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可挑食的宝宝却越来越多,很多妈妈都为此烦恼。确实,宝宝消耗大,食量小,如果吃的不平衡,很难保证营养,怎么办呢?
高发问题:肉与蔬菜的博弈
肉和蔬菜都是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但在宝宝那儿,却往往被对立起来,偏爱吃肉和偏爱吃菜的宝宝都大有人在,尤其是“就爱吃肉的”。
典型肉宝宝:
洋洋3岁了,特别爱吃肉,没肉就不肯吃饭,而且不吃完桌上的肉绝不放手。洋洋妈每每看着宝宝吃肉既高兴又担心,因为觉着宝宝多吃肉是好事,却又担心吃太多。该怎么办呢?
典型菜宝宝:
玲玲1岁以前就基本把各种食物都加全了,各种肉、鱼也都吃,挺好的。但最近几个月,不知道为什么,不吃肉了,只吃蔬菜,偶尔把肉剁碎后放在饭里勉强能吃一点,玲玲妈很担心。
专家指导:
肉类本身有特殊的口感与香味,是无法抗拒的美味。然而肉类摄入过多,饱腹感就比较强,会影响宝宝对其他食品的摄入,导致宝宝超重甚至肥胖。一般7~12个月的宝宝每天吃肉量控制在25~50克,1~3岁的宝宝每天吃肉量控制在50~100克比较合适。
蔬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油、糖等高能量食品以及精制食品摄入过多的现代人来说,让宝宝从小养成爱吃蔬菜的习惯很重要。7~12个月的宝宝每天果蔬的推荐量是50~100克,1~3岁的宝宝则是100~150克。
妈妈这样做
宝宝挑食有原因
宝宝挑食往往都是有原因的,不熟悉某种食物,不喜欢某种做法,感觉味道难以接受等等。宝宝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妈妈认真地去观察,明确宝宝挑食的原因是最重要的。宝宝的味觉和嗅觉特别敏锐,比如说,外面买的肉可能有污染,或味道不对,成年人吃不出来,宝宝却能感受到。不妨换个地方购买有机食品,或者换个肉类、蔬菜的品种,多换一些做法。孩子是不定性的,不要因为短时间不吃就以为他会永远不吃。
松软易嚼才爱吃
以宝宝不喜欢某类食物的做法为例。宝宝的味觉比成人灵敏,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比成人的弱,所以给宝宝准备膳食,一定要和成人的区分开来,要做得熟烂、松软、易嚼、清淡,块切小一点。蔬菜可以煮软一点,哪怕损失点维生素C,总比不吃强多了,要知道还有很多不怕热的营养素呢。
妈妈做菜巧心思
比如把宝宝不喜欢的食物“藏”在爱吃的食物里,例如做丸子、做饼、做饺子、做炒饭、做汉堡等等;再比如把蔬菜类食物做的颜色丰富一些、形状花哨一些,吸引宝宝注意力。
即兴讲个小故事
用宝宝喜爱的小动物、玩具或者周围的事物为例,即兴给宝宝讲个小故事,在宝宝转移注意力的同时,大口大口地将宝宝拒绝的食物喂进去吧!如果妈妈的即兴才华能让这一餐的食物当上主角,很有可能会引起宝宝对不喜爱食物的兴趣哦!
常见问题: 调味品的困惑
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在给宝宝准备饮食的时候,这也是常常困惑妈妈的问题,到底能给宝宝放多少盐?而“糖”这种让妈妈又爱又恨的食物,吃还是不吃?
典型糖宝宝:
欢欢2岁了,最近特别喜欢吃甜的东西,比如糖、甜食,水果也喜欢吃甜的,而且越甜越好,给他换别的口味,他就拒绝食用。
典型盐宝宝:
东东5个月时,奶奶就让吃盐了,说要不然不长力气。东东1岁以后就和家里大人吃一样的口味。现在,东东口味挺重,根本不吃清淡的蒸煮方法做出来的东西。
专家指导:
糖的诱惑是宝宝,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抵抗不了的。但是,吃糖过多对宝宝的伤害也是很大的:食欲下降,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营养失调,骨骼生长、牙齿健康和免疫力受影响、肥胖等。其实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只要宝宝每天的饮食中能够保证足够的主食、奶制品、水果等,就不会缺乏。如果实在有调味的需要,宝宝1岁以后,每天食物中的加糖量应该控制在10克以内,不要超过20克,也就是汤匙满满1匙的量。
盐的主要作用是给人体补充钠元素。但是宝宝的肾脏还未发育完全,如果摄入的盐过量了,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一般建议,在给1岁以内的宝宝准备辅食的时候,不要放盐;1~6岁不应超过2克。也就是说,1~3岁宝宝的盐量摄入只是成年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如果是口重的父母,应当按五分之一来考虑。
对于已经养成爱吃甜食习惯的宝宝,妈妈要有策略地给宝宝“减糖”。比如宝宝爱喝甜饮料,不爱喝白开水。妈妈可以一点一点降低饮料的浓度,再慢慢减少宝宝喝甜饮料的次数,或者用百分之百的果汁来代替,等等。
口味过重的宝宝一定要单独给宝宝准备膳食,比如炒菜出锅前,先把宝宝的盛出再加盐。其次,可以用其他调料来调味,酸味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坚持一段时间,宝宝就会适应淡味的。哪怕暂时少吃几口,也要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就注意,明显甜味、味道太浓的、有味精的、加香精的食品一律不给,连果汁都稀释到不甜。这样宝宝就容易接受各种味道清淡的蔬菜杂粮之类。否则早早适应了浓味食物,以后吃清淡天然食品就痛苦了。
少见问题:主食的担忧
1岁以内宝宝的主食是奶,1岁以后才是成人日常生活中的粮食类主食。只吃主食,或者不吃主食的宝宝比较少,但是一旦出现“挑”主食的情况,妈妈往往非常担心。
典型主食宝宝:
壮壮2岁了,一直以来就爱吃主食,米饭、馒头都喜欢,但是不爱喝奶,妈妈很发愁。
典型奶宝宝:
娇娇1岁多了,只爱吃奶不爱吃饭,吃饭最多五六口,再多吃就吐出来了。妈妈很担心,毕竟一岁多的宝宝,光靠奶是不能满足营养的。
专家指导:
一般推荐,4~6个月的宝宝,每天饮奶量应该在500~1000毫升,米粉25~50克;7~12个月的宝宝,饮奶量600~700毫升,粮食50~75克;1~3岁的宝宝饮奶量400~500毫升,粮食100~125克。
对于不爱喝奶的宝宝,妈妈可用奶和面,做成奶香馒头、奶香饼。或让宝宝尝试酸奶、奶酪等奶制品。宝宝一般都喜欢喝酸奶,保健价值甚至更高,1岁以后就可以喝了,和牛奶按同样数量替代即可。
对不爱主食的宝宝,可以尝试更多品种的淀粉类食品,比如土豆泥,蚕豆泥,煮豌豆,蒸藕、鲜玉米等,都含有不少淀粉,营养价值更高,替代一部分主食没问题。慢慢让宝宝接触新的食品,和宝宝一块儿尝试,也挺好!
终极问题: “挑食”不仅是吃的问题
如果宝宝只是短时间,或者只是对某一种食物不接受,那很正常,因为任何人对食物都有自己的偏好。但是如果宝宝不吃某一类的食物,那就是饮食习惯的问题了,准确地说那就是妈妈或者每天负责宝宝饮食的人要注意了。
言传身教
宝宝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如果发现妈妈对某种食品很厌恶,他肯定也不会吃的。宝宝也需要鼓励,如果餐桌上妈妈能够积极地鼓励宝宝尝试新的食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宝宝也会食欲大增,坦然平和地食用各种美味。
定时定点
妈妈要从小给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利于防止宝宝挑食,宝宝消耗大,但是胃的容纳能力有限,所以两餐之间很容易饿。妈妈一定要安排好宝宝吃东西的时间,认真选择给宝宝吃的零食,最好是适量的奶制品、坚果、水果等,不要吃糖、油炸食品或者膨化食品,更不要喝甜饮料。这样,宝宝到吃正餐的时候正好是饥饿的时候,饥饿是最好的动力。而宝宝有自己的餐桌、餐椅,或者有自己专有的位置,饮食环境安静、轻松,也非常利于宝宝能够专注地体会饮食的快乐。
天然多样
妈妈要带领宝宝学会爱上天然的滋味,这对于宝宝饮食习惯的培养很重要。不要给2岁以内的宝宝食用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食物。从宝宝添加辅食开始,妈妈就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找各种各样的食物给宝宝尝试。尝遍百味的宝宝选择多多,长大以后挑食的可能性也就很小了。
高发问题:肉与蔬菜的博弈
肉和蔬菜都是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但在宝宝那儿,却往往被对立起来,偏爱吃肉和偏爱吃菜的宝宝都大有人在,尤其是“就爱吃肉的”。
典型肉宝宝:
洋洋3岁了,特别爱吃肉,没肉就不肯吃饭,而且不吃完桌上的肉绝不放手。洋洋妈每每看着宝宝吃肉既高兴又担心,因为觉着宝宝多吃肉是好事,却又担心吃太多。该怎么办呢?
典型菜宝宝:
玲玲1岁以前就基本把各种食物都加全了,各种肉、鱼也都吃,挺好的。但最近几个月,不知道为什么,不吃肉了,只吃蔬菜,偶尔把肉剁碎后放在饭里勉强能吃一点,玲玲妈很担心。
专家指导:
肉类本身有特殊的口感与香味,是无法抗拒的美味。然而肉类摄入过多,饱腹感就比较强,会影响宝宝对其他食品的摄入,导致宝宝超重甚至肥胖。一般7~12个月的宝宝每天吃肉量控制在25~50克,1~3岁的宝宝每天吃肉量控制在50~100克比较合适。
蔬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油、糖等高能量食品以及精制食品摄入过多的现代人来说,让宝宝从小养成爱吃蔬菜的习惯很重要。7~12个月的宝宝每天果蔬的推荐量是50~100克,1~3岁的宝宝则是100~150克。
妈妈这样做
宝宝挑食有原因
宝宝挑食往往都是有原因的,不熟悉某种食物,不喜欢某种做法,感觉味道难以接受等等。宝宝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妈妈认真地去观察,明确宝宝挑食的原因是最重要的。宝宝的味觉和嗅觉特别敏锐,比如说,外面买的肉可能有污染,或味道不对,成年人吃不出来,宝宝却能感受到。不妨换个地方购买有机食品,或者换个肉类、蔬菜的品种,多换一些做法。孩子是不定性的,不要因为短时间不吃就以为他会永远不吃。
松软易嚼才爱吃
以宝宝不喜欢某类食物的做法为例。宝宝的味觉比成人灵敏,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比成人的弱,所以给宝宝准备膳食,一定要和成人的区分开来,要做得熟烂、松软、易嚼、清淡,块切小一点。蔬菜可以煮软一点,哪怕损失点维生素C,总比不吃强多了,要知道还有很多不怕热的营养素呢。
妈妈做菜巧心思
比如把宝宝不喜欢的食物“藏”在爱吃的食物里,例如做丸子、做饼、做饺子、做炒饭、做汉堡等等;再比如把蔬菜类食物做的颜色丰富一些、形状花哨一些,吸引宝宝注意力。
即兴讲个小故事
用宝宝喜爱的小动物、玩具或者周围的事物为例,即兴给宝宝讲个小故事,在宝宝转移注意力的同时,大口大口地将宝宝拒绝的食物喂进去吧!如果妈妈的即兴才华能让这一餐的食物当上主角,很有可能会引起宝宝对不喜爱食物的兴趣哦!
常见问题: 调味品的困惑
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在给宝宝准备饮食的时候,这也是常常困惑妈妈的问题,到底能给宝宝放多少盐?而“糖”这种让妈妈又爱又恨的食物,吃还是不吃?
典型糖宝宝:
欢欢2岁了,最近特别喜欢吃甜的东西,比如糖、甜食,水果也喜欢吃甜的,而且越甜越好,给他换别的口味,他就拒绝食用。
典型盐宝宝:
东东5个月时,奶奶就让吃盐了,说要不然不长力气。东东1岁以后就和家里大人吃一样的口味。现在,东东口味挺重,根本不吃清淡的蒸煮方法做出来的东西。
专家指导:
糖的诱惑是宝宝,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抵抗不了的。但是,吃糖过多对宝宝的伤害也是很大的:食欲下降,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营养失调,骨骼生长、牙齿健康和免疫力受影响、肥胖等。其实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只要宝宝每天的饮食中能够保证足够的主食、奶制品、水果等,就不会缺乏。如果实在有调味的需要,宝宝1岁以后,每天食物中的加糖量应该控制在10克以内,不要超过20克,也就是汤匙满满1匙的量。
盐的主要作用是给人体补充钠元素。但是宝宝的肾脏还未发育完全,如果摄入的盐过量了,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一般建议,在给1岁以内的宝宝准备辅食的时候,不要放盐;1~6岁不应超过2克。也就是说,1~3岁宝宝的盐量摄入只是成年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如果是口重的父母,应当按五分之一来考虑。
对于已经养成爱吃甜食习惯的宝宝,妈妈要有策略地给宝宝“减糖”。比如宝宝爱喝甜饮料,不爱喝白开水。妈妈可以一点一点降低饮料的浓度,再慢慢减少宝宝喝甜饮料的次数,或者用百分之百的果汁来代替,等等。
口味过重的宝宝一定要单独给宝宝准备膳食,比如炒菜出锅前,先把宝宝的盛出再加盐。其次,可以用其他调料来调味,酸味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坚持一段时间,宝宝就会适应淡味的。哪怕暂时少吃几口,也要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就注意,明显甜味、味道太浓的、有味精的、加香精的食品一律不给,连果汁都稀释到不甜。这样宝宝就容易接受各种味道清淡的蔬菜杂粮之类。否则早早适应了浓味食物,以后吃清淡天然食品就痛苦了。
少见问题:主食的担忧
1岁以内宝宝的主食是奶,1岁以后才是成人日常生活中的粮食类主食。只吃主食,或者不吃主食的宝宝比较少,但是一旦出现“挑”主食的情况,妈妈往往非常担心。
典型主食宝宝:
壮壮2岁了,一直以来就爱吃主食,米饭、馒头都喜欢,但是不爱喝奶,妈妈很发愁。
典型奶宝宝:
娇娇1岁多了,只爱吃奶不爱吃饭,吃饭最多五六口,再多吃就吐出来了。妈妈很担心,毕竟一岁多的宝宝,光靠奶是不能满足营养的。
专家指导:
一般推荐,4~6个月的宝宝,每天饮奶量应该在500~1000毫升,米粉25~50克;7~12个月的宝宝,饮奶量600~700毫升,粮食50~75克;1~3岁的宝宝饮奶量400~500毫升,粮食100~125克。
对于不爱喝奶的宝宝,妈妈可用奶和面,做成奶香馒头、奶香饼。或让宝宝尝试酸奶、奶酪等奶制品。宝宝一般都喜欢喝酸奶,保健价值甚至更高,1岁以后就可以喝了,和牛奶按同样数量替代即可。
对不爱主食的宝宝,可以尝试更多品种的淀粉类食品,比如土豆泥,蚕豆泥,煮豌豆,蒸藕、鲜玉米等,都含有不少淀粉,营养价值更高,替代一部分主食没问题。慢慢让宝宝接触新的食品,和宝宝一块儿尝试,也挺好!
终极问题: “挑食”不仅是吃的问题
如果宝宝只是短时间,或者只是对某一种食物不接受,那很正常,因为任何人对食物都有自己的偏好。但是如果宝宝不吃某一类的食物,那就是饮食习惯的问题了,准确地说那就是妈妈或者每天负责宝宝饮食的人要注意了。
言传身教
宝宝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如果发现妈妈对某种食品很厌恶,他肯定也不会吃的。宝宝也需要鼓励,如果餐桌上妈妈能够积极地鼓励宝宝尝试新的食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宝宝也会食欲大增,坦然平和地食用各种美味。
定时定点
妈妈要从小给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利于防止宝宝挑食,宝宝消耗大,但是胃的容纳能力有限,所以两餐之间很容易饿。妈妈一定要安排好宝宝吃东西的时间,认真选择给宝宝吃的零食,最好是适量的奶制品、坚果、水果等,不要吃糖、油炸食品或者膨化食品,更不要喝甜饮料。这样,宝宝到吃正餐的时候正好是饥饿的时候,饥饿是最好的动力。而宝宝有自己的餐桌、餐椅,或者有自己专有的位置,饮食环境安静、轻松,也非常利于宝宝能够专注地体会饮食的快乐。
天然多样
妈妈要带领宝宝学会爱上天然的滋味,这对于宝宝饮食习惯的培养很重要。不要给2岁以内的宝宝食用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食物。从宝宝添加辅食开始,妈妈就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找各种各样的食物给宝宝尝试。尝遍百味的宝宝选择多多,长大以后挑食的可能性也就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