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和传统模式的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道德体验学习在职业学校德育活动中应用的措施,如教师转变角色、使学生成为道德体验学习的主体和中心以及建立能促成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的平等交往关系。
关键词:道德体验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活动
道德体验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主体性、内化性、实践性等的特点。它是实现学生在学习德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效相结合的一种途径,体现了道德习得学习的内在规律,同时也是德育规律的内在要求。道德体验既是一种活动,又是一种活动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行动、内化并在他们心里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然后转化为自己本身的道德行为习惯。以此来提高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这个体验的学习方式过程,从而达到道德体验学习的知情意行相统一。这对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强烈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道德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道德体验学习具有情感性。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说,体验学习和情感学习可以说是人类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因为情绪,情感比认知更加重要和根本,一个人如果不会同情、怜悯、依恋和移情,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有情感方面的缺陷。因此,在德育活动中,通过道德体验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以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动和教化。其次,道德体验学习适合德育活动的内容以及新的课程理念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活动相比其他课程更加的重视学生的道德价值引导和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道德生活。新课改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学习者主动参与程度比较低。道德体验学习作为教育界中变化中最大的一次革命,它的变化理念就是把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作为活动构建的基础,实现了传统德育的“旧中心”向现代德育“新中心”的成功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德育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道德体验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关注学习者的道德体验,发展学习者的道德体验、道德行为,使德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了德育的实践环节,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①
1、中等职业学校传统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代德育的本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人的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体品德社会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因素构成。整个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协调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施教和受教关系②
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因为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反应,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上的自然投射,而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矛盾相互转化的同时,德育过程也是一个实现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受教育者能有选择地理解、吸收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形成个体意识,并能把这种个体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与个体品德,将个人品德行为产生的效果作用于社会,这就是一个知与行统一的过程。③
但是,我国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设的效果 在现阶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学习者在从“内化”到“外化”过程中表现为被动,很大部分是因为施教者没有深刻理解德育过程理论中德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其表现为:首先,学生自主参与程度不够,德育课堂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动性,将学习者的内化过程看作单一的被动接受过程。其具体表现为整个课堂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老师在讲台上只是一味地讲授,却未顾及到讲台下面的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缺乏课堂互动。没有这种交流与沟通,很难想象学生会主动接受来自老师的知识和观点。其次,在我国现阶段的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狭窄。在校园里似乎道德教育只是德育教师的事,与其他课程内容无关,没有引起所有任课教师的关注。在德育课堂上,内容也只是限于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话题,而德育教师在讲授各种价值观、道德观时又只停留在理论授课上,照本宣科,不注意结合实际,只是些枯燥而空泛的言论,使学生感到厌烦。④再三,德育方法单一,往往是德育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不少德育老师还是传统的教授模式,有些内容在他们的德育课上重复了好多年,没有依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心理要求、时代背景而补充新的内容。
2、道德体验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活动中应用的措施
2.1.转变教师角色
2.1.1从班级群体外“中立”者转变为班级群体内“共情”者⑤
所谓“中立”是指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斯腾豪斯认为,中立角色意味着教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观点和教材所包含的价值不予评论等⑥。中立主义的立场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性的一面,对克服强制灌输的学习方式有积极意义,但绝对中立既难做到,也不利于进行真正的道德教育。道德体验学习应当是师生间的一种精神对话,是一个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相互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道德体验学习中,教师既是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和学生发生道德体验的共情、共鸣。师生作为道德体验主体一道丰富体验,体会成长。
2.1.2从“知识灌输的教书匠”转变为“参与体验实现自我”的道德体验对象
在道德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道德人格、人生经验本身就是学生道德体验学习的对象。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激励者、帮助者,而且教师本身就是道德体验的对象。这时教师作为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教育智慧去分辨、创设、建构,如何在各种影响当中扬益而化弊,化腐朽为神奇,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有益于道德成长的桥梁,搭起一个有助于人生发展的桥梁。⑦可以说,在学生道德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创造中体验着幸福和成功,在与学生互动中感悟成长、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教师在主动创造的实践中成为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主人,成为幸福的人。当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和真实的面目存在于学生的道德生活时,会得到更多的敬仰和尊重,也会使学习者受到更多的人格和情感的陶冶。因此,职业学校教师也应自觉努力成为学生理想人格的榜样。
2.2.学习者成为道德体验学习的主体与中心
2.2.1教师要顾及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正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性
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他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他自己的历史,有他自己的思考方式,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给予每名学生公平的机会与发展空间是教育者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道德体验学习中要正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平等对待学生,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尤其对于在学习、心理、交往等方面处于困境的学生,要适当关怀照顾,提供帮助,让每个学习者都感受到安全、分享和自尊,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道德体验学习中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体验,收获道德成长。
2.2.2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氛围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一定权威,但是不能处处强调权威,作为团体的管理者,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赋予学生权力,在道德体验学习中学生最重要的权力就是自主体验的权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这样才减少学生的依赖性,更多地表现出独立性、主体性。在积极的双向互动中建构道德主体,使道德行为超越功利性特征,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道德体验学习中,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尊重。生动、充满活力、感人的道德情境,引发学生强烈感悟,并获得成功和进步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再次获得成功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逐步转化为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使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持久,它符合当前学生教育的重要特征和21世纪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郁之虹,张菊香.关于传统德育课程教授模式的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 2002,(10).
[4]钟杨.我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德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2002,(8).
[5]岳伟,生青德.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基于生活的视角[J].教育学研究,2004,(1).
[6]段绍康.城乡学校德育问题之比较[J].云南教育?视界,2006,(10).
[7]李希.对高等学校德育问题的思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2,(2).
[8]万爱.关于职业学校德育问题解决对策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9]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0]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注 释:
①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钟杨.我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德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2002,(8).
③岳伟,生青德.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基于生活的视角[J].教育学研究,2004,(1)
④岳伟,生青德.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基于生活的视角[J].教育学研究,2004,(1)
⑤林福兰.经济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1994,(3)
⑥段绍康.城乡学校德育问题之比较[J].云南教育·视界,2006,(10).
⑦万爱.关于职业学校德育问题解决对策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关键词:道德体验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活动
道德体验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主体性、内化性、实践性等的特点。它是实现学生在学习德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效相结合的一种途径,体现了道德习得学习的内在规律,同时也是德育规律的内在要求。道德体验既是一种活动,又是一种活动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行动、内化并在他们心里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然后转化为自己本身的道德行为习惯。以此来提高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这个体验的学习方式过程,从而达到道德体验学习的知情意行相统一。这对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强烈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道德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道德体验学习具有情感性。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说,体验学习和情感学习可以说是人类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因为情绪,情感比认知更加重要和根本,一个人如果不会同情、怜悯、依恋和移情,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有情感方面的缺陷。因此,在德育活动中,通过道德体验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以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动和教化。其次,道德体验学习适合德育活动的内容以及新的课程理念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活动相比其他课程更加的重视学生的道德价值引导和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道德生活。新课改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学习者主动参与程度比较低。道德体验学习作为教育界中变化中最大的一次革命,它的变化理念就是把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作为活动构建的基础,实现了传统德育的“旧中心”向现代德育“新中心”的成功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德育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道德体验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关注学习者的道德体验,发展学习者的道德体验、道德行为,使德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了德育的实践环节,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①
1、中等职业学校传统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代德育的本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人的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个体品德社会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因素构成。整个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协调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施教和受教关系②
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因为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反应,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上的自然投射,而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矛盾相互转化的同时,德育过程也是一个实现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受教育者能有选择地理解、吸收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形成个体意识,并能把这种个体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与个体品德,将个人品德行为产生的效果作用于社会,这就是一个知与行统一的过程。③
但是,我国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设的效果 在现阶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学习者在从“内化”到“外化”过程中表现为被动,很大部分是因为施教者没有深刻理解德育过程理论中德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其表现为:首先,学生自主参与程度不够,德育课堂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动性,将学习者的内化过程看作单一的被动接受过程。其具体表现为整个课堂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老师在讲台上只是一味地讲授,却未顾及到讲台下面的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缺乏课堂互动。没有这种交流与沟通,很难想象学生会主动接受来自老师的知识和观点。其次,在我国现阶段的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狭窄。在校园里似乎道德教育只是德育教师的事,与其他课程内容无关,没有引起所有任课教师的关注。在德育课堂上,内容也只是限于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话题,而德育教师在讲授各种价值观、道德观时又只停留在理论授课上,照本宣科,不注意结合实际,只是些枯燥而空泛的言论,使学生感到厌烦。④再三,德育方法单一,往往是德育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不少德育老师还是传统的教授模式,有些内容在他们的德育课上重复了好多年,没有依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心理要求、时代背景而补充新的内容。
2、道德体验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活动中应用的措施
2.1.转变教师角色
2.1.1从班级群体外“中立”者转变为班级群体内“共情”者⑤
所谓“中立”是指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斯腾豪斯认为,中立角色意味着教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观点和教材所包含的价值不予评论等⑥。中立主义的立场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性的一面,对克服强制灌输的学习方式有积极意义,但绝对中立既难做到,也不利于进行真正的道德教育。道德体验学习应当是师生间的一种精神对话,是一个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相互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道德体验学习中,教师既是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和学生发生道德体验的共情、共鸣。师生作为道德体验主体一道丰富体验,体会成长。
2.1.2从“知识灌输的教书匠”转变为“参与体验实现自我”的道德体验对象
在道德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道德人格、人生经验本身就是学生道德体验学习的对象。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激励者、帮助者,而且教师本身就是道德体验的对象。这时教师作为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教育智慧去分辨、创设、建构,如何在各种影响当中扬益而化弊,化腐朽为神奇,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有益于道德成长的桥梁,搭起一个有助于人生发展的桥梁。⑦可以说,在学生道德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创造中体验着幸福和成功,在与学生互动中感悟成长、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教师在主动创造的实践中成为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主人,成为幸福的人。当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和真实的面目存在于学生的道德生活时,会得到更多的敬仰和尊重,也会使学习者受到更多的人格和情感的陶冶。因此,职业学校教师也应自觉努力成为学生理想人格的榜样。
2.2.学习者成为道德体验学习的主体与中心
2.2.1教师要顾及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正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性
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他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他自己的历史,有他自己的思考方式,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给予每名学生公平的机会与发展空间是教育者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道德体验学习中要正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平等对待学生,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尤其对于在学习、心理、交往等方面处于困境的学生,要适当关怀照顾,提供帮助,让每个学习者都感受到安全、分享和自尊,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道德体验学习中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体验,收获道德成长。
2.2.2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氛围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一定权威,但是不能处处强调权威,作为团体的管理者,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赋予学生权力,在道德体验学习中学生最重要的权力就是自主体验的权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这样才减少学生的依赖性,更多地表现出独立性、主体性。在积极的双向互动中建构道德主体,使道德行为超越功利性特征,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道德体验学习中,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尊重。生动、充满活力、感人的道德情境,引发学生强烈感悟,并获得成功和进步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再次获得成功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逐步转化为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使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持久,它符合当前学生教育的重要特征和21世纪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郁之虹,张菊香.关于传统德育课程教授模式的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 2002,(10).
[4]钟杨.我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德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2002,(8).
[5]岳伟,生青德.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基于生活的视角[J].教育学研究,2004,(1).
[6]段绍康.城乡学校德育问题之比较[J].云南教育?视界,2006,(10).
[7]李希.对高等学校德育问题的思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2,(2).
[8]万爱.关于职业学校德育问题解决对策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9]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0]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注 释:
①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钟杨.我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德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2002,(8).
③岳伟,生青德.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基于生活的视角[J].教育学研究,2004,(1)
④岳伟,生青德.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基于生活的视角[J].教育学研究,2004,(1)
⑤林福兰.经济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1994,(3)
⑥段绍康.城乡学校德育问题之比较[J].云南教育·视界,2006,(10).
⑦万爱.关于职业学校德育问题解决对策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