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发展、现实问题及实践化原则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058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主体性德育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催生了主体性德育思想。受主体性哲学思想的影响,主体性德育理论经历了由“单一主客体”德育向“主体间性”德育的转向。但是,主体性德育实践与其理论探讨出现了断裂,面临“原子式的拘囿”和“工具性的冲击”双重问题,其根源在于主体性的理论探讨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特殊性和学校教育的现实。主体性德育从理论走向实践,要从对“人”一般意义上的探讨,聚焦到“学生”的主体性,厘清学生主体性内涵,同时,构建学校道德共同体。
其他文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我们经常做不到实事求是,这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许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评估是投资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估不是很完善,文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借鉴西方的已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因、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以
期刊
厘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不朽话题,政府在怎样的范围和程度上发挥其经济职能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模式及职能转变作一个简单探讨.
建立科学的抽样框是抽样调查的基础和前提.不完整抽样框是抽样框误差中影响最为显著而且也是较难补救的一种.文章就不完整抽样框对调查估计量的影响以及补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无成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先例。因而,对于中国来说,要成功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要向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告别而且还要解决市场经济新体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对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2月19日及2001年2月28日至2004年12月31日两个阶段上证A、B指间及深圳成分A、B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
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西部高校除了承担日常的高等教育任务外,还要面向本地区,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作为西部信息中心的西部高校图书馆,更应在发展西部地区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履行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近年来,一些党组织在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素质方面,对党员履行义务强调得多,要求也比较高,而对党员如何行使其享
期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的路子,那么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