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教育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名校拥有优质的师资,完善的硬件设施,不错的生源,这类学校想不出成绩都难,当然优质的软硬件条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观大部分普通学校,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虽然领导、老师们都非常努力,但仍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呢?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错的手段。本研究将对我校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公平;研究
一、现状
2015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各省市经济基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各方面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各地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很大不平衡。河南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我校仅仅是河南一所普通高中,教育信息化无论对于我省还是我校来说都是任重道远的。
二、问题
(一)学校方面
现在我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并在电脑上安装了Easi note2013系统,但并没有接入网络。这只能说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漫漫征程中所迈出的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并不能称为教育信息化。Easi note2013系统当然功能很强大,但即便是把Easi note2013系统使用的炉火纯青,我也只能说只是把传统的教师板书、学生笔记的形式换了另外一个堂而皇之的外表罢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距离“信息化”还相差甚远。
(二)学生方面
学校为什么只是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而并未接入网络呢?这就跟学生的自觉性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担心不无道理。在课堂期间使用网络获取各类学习资源无可厚非,但在课余时间呢?学生如果通过网络来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甚至说是玩游戏‘接触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这都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被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这都是学校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就跟在线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你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是自觉的,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接入网络,这样一来,也能美其名曰为“信息化”,但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倒不如传统教学方式来的直接。
另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获取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能目的性明确,学习能力强,能极其快速的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有的学生呢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一般,那吗他们在网络上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得不偿失。所以说,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否则只能是一纸空谈。
(三)教师方面
教育信息化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确实推广难度较大。有很多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教学理论,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费大力气去搞一些新东西?而且搞出来的新东西未必比原来好用,还要耗费大量的业余时间,不如不做来的干脆直接。另外,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这都是制约信息化推广的障碍。
三、应对措施
(一)学校方面
加大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所有教室网络接入,看起来只是一根小小的网线而已,但实际上却是由传统教学向教育信息化所迈出的一大步。这一步将非比寻常。至于网络管理问题,可将网络在上课时间接通,课余时间将网络断开,以做到物尽其用。另外,网络上设置权限,只能浏览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网页,屏蔽掉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为学习服务。还有,可以采用各行政单位及企业进行学习或传达精神的时候视频会议模式,这样可以充分享受到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也极大的节省了资金投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学生方面
学生个体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方面,是否能借鉴在线教育的一些做法呢?有很多课程都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如“学渣逆袭班” “提高班” “巩固强化班”等等,这样也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种设想而已。我所应用的信息化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网络上下载一些名师课程,利用时间让学生观看,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毕竟是名师课程。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各方面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为学生选择课程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啃不动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对于学生的辅导方面。安排习题方面也很容易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程度,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安排不同的习题内容,这样各类学生都能获取到与自己能力相对应的知识,获得了满足感,也有利于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三)教师方面
转变思路,让教师真正的愿意推广教育信息化,这个说起来很容易,其实难度较大。我的想法是最好让一些成绩相对薄弱的班级率先推广教育信息化,具体操作情况视不同班级的具体情況而定,当然最好还是要有不错的效果,能出乎意料就更加完美一些。让教师们看到信息化是有实际效果的,而不是一纸空谈。那么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应该就会在心理层面上愿意接受教育的信息化,也有利于推广教育信息化,而不只是空谈教育信息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最终还是需要看到有良好的实际效果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种设想罢了。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有些教师是很乐意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手段的,但是苦于自己的技术不过关,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出面,针对教育信息化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尽力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话教育信息化就容易推广。
总之,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漫漫征途中才刚刚走出了微不足道的一小步,真的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步,未来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信息化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谁能率先占领这片高地,将在未来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要认为教育竞争这几个字不好听,事实上,竞争无处不在,正是有了竞争才会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愿全国教育信息化早日实现,也祝愿祖国的教育事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一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公平;研究
一、现状
2015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各省市经济基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各方面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各地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很大不平衡。河南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我校仅仅是河南一所普通高中,教育信息化无论对于我省还是我校来说都是任重道远的。
二、问题
(一)学校方面
现在我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并在电脑上安装了Easi note2013系统,但并没有接入网络。这只能说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漫漫征程中所迈出的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并不能称为教育信息化。Easi note2013系统当然功能很强大,但即便是把Easi note2013系统使用的炉火纯青,我也只能说只是把传统的教师板书、学生笔记的形式换了另外一个堂而皇之的外表罢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距离“信息化”还相差甚远。
(二)学生方面
学校为什么只是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而并未接入网络呢?这就跟学生的自觉性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担心不无道理。在课堂期间使用网络获取各类学习资源无可厚非,但在课余时间呢?学生如果通过网络来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甚至说是玩游戏‘接触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这都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被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这都是学校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就跟在线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你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是自觉的,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接入网络,这样一来,也能美其名曰为“信息化”,但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倒不如传统教学方式来的直接。
另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获取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能目的性明确,学习能力强,能极其快速的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有的学生呢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一般,那吗他们在网络上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得不偿失。所以说,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否则只能是一纸空谈。
(三)教师方面
教育信息化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确实推广难度较大。有很多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教学理论,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费大力气去搞一些新东西?而且搞出来的新东西未必比原来好用,还要耗费大量的业余时间,不如不做来的干脆直接。另外,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这都是制约信息化推广的障碍。
三、应对措施
(一)学校方面
加大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所有教室网络接入,看起来只是一根小小的网线而已,但实际上却是由传统教学向教育信息化所迈出的一大步。这一步将非比寻常。至于网络管理问题,可将网络在上课时间接通,课余时间将网络断开,以做到物尽其用。另外,网络上设置权限,只能浏览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网页,屏蔽掉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为学习服务。还有,可以采用各行政单位及企业进行学习或传达精神的时候视频会议模式,这样可以充分享受到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也极大的节省了资金投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学生方面
学生个体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方面,是否能借鉴在线教育的一些做法呢?有很多课程都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如“学渣逆袭班” “提高班” “巩固强化班”等等,这样也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种设想而已。我所应用的信息化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网络上下载一些名师课程,利用时间让学生观看,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毕竟是名师课程。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各方面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为学生选择课程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啃不动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对于学生的辅导方面。安排习题方面也很容易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程度,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安排不同的习题内容,这样各类学生都能获取到与自己能力相对应的知识,获得了满足感,也有利于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三)教师方面
转变思路,让教师真正的愿意推广教育信息化,这个说起来很容易,其实难度较大。我的想法是最好让一些成绩相对薄弱的班级率先推广教育信息化,具体操作情况视不同班级的具体情況而定,当然最好还是要有不错的效果,能出乎意料就更加完美一些。让教师们看到信息化是有实际效果的,而不是一纸空谈。那么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应该就会在心理层面上愿意接受教育的信息化,也有利于推广教育信息化,而不只是空谈教育信息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最终还是需要看到有良好的实际效果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种设想罢了。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有些教师是很乐意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手段的,但是苦于自己的技术不过关,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出面,针对教育信息化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尽力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话教育信息化就容易推广。
总之,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漫漫征途中才刚刚走出了微不足道的一小步,真的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步,未来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信息化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谁能率先占领这片高地,将在未来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要认为教育竞争这几个字不好听,事实上,竞争无处不在,正是有了竞争才会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愿全国教育信息化早日实现,也祝愿祖国的教育事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