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特点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童是一位才华横溢、颇具个性的作家,他对色彩独具匠心的运用是其区别于其他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表现。在色彩语言的创作中,苏童借鉴了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赋予事物新的色彩,颠覆了传统的色彩意象。他用陌生化的色彩语言营造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开创颜色新的所指含义,增加了读者的阅读美感。
  色彩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得当的色彩语言可以起到点染环境、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和强化主题等作用。苏童作为一个在色彩语言创作上独具匠心的作家,在其创作的文本里,不论题目、意象或者內容中的表达出现了大量的色彩词,因此对其色彩语言特点的把握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苏童笔下的想象世界。
  一、具有绘画技巧的色彩美
  苏童的文本具备绘画作品的美感,其中对色调的运用发挥了他娴熟的绘画功底。绘画作品里不同色彩的组合可以奠定整个画面的基调,色调对绘画作品起到烘托气氛、意境和情调的作用。苏童小说中对色彩的运用正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主观处理来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例如,小说《妻妾成群》中这样描写道:
  “后花园的墙角那里有一架紫藤,从夏天到秋天,紫藤花一直沉沉地开着。颂莲从她的窗口看见那些紫色的絮状花朵在秋风中摇曳,一天天地清淡。她注意到紫藤架下有一口井,而且还有石桌和石凳,一个挺闲适的去处却见不到人通往那里的通道上长满了杂草。蝴蝶飞过去,蝉也在紫藤花上面唱歌。”
  文中“紫色”是整个画面的主色调,苏童用生长在陈府荒凉之地的紫藤花渲染颂莲悲凉的人生境遇。忧郁又哀伤的紫色和冷色调的杂草相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协调又不失意境的画面,给人视觉审美和情感上强烈的冲击。这种搭配使颂莲的寂寞跃然纸上。
  “训练营是几排红瓦白墙的平房,周围有几株桃树。当他们抵达的时候,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好,也就是这些桃花使小萼感到了一丝温暖的气息,在桃树前止住了哭泣。”(《红粉》)
  在这段话中,红墙白瓦的平房和几株桃树凄美可感,当粉色作为基色调星星点点铺在读者想象中的画面上时,读者很容易将小萼和粉色联系起来,因为粉色象征着可爱烂漫的少女,而小萼感到了温暖正是因为粉色的桃花让她想起自己美好又感伤的青春年华。
  二、颠覆传统的色彩意象
  自然色彩进入文学领域后,经过读者反复体验形成相对稳定的色彩认知心理,作家利用这些稳定的心理认知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寻求和读者之间的审美共鸣。在色彩运用上,苏童却游刃有余地把色彩当成一种叙事成分,适当在其中融入了自我创造的元素,造成了对色彩传统意象意义上的颠覆。
  苏童笔下的红色是一种指向黯然情绪的灾难红,预示着最终结局的衰亡,这是对传统红色吉祥喜庆的内涵一次截然不同的反叛。腥红色的罂粟花是苏童创造出来的最为成功接近死亡和衰落的颜色意象,“春天的时候,河两岸的原野被猩红色大肆入侵,层层叠叠,气韵非凡,如一片莽莽苍苍的红波浪鼓荡着偏僻的乡村,鼓荡着我的乡亲们生生死死呼出的血腥的气息”。这里的红色象征着一种糜烂腐败的生存状态。
  在苏童的文本里,蓝色也是一个较为固定和有明确所指的色彩,他给所有悲剧人物投以蓝色的光。“沉草记得姐姐散发披垂满目蓝光的样子,她真的像猫一样被姜龙挟在臂弯里,白色绸袍在挣扎中撕得丝丝缕缕”,这些蓝色的色彩意象最终无不例外都将女性的生命带向死亡。人们往常的视觉经验认为蓝色是一种博大的色彩,象征着永恒和平静。苏童却颇有深意地赋予了它死亡的色彩,在“蓝色”的蛊惑下人们在宿命的死亡屋子里无处可逃。这种颠覆色彩往常意义的方法增加了苏童小说的感染力。阴森瑰丽的色彩意象使小说散发出一种颓废的美感,衰败的暮气飘散在小说里的每个角落。
  三、异化事物的本色
  在日常事物的描写上,苏童往往不会忠于事物的本色,而是使事物偏离原本的常态,突破常规地赋予事物新的色彩。这种结合了主观的个人情感的创新并不追求外在色彩的逼真,而是追求文章的内在意蕴和读者感受的最大化,对主题的突出起着特殊的效果。
  “平原上的战争是一朵巨大的血色花,你不妨把腊月十五的雀庄一役想象成其中的花蕊,硝烟散尽马革裹尸以后战争双方吸吮了足够的血汁,那朵花就更加红了,见过它的人对于战争从此有了一种强烈而腥红的回忆。”(《三盏灯》)
  原本是无法具体可观的“回忆”,苏童却赋予了它“腥红”的色彩,这样的颜色形容词使战争洗礼后破败衰落的雀庄一下子变得真实可感。苏童还擅长改变事物原本的色彩,如“两个女佣守着锅下的火,发现小姐在水中与她故世的母亲如出一辙,眼睛绿得让你生出寒意”。“绿色”的眼睛是苏童赋予这些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女子的颜色,这种色彩变异造成一种阅读上的阻碍,让读者在违背常态的反差中扩大了自身的想象空间,感悟文中人物形象的真实境遇和情感。
  四、结语
  黑格尔认为:“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的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思的一种功能,所以是再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苏童对色彩得心应手的运用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天赋气质正是他个人才气的体现,对其叙事中色彩运用方式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走进苏童脑海中的想象世界和他所营造的瑰丽世界和感伤传奇。
  (汕头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相关人员在旧水泥混凝土上添加沥青,在有关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往往会发生裂缝的情况,从而致使路面出现开裂的现象。依据此类问题,本文将某一工程作为案例,从该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路面采取碎石化的处理手段进行分析,旨在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而且也能够增加使用时间。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公路事业也在日益改变,同时也对其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旧路面
摘要:在班主任的生涯中有很多的困惑,有很多无奈。就拿班里的偷窃事件来说,有很多次同学的东西不见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当天清查,当堂清查,结果一无所获,怀疑的对象,随便怎么问也问不出结果,真令我头疼。有时只是讲一些狠话吓唬吓唬,还可以管一段时间。本文以我班一学生偷窃行为为切入点,对小学生德育工作进行反思。  关键词:小学生;偷窃行力;反思;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  开学第一天,我们班转来了
无论是《伤逝》中的涓生,还是《虹》里的韦玉和梁刚夫,这些男性都扮演了知识女性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形象。不同的男性导师,对于女性的成长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子君与梅行素同是知识女性、同为出走的娜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她们身边的男性导师是负有重大责任的。通过观察、分析这几位不同形象的“男性导师”,人们能够发现他们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发生的巨大改变。而正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为“娜拉”
期刊
摘 要:钢结构建筑工程由于其结构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取代了传統的砖混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由于钢结构建筑工程在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施工质量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如何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本文对钢结构建筑施工质量监理结合工作经验谈点体会,与同行共商榷。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随着社会各界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钢结构建筑工程的优越性
杨之光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国人物画家,在60年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中,创作了有时代气息的一系列经典作品,诸如《一辈子第一回》《雪夜送饭》《浴日图》《难忘的岁月》《矿山新
《薛伟》出自于唐代笔记小说《续玄怪录》,在宋代存于改写话本《警世恒言》中,题为《薛录事鱼服记》,它讲述的是人幻化为鱼形、人心鱼形的故事。唐宋时期的传奇和笔记小品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小说特征,故事的叙事性趋于完整,叙事方法逐渐多样。《薛伟》在叙事学方面的特点比较突出,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序、叙事层次和叙事方法对《薛伟》此文的叙事方式和特点进行探讨。  《薛伟》是唐代笔记小说中一篇比较特殊的
期刊
●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研究部主任文策尔,盖斯勒(P.Wenzel Geissler)和英国剑桥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费迪南·奥克沃诺(Ferdinand Okw
要谈高校书法专业的问题,必须从当代书法的状况,乃至整个书法群体谈起。当代书法家的状态可以说“与古不接,于今不立”。何谓“与古不接”?古代书法是文人的基本素养,许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