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公正地研究当时国共双方戏剧性的谈判过程,为研究国共之间往来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实,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20世纪中叶,中国大地上的矛盾冲突,逐渐发展演变成国共两党之间的角力之争。随着日本全面侵华,两党一度达成和解,共同御敌。从1936年至1945年十年间,国共两党在矛盾分歧依旧的前提下,在摩擦中合作,在争吵谈判中携手,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正是记录在此期间,两党求同存异,解决分歧,共同抗击日寇入侵的历史事件。在谈判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国共两党相互争斗又相互依存,其合作之艰难,谈判之艰辛,超出常人想象。作者杨奎松以局外人的角度,公正地研究当时国共双方戏剧性的谈判过程,分析双方矛盾冲突和共同抗击日寇的过程,为研究国共关系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实,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国共矛盾与谈判和解
国共两党“道不同不相为谋”,具有严重分歧,这就造成两党矛盾冲突的必然。中共成立及发展过程中,遭到国民党的疯狂镇压和排挤。在压力与绝境面前,中共忍辱负重,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能左右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之一,促使双方由对抗走向谈判桌。本书以国共双方谈判为主要内容,从开始的相互仇视,到共同抗日御敌,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作者没有刻意描写抗日战争的狼烟,而是着力描写战场之外的纠纷解决,那就是谈判。
谈判的僵持和幕后推手
国共两党矛盾冲突错综复杂,谈判与合作涉及妥协与让步问题,有时很小的让步都可能引起整个政局的改变。在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共主动提出国共合作,以统一战线来应对外敌。但在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与蒋介石认定中共已经穷途末路,是想借此来宣传扩大影响,故对统一战线并不热衷,还想将中共彻底整编收归国军。因双方分歧巨大,谈判断断续续始终无果。后来双方彼此让步,中共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政府也收回整编中共之心,双方谈判得到实质性进展,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书中,出现了多处国共双方谈判过程中的明争暗斗,其谈判手段运用非常巧妙,谈判过程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简直就是一本谈判艺术的活教材,体现了中国人的睿智与灵活处理事件能力。在中华民国政府对中共制裁和中共反制裁,中华民国政府取缔中共军队番号,取消中共划分的势力范围等谈判过程中,双方陷入一轮又一轮谈判僵局,草案反复提交。双方都在为各自阵营谋取最大利益,这也成为国共谈判过程中,双方交锋比拼谈判技能的历史舞台。
国共之间的谈判,其背后有各自支持的势力,那就是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阵营。民国政府亲美,中共与苏联同气连枝,两方对中共谈判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在日本侵略中国乃至想吞并整个亚洲之际,美国政府开始与中共接触,苏联与民国政府也进行过交流。两大势力都有意促使中国成立联合政府,这样就使双方谈判难度加剧。中共同意参与联合政府谈判,并非取决于蒋介石,而是其身后的美国。同样,蒋介石也深知中共身后苏联的影响。这样的结果,已经不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而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较量。同时作者也对当时组建联合政府,共同对抗日寇的建议,给予公正的肯定。
严肃公正地还原历史真相
作者在讲述国共双方矛盾、谈判纪要时,完全站在客观立场角度,对国共双方没有任何倾向性。对历史重大事件秉公直言,并没有因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守台湾而口诛笔伐。也没用因中共胜利而过度褒扬。作者完全以历史为依据,细细讲述双方谈判内容和曲折经过。将双方为谈判所做的各种准备忠实描述。在文中,作者搜集了很多两党在抗战前后接触和谈判的资料,很多内容鲜为人知。对几次较大影响的谈判地点、参与者、谈判焦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结合谈判当事人回忆录和当时社会反映,新闻、事实杂糅并用,很有说服力。
作者以务实的态度,以史论相结合方式进行论证,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书中大量引用当时的公文函电、军情档案、美国解密的文献资料,并以此相互印证。其中还包括蒋氏父子回忆录,中共当时对谈判结果的社会公告,真实性毋庸置疑,是一部难得的学习研究国共抗日期间谈判过程的好书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世纪中叶,中国大地上的矛盾冲突,逐渐发展演变成国共两党之间的角力之争。随着日本全面侵华,两党一度达成和解,共同御敌。从1936年至1945年十年间,国共两党在矛盾分歧依旧的前提下,在摩擦中合作,在争吵谈判中携手,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正是记录在此期间,两党求同存异,解决分歧,共同抗击日寇入侵的历史事件。在谈判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国共两党相互争斗又相互依存,其合作之艰难,谈判之艰辛,超出常人想象。作者杨奎松以局外人的角度,公正地研究当时国共双方戏剧性的谈判过程,分析双方矛盾冲突和共同抗击日寇的过程,为研究国共关系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实,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国共矛盾与谈判和解
国共两党“道不同不相为谋”,具有严重分歧,这就造成两党矛盾冲突的必然。中共成立及发展过程中,遭到国民党的疯狂镇压和排挤。在压力与绝境面前,中共忍辱负重,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能左右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之一,促使双方由对抗走向谈判桌。本书以国共双方谈判为主要内容,从开始的相互仇视,到共同抗日御敌,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作者没有刻意描写抗日战争的狼烟,而是着力描写战场之外的纠纷解决,那就是谈判。
谈判的僵持和幕后推手
国共两党矛盾冲突错综复杂,谈判与合作涉及妥协与让步问题,有时很小的让步都可能引起整个政局的改变。在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共主动提出国共合作,以统一战线来应对外敌。但在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与蒋介石认定中共已经穷途末路,是想借此来宣传扩大影响,故对统一战线并不热衷,还想将中共彻底整编收归国军。因双方分歧巨大,谈判断断续续始终无果。后来双方彼此让步,中共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政府也收回整编中共之心,双方谈判得到实质性进展,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书中,出现了多处国共双方谈判过程中的明争暗斗,其谈判手段运用非常巧妙,谈判过程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简直就是一本谈判艺术的活教材,体现了中国人的睿智与灵活处理事件能力。在中华民国政府对中共制裁和中共反制裁,中华民国政府取缔中共军队番号,取消中共划分的势力范围等谈判过程中,双方陷入一轮又一轮谈判僵局,草案反复提交。双方都在为各自阵营谋取最大利益,这也成为国共谈判过程中,双方交锋比拼谈判技能的历史舞台。
国共之间的谈判,其背后有各自支持的势力,那就是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阵营。民国政府亲美,中共与苏联同气连枝,两方对中共谈判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在日本侵略中国乃至想吞并整个亚洲之际,美国政府开始与中共接触,苏联与民国政府也进行过交流。两大势力都有意促使中国成立联合政府,这样就使双方谈判难度加剧。中共同意参与联合政府谈判,并非取决于蒋介石,而是其身后的美国。同样,蒋介石也深知中共身后苏联的影响。这样的结果,已经不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而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较量。同时作者也对当时组建联合政府,共同对抗日寇的建议,给予公正的肯定。
严肃公正地还原历史真相
作者在讲述国共双方矛盾、谈判纪要时,完全站在客观立场角度,对国共双方没有任何倾向性。对历史重大事件秉公直言,并没有因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守台湾而口诛笔伐。也没用因中共胜利而过度褒扬。作者完全以历史为依据,细细讲述双方谈判内容和曲折经过。将双方为谈判所做的各种准备忠实描述。在文中,作者搜集了很多两党在抗战前后接触和谈判的资料,很多内容鲜为人知。对几次较大影响的谈判地点、参与者、谈判焦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结合谈判当事人回忆录和当时社会反映,新闻、事实杂糅并用,很有说服力。
作者以务实的态度,以史论相结合方式进行论证,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书中大量引用当时的公文函电、军情档案、美国解密的文献资料,并以此相互印证。其中还包括蒋氏父子回忆录,中共当时对谈判结果的社会公告,真实性毋庸置疑,是一部难得的学习研究国共抗日期间谈判过程的好书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