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教育部发布通告称,2015年至少18所高校申请改名,大多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而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有257所高校更名。更名较多的均为高考报名人数在45万以上的高考大省。5年来高校更名最多的为湖北省和辽宁省,达17所,黑龙江、河北等紧随其后。
很多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上的名字完全对不上,甚至有人嘲笑这些学校“换名比翻书还快”。相较国外高校,中国大学的更名速度着实有些吓人。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如果能够满足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规定,大学改换校名自然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校名作为和校徽、校歌一样长久的文化符号,往往承载着一所大学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梦想。如果轻易更换,也会毁掉大学在大众心目中原有的形象和地位。
更何况,目前中国的大学忙于更换校名,其本质在于高校管理者政绩观和权力观作祟,而非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比如,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自然其管理者在行政级别、身份、地位等方面会有不小的提升。此外,校名的升级远比教育质量的升级要来得容易,也能更容易满足高校管理者和当地政府官员的虚荣心,使其作为一种政绩来标榜。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希望通过换成听上去比较响亮的校名,在招生宣传中占据主动地位,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如此急于更换校名,更多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并不值得鼓励,也不宜效仿。
校名和实力哪个重要?一个“学院”的名号是不是就一定比“大学”要糟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知名,要是按照国内的“通行”做法,岂不是要更名成“麻省理工大学”才更为响亮。但即便是“学院”,它在吸引生源、社会声誉等方面也丝毫不亚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
此外,要塑造一所大学的精神,形成独特的文化,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一所教学质量较差的大学,即便更换了“高大上”的校名,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完全可以一辨真伪,也无法起到“浑水摸鱼”的效果。故此,国内“换校名”的潮流应当得到遏制。
在教育全球化的时代,年轻人求学的选择越来越多。一所高校要有新的发展,单纯靠改名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如今的中国不缺少名头响亮的大学,而缺少独具特色的学院与大学。与其为更换校名东奔西走,不如在加强师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方面多做文章,多下功夫。
很多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上的名字完全对不上,甚至有人嘲笑这些学校“换名比翻书还快”。相较国外高校,中国大学的更名速度着实有些吓人。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如果能够满足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规定,大学改换校名自然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校名作为和校徽、校歌一样长久的文化符号,往往承载着一所大学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梦想。如果轻易更换,也会毁掉大学在大众心目中原有的形象和地位。
更何况,目前中国的大学忙于更换校名,其本质在于高校管理者政绩观和权力观作祟,而非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比如,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自然其管理者在行政级别、身份、地位等方面会有不小的提升。此外,校名的升级远比教育质量的升级要来得容易,也能更容易满足高校管理者和当地政府官员的虚荣心,使其作为一种政绩来标榜。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希望通过换成听上去比较响亮的校名,在招生宣传中占据主动地位,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如此急于更换校名,更多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并不值得鼓励,也不宜效仿。
校名和实力哪个重要?一个“学院”的名号是不是就一定比“大学”要糟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知名,要是按照国内的“通行”做法,岂不是要更名成“麻省理工大学”才更为响亮。但即便是“学院”,它在吸引生源、社会声誉等方面也丝毫不亚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
此外,要塑造一所大学的精神,形成独特的文化,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一所教学质量较差的大学,即便更换了“高大上”的校名,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完全可以一辨真伪,也无法起到“浑水摸鱼”的效果。故此,国内“换校名”的潮流应当得到遏制。
在教育全球化的时代,年轻人求学的选择越来越多。一所高校要有新的发展,单纯靠改名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如今的中国不缺少名头响亮的大学,而缺少独具特色的学院与大学。与其为更换校名东奔西走,不如在加强师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方面多做文章,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