形象构筑了街道,这些被称为“场所”的画面,潜在的与他的身体和精神融合为一体,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就是他记忆的城市,他的“家园”。
  这些抽象化的形象,抽象化的记忆,就是他抽象化的家园。我们叛离形式,重置自由,就是同样要把感动我们的形象,感动我们的记忆,转化为抽象化的构筑形象,在簡化的抽象物中那些美好的记忆,动人的联想才会被物化,并以最直接的形式传达给每一个场所内的人,这便是抽象化的力量,当一切自由被以解构状态重置到基地平面上时,民主、自由将得以释放。
  那种已经被人们所确定了的,发生在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断裂,实际上切断了20世纪晚期人们心中与传统的重要联系,这是一种很难再修复的断裂。对于历史遗留的颠覆、解构、重置是对于一种生存模式的探讨。在一个美学、技术与生态的信念都摇摇欲坠的时代,我们所要求的恐怕只有追求自由而已。
  
  参考文献:
  [1]中国圆明园学会.圆明园.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隈研吾.负建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菲尔·赫恩.塑成建筑的思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尹国均.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王道成.圆明园重建大争辩.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路桥施工项目企业的规模以及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路桥施工项目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路桥施工项目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并且路桥施工项目能否顺畅地进行下去,前提就是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能否发挥其作用。本文根据路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路桥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路桥工程施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路桥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质量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隐患及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则各部门应该强化对工程试验检测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提高试验检测责任心,并积极履行相关职责。  关键词: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路桥工程试验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公路和道路的不断发展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对路面的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改性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是掺加了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造价高,对路基和路面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谨控制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  关键
期刊
摘要:路桥工程的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施工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影响路桥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要保证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从方方面面的每个细节做起。本文主要对路桥工程试验检测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路桥工程;试验检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试验检测作为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其是指对某施工项目或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同时根据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装施工图纸绘制的准确性,引起对绘制施工图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建筑装饰施工图的重要性和特点、建筑装饰施工图图纸组成,以及绘制施工图的难点问题这三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装饰施工图绘制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在建筑工程过程中,施工图纸尤为重要,是整个施工资料中最重要的资料。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指导施工的依据。换句话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土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促进建筑工程事业健康长远发展,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剖析了土建施工中的常用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土建施工 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推进的重要方式。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就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社会性问题,而其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指标,它的快慢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本文主要对影响工程管理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希望能对提高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影响因素;相应措施  
期刊
摘要:现代的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的结构比较明显,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很容易出现因外界温度的变化,建筑体出现裂缝的现象,如果建筑结构不够稳定这种裂缝很容易产生整体的建筑安全事故,威胁到今后住户或者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技术控制可以有效缓解因混凝土结构出现的施工裂缝。本文将对后浇带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分析,介绍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代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效果。  关键词:后浇带;功能;施工
期刊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技术能为各阶段的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使得建筑物的施工符合设计的要求。在房屋建设过程当中工程测量的涉及面最宽,所进行的工作也是很麻烦的,在工作当中不能出现一丝误差,对基础施工测量,主体施工放线以及复核审查等方面,一定要做到详尽细致。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不得不引起房建工程管理人员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房屋,施工技能,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结构设计的优劣对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工程技术人员要结合专业知识、施工技术要求、  地质情况、开发商设计要求等,合理设计建筑物高度和建筑结构。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用到许多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用的最多,最为重要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