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保证14亿人口都可享受物美价廉、品种丰富且安全的食品,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令许多人不满,并引发了中国民众对两种食品创新方法的争论。这两种食品是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
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看似两个独立的问题,但它们代表未来中国食品生产的两个相反方向:一个是利用先进技术为大众生产食品;另一个则是主张小规模的、传统的方法,选择生产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网民对食品安全的反应
为了解普通民众对最近发生的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态度,我们利用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咨询中心的分析平台,研究了微博中有关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言论。我们同样把这些案例与美国的历史经验进行对比,而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无处不在。
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这是两种具有不同安全意义的食品创新方式,但网友对两者的反应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社会动态规律。政府监管及透明度的缺失,导致人们对这两种食品的不信任。尽管转基因食品旨在大规模生产,有机食品的目标客户则主要是富人群体。但是,不管是大众还是富人阶层,人们都很难分辨两种食品的好坏。而且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失去,将再难获得。一个被错误舆论引导的公众群体,不仅没有能力支持好的公司继续发展,而且很容易被坏的公司利用。
转基因食品:透明度的缺失及利益冲突
从许多角度看,解决中国食品不足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可能方案,就是发展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具有很多明显优势,比如产量高、价格低、耐虫害和抗杂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营养价值。在美国,1994年就开始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销售,目前转基因食品占美国生产玉米的85%,大豆的91%。这部分归功于美国农业企业强大的游说力量,使得美国公众早已接受出现在超市货架上的转基因食品。但是在美国之外,尤其是在欧洲和日本等农业生产企业利益不是很强大的地方,消费者并不买账。但是,城镇化带来大片农田的消失,在食品短缺的压力下,中国政府更加支持生产和进口转基因食品。
笔者做的有关微博文章的分析表明,一系列危机和沟通不畅已然产生了一种过于重视转基因食品危害,忽视转基因食品潜在好处的文化。自2011年11月以来,54%的中国网民对转基因食品表达出负面情绪,他们主要引用的理由如下,转基因食品缺乏监管和透明度,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的公司利益强大。第一个重大的转基因食品丑闻发生在2011年,当时,民众得知金龙鱼烹饪油使用了转基因大豆。当网民了解到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80%的大豆都是转基因食品时,一个公司丑闻变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公共危机。
那时,很少有人关注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因为这些大豆是进口的,所以本次事件非常敏感。政府因为不能保证食品安全及屈从美国企业利益而备受指责。公众反应强烈,卫生部则表示他们从来没有批准过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但事实是,农业部批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使民众很难听到任何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客观平衡的言论。
最近,计划重启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举动表明,民众一旦丧失信任,就很难改变。一些微博用户被邀请参加转基因大米测试,然后在网上报告他们的经历。根据中国对话网,一个网名为“耕地农民”的网友率先参与了这个活动。
大众科学微博名人方舟子转发了这条消息,很快有200人要求参与实验,并获得样品。这些转基因大米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目标是对蝴蝶和蛾子产生抵抗力。“耕地农民”是严建兵教授的网名。严建兵在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分子繁殖,是此次转基因大米工程组主管林永军的同事。在该项目获得正面反响之后,严宣称他会与方玄昌合作,举行类似的更大规模的活动。方玄昌是一个支持转基因食品网站Agrogene.cn的主编。这个网站最近才设立,主要目的是说服大众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
方舟子因对伪科学的攻击成为一名出名的科普作家。方玄昌是《财经》杂志的前科技栏目主编。即使这些人是真的出自善意,大多数网民依然认为,实验的测试者是被贿赂了的。例如:
试吃本来就是一种作秀,企图蒙骗消费者!如果吃了,立即死亡,谁还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就是让孟山把钱赚足了,让人再慢慢死亡。转发微博@艾琳V5: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转载]央广新闻揭露最需胆量的转基因试吃者系被收买》
随后,中央电视台评论员王志安发动了一个类似的测试活动,并且声称该活动是首创的。这次活动使王志安与方舟子和方玄昌产生了矛盾。“两方”后来向农业部申请设立一个转基因食品科学普及专项基金,网民们把这看作是“两方”与王志安商业竞争而产生矛盾的证据。
支持转基因食品圈子内部的争吵,使得民众对转基因食品更加不信任。这些争吵似乎让人觉得,这些所谓的科普作家背后都有商业利益——毕竟,如果大家只是为了国家利益支持转基因食品,谁发动活动在先又有什么关系呢?再一次,不少民众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某些公司以牺牲公众健康为代价来赚钱的做法。
有趣的是,当我们分析推特用户(排除在中国的用户)对转基因食品的情绪时,我们发现,在国外生活过的中国人对转基因食品持更加批判的态度。这或许是因为推特这个平台更加自由,或者是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更加挑剔,或是最近自然食品消费倾向使然。
一个被广泛传播的帖子,甚至臆想了一款美国转基因食品的设计目的,是消除第三世界国家人口的阴谋论。
另外还有一些在微博和推特上都有所传播的谣言,譬如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食品,以及甚至连非洲人也不进口转基因食品。事实上,在美国,虽然有很多转基因食品,也没有“两方”的剧烈争论,但消费者依然保持怀疑态度。
有机食品:缺乏认证且价格高昂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正对有机食品产生特殊需求,以应对越来越没有保证的食物安全。但是,与美国等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政府不提供对有机食品的官方认证,这导致了许多私营认证机构的出现。这些私营认证机构不共享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标准,而且收费高昂,这导致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不信任,农民也不愿生产有机食品。在美国,有机食品代表了环境友好,并且越来越成为主流食品。但在中国,有机食品代表了食品安全的顶峰,价格极其高昂,甚至四五倍于传统食品的价格。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生产有机食品的利益会更大。因为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价格上的差异,有机食品成了只能为社会上一小部分人享用的奢侈商品。 我们的微博分析显示,从2011年11月开始,66%的网民对有机食品表达了负面看法。虽然,25%的负面情绪帖子是因为认证相关问题,但是,对有机食品负面情绪的压倒性的原因是其高昂的价格。人们认为食品安全是基本权利,对有机食品来说,缺少官方统一的认证,进一步损害了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安全信任。没有政府认证,有机食品好坏难辨,价格高昂也就不合道理了。在我们研究期间,微博上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著名酿酒企业茅台公司,在2013年因伪造其有机食品认证而被采取措施。就在那时,中国人才知道有机食品是没有官方认证的,对有机食品的情绪顿时转向负面。
食品与社会等级
最近网上对两种食品的抨击和批评,揭示了食品安全不透明的成本。对转基因食品来说,把转基因技术当做一个肮脏的、秘密的做法,只能加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坏印象。对有机食品来说,企业能够购买或伪造认证证书的行为,破坏了认证本身的公信力。茅台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品牌,而伪造有机食品认证证书的行为,让消费者感觉自己被背叛了。所以,茅台事件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然而,有机食品是人们消费的一种选择,而且会对富人阶级产生不同影响。转基因食品的规定影响着每一个人,所以当我们观察发帖数量时,正如图表所示,转基因食品比有机食品吸引了更多的争论,原因很可能是转基因食品的影响更广泛。
在世界其他地方,有机食品成本均高于非有机食品。但在中国,消费者把有机食品看作唯一安全和具有排他性的食品。另外,据说有能致癌和导致不孕的转基因食品被消费。在美国,食品争论聚焦在环境问题和消费伦理上。但在中国,个人身体健康压倒了其他一切。在中国盛行的信条是,对普通人来说,没有既安全又可以购买得起的食品。难怪在2012年9月,一则美国大学利用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黄金大米实验的新闻,在中国引发了民众大量争论(上图中的最大的波峰)。人们害怕他们的孩子会被这些“不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害死”。另外,用人体做实验,也让中国人想起二战中日本军队残忍的人体实验。谴责的声音是如此强烈,以致于两名中国疾控中心的官员及浙江医学研究院的科学技术主管被解雇。中国民众同样注意到,那些正在大力推广转基因食品的官员,极有可能在家吃的是有机食品。
贫富之间、官民之间的隔阂,随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中国食品市场在一个信息混乱和相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中运行。政府监管和食品安全透明度的缺失,造成消费者的不理解,企业也更容易出现越轨行为。复杂的媒体关系让民众更加迷糊,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也是不靠谱的。唯一能在这个体系中过得很好的人,是那些手握资源的人。这些人不仅有钱购买高品质的食物,还能够知道政府的隐性计划,以及接近排他性生产商的信息资源。在这样一个拥有古老且拥有让人骄傲的烹饪传统的国家,食物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重要。中国缺乏广泛的、可信任的安全食品机制,这使中国人非常痛苦,也加剧了他们对收入不公的憎恨。所以,有机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二元结构,不仅事关食品质量,也关乎社会阶层。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也是食品不足问题。这个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
(孟睿思是哈佛商学院教授,杨一婧是哈佛商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报告编辑王艺璇翻译)
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看似两个独立的问题,但它们代表未来中国食品生产的两个相反方向:一个是利用先进技术为大众生产食品;另一个则是主张小规模的、传统的方法,选择生产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网民对食品安全的反应
为了解普通民众对最近发生的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态度,我们利用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咨询中心的分析平台,研究了微博中有关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言论。我们同样把这些案例与美国的历史经验进行对比,而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无处不在。
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这是两种具有不同安全意义的食品创新方式,但网友对两者的反应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社会动态规律。政府监管及透明度的缺失,导致人们对这两种食品的不信任。尽管转基因食品旨在大规模生产,有机食品的目标客户则主要是富人群体。但是,不管是大众还是富人阶层,人们都很难分辨两种食品的好坏。而且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失去,将再难获得。一个被错误舆论引导的公众群体,不仅没有能力支持好的公司继续发展,而且很容易被坏的公司利用。
转基因食品:透明度的缺失及利益冲突
从许多角度看,解决中国食品不足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可能方案,就是发展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具有很多明显优势,比如产量高、价格低、耐虫害和抗杂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营养价值。在美国,1994年就开始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销售,目前转基因食品占美国生产玉米的85%,大豆的91%。这部分归功于美国农业企业强大的游说力量,使得美国公众早已接受出现在超市货架上的转基因食品。但是在美国之外,尤其是在欧洲和日本等农业生产企业利益不是很强大的地方,消费者并不买账。但是,城镇化带来大片农田的消失,在食品短缺的压力下,中国政府更加支持生产和进口转基因食品。
笔者做的有关微博文章的分析表明,一系列危机和沟通不畅已然产生了一种过于重视转基因食品危害,忽视转基因食品潜在好处的文化。自2011年11月以来,54%的中国网民对转基因食品表达出负面情绪,他们主要引用的理由如下,转基因食品缺乏监管和透明度,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的公司利益强大。第一个重大的转基因食品丑闻发生在2011年,当时,民众得知金龙鱼烹饪油使用了转基因大豆。当网民了解到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80%的大豆都是转基因食品时,一个公司丑闻变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公共危机。
那时,很少有人关注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因为这些大豆是进口的,所以本次事件非常敏感。政府因为不能保证食品安全及屈从美国企业利益而备受指责。公众反应强烈,卫生部则表示他们从来没有批准过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但事实是,农业部批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使民众很难听到任何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客观平衡的言论。
最近,计划重启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举动表明,民众一旦丧失信任,就很难改变。一些微博用户被邀请参加转基因大米测试,然后在网上报告他们的经历。根据中国对话网,一个网名为“耕地农民”的网友率先参与了这个活动。
大众科学微博名人方舟子转发了这条消息,很快有200人要求参与实验,并获得样品。这些转基因大米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目标是对蝴蝶和蛾子产生抵抗力。“耕地农民”是严建兵教授的网名。严建兵在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分子繁殖,是此次转基因大米工程组主管林永军的同事。在该项目获得正面反响之后,严宣称他会与方玄昌合作,举行类似的更大规模的活动。方玄昌是一个支持转基因食品网站Agrogene.cn的主编。这个网站最近才设立,主要目的是说服大众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
方舟子因对伪科学的攻击成为一名出名的科普作家。方玄昌是《财经》杂志的前科技栏目主编。即使这些人是真的出自善意,大多数网民依然认为,实验的测试者是被贿赂了的。例如:
试吃本来就是一种作秀,企图蒙骗消费者!如果吃了,立即死亡,谁还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就是让孟山把钱赚足了,让人再慢慢死亡。转发微博@艾琳V5: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转载]央广新闻揭露最需胆量的转基因试吃者系被收买》
随后,中央电视台评论员王志安发动了一个类似的测试活动,并且声称该活动是首创的。这次活动使王志安与方舟子和方玄昌产生了矛盾。“两方”后来向农业部申请设立一个转基因食品科学普及专项基金,网民们把这看作是“两方”与王志安商业竞争而产生矛盾的证据。
支持转基因食品圈子内部的争吵,使得民众对转基因食品更加不信任。这些争吵似乎让人觉得,这些所谓的科普作家背后都有商业利益——毕竟,如果大家只是为了国家利益支持转基因食品,谁发动活动在先又有什么关系呢?再一次,不少民众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某些公司以牺牲公众健康为代价来赚钱的做法。
有趣的是,当我们分析推特用户(排除在中国的用户)对转基因食品的情绪时,我们发现,在国外生活过的中国人对转基因食品持更加批判的态度。这或许是因为推特这个平台更加自由,或者是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更加挑剔,或是最近自然食品消费倾向使然。
一个被广泛传播的帖子,甚至臆想了一款美国转基因食品的设计目的,是消除第三世界国家人口的阴谋论。
另外还有一些在微博和推特上都有所传播的谣言,譬如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食品,以及甚至连非洲人也不进口转基因食品。事实上,在美国,虽然有很多转基因食品,也没有“两方”的剧烈争论,但消费者依然保持怀疑态度。
有机食品:缺乏认证且价格高昂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正对有机食品产生特殊需求,以应对越来越没有保证的食物安全。但是,与美国等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政府不提供对有机食品的官方认证,这导致了许多私营认证机构的出现。这些私营认证机构不共享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标准,而且收费高昂,这导致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不信任,农民也不愿生产有机食品。在美国,有机食品代表了环境友好,并且越来越成为主流食品。但在中国,有机食品代表了食品安全的顶峰,价格极其高昂,甚至四五倍于传统食品的价格。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生产有机食品的利益会更大。因为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价格上的差异,有机食品成了只能为社会上一小部分人享用的奢侈商品。 我们的微博分析显示,从2011年11月开始,66%的网民对有机食品表达了负面看法。虽然,25%的负面情绪帖子是因为认证相关问题,但是,对有机食品负面情绪的压倒性的原因是其高昂的价格。人们认为食品安全是基本权利,对有机食品来说,缺少官方统一的认证,进一步损害了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安全信任。没有政府认证,有机食品好坏难辨,价格高昂也就不合道理了。在我们研究期间,微博上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著名酿酒企业茅台公司,在2013年因伪造其有机食品认证而被采取措施。就在那时,中国人才知道有机食品是没有官方认证的,对有机食品的情绪顿时转向负面。
食品与社会等级
最近网上对两种食品的抨击和批评,揭示了食品安全不透明的成本。对转基因食品来说,把转基因技术当做一个肮脏的、秘密的做法,只能加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坏印象。对有机食品来说,企业能够购买或伪造认证证书的行为,破坏了认证本身的公信力。茅台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品牌,而伪造有机食品认证证书的行为,让消费者感觉自己被背叛了。所以,茅台事件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然而,有机食品是人们消费的一种选择,而且会对富人阶级产生不同影响。转基因食品的规定影响着每一个人,所以当我们观察发帖数量时,正如图表所示,转基因食品比有机食品吸引了更多的争论,原因很可能是转基因食品的影响更广泛。
在世界其他地方,有机食品成本均高于非有机食品。但在中国,消费者把有机食品看作唯一安全和具有排他性的食品。另外,据说有能致癌和导致不孕的转基因食品被消费。在美国,食品争论聚焦在环境问题和消费伦理上。但在中国,个人身体健康压倒了其他一切。在中国盛行的信条是,对普通人来说,没有既安全又可以购买得起的食品。难怪在2012年9月,一则美国大学利用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黄金大米实验的新闻,在中国引发了民众大量争论(上图中的最大的波峰)。人们害怕他们的孩子会被这些“不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害死”。另外,用人体做实验,也让中国人想起二战中日本军队残忍的人体实验。谴责的声音是如此强烈,以致于两名中国疾控中心的官员及浙江医学研究院的科学技术主管被解雇。中国民众同样注意到,那些正在大力推广转基因食品的官员,极有可能在家吃的是有机食品。
贫富之间、官民之间的隔阂,随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中国食品市场在一个信息混乱和相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中运行。政府监管和食品安全透明度的缺失,造成消费者的不理解,企业也更容易出现越轨行为。复杂的媒体关系让民众更加迷糊,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也是不靠谱的。唯一能在这个体系中过得很好的人,是那些手握资源的人。这些人不仅有钱购买高品质的食物,还能够知道政府的隐性计划,以及接近排他性生产商的信息资源。在这样一个拥有古老且拥有让人骄傲的烹饪传统的国家,食物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重要。中国缺乏广泛的、可信任的安全食品机制,这使中国人非常痛苦,也加剧了他们对收入不公的憎恨。所以,有机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二元结构,不仅事关食品质量,也关乎社会阶层。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也是食品不足问题。这个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
(孟睿思是哈佛商学院教授,杨一婧是哈佛商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报告编辑王艺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