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导入能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具体来说,问题导入可为授新课铺路、可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形成生生互动局面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
G623.5
一、導言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能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好的导入则阻碍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教学取得成功的障碍。因此,新课导入越来越被教育者重视,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具有重要意义。而问题导入属导课的一种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强调问题情境下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设计恰当的问题,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研究过程中,我大胆实践,对于如何有效、高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导学”,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个先“悟”后“学”的过程。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二、“问题导课”例谈
1.旧知——问题导入为授新课铺路
前期问题是指和本课教学相关的前期学习中的旧知,教师可以创设复习旧知的情境,内容可以是口算、笔算等,也可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小实验等活动的进行对旧知进行回顾。前期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服务。
在连除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前期问题是复习口算:48÷2;750÷5;45÷3÷5;280÷(7×4);3600÷9÷2;400÷(10×4)。
通过对前期的旧知回顾,复习了一位数除多位数、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为新授内容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2.问题引领——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创设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计算量较小、理解较容易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引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目的。引领问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教学重、又决起到铺垫作用,是较浅显的核心问题的简单呈现。学生通过问题的引领,能够初步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起点较低但又和教学重难点密切联系的引领问题:
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600个气球,分给3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得几个气球?
通过这个引领问题,学生基本掌握了已知总数和份数或每份数,求每份数或份数用除法计算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核心问题——生生互动
核心问题是突出教学重、难点设计的核心问题,可以是教材中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师的专利,因此,我们更希望教师通过有效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创造性地学习。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那么导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充分地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核心问题是我出示了例题的数学信息:
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600个气球,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先进行了独立思考,然后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了“每个年级分得几个气球?”、“两个年级共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几个气球?”的数学问题。在问题的共享中,形成了生生互动的局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巧妙设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设疑”作为教学活动的先导,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途径。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时,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并去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入时,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问题,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解决突发的状况。但问题导入不适用
于所有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小数除以小数》导入片段。
(上课后,老师出示本课例题:0.459÷0.09)
师:同学们,你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生1:可以将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小数同时扩大1000倍,这个算式就变成整数除法。
我们知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答案。
生2:我直接模仿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这里除数有3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生3:我给两个数加上单位,就变为0.459米÷0.09米,再将它们转化成单位是“毫米”的算式进行计算,即459毫米÷90毫米,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学习过。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这道算式是怎样计算的。
在这里,老师有意识地提出了一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产生各种想法。课堂气氛较活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5.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体现学生探究、研讨和创造的过程,在留有自主探究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问题导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要”:
一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便于学生由旧的知识发现新知识;二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中进行学习;三要做到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着兴趣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和快乐的心境中进行学习,在兴奋的激情中融化吸收新知识,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下得到发展,从而改变了生硬、呆板地强制学习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在“兴趣促学”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应用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导,而且要善导。虽然导入只是课堂教学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作用还没有以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它是整个教学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教学目标。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关注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
参考文献:
[1]田利红.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
G623.5
一、導言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能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好的导入则阻碍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教学取得成功的障碍。因此,新课导入越来越被教育者重视,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具有重要意义。而问题导入属导课的一种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强调问题情境下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设计恰当的问题,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研究过程中,我大胆实践,对于如何有效、高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导学”,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个先“悟”后“学”的过程。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二、“问题导课”例谈
1.旧知——问题导入为授新课铺路
前期问题是指和本课教学相关的前期学习中的旧知,教师可以创设复习旧知的情境,内容可以是口算、笔算等,也可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小实验等活动的进行对旧知进行回顾。前期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服务。
在连除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前期问题是复习口算:48÷2;750÷5;45÷3÷5;280÷(7×4);3600÷9÷2;400÷(10×4)。
通过对前期的旧知回顾,复习了一位数除多位数、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为新授内容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2.问题引领——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创设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计算量较小、理解较容易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引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目的。引领问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教学重、又决起到铺垫作用,是较浅显的核心问题的简单呈现。学生通过问题的引领,能够初步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起点较低但又和教学重难点密切联系的引领问题:
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600个气球,分给3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得几个气球?
通过这个引领问题,学生基本掌握了已知总数和份数或每份数,求每份数或份数用除法计算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核心问题——生生互动
核心问题是突出教学重、难点设计的核心问题,可以是教材中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师的专利,因此,我们更希望教师通过有效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创造性地学习。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那么导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充分地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核心问题是我出示了例题的数学信息:
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600个气球,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先进行了独立思考,然后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了“每个年级分得几个气球?”、“两个年级共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几个气球?”的数学问题。在问题的共享中,形成了生生互动的局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巧妙设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设疑”作为教学活动的先导,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途径。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时,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并去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入时,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问题,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解决突发的状况。但问题导入不适用
于所有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小数除以小数》导入片段。
(上课后,老师出示本课例题:0.459÷0.09)
师:同学们,你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生1:可以将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小数同时扩大1000倍,这个算式就变成整数除法。
我们知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答案。
生2:我直接模仿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这里除数有3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生3:我给两个数加上单位,就变为0.459米÷0.09米,再将它们转化成单位是“毫米”的算式进行计算,即459毫米÷90毫米,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学习过。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这道算式是怎样计算的。
在这里,老师有意识地提出了一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产生各种想法。课堂气氛较活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5.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体现学生探究、研讨和创造的过程,在留有自主探究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问题导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要”:
一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便于学生由旧的知识发现新知识;二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中进行学习;三要做到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着兴趣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和快乐的心境中进行学习,在兴奋的激情中融化吸收新知识,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下得到发展,从而改变了生硬、呆板地强制学习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在“兴趣促学”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应用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导,而且要善导。虽然导入只是课堂教学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作用还没有以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它是整个教学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教学目标。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关注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
参考文献:
[1]田利红.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