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患者呼吸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康复运动训练对非手术肺癌患者呼吸运动功能、中长期生活质量、生存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非手术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肺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肺康复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咳嗽咳痰训练、呼吸体操及步行训练等)。于入选时、治疗8周、16周及24周时分别采用肺功能测定[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6MWT)、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等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记录、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期(OS)进行随访。

结果

观察组治疗8周、16周、24周时其FVC[分别为(2.76±0.78)L,(2.88±0.56)L及(2.94±0.65)L]、FEV1[分别为(2.22±0.65)L,(2.35±0.24)L及(2.46±0.62)L)]及6MWT[分别为(446.3±13.4)m,(450.4±12.7)m及(455.8±11.9)m)]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照组上述时间点其FVC、FEV1及6MW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QLQ-C30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便秘以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高于观察组水平(11.1%)。观察组中位PFS(14.3个月)、OS(27.3个月)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3.7个月、26.1个月)有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抗肿瘤基础上辅以肺康复运动训练(以呼吸训练及有氧运动为主),可有效改善非手术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呼吸运动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分析超声影像引导下糖皮质激素注射对不同肩周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9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接受超声影像引导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肩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注射方案不同分为3组,方案1组给予单一肩峰下滑囊注射;方案2组给予肩峰下滑囊+喙突下滑囊联合注射;方案3组给予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联合注射。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量表
期刊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甲基苯丙胺(MA)滥用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为使用rTMS帮助MA滥用者戒除毒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名MA滥用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左侧额叶皮质背外侧区施加磁刺激(刺激参数为90%静息运动阈值、20 Hz、持续5 s、间隔55 s、3000次),对照组在相同位置予以假刺激,共2周。干预前后记录脑电超慢涨落图(ET)指标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D患者1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将刺激探头分别安装于大脑左右背外侧前额叶,同时给予"8"字型线圈刺激,刺激的强度设置为80% MT,频率为5.0 Hz,刺激时间2 s,刺激序列30个,间歇时间30 s,每次治疗0.5 h,2次/日,疗程28 d;对照组应用假性刺激治疗,采用仪器同观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Data have shown that people with dementia are six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delirium. Further, delirium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at
期刊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筛查,选取96例T2DM伴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有氧运动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及糖尿病饮食干预,有氧运动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辅以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则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于治疗
目的自行研制一套智能化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康复仪,并将其应用于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的早期康复中。方法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自制智能化兔膝关节CPM康复仪器,主要由核心机械、电控、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选取6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M组和自由活动组。CPM组采用CPM康复仪器行早期关节活动康复,每日训练1次,每次30 min,共4周。2组大白兔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鱼际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5月至2017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手部鱼际肌群横截面积(CSA)和周长测量,上肢和手运动功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低水平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直立性低血压(OH)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PD伴O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帕金森药物治疗及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低水平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卧-立位血压差、直立耐受不能程度分级及OH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
目的探讨神经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42人纳入病变组,健康志愿者21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将病变组按照糖尿病病程长短分为两个亚组,病程<10年组(23人)、病程≥10年组(19人)。按照HbA1c水平将病变组分为两个亚组,HbA1c<9组(23人)和HbA1c≥9组(19人)。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支的神经阈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健康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