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阶段。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
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使得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要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就要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最终获得成功。
一、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等找到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能够增加教师的教学灵活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较为困难,并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而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使所有学生找到自己的强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相互团结
分层教学,将学生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团队。因为成绩和荣誉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私下也会根据团队的成绩进行比较。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自己的团队荣誉,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比如,某校有一个差班,在分层教学之后,班里的团队之间暗暗比较,都在为争夺团队第一而努力,此后课堂纪律越来越好,提高了全班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相互团结。
二、现状分析
大多数初中化学老师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当我们第一次展现化学魅力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他们对新教师,他们对化学这门新学科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一部分学生开始泄气,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甚至放弃了化学这门学科。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这样的分化呢?原因很多,但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批基础较差的学生被迫放弃了化学,被我们教师一步一步“逼”出了化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不知不觉违背了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我们总想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高材生,我们总是武断的灌输给学生太多的知识,结果事与愿违。鉴于此,我想到了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的设想,不仅差生需要分层次教学,优生也需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历时已久,每一个教师都能侃侃而谈,但真正进行推敲和落实的却少之又少。
三、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分层施教是重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一方面,教师讲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同一要求、教材的同一内容和知识系统,在统一时间内、进度内,向全部学生进行同步教学,把教学措施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上、中、下不同群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采取分组分层、个别教学、异步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设问,激疑设疑。分层发散学生的思维,分层进行课堂练习,可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可达到群体教学与分层个体教学的和谐统一。
2.學生分层
为了有效完成教学大纲中各层次的知识要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立足中间,提优促后”的原则,即在教学进度、方法及手段都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以中等生为基点,力争把中等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优等生的学习优势,让他们解难释疑,给他们当“小老师”的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蕴藏的潜力;对于基础和思维能力较滞后的学生,则让他们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肯定、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也能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如在一堂课开始时的复习引入中,可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在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后,让中等生提问,优等生回答,给优等生及时发挥的机会。
3.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应该考虑到备课的分层。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所以不能再用一套教材针对所有学生。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增加课堂难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基础作为讲解重点,激发这些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4.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基础,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學素养的提高,为学生设计出最佳的学习知识的顺序,逐层推进。例如,中和反应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学生认知顺序过程如下:①提出问题:酸溶液和碱溶液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物质,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液的PH又如何变化?用什么试剂确定酸碱确实反应了?反应是否放热?②建立猜想和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与假设;③制定计划:如是在酸溶液里不断滴加碱溶液还是在碱溶液里滴加酸、是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还是选择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化学原理分组制定探究方案。
5.进行实验探究
每组学生自己动手按各组的设计进行实验,在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HCl,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获得事实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
6.合作与交流
通过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最终获得酸和碱中和反应、pH会发生改变、反应放热等一些知识。 7.分层提问
在教学中,为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有所收获,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深度的解答和解释,使学生们多想、多思、多问,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硫酸时,讲了SO的检验方法后提问:
学困生:检验SO需要加入什么试剂?
中等生:有哪些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能否用其它试剂代替?
优等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部分被硝酸溶解了,说明沉淀中可能会有什么离子?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把握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问、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上述提问,使学生掌握SO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提问学困生,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讲授新知识时,提问中等生,照顾全面;突破重点、难点时,提问优等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8.分层讨论
在班内,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课堂上或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除课本上的讨论题外可适当补充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在托盘天平的两盘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两只烧杯中盛有相等質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若此时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11.2克的氧化钙,欲使天平仍平衡,应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等等。事实证明经常让学生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能开拓思路,又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经常在课外讨论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9.分层布置作业
对初中学生,每次布置作業,都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相同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对教材中的练习及初中化学同步训练中的练习,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学困生主要解决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同类型的题目;中等生主要解决对基础知识的贯通运用,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优等生主要解决难题的技巧和创新。
四、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注意事项
有些教师习惯于关注成绩。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批评成绩差的学生,而是应该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在鼓励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变通,不能死搬教案,而忽视实际情况。化学属于理科范畴,有很多逻辑问题。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考虑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思考、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
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使得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要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就要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最终获得成功。
一、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等找到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能够增加教师的教学灵活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较为困难,并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而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使所有学生找到自己的强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相互团结
分层教学,将学生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团队。因为成绩和荣誉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私下也会根据团队的成绩进行比较。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自己的团队荣誉,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比如,某校有一个差班,在分层教学之后,班里的团队之间暗暗比较,都在为争夺团队第一而努力,此后课堂纪律越来越好,提高了全班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相互团结。
二、现状分析
大多数初中化学老师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当我们第一次展现化学魅力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他们对新教师,他们对化学这门新学科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一部分学生开始泄气,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甚至放弃了化学这门学科。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这样的分化呢?原因很多,但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批基础较差的学生被迫放弃了化学,被我们教师一步一步“逼”出了化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不知不觉违背了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我们总想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高材生,我们总是武断的灌输给学生太多的知识,结果事与愿违。鉴于此,我想到了初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的设想,不仅差生需要分层次教学,优生也需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历时已久,每一个教师都能侃侃而谈,但真正进行推敲和落实的却少之又少。
三、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分层施教是重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一方面,教师讲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同一要求、教材的同一内容和知识系统,在统一时间内、进度内,向全部学生进行同步教学,把教学措施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上、中、下不同群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采取分组分层、个别教学、异步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设问,激疑设疑。分层发散学生的思维,分层进行课堂练习,可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可达到群体教学与分层个体教学的和谐统一。
2.學生分层
为了有效完成教学大纲中各层次的知识要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立足中间,提优促后”的原则,即在教学进度、方法及手段都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以中等生为基点,力争把中等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优等生的学习优势,让他们解难释疑,给他们当“小老师”的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蕴藏的潜力;对于基础和思维能力较滞后的学生,则让他们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肯定、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也能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如在一堂课开始时的复习引入中,可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在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后,让中等生提问,优等生回答,给优等生及时发挥的机会。
3.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应该考虑到备课的分层。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所以不能再用一套教材针对所有学生。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增加课堂难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基础作为讲解重点,激发这些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4.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基础,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學素养的提高,为学生设计出最佳的学习知识的顺序,逐层推进。例如,中和反应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学生认知顺序过程如下:①提出问题:酸溶液和碱溶液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物质,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液的PH又如何变化?用什么试剂确定酸碱确实反应了?反应是否放热?②建立猜想和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与假设;③制定计划:如是在酸溶液里不断滴加碱溶液还是在碱溶液里滴加酸、是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还是选择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化学原理分组制定探究方案。
5.进行实验探究
每组学生自己动手按各组的设计进行实验,在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HCl,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获得事实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
6.合作与交流
通过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最终获得酸和碱中和反应、pH会发生改变、反应放热等一些知识。 7.分层提问
在教学中,为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有所收获,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深度的解答和解释,使学生们多想、多思、多问,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硫酸时,讲了SO的检验方法后提问:
学困生:检验SO需要加入什么试剂?
中等生:有哪些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能否用其它试剂代替?
优等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部分被硝酸溶解了,说明沉淀中可能会有什么离子?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把握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问、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上述提问,使学生掌握SO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提问学困生,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讲授新知识时,提问中等生,照顾全面;突破重点、难点时,提问优等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8.分层讨论
在班内,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课堂上或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除课本上的讨论题外可适当补充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在托盘天平的两盘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两只烧杯中盛有相等質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若此时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11.2克的氧化钙,欲使天平仍平衡,应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等等。事实证明经常让学生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能开拓思路,又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经常在课外讨论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9.分层布置作业
对初中学生,每次布置作業,都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相同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对教材中的练习及初中化学同步训练中的练习,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学困生主要解决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同类型的题目;中等生主要解决对基础知识的贯通运用,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优等生主要解决难题的技巧和创新。
四、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注意事项
有些教师习惯于关注成绩。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批评成绩差的学生,而是应该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在鼓励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变通,不能死搬教案,而忽视实际情况。化学属于理科范畴,有很多逻辑问题。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考虑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思考、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