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不知不觉间,我在人民海军舰艇部队已经服役了近30年。看着仍然光洁的外表,我惊讶于自己竟已是一艘超期服役4年的老船了。从诞生到现在,我与英勇的水兵并肩作战,斗狂风,战恶浪,将心血与汗水洒满南海诸岛,在广袤的海洋国土上留下了无数蓝色航迹。
30年前的今天,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1979年8月,广州造船厂。盛大的开工典礼上,工人们欢呼着向世人宣布:中国第一艘功能齐全、吨位最大、专用于岛屿补给的运输船即将出世!一年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被命名为“功臣号”,开始了自己的大海之旅。我的任务是:给西沙、南沙群岛运送物资和人员。从此,浩瀚的南中国海有了我们运输船的雄姿。从与大海亲密接触的那一刻起,我便告诉自己,绝不能辜负大家的殷切希望,绝不能给“功臣”这个称号抹黑,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功臣。
西沙“处女航”
记得那是1981年,入列的第二个月,我接受了平生第一个任务:运送国防物资和给养到南沙。当时的南沙形势还很危险。因为担心发生冲突,临行前我连裹尸袋都备好了,战士们写遗书、表决心,场面之壮烈气吞山河。经过80多个小时的长途远航,终于到达永暑礁。那时,永暑礁驻守着一个班的兵力,住的是用竹子搭建的高脚屋,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吃水较深,我不能停靠礁盘,只能放小艇将物资给养一点一点运上岛去。下午落潮时,小艇也搁浅了,船员们就跳进齐腰深的海水,凭肩顶,靠手推,脚板被锋利的珊瑚刺破是常事。整个过程,4门14,5mm机枪时刻注视着周围的海空情况。那次,我不仅带去了急需的战备物资,还带去了“精气神”。守岛官兵头一回看到大块头的运输船,纷纷向我挥手致意呢!就这样,我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处女航”。
每月跑西沙送油送水,不定期向南沙运物资,这是我雷打不动的工作。转眼4年过去了,按照计划,我第一次回到“娘家”——广州造船厂,进行维修保养。见到昔日的船坞、码头还有工人,倍感亲切。那次,我多了几样新式雷达,电台,导航设备也升级了。通信导航能力大大提高,定位精度更加准确。在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我深感责任重大。
大船建机场
西沙要建永久性机场了,这样可以让战备巡逻飞机飞临南沙。我有幸成为指挥部下属的水上运输大队的一员。7月13日开始第一个航次,我装载了300多吨水泥、沙石等建筑物资和近400名施工人员,安全到达西沙永兴岛。那一年,南海的寒潮出奇的多。寒潮一来,风起浪涌,船大多不能出航。一次,为了及时给岛上军民送去生活物资,我和战友不顾海况恶劣,顶着风浪起航。当时海上浪高5~6米,横摇达20°,已经超出设计标准的极限。船员们用背包绳将自己捆在战位上,边吐边值班。到西沙时,军民们几乎快断粮了,看到如期送来的物资,都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他们在码头拉起横幅高喊:830万岁!我知道,他们从心底里佩服水兵。就是这次,22个小时的航程,我们竟用了39个小时!经过3年建设,西沙机场终于崛起在祖国的南端。3年来,我前后运输物资100余趟,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也赢得了“西沙生命线”的美誉,并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功臣!
遭遇“土台风”
新装备不断列装,同级运输船从原来的1艘增加到3艘,阵容不断扩大,我也从“新兵蛋子”渐渐成为老兵。装备逐渐老化,身体不断遭受高盐高温高湿的侵袭,有点力不从心。2004年,在我服役期满后,破天荒地再次进厂保养。出厂后,我继续发挥“老功臣”的余热,除担负正常的运输任务外,还担负新战士培训和文艺演出呢。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7月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宋祖英等著名艺术家,就是我载着他们乘风破浪驶往西沙的!那一次,航行路上遇到“土台风”。这种台风来势猛、强度大,没有规律性,最难对付。船刚出港就已摇得厉害,三四米的浪将很多演员吓进了船舱。被官兵们尊称为“宋大姐”的宋祖英坐在驾驶室说:“我是老海军,出海是家常便饭,没事的。”那次西沙之行,守岛官兵喜出望外。他们没想到这样的大风浪,我们都来了。
现在,我已进入了退役倒计时。看着水兵们不舍的眼神,我的心里也很难过。为了可爱的战友,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静谧的军港,缕缕海风吹来,军旗在肩头迎风招展。我憧憬着未来新的“功臣号”,那该是一艘功能更加强大、使命更加光荣的综合性运输船吧,衷心祝愿它再立新功!
30年前的今天,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1979年8月,广州造船厂。盛大的开工典礼上,工人们欢呼着向世人宣布:中国第一艘功能齐全、吨位最大、专用于岛屿补给的运输船即将出世!一年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被命名为“功臣号”,开始了自己的大海之旅。我的任务是:给西沙、南沙群岛运送物资和人员。从此,浩瀚的南中国海有了我们运输船的雄姿。从与大海亲密接触的那一刻起,我便告诉自己,绝不能辜负大家的殷切希望,绝不能给“功臣”这个称号抹黑,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功臣。
西沙“处女航”
记得那是1981年,入列的第二个月,我接受了平生第一个任务:运送国防物资和给养到南沙。当时的南沙形势还很危险。因为担心发生冲突,临行前我连裹尸袋都备好了,战士们写遗书、表决心,场面之壮烈气吞山河。经过80多个小时的长途远航,终于到达永暑礁。那时,永暑礁驻守着一个班的兵力,住的是用竹子搭建的高脚屋,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吃水较深,我不能停靠礁盘,只能放小艇将物资给养一点一点运上岛去。下午落潮时,小艇也搁浅了,船员们就跳进齐腰深的海水,凭肩顶,靠手推,脚板被锋利的珊瑚刺破是常事。整个过程,4门14,5mm机枪时刻注视着周围的海空情况。那次,我不仅带去了急需的战备物资,还带去了“精气神”。守岛官兵头一回看到大块头的运输船,纷纷向我挥手致意呢!就这样,我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处女航”。
每月跑西沙送油送水,不定期向南沙运物资,这是我雷打不动的工作。转眼4年过去了,按照计划,我第一次回到“娘家”——广州造船厂,进行维修保养。见到昔日的船坞、码头还有工人,倍感亲切。那次,我多了几样新式雷达,电台,导航设备也升级了。通信导航能力大大提高,定位精度更加准确。在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我深感责任重大。
大船建机场
西沙要建永久性机场了,这样可以让战备巡逻飞机飞临南沙。我有幸成为指挥部下属的水上运输大队的一员。7月13日开始第一个航次,我装载了300多吨水泥、沙石等建筑物资和近400名施工人员,安全到达西沙永兴岛。那一年,南海的寒潮出奇的多。寒潮一来,风起浪涌,船大多不能出航。一次,为了及时给岛上军民送去生活物资,我和战友不顾海况恶劣,顶着风浪起航。当时海上浪高5~6米,横摇达20°,已经超出设计标准的极限。船员们用背包绳将自己捆在战位上,边吐边值班。到西沙时,军民们几乎快断粮了,看到如期送来的物资,都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他们在码头拉起横幅高喊:830万岁!我知道,他们从心底里佩服水兵。就是这次,22个小时的航程,我们竟用了39个小时!经过3年建设,西沙机场终于崛起在祖国的南端。3年来,我前后运输物资100余趟,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也赢得了“西沙生命线”的美誉,并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功臣!
遭遇“土台风”
新装备不断列装,同级运输船从原来的1艘增加到3艘,阵容不断扩大,我也从“新兵蛋子”渐渐成为老兵。装备逐渐老化,身体不断遭受高盐高温高湿的侵袭,有点力不从心。2004年,在我服役期满后,破天荒地再次进厂保养。出厂后,我继续发挥“老功臣”的余热,除担负正常的运输任务外,还担负新战士培训和文艺演出呢。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7月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宋祖英等著名艺术家,就是我载着他们乘风破浪驶往西沙的!那一次,航行路上遇到“土台风”。这种台风来势猛、强度大,没有规律性,最难对付。船刚出港就已摇得厉害,三四米的浪将很多演员吓进了船舱。被官兵们尊称为“宋大姐”的宋祖英坐在驾驶室说:“我是老海军,出海是家常便饭,没事的。”那次西沙之行,守岛官兵喜出望外。他们没想到这样的大风浪,我们都来了。
现在,我已进入了退役倒计时。看着水兵们不舍的眼神,我的心里也很难过。为了可爱的战友,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静谧的军港,缕缕海风吹来,军旗在肩头迎风招展。我憧憬着未来新的“功臣号”,那该是一艘功能更加强大、使命更加光荣的综合性运输船吧,衷心祝愿它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