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地方高校治理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作为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关键力量,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简政放权、经济调整、社会构建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应抓住管理权限下移、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活力迸发的新机遇,通过协同共治、适应社会、高校法治等途径,谋求自身灵活性、多样性和延展性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践行高校使命。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高校治理 协同共治 适应社会 高校法治
  [作者简介]张崎琦(1982- ),男,湖北黄石人,武汉东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湖北 武汉 43021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7-0026-03
  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产业结构也正由“二三一”向“三二一”产业升级,发展方式也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面对这一新常态,通过社会转型来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梦想得以实现的必经途径。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高等教育系统,在这样的情境下无疑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
  一、社会转型期我国地方高校所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低GDP水平、低人均经费的条件下,已实现面向大众化普及阶段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中央集权式管理,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政府主导下的政治方向、社会实践。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是由其内部自发产生的对社会的一种适应。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中,高校对自身发展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产生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目前,我国的社会改革并没有停止,而是展开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具生命力的实践。这一时期,地方高校所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简政放权:高校管理权限的全新配置
  伴随着世界性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将简政放权、提升效率、增强监督、实现绩效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起步较晚,这不仅在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困难度以及影响性均较之更大,同时也在于我国目前尚未实现对于整个政治体制的顶层设计以及微观构建。当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所带来的有益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政治体制改革所积累的许多经验,均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同时也树立了我国成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自信。政治领域改革中与地方高校相关的对于高校管理权限的重新配置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高校管理权限的重新配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高校的宏观管理而言,一部分高校的管理权限由中央向地方转移,也就是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地方政府将成为引导高校转型、扶持高校发展、参与高校治理的重要一方,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并为其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高校,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价值;第二,就高校的微观管理而言,政府有意授权高校进行一定限度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即高校自治,并已经开始了试点。高校管理权限开放,对于高校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为地方政府业绩提升和高校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新配置升级
  经济正增长点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经济系统作为影响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不仅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内容和规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教育能否实现个体的有效就业。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最为明显的作用,就是作为一种信号对个体进行推荐,以使得用工单位能够对个体的信号进行识别,进而成功地实现个体和企业的对接。然而,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面临缺少识别他们的企业的可能,即失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信号识别缺失:第一,总量上的缺失,由于增速放缓,企业将可能不再需要更多劳动力,这就使得人才信号的识别将出现绝对缺失;第二,结构上的缺失,产业的结构调整必将带动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再次构建,不同产业的需求也将产生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人才的匹配将面临严重的不平衡。
  (三)社会构建:社会资本与公共投资配合
  在这里,社会构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得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加入高等教育建设中。社会力量正日益觉醒,它正日益肩负起平衡市场和国家的职责,并以一种利他主义的力量进行着各种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力量开始产生对于高等教育的热切关注。高等教育通常兼备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这就使得任何一方都很难对其成本进行完全承担。正是基于此,NGO、NPO等非营利性组织对其进行成本分担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公民社会的目的往往在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像国家行为或者市场行为一样需要进行自身利益的考量,它往往将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视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目标追求。在这一过程中,非营利性的高校以及对于某些高校的社会捐赠等类似行为便出现了。
  第二,一些营利性的社会资本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其意在于,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获得合乎预期的回报。就此方面而言,国家通过对现有政策的调整,正日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将会为整个高等教育带来全新的血液,而与之相适应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以及其他规章约束,都将为整个高等教育生态带来一次巨变。
  二、社会转型为地方高校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
  社会转型对于高校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前文所述,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管理权限下移、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活力迸发,正是高校管理灵活性、高校结构多样性以及高校发展延展性得以实现的最为有利的条件、契机和动力。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一支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改革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任务繁重等诸多问题,应该加强教师待遇,稳固教师队伍,加大科研鼓励措施,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引入优胜劣汰机制。  [关键词]高校 英语师资队伍 优胜劣汰机制a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