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出版社在开展数字出版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对自身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金运作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人才等,但同时具备其他出版社所没有的优势,高校出版社应利用好这些优势,积极向数字化转型,具体的对策有:明确对于自身数字出版的战略定位;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投入;整合、开发优势内容资源;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发展步伐;与高校联合培养新时期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只有多方合作,才能推进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校出版;数字出版;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66-02
一、引 言
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以目前的形式和以往新技术产生后的影响来看,数字出版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但数字出版将会占领出版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与传统出版一起推动出版业的发展。所以,不论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还是迫于适应数字化的潮流,传统出版企业都得积极向数字化迈进。
高校出版社作为传统出版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科研、服务教育的重任,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出版业整体的数字化步伐[1]。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和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传统,无论是文学、美术、书法、艺术、影视、出版、戏剧、舞蹈等方面,陕西在全国的影响一直都很大,可以说,陕西是文化资源和创作大省。目前,陕西共有图书出版单位18家,高校出版社7家,占到了近四成,不论从数量还是传播效果上考虑,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水平都直接影响着陕西省出版单位整体的数字出版水平和文化传播效果。
二、陕西省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现状
本文主要对陕西省的七家高校图书出版单位进行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期全面了解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整体状况。
1.出版社自身实力较弱。陕西省高校出版社的规模普遍较小,除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规模较大外,其余大部分出版社的规模都在3000万~5000万之间。高校出版社不但承担着发展学术、服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积极发展与传统图书出版相关的主业,所以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精力方面,对于数字出版的投入都很有限。
2.对数字出版的认识比较明确。陕西省大部分高校出版社都认为,数字出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但也都明确意识到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数字出版的内涵也有自己的见解,大多数高校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理解,已经从单纯的纸书扫描发展到用数字技术实现出版流程的再造。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校出版社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认识上,在实际发展数字出版时,大多还是持观望及否定态度。
3.发展数字出版的行动比较缓慢。由于我国目前的数字出版是在技术上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技术商、平台商等一直占据着数字出版的主导地位,传统出版单位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再加上目前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清、版权问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传统出版单位在发展数字出版时都非常谨慎,行动比较缓慢,陕西高校出版社也不例外[2]。目前,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方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与技术商和平台商的合作上,只是消耗着已有的内容资源,而出版社本身无论是对于数字出版的投资方面还是对已有内容的开发方面都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高校出版社大都资金有限、技术不足,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数字出版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传统出版社就能解决的。
三、陕西省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自身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从对陕西省七所高校出版社的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出版社在数字内容的建设上,更多的是对已有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或者直接交由技术商或平台商运作,出版社本身没有对已有的资源做更深入的开发。同时,高校出版社背靠所在高校,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作者资源和教学资源,在数字化教学逐渐普及的当代,各类学校对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出版社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也不深入。如何针对这些需求,开发适宜的数字化产品,是每个高校出版企业都应该重视和把握的问题。
2.数字化建设的资金运作水平较低。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充足的资金是维持各部门、各组织良好运行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对整体规模和实力都较弱的高校出版社来说,更需要灵活的资金运作方式,来为数字出版的建设募集资金,从而推动出版社数字化水平,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做好准备[3]。但是在陕西省七所高校出版社的调查当中,绝大部分出版社的数字化建设是以自筹经费的形式进行的,采用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来推进数字化建设的水平明显偏低。目前,高校出版社基本都完成了转企改制,作为市场主体,应该充分利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多方面筹集资金。
3.赢利模式不清制约了出版社数字出版的进程。目前的数字出版市场上,技术商和平台商等仍然占据有利位置,虽然数字出版的本质还是出版,出版的本质还是内容为王,但是在版权问题不清、技术标准不统一,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传统出版单位虽然占据出版的核心内容资源,但也无法在与技术商等的谈判中占据优势,定价权、利润分成,甚至是销售数据的反馈等,都是由技术商说了算。在衡量外界环境和自身实力之后,高校出版社并不能看到发展数字出版后的清晰的盈利模式,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步伐放缓,制约了其数字出版的进程。
4.缺乏懂出版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调查陕西省的七家高校出版社时,对于目前发展数字出版时出版社最需要的人才类型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出版社填写了“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相关的人才非常匮乏。数字出版作为新兴的出版形式,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大学对于出版方面的人才教育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传统出版的教育方式上,没有很好的与时代接轨,这一方面是数字出版的发展非常迅速,一方面也是大学教育的知识体系更新较慢,对于市场的反应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 四、陕西省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策略
1.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陕西省的大部分高校出版社属于中小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都非常有限,再加上目前数字出版的行业标准不统一、赢利模式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出版社也不能盲目的建设数字出版平台、阅读终端等高投资、高风险项目,因为这样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损伤。但是,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一旦行业标准、赢利模式等问题解决以后,数字出版将获得巨大的提升,所以出版社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高校出版社,应该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完善,针对出版社自身数字化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和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改造[4]。高校出版社应该将本社原有的纸质出版物、大学教师的教学讲义以及其他与本社数字出版日后发展相关的特色资料数字化,以便日后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清晰时,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数字出版产品建设。
2.整合、开发优势内容资源。数字出版只是出版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将内容放在更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平台上展示而已,数字平台的海量存储、便捷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只是为了更好的连接读者与内容的距离,读者归根结底阅读的还是内容。陕西是文化资源和创作大省,西安更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教育资源丰富,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陕西高校出版社背依所在高校和陕西这所文化资源宝库,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整合利用优势内容资源,成立相应的数字资源库,牢牢把握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深度挖掘,细分产品市场,为出版社之后发展数字出版奠定良好的内容基础。
3.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发展步伐。陕西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是陕西出版集团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实施的重大产业项目。根据规划,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将建设6大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策划创意与营销平台、研发与人才培训平台、多种媒体出版平台、数字出版结算平台和投融资平台,不仅会加快陕西传统出版业向现代传媒业的转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更会成为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高校出版社应充分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的平台优势,积极寻求对内对外合作,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共赢的条件下逐渐向内容提供商转变。
4.与高校联合培养新时期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是以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出版的融合为特征的新兴出版形态,既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又深入了解出版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由于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时间较短、速度较快,学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则比较滞后,知识体系更新速度缓慢,造成了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出版社除了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之外,更应该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现阶段出版的人才[5]。在这方面,高校出版社也存在着很多其他出版社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高校出版社与所在大学关系密切,可以及时向所在大学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相关专业人才的实践基地,所在大学也能尽最大力量发挥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特长,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祝清亮,郭莉.浅谈我国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战略[J].中国出版,2011(5).
[2] 潘利梅.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难点和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9).
[3] 刘照娟.浅析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闻与传播,2011(12).
[4] 张其友,李桂福.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企业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刘刚.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关键词:高校出版;数字出版;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66-02
一、引 言
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以目前的形式和以往新技术产生后的影响来看,数字出版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但数字出版将会占领出版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与传统出版一起推动出版业的发展。所以,不论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还是迫于适应数字化的潮流,传统出版企业都得积极向数字化迈进。
高校出版社作为传统出版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科研、服务教育的重任,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出版业整体的数字化步伐[1]。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和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传统,无论是文学、美术、书法、艺术、影视、出版、戏剧、舞蹈等方面,陕西在全国的影响一直都很大,可以说,陕西是文化资源和创作大省。目前,陕西共有图书出版单位18家,高校出版社7家,占到了近四成,不论从数量还是传播效果上考虑,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水平都直接影响着陕西省出版单位整体的数字出版水平和文化传播效果。
二、陕西省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现状
本文主要对陕西省的七家高校图书出版单位进行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期全面了解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整体状况。
1.出版社自身实力较弱。陕西省高校出版社的规模普遍较小,除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规模较大外,其余大部分出版社的规模都在3000万~5000万之间。高校出版社不但承担着发展学术、服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积极发展与传统图书出版相关的主业,所以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精力方面,对于数字出版的投入都很有限。
2.对数字出版的认识比较明确。陕西省大部分高校出版社都认为,数字出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但也都明确意识到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数字出版的内涵也有自己的见解,大多数高校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理解,已经从单纯的纸书扫描发展到用数字技术实现出版流程的再造。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校出版社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认识上,在实际发展数字出版时,大多还是持观望及否定态度。
3.发展数字出版的行动比较缓慢。由于我国目前的数字出版是在技术上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技术商、平台商等一直占据着数字出版的主导地位,传统出版单位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再加上目前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清、版权问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传统出版单位在发展数字出版时都非常谨慎,行动比较缓慢,陕西高校出版社也不例外[2]。目前,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方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与技术商和平台商的合作上,只是消耗着已有的内容资源,而出版社本身无论是对于数字出版的投资方面还是对已有内容的开发方面都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高校出版社大都资金有限、技术不足,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数字出版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传统出版社就能解决的。
三、陕西省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自身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从对陕西省七所高校出版社的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出版社在数字内容的建设上,更多的是对已有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或者直接交由技术商或平台商运作,出版社本身没有对已有的资源做更深入的开发。同时,高校出版社背靠所在高校,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作者资源和教学资源,在数字化教学逐渐普及的当代,各类学校对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出版社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也不深入。如何针对这些需求,开发适宜的数字化产品,是每个高校出版企业都应该重视和把握的问题。
2.数字化建设的资金运作水平较低。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充足的资金是维持各部门、各组织良好运行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对整体规模和实力都较弱的高校出版社来说,更需要灵活的资金运作方式,来为数字出版的建设募集资金,从而推动出版社数字化水平,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做好准备[3]。但是在陕西省七所高校出版社的调查当中,绝大部分出版社的数字化建设是以自筹经费的形式进行的,采用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来推进数字化建设的水平明显偏低。目前,高校出版社基本都完成了转企改制,作为市场主体,应该充分利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多方面筹集资金。
3.赢利模式不清制约了出版社数字出版的进程。目前的数字出版市场上,技术商和平台商等仍然占据有利位置,虽然数字出版的本质还是出版,出版的本质还是内容为王,但是在版权问题不清、技术标准不统一,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传统出版单位虽然占据出版的核心内容资源,但也无法在与技术商等的谈判中占据优势,定价权、利润分成,甚至是销售数据的反馈等,都是由技术商说了算。在衡量外界环境和自身实力之后,高校出版社并不能看到发展数字出版后的清晰的盈利模式,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步伐放缓,制约了其数字出版的进程。
4.缺乏懂出版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调查陕西省的七家高校出版社时,对于目前发展数字出版时出版社最需要的人才类型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出版社填写了“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相关的人才非常匮乏。数字出版作为新兴的出版形式,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大学对于出版方面的人才教育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传统出版的教育方式上,没有很好的与时代接轨,这一方面是数字出版的发展非常迅速,一方面也是大学教育的知识体系更新较慢,对于市场的反应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 四、陕西省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策略
1.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陕西省的大部分高校出版社属于中小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都非常有限,再加上目前数字出版的行业标准不统一、赢利模式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出版社也不能盲目的建设数字出版平台、阅读终端等高投资、高风险项目,因为这样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损伤。但是,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一旦行业标准、赢利模式等问题解决以后,数字出版将获得巨大的提升,所以出版社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高校出版社,应该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完善,针对出版社自身数字化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和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改造[4]。高校出版社应该将本社原有的纸质出版物、大学教师的教学讲义以及其他与本社数字出版日后发展相关的特色资料数字化,以便日后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清晰时,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数字出版产品建设。
2.整合、开发优势内容资源。数字出版只是出版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将内容放在更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平台上展示而已,数字平台的海量存储、便捷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只是为了更好的连接读者与内容的距离,读者归根结底阅读的还是内容。陕西是文化资源和创作大省,西安更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教育资源丰富,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陕西高校出版社背依所在高校和陕西这所文化资源宝库,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整合利用优势内容资源,成立相应的数字资源库,牢牢把握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深度挖掘,细分产品市场,为出版社之后发展数字出版奠定良好的内容基础。
3.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发展步伐。陕西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是陕西出版集团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实施的重大产业项目。根据规划,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将建设6大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策划创意与营销平台、研发与人才培训平台、多种媒体出版平台、数字出版结算平台和投融资平台,不仅会加快陕西传统出版业向现代传媒业的转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更会成为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高校出版社应充分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的平台优势,积极寻求对内对外合作,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共赢的条件下逐渐向内容提供商转变。
4.与高校联合培养新时期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是以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出版的融合为特征的新兴出版形态,既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又深入了解出版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由于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时间较短、速度较快,学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则比较滞后,知识体系更新速度缓慢,造成了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出版社除了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之外,更应该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现阶段出版的人才[5]。在这方面,高校出版社也存在着很多其他出版社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高校出版社与所在大学关系密切,可以及时向所在大学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相关专业人才的实践基地,所在大学也能尽最大力量发挥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特长,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祝清亮,郭莉.浅谈我国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战略[J].中国出版,2011(5).
[2] 潘利梅.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难点和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9).
[3] 刘照娟.浅析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闻与传播,2011(12).
[4] 张其友,李桂福.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企业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刘刚.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