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监督是维护社会公正、消除腐败、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众多媒体都加大了批评性报道的比重,在抨击不法行为、监督司法公正、揭露腐败现象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真正担当起了公众喉舌和舆论监督的重任。2002年的繁峙矿难,2003年的孙志刚案、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刘涌案以及2004年的嘉禾拆迁事件、西安宝马彩票案和山东济宁副市长下跪事件等,无一不是通过媒体的介入,才使事件得以充分曝光,并最终促成事件的“顺利解决”。但是,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舆论监督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存在“盲点”,多表现为“舍近求远”、“为本地讳”
  
  本地的媒体不是热衷于监督本地,而是热衷于监督外地、外省、外部门、外领域,而对本地的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装聋作哑或隔靴搔痒,有的甚至还要文过饰非、护短……
  例如在刘涌案中,当沈阳高院改判黑社会头子刘涌死缓后,一时间舆论大哗,当地媒体却保持着令人压抑的沉默,而是由上海《外滩画报》率先发表文章对其进行质疑。
  在轰动一时的辽宁省海城市学生豆奶中毒事件中,这点体现得更为突出。该事件同样是通过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等外地媒体的披露进而引起全国关注的。而当地媒体呢,非但没有如实报道中毒事件,甚至还发布假新闻欺骗公众:海城市电视台在事发第二天即称:“学生一个都不少地上学去了”,而事实上有数以千计的学生身体不适或住院治疗。这样,媒体非但没能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反而成了某些人或有关部门欺骗公众的工具。
  以上这几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一向以“为民请命”为己任的媒体,其舆论监督的“盲点”恰恰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并非是当地媒体不想或不能监督本地当权者,而实在是迫于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敢监督。
  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改变对新闻报道的认识误区,消除地方保护意识,把舆论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媒体领导和新闻工作者也要有胆略,要敢于说真话,真正发挥媒体的喉舌作用和监督职能。
  
  二、进行揭露性报道的记者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一份陕西省记者生存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75.4%的记者在采访中曾遭受过辱骂、诋毁,甚至殴打,42.2%的人因舆论监督报道遭遇过打击报复。
  同时,暴力、恶意诉讼、地方保护、黑势力、官僚主义也在侵蚀着记者的权益和安全。致使许多记者害怕黑恶势力的报复,敢怒不敢言。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记者的合法采访权、监督权,并保障新闻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只有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公众获得知情权。
  
  三、新闻侵权官司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中,以媒体或新闻工作者为起诉对象的新闻侵权官司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相关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
  在新闻侵权官司中,媒体胜诉的比例非常低。而且,就算胜诉,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但是,媒体难道能够因为怕官司缠身而不进行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吗?当然不行,因为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天职。其舆论监督之职权是社会公众所赋予的神圣权力,决不能因怕吃官司而放弃或减少舆论监督。不少抵制舆论监督和要挟新闻媒体放弃舆论监督的被批评者,使用打官司这一手段的目的正是要让新闻媒体放弃监督,如果媒体就此止步,岂不是正中其下怀?
  事实上,退却和让步并不能消除和减少“新闻官司”。对媒体而言,不管你愿不愿意,“官司”总会找上门来,媒体对“新闻官司”的接受形式一般来说都是“被迫应战”。况且,在司法实践中,原被告之间并无绝对的对错关系,被告与“输官司”并无必然关系。
  因此,减少和避免“新闻官司”的有效做法,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知法守法,使所做的一切都符合法律规范,从而堵住被批评者企图用法律武器来躲避和对抗舆论监督的起诉之口实。
  
  四、有些批评性、揭露性报道成为某些记者收取红包、进行敲诈、勒索和报复的手段
  
  例如山西繁峙县2002年“6·22”金矿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就有多名记者陷入收受“黑金”丑闻,这是整个新闻界的耻辱,新闻工作者应该引以为戒。
  
  五、批评性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新闻记者在进行批评性报道时,要注意报道的“度”,不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果。要揭露,但不要渲染,要冷静面对热点、焦点、难点,不要过分渲染炒作。例如,在报道杀人案件时,不宜在细节上花过多篇幅,不应刊登血淋淋的图片等等。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一般与大众的生活秩序、经济利益等密切相关,所以备受关注。作为民众代言人的新闻媒体当然不能回避这些“点”,但是也决不能盲目迎合大众猎奇心理,而要客观冷静,积极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其他文献
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是有许多人参与的网络论坛系统。用户只要链接到因特网上,利用浏览器就可以直接使用BBS来阅读其他用户的
帕金森病(PD)是累及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资料认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氧化
据新华网上海2月12日电,记者从权威媒介监测机构尼尔森媒介研究获悉,2006年,尼尔森媒介研究常规监测的包括报纸、杂志和电视等三大主流媒体广告市场达386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有2
许多初学设计版样的同志常常这样问:版面美有没有其客观标准呢?什么样的版面才美呢?版面美虽然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个性,但也有其共性,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俗话说:
朋友躺在病床上,形销骨立。往日那双傲视群雄的目光、那张浑圆而略带幽默的脸已不复存在,剩下的是皮包骨头和一双深陷的眼睛……他的老伴守护在他的床前,帮他翻身、捶背、接
本刊讯 由华商报业管委会策划的华商报业系列图书《能走多远由你决定》《近些再近些》已于6月面世。  这套两本的图书集纳整合了华商报业旗下报、刊、网等媒体的资源,是华商报业首次出版图书。包括——汇集100多篇华商报业员工征文,讲述华商报业执行力故事的《能走多远由你决定》,集纳华商报业旗下骨干媒体10年间新闻照片的精粹,并配有耐人寻味的记者手记的《近些再近些》。其中,《能走多远由你决定》,首次全面解密华
北京电视台的一个临时聘用人员,最近用“奇特”的方法为电视观众制作了一种“奇特”的食品:“纸箱馅包子”,令人震惊,令人愤怒,令人“难以消化”!然而,不过10天,“纸箱馅包子”就漏馅了:这是一个有意捏造的假新闻!这回,人们更加震惊、更加愤怒、更加“难以消化”!被愚弄了的观众不禁要问:捏造新闻者,你想干什么?播出者和转播者,你们播出、转播这样的东西想达到什么目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条荒诞不经、疑点
尹部长请我进餐馆黄卉有的人一当了官,就摆起架子来。然而.广安地委委&、宣传部长尹世全却和群众的心紧紧相连。元月16H深夜.作为岳池县搞业余通讯工作的找.冒昧地给地委宣传部长尹世
看了《农民日报》1992年6月22日一版王某写的《夸麦收》后,似觉得在哪儿见过。通过3个多月的寻找,终于在《人民日报》合订本1990年6月5日第二版找到了。王某的《夸麦收》,与
受众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均属于新闻情感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他们的情感反应,构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新闻刺激,既可引发各类受众群体的共同性情感反应,又可引发不同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