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学科的知识教育与德性教育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英语礼仪文化教学作为学生跨文化交际态度和语言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语言文明,辅助英语知识的内化与英语文化的外显。当前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应积极降低对教材内容的依赖,提升学生礼仪文化实践的教学覆盖率,通过革新教学方法来促使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从追求知识的即时性转向关注知识的延伸性。
关键词 英语教育 礼仪文化 语言文明 知识延伸
英语礼仪文化教学依傍于英语知识的语言文化理解与交际礼节学习,英语礼仪作为一种外显行为,在英语语言的知识性基础上表现为“英语使用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语用规范和言谈节度”[1]。英语教育必然会涉及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教师科学的选择礼仪文化内容,恰当地编排和设计教学,能有效传递英语符号系统中的语感、文化与情绪,辅助学生英语知识的内化以及促成英语文化的外显。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对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日益重视,但大多数的礼仪文化施教都依赖于英语教材,具体的操作过程也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英语语言的知识性教学与礼仪文化教学常常混为一体,表现出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内容局限、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缺失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现象。
一、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局限
英语礼仪文化教育对英语教材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基于教学框架融入礼仪文化教学是许多英语教师的优先选择。但“教材包含的语言材料、语言技能和文化内容相对恒定,不适合英语礼仪文化习得的复现和递进”[2],且教学对象的读写技能、思维方式、合作沟通等跨文化内容都是与单元话题的功能性栏目相互衔接,虽然能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英语礼仪文化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感到目标的模糊,即现阶段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出现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体系的。首先,大多数的英语礼仪文化内容都集中在典型性的文化差异上,学生礼仪文化知识的获得缺乏生活化的、普适性的文化对象。其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加深国际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目前教师重视礼仪文化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远远超过情感性内容,而“礼仪”的核心素养是促进跨文化交际双方的尊重、包容,这意味着英语礼仪文化内容需要融入更多激发学生兴趣、动机、合作精神的情感因素,增强英语学习的文化体验与情感认同。最后,英语礼仪文化内容是需要设计的。从礼仪文化的输入到输出都要求教师进行合理的课堂编排,将书面性的语言材料转换为可以被学生理解、模仿和加以应用的对象。但许多教师倾向于简单陈述中西文化差异,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此部分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也能获得,而教师的真正作用是经由内容设计来呈现英语礼仪文化素材、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让英语课堂成为一个体验的舞台,激发真实的交流。
2.英语礼仪文化的实践性缺失
英语语言知识与礼仪文化知识一样,最终都需要转化为语言行动,学以致用。首先,具有课堂实践功能的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目前大多数情境教学法的展开都是为主要教学任务服务,教师很少单独为英语礼仪文化内容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而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英语礼仪文化实践的覆盖率更低。其次,英语礼仪文化实践不单单是对语用环节的凸显,还是围绕语言运用的综合性能力训练,因此语量、语境和语用三个因素必不可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强调“语境”和“语用”而忽略了语量,没有语量,英语礼仪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就会变得十分有限,影响语言使用在真实交际情景中的效果。最后,“完整的实践性教学应该包括创设情境、互动协作、会话交流与反馈评价等必要过程”[3],英语礼仪文化实践常常缺乏反馈评价步奏,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果、提升跨文化交际信心的重要阶段,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交际品质和合作精神。英语礼仪文化教学作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自我激励都不可或缺。
3.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方法单一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呈现方式是固定的、单一的,甚至是生硬的。一方面,尽管许多教师认为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很有必要,但对教学方式的安排却感到困难重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提供礼仪文化学习的实践性,但情境创设、游戏互动等教学手段却不能大量使用,否者会消耗英语课堂的宝贵时间,怎样不停留在语言载体层面又不占用过多课堂资源是困扰英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英语礼仪文化熏陶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单靠课堂教学很难完成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因此“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价值在于提供英语课堂的延伸性”[4]。英语礼仪是课内、课外都在发挥作用的语言行为习惯,目前我国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方法局限于如何完成课堂教学,很少思考教学方法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的长期培养,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差异,传统教学方法关注知识的即时性,现代教学思路则看重知识的延伸性。
二、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策略
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局限、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缺失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现状反映了当前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在处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时的“不会融合”,对此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降低对英语教材内容的依赖,提升学生文化实践的教学覆盖率,通过转变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
1.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内容的拓展
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内容的局限主要表现为对英语教材的依赖。由于现阶段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并没有专门的知识目标,教师对于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内容梳理缺乏目标感,可利用的课堂素材多来自于教材,这些内容通常散落在不同篇幅与课本之中,既不完整又不系统,因此英语礼仪文化教学首要任务是确立清晰的目标依据,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普適性效益,防止教学对象过分集中在典型性的语言文化差异之上。例如将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行为性目标三个维度,以此梳理相应的英语礼仪文化素材。知识性目标要求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渗透礼仪文化知识,该目标维度旨在“将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和英语教材的模块式知识结构、单元话题、课后的功能性栏目有机整合”[5]。如果说对知识性目标的内容建构是针对英语教材中出现的显性材料,那么情感性目标则指向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情境性内容。众所周知,“同化”和“顺应”机制时刻在英语学习中发生着,英语礼仪文化为英语语言内容服务,它看似是一个辅助性部分,但随着学生对英语礼仪文化特征的深入理解,英语语言自身的情境性便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学习,使得语言意义在“意会”层面变得更加准确。无论是单词、句型还是语篇,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渗透都是从生活细节出发的,语言所承载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让学生不仅能认知语言知识的涵义,还能感受语言背后流露的情感信息。因此,许多教师重视英语礼仪文化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远远超过情感性内容,是因为后者所依托的并不是语言知识而是语境知识,语境知识本身便具有鲜明的情感体验性,英语教师可对教材以外的符合当下教学语境的礼仪文化内容加以利用,将其与显性的教学素材进行对比或类比,通过差异性的文化对象增加学生对中西礼仪情感和态度的理解。英语礼仪文化教育的行动性目标要求“用英语做事”,通过话语操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切实行动,该部分礼仪文化内容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提炼教材句型,用以学生记忆和模仿,建立语言输出的雏形;二是将固定话语结构转换为常用语言输出形式,扩充其适用范围,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就涉及到教师对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 英语教育 礼仪文化 语言文明 知识延伸
英语礼仪文化教学依傍于英语知识的语言文化理解与交际礼节学习,英语礼仪作为一种外显行为,在英语语言的知识性基础上表现为“英语使用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语用规范和言谈节度”[1]。英语教育必然会涉及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教师科学的选择礼仪文化内容,恰当地编排和设计教学,能有效传递英语符号系统中的语感、文化与情绪,辅助学生英语知识的内化以及促成英语文化的外显。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对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日益重视,但大多数的礼仪文化施教都依赖于英语教材,具体的操作过程也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英语语言的知识性教学与礼仪文化教学常常混为一体,表现出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内容局限、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缺失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现象。
一、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局限
英语礼仪文化教育对英语教材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基于教学框架融入礼仪文化教学是许多英语教师的优先选择。但“教材包含的语言材料、语言技能和文化内容相对恒定,不适合英语礼仪文化习得的复现和递进”[2],且教学对象的读写技能、思维方式、合作沟通等跨文化内容都是与单元话题的功能性栏目相互衔接,虽然能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英语礼仪文化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感到目标的模糊,即现阶段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出现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体系的。首先,大多数的英语礼仪文化内容都集中在典型性的文化差异上,学生礼仪文化知识的获得缺乏生活化的、普适性的文化对象。其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加深国际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目前教师重视礼仪文化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远远超过情感性内容,而“礼仪”的核心素养是促进跨文化交际双方的尊重、包容,这意味着英语礼仪文化内容需要融入更多激发学生兴趣、动机、合作精神的情感因素,增强英语学习的文化体验与情感认同。最后,英语礼仪文化内容是需要设计的。从礼仪文化的输入到输出都要求教师进行合理的课堂编排,将书面性的语言材料转换为可以被学生理解、模仿和加以应用的对象。但许多教师倾向于简单陈述中西文化差异,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此部分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也能获得,而教师的真正作用是经由内容设计来呈现英语礼仪文化素材、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让英语课堂成为一个体验的舞台,激发真实的交流。
2.英语礼仪文化的实践性缺失
英语语言知识与礼仪文化知识一样,最终都需要转化为语言行动,学以致用。首先,具有课堂实践功能的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目前大多数情境教学法的展开都是为主要教学任务服务,教师很少单独为英语礼仪文化内容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而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英语礼仪文化实践的覆盖率更低。其次,英语礼仪文化实践不单单是对语用环节的凸显,还是围绕语言运用的综合性能力训练,因此语量、语境和语用三个因素必不可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强调“语境”和“语用”而忽略了语量,没有语量,英语礼仪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就会变得十分有限,影响语言使用在真实交际情景中的效果。最后,“完整的实践性教学应该包括创设情境、互动协作、会话交流与反馈评价等必要过程”[3],英语礼仪文化实践常常缺乏反馈评价步奏,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果、提升跨文化交际信心的重要阶段,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交际品质和合作精神。英语礼仪文化教学作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自我激励都不可或缺。
3.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方法单一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呈现方式是固定的、单一的,甚至是生硬的。一方面,尽管许多教师认为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很有必要,但对教学方式的安排却感到困难重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提供礼仪文化学习的实践性,但情境创设、游戏互动等教学手段却不能大量使用,否者会消耗英语课堂的宝贵时间,怎样不停留在语言载体层面又不占用过多课堂资源是困扰英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英语礼仪文化熏陶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单靠课堂教学很难完成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因此“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价值在于提供英语课堂的延伸性”[4]。英语礼仪是课内、课外都在发挥作用的语言行为习惯,目前我国英语礼仪文化教学方法局限于如何完成课堂教学,很少思考教学方法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的长期培养,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差异,传统教学方法关注知识的即时性,现代教学思路则看重知识的延伸性。
二、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策略
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局限、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缺失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现状反映了当前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在处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时的“不会融合”,对此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降低对英语教材内容的依赖,提升学生文化实践的教学覆盖率,通过转变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
1.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内容的拓展
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内容的局限主要表现为对英语教材的依赖。由于现阶段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并没有专门的知识目标,教师对于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的内容梳理缺乏目标感,可利用的课堂素材多来自于教材,这些内容通常散落在不同篇幅与课本之中,既不完整又不系统,因此英语礼仪文化教学首要任务是确立清晰的目标依据,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普適性效益,防止教学对象过分集中在典型性的语言文化差异之上。例如将英语礼仪文化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行为性目标三个维度,以此梳理相应的英语礼仪文化素材。知识性目标要求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渗透礼仪文化知识,该目标维度旨在“将英语礼仪文化教学和英语教材的模块式知识结构、单元话题、课后的功能性栏目有机整合”[5]。如果说对知识性目标的内容建构是针对英语教材中出现的显性材料,那么情感性目标则指向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情境性内容。众所周知,“同化”和“顺应”机制时刻在英语学习中发生着,英语礼仪文化为英语语言内容服务,它看似是一个辅助性部分,但随着学生对英语礼仪文化特征的深入理解,英语语言自身的情境性便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学习,使得语言意义在“意会”层面变得更加准确。无论是单词、句型还是语篇,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渗透都是从生活细节出发的,语言所承载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让学生不仅能认知语言知识的涵义,还能感受语言背后流露的情感信息。因此,许多教师重视英语礼仪文化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远远超过情感性内容,是因为后者所依托的并不是语言知识而是语境知识,语境知识本身便具有鲜明的情感体验性,英语教师可对教材以外的符合当下教学语境的礼仪文化内容加以利用,将其与显性的教学素材进行对比或类比,通过差异性的文化对象增加学生对中西礼仪情感和态度的理解。英语礼仪文化教育的行动性目标要求“用英语做事”,通过话语操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切实行动,该部分礼仪文化内容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提炼教材句型,用以学生记忆和模仿,建立语言输出的雏形;二是将固定话语结构转换为常用语言输出形式,扩充其适用范围,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就涉及到教师对英语礼仪文化内容的设计问题。